道學丨一串念珠,涵蓋了道教的宇宙觀和諸多天文概念

2021-01-15 網易

  

  千年傳承,念珠已經由參禪悟道的工具演變為眾生大智慧的象徵,讓人們在面對煩惱、喧囂時,不尤不擾、不驕不躁,並能夠祈求平安、長保喜樂。

  帶你追尋念珠的源流......

  我國上古先民,結繩記事。

  

  漢末魏晉初期,太極葛仙公(葛洪)首先以念珠作為鍊氣習定的工具。

  白玉蟾真人《上清集》中記載,葛仙公「初煉丹時,常以念珠持於手中,每日坐丹爐邊,常念玉帝全號一萬遍。」開啟了道教念誦聖號法門的先河。

  

  宋元時期,道教雷法和內丹修法開始流行。許多修持雷法和丹法之士亦將念珠作為鍊氣習定的工具。

  如陳泥丸真人《翠虛吟》云:「八十放九咽其一,聚氣歸臍為胎息;手持念珠數呼吸。」

  

  《道法會元卷一七七·元素元輝府玉冊》亦云:「凡出神,先當鍊氣習定,既氣住為神。平坐面旺方,以手胗系鞋文脈,四動為一息。擎念珠,每一息掐一珠,各量人平常出入,漸漸加之,不要大段費力,恐不便。」

  此外,在《道法會元卷一百四十五·正一忠孝家書白捉五雷大法》中,亦有祭煉念珠作為驅邪伏魔的法器之用。

  

  由此,世界上最早開始製作和使用念珠的宗教當屬道教無疑。

  道教的念珠,最早被稱之為「流珠」,主要是內煉和充當法信之用。

  《太上三元流珠經》云:「受之用白真珠,圓正明朗,大如桐子者三百六十五枚,應星宿之度,日月所會之期。」

  《太玄金鎖流珠引》雲「:晝夜鬥轉,周天無窮,如水流之不絕,星圓如珠,故曰流珠也。」

  

  由於道教固有的「天人相應」思想,流珠在人的身體當中也另有所指。

  《上清黃庭內景經》云:「若得三宮存玄丹,太一流珠安崑崙,重重樓閣十二環,自高自下皆真人。」

  

  道教的念珠在珠子的個數上亦有其獨特的宗教意義。

  《三元流珠經》中,以三百六十五顆珠子代表星宿運轉的度數。

  一百零八顆念珠代表:一百零八代表周天星鬥運轉之數,也是天罡地煞的總和。

  

  頭珠則代表北極,《北鬥經》云:「北辰垂象,而眾星拱之。」

  所以在撥轉念珠的時候,頭珠是不可以越過去的,以北辰不動故也。所以在轉到頭珠的時候,應當掉轉過來往回繼續撥,此乃周天循環之意也。

  

  頭珠之上有一個葫蘆狀珠,上有三階,代表三臺。

  《玉樞經》中所謂:「北辰之上,上有三臺……疊為三級,以覆鬥魁」是也,三臺下有一個中國結,結下綴六顆小珠,代表南鬥六星,加上頭珠,則為北鬥七星。

  有的珠子結下綴八顆珠,加頭珠則為九星。

  所以一串念珠,涵蓋了道教的宇宙觀和諸多天文概念,足見道教義理之精微。

  

  此外,道教念珠還有十二顆、二十四顆、二十八顆、三十二顆、三十六顆、八十一顆等等的區別。

  十二顆代表十二雷門,二十四顆代表二十四氣,二十八顆代表二十八星宿,三十二顆代表三十二天度人上帝,三十六課代表天罡生煞之數,八十一顆代表老君八十一化,也代表九九純陽之氣。

  念珠作為道教的法器,有其特殊的宗教意義,不論是念誦聖號,還是鍊氣習定,念珠都是非常殊勝的法器。

  

  在道家的傳統中,個人隨身法器需要長期祭煉與內煉,才能達到人與法器合一之境,彼時,法器之能量隨人之意志而轉,心之所至,力之所及,無往而不利。

  雷擊木上稟先天雷神信息,雷擊木所制念珠下承神霄派天乙門掌門開光煉化,故每於雷電之時,吸收雷天大化之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三界」與「兩重天地」:佛道兩家的宇宙觀,何以殊途同歸?
    先來看道教呂洞賓祖師《指玄篇》中的這首詩:「兩重天地誰能配,四個陰陽我會排。會得此玄玄內事,不愁當道有狼豺。」詩中揭示了道教的一種宇宙觀——「兩重天地,四個陰陽」。類似的觀點在其他道學大宗師的著作中,也曾或明或隱地表述過。
  • 道教中的宇宙分為哪些層次?帶你走進道教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它不僅有自己的神仙體系,而且對星學,宇宙學也有所研究。道教根據道家思想,把宇宙形成的奧秘與人存在的意義相結合,進而提出了一種宇宙觀。那麼,道教中的宇宙萬物從何而來呢?它們又分為哪些層次呢?
  • 佛教的念珠有什麼作用?念珠的由來是什麼?
    「念珠」又叫數珠、咒珠、佛珠,是一種修行的法器。如今念珠已經商業化,我們在市面上可以買到各種各樣的念珠。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念珠是佛教的專屬用品,其實不然。從古至今,念珠作為一種修行的重要法器,在許多宗教之中都用到了念珠。
  • 梳理歷史,分析中國古代宇宙觀的起源
    梳理歷史,分析中國古代宇宙觀的起源中國古代的天文理論通常是一種樸素唯物主義哲學與道教等信仰混合的產物,有著較為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察理論,也有著諸如「星宿」「天象算命」等玄學觀念。而玄學與樸素唯物觀察彼此之間互相統一,構成了中國古代較為複雜的天體觀念,而在這些天體觀念當中,中國人的宇宙觀也在逐步發生著變化。
  • 為什麼要舉辦道教玄門講經
    第七屆玄門講經暨山城論道剛剛落下帷幕,騰訊道學獨家專訪本屆玄門講經評委團成員之一,陝西省道教協會副會長劉世天道長,就本次玄門講經的意義、評分標準及經師表現等問題進行解答。視頻時長 13:54騰訊道學:舉辦「玄門講經」活動的意義是什麼第一,玄門講經是道教界「練內功」的一種很好方式。
  • 道教文化發展大綱!
    二者,自行編寫道教文化的普及與基礎入門知識,作為初入門的信眾閱讀。但此類書籍,需要有一定的道學文化知識功底者才行。而且必須是由道教人士親自編寫,若非道教之人執筆,而以學者身份寫出,則難免貽笑大方,似是而非,有失弘道傳法之本義。第三,創辦網絡與道學刊物,月刊。以全面系統的弘揚道教文化。
  • 圖解紫微鬥數—道教天文歷算學
    其中許多成就都與道教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宇宙論、星象學與歷算等方面,道教的貢獻非常大。而在所有道教天文歷算典籍之中,紫微鬥數是最完備、最成熟、也最隱秘的一支。《梅花易數》其書9.奇門遁甲:帝王之學10.四柱預測學:最流行的八字算命法 / 四柱命理學的起源 / 四柱預測學的特點11.紫微鬥數:「天下第一神數」 / 紫微鬥數源流 / 紫微鬥數的特點第貳章 紫微鬥數命理學理論體系1.陰陽五行觀:傳統命理學的哲學思想2.陰陽觀:「道」的基本內涵 / 陰陽觀念的由來 / 陰陽:對立統一的世界 /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3.萬物的起源:五行的由來 / 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
  • 以炁言道:道教神化的宇宙觀
    道教主要是通過神話老子甚至直接宣稱他是宇宙的起源來改造道家的宇宙起源論。漢明帝時益州太守王阜撰《老子聖母碑》稱:「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這是將老子神化為「道」的化身,稱之為宇宙萬物的起源。
  • 太易先生:道學解讀量子力學(全文珍藏版)
    使用這樣的不科學的定義,很容易出現偷換概念,比如,當我們需要讚美科學的時候,就用上述定義,但是當某些人要否定部分學科的時候——比如說要否定中醫,否定易學——就撇開上述定義不談,直接使用學術意義上的科學標準——這樣的套路,是某些小人否定傳統文化的時候常用的伎倆,也是公眾最容易被誤導的地方。
  • 二十四治:上應天文中合節氣的道教地理觀
    [摘要]東漢張道陵在蜀境創建五鬥米道過程中,設立二十四治作為道教教區。「二十四治」隨後發展出了完整的地理觀念,其上應天文星象,中合曆法節氣。後來,二十四治脫離政治意義,逐漸演化成宮觀廟宇。東漢張道陵在蜀境創建五鬥米道過程中,設立了二十四治作為道教活動的據點或教區。
  • 道教幾千年前就給出了理論答案!
    它又和我們人類有什麼關係,會不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道教的宇宙觀,可以更準確清晰地解答這些問題。二、道教的宇宙觀千百年來,關於宇宙的誕生,科學家們一直在苦苦思索和探尋答案。但是直到上世紀初,科學家們才認為:宇宙是由大約137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 「經功浩力不思議」,道教為什麼極為重視誦經功德?
    道教中諸多具有祈福禳災的科儀法事,皆是以誦經作為行法的客觀載體。因此,不論是以齋醮禮誦為事,還是以符咒丹鼎為功,凡是修道之人都應該把誦經禮懺作為自我修行的入門之舉。秉持丹誠一念,以清靜心而持誦經典、演教法壇,這是一名道人的基本修持,也是其宗教生活的日常。其實,不只是道教,世上的其他宗教也都有各自尊奉的典籍,也都會把誦讀經典作為信仰儀式和宗教修持的必要手段。
  • 沙和尚為什麼不帶念珠,而帶九顆骷髏頭?
    沙和尚為什麼不帶念珠,而帶九顆骷髏頭?在電視劇《西遊記》中,沙和尚脖子裡帶的是一串佛珠,個個渾圓,不過是個頭比常見的佛珠大了許多。但在吳承恩的小說中,沙僧脖子上起初戴的並不是常見的佛珠,而是用九顆人頭骷髏穿起來的「項鍊」。
  • 骷髏念珠與天主教會的死亡觀
    我們有時會問,裝飾有骷髏頭骨的玫瑰經念珠有什麼意義。這是褻瀆天主還是反天主教的行為?令人驚訝的是,事實恰恰相反。念珠上的頭蓋骨珠(skull bead)是用來讓基督徒們默想死亡。骷髏念珠提醒我們死亡,意在指明:有一天我們終究會死而站立在主耶穌面前,我們的靈魂必等待著祂的審判。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經典之道藏——《道藏》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內容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經典之道藏——《道藏》道藏是道教經籍的總集,是按照一定的編纂意圖、收集範圍和組織結構,將許多經典編排起來的大型道教叢書。因為內容、屬地、年代的不同,出現了不同版本,在此我們將它們一併收入其中,逐一進行介紹。
  • 《宇宙觀:一場跨越時空的宇宙探秘之旅》
    這本《宇宙觀:一場跨越時空的宇宙探秘之旅》將帶你踏上一段認識宇宙、了解天文學的旅程。小至夸克、原子,大至星系、宇宙,它會向你展示近現代的科學家是如何利用已掌握的物理法則和科學知識,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的。本書涵蓋的內容不僅限於此:從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到埃及法老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從凡·高的《星月夜》到羅斯爵士手繪的旋渦星系,從神秘的脈衝星信號到搖滾樂隊的專輯封面,從古希臘神話到食雙星……時下最熱門、最前沿的引力波探測、黑洞「首秀」,以及長久不衰的外星人話題也都有所涉及。
  • 幾千年洗禮的道教「經書」都經歷什麼?
    道教所奉的經書,包羅甚廣,《道藏》內不僅包括有道教的經戒、科儀、符圖、煉養等類的經書,也包括有道家哲學及有關的儒、墨、名、法、陰陽、兵、醫、雜等諸家書籍,數量很龐大。可見在晉時道教經書便已很多了。《抱樸子·遐覽》記載的道教經典圖符共有一千二百餘卷。以後道教經書一天比一天增加,《隋書·經籍志》記載有經戒三百○一部,九百○八卷,服餌四十六部,一百六十七卷;房中十三部,三十八卷,符籙十七部,一百○三卷,共三百七十七部,一千二百十六卷。
  • 道教與天氣預報
    正文共1584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古代的道士,有很大一部分要觀星象、知天文,漸漸地他們就掌握了一些天氣方面的知識。那麼道教究竟和天文的關係是什麼呢?
  • 頭條丨一元一串的燒烤,烤出了芒杏村新的致富路,你打卡了嗎?
    頭條丨一元一串的燒烤,烤出了芒杏村新的致富路,你打卡了嗎?更為讓人驚嘆的是,不論你選的是牛肉還是豬肉還是其他肉類,還是蔬菜,全部一元一串!據店家介紹,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前來吃燒烤的遊客更多,平日裡能賣到晚上八點多的食材,中午四點半左右就能全部賣完。
  • 道教:農曆二月十五日,恭賀道祖太上老君聖誕!
    在道教的神仙譜系中,太上老君位列三清,地位極尊。三清天尊分別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居於三清仙境。這三位至高神由先天之炁化生而來,代表了大道的本源。太上老君,又稱道德天尊,據道經《雲笈七籤》記載:「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炁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