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發現紅豆杉屬植物起源於早白堊紀
ller博士等合作,在全球紅豆杉屬植物物種分化與時空演化歷史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發現,紅豆杉屬植物起源於早白堊紀。紅豆杉屬隸屬於紅豆杉科,因其樹皮和枝葉中含有可治療癌症的紫杉醇及其衍生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在過去30年間,由於過度開發利用,歐亞大陸該屬植物的野生資源急劇下降,部分地區的種群甚至已經絕滅。中國將該屬的全部物種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
全北界最晚的石炭獸及溝齒獸類的全球擴散
石炭獸可能起源於始新世的東南亞及中國南部,演化出石炭獸亞科(Anthracotheriinae),小丘齒獸亞科(Microbunodontinae),以及溝齒獸亞科(Bothriodontinae),這幾類石炭獸在中晚始新世廣泛分布於中國大地,並且迅速擴散至歐洲和北美。
-
甘肅發現中國規模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
甘肅發現中國規模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 2015-11-04 10:54:35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查雲帆 博物館負責人介紹,這是目前國內發現規模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 三趾馬起源於北美,在大約距今11.1百萬年時通過白令海峽進入歐亞大陸,並迅速擴展至非洲,成為舊大陸最具代表性的動物之一。三趾馬動物群是以該動物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動物三趾馬命名的,代表哺乳動物由古老向現生種類轉變的動物群,是生物進化最有力的實物證據。
-
西藏札達盆地發現最古老的豹類化石
現生的豹類(包括豹屬和雲豹屬)是貓科動物裡最早分支出來的一個類群。過去,在2006年《自然》的報導中,分子生物學家基於對貓科動物的DNA系統發育研究後認為,豹類動物與其它貓科動物的分化時間大約在11百萬年前,豹類支系內的種類直到4百萬年前才進一步分化。
-
古脊椎所等發現中華乳齒象可能起源於東亞的新證
中華乳齒象屬(Sinomastodon)是舊大陸嵌齒象科的最後代表,也是中國北方上新世和南方早更新世動物群的重要成員,在國外報導於日本和泰國等地,在長鼻類及嵌齒象科的演化研究及地層對比方面有重要的意義。關於中華乳齒象的起源問題,長期以來有很大的爭議,焦點在於「美洲起源說」或「亞洲起源說」。
-
專家:靈武梁龍化石將為大陸漂移學說提供支持
新華網銀川8月27日專電(記者曹健晁旭)專家認為,寧夏靈武市寧東鎮發現的恐龍化石為梁龍化石,這在亞洲地區為首次發現,該遺址的梁龍化石可能與南半球曾發現的梁龍化石有某種關聯,這將為大陸漂移學說提供支持。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表示,梁龍屬種以前只在南半球的坦尚尼亞、阿根廷、北半球的北美洲發現過。
-
專家在非洲發現第一頭鴨嘴龍化石,這種恐龍曾穿越海洋抵達非洲?
這種鴨嘴龍化石在非洲被發現,這使得專家們相信,鴨嘴龍曾經穿越大洋到達非洲大陸。這種新恐龍(Ajnabia odysseus),是一種食草的鴨嘴龍家族的成員,它的化石在非洲摩洛哥一個礦山的巖石中被科學家發現,其生存的年代可追溯到大約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專家在非洲發現第一頭鴨嘴龍化石,這種恐龍曾穿越海洋抵達非洲?
-
科學網—我學者在臨夏發現爪獸化石
我學者在臨夏發現爪獸化石
-
學術進展|我院金建華教授團隊發現北半球首例雞毛松屬大化石 揭示亞洲-澳洲早期植物區系交流新途徑
近日,我院金建華教授團隊在中國廣西桂平盆地中新世二子塘組發現了木乃伊化保存的首例北半球裸子植物羅漢松科雞毛松屬(Dacrycarpus)大化石,結合雞毛松屬植物以往發現的南半球的化石記錄、生理特徵以及相關地質和氣候事件等分析,探討了澳大利亞和亞洲之間生物交流的可能途徑。晚漸新世以來,由澳大利亞-亞洲板塊碰撞產生的島鏈和洋流變化,為植物的遷移提供了陸橋和適宜的潮溼氣候。
-
專家認為靈武梁龍化石為大陸漂移學說提供支持
新華網銀川8月27日電 (記者曹健晁旭)專家認為,寧夏靈武市寧東鎮發現的恐龍化石為梁龍化石,這在亞洲地區為首次發現,該遺址的梁龍化石可能與南半球曾發現的梁龍化石有某種關聯,這將為大陸漂移假說提供支持。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表示,梁龍屬種以前只在南半球的坦尚尼亞、阿根廷、北半球的北美洲發現過。
-
人類為什麼是起源於非洲而不是其它什麼地方?_澎湃新聞-ThePaper
關於人類起源,目前暫無定論,不過目前倒是有兩種主流學說,一個是現代人類晚近非洲起源說,一個是現代人類多區域起源說。前者直到1980年代之前還屬推測性質的,此後則由線粒體DNA的研究,再加上體質人類學的古代標本證據,而廣為被接受;後者則想像有一波智人從非洲大陸遷徙出去的浪潮,而且與全球許多區域的當地直立人群體發生混血,兩種學說都認為人類起源於非洲,只是後者賦予了混血過程更為重要的角色。之所以提出此類理論,主要是基於化石證據,及現代遺傳學的分析手段綜合分析得來的。
-
它約起源於非洲在公元前3000年,為熱帶雨林中的野生植物
油棕的起源與分布 關於油棕的起源,基於化石、歷史和語言方面的考證表明,油棕起源於非洲,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為幾內亞灣沿岸及剛果盆地熱帶雨林中的野生植物。在尼日河三角洲的中新世及更幼的地層中發現的花粉化石,與現今生長的油棕花粉相似。該發現有力地證明了油棕很早就在西非分布。
-
紅豆杉起源於早白堊紀
原標題:紅豆杉起源於早白堊紀 最新研究揭示:紅豆杉是如何擴散到全球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揭示了紅豆杉屬植物全球地裡分布格局形成的時空過程。紅豆杉屬起源於早白堊紀,歐亞大陸的物種多樣化始於約八百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在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早期很短的地史時間窗口內形成現存的多個物種,在橫斷山區(特別是四川盆地西部)和秦嶺山地發生雜交,並形成了3個譜系。 紅豆杉屬有16個物種 紅豆杉,是第四紀冰的孑遺樹種,被稱為「植物大熊貓」,屬於國家一級保護珍稀瀕危植物。
-
三水盆地首次發現奇蹄目動物化石
該物種大約在距今4800萬至5000萬年之間生存,在三水盆地乃至廣東省尚屬首次發現。 前日,記者跟隨地質和古生物專家張顯球一行來到化石新發現的地點考察。 三水盆地再現哺乳類化石 去年9月下旬,在連續的大雨之後,化石愛好者趙燦輝又前往南海獅山,尋找化石遺蹟。
-
古脊椎所在羊亞科起源研究中取得進展
一項基於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推測現代羊亞科可能起源於晚中新世早期存在於地中海與東歐之間的大群島之中,然而,該假設並沒有直接的化石證據加以支持。後來的研究證明,出產柴達木盆地材料地層的時代從中中新世延續到晚中新世早期,與羊亞科起源的時間相契合。最近,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布林當年發表的材料,並結合新發現的青藏高原北緣的早期羊亞科化石進行了重新研究,證明這些材料與羊亞科的起源密切相關。
-
中國長鼻類化石研究獲進展
象類,古近紀一直在非洲大陸演化,至早中新世擴散到歐亞大陸,包括恐象類、嵌齒象類和軛齒象類。相比於恐象類和嵌齒象類,由於化石記錄稀少,軛齒象類早期在歐亞大陸的擴散更不為人所熟知。傳統上一直認為,最早到達歐亞大陸的軛齒象類是軛齒象屬(Zygolophodon),軛齒象屬的下門齒較短,截面呈圓形。
-
人類起源於非洲,理論或遭到質疑?中國科學家發現關鍵古人類化石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大家都知道,不管我們是那種膚色,生活在地球的哪裡,我們的祖先都只有一種,就是起源於25萬年前的非洲東部智人,人類的進化是從250萬年前,猿人開始的,然後就是直立人、匠人、智人,而且在智人進化前,就有原始人類走出非洲了,然後就進化出了尼安德特人、北京猿人、海德堡人
-
「夏娃理論」受質疑,通過古人類化石發現,非洲不是人類起源地?
「夏娃理論」受質疑,通過古人類化石發現,非洲不是人類起源地?進化論被提出之後,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因為它的出現打破了神創論,讓很多人原有的信仰被打破。多數科學家認為人類是起源於非洲大陸的,而並不是亞洲。
-
人類起源於非洲,領先動物百萬年,但為何非洲成了世界最窮的地方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化石位於非洲,南方古猿是人與猿之間的過渡生物,南方古猿的化石是於1924年在南非發現的,南方古猿最早出現於390萬年前的地球上,後來南方古猿中的阿法種,成為了人類的祖先,最早的人科動物的化石被稱為「露西女士」,「露西女士」即是南方古猿阿法種。
-
專家說人類起源於非洲大草原,可為何黑人沒有自己的文明古國
人類起源於共同的祖先,來自於同一個地方的這項假設,最早是由達爾文在他的《人類的由來》這本書當中提出的。這個概念直到1980年代之前還屬於推測性質,此後則由粒線體DNA的研究,再加上體質人類學的古代標本證據,而獲得確切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