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已發現的8座唐代古塔中,有7座在房山雲居寺。由於千年來的日曬雨淋以及其他原因,雲居寺唐塔群現已出現傾斜、風化、微生物侵蝕等病害,亟須修復。目前,雲居寺文物管理處正編制有關方案,待文物部門批覆後實施。
本報記者 安旭東攝雲居寺唐塔群中,始建於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的景雲二年塔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塔。昨天,在雲居寺文物管理處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近距離觀察了這座唐塔後發現,它已出現多種病害。
景雲二年塔通高約3米,塔基周長約4米,有著唐塔典型的密簷式造型。記者站在距離塔身3米遠的位置,便已能夠看出塔身略有傾斜,但角度並不大。工作人員介紹,多位文保專家實地勘察後得出結論,傾斜可能與地基下沉有關,目前並無倒塌風險。在雲居寺7座唐塔中,目前已有4座出現了傾斜病害。
記者注意到,7座唐塔均存在風化病害,但程度不一。而且這群千歲有餘的唐塔還要和微生物「作鬥爭」。以景雲二年塔為例,幾乎各個塔簷之間,都能見到一片一片的黑色斑駁,這是微生物侵蝕病害形成的痕跡。如果不進行處理,很可能對塔身石材造成嚴重破壞。此外,由於歷史原因,7座唐塔中的一部分還曾遭到過人為破壞和不當修復。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研究員劉衛東建議唐塔修複方案要遵循「可逆性」原則,且與周邊環境協調。「每座塔要有量身定製的修複方案。」他說,雲居寺唐塔群就其歷史、數量和形制而論,在本市乃至全國都有重要地位。
目前,雲居寺唐塔群的修複方案正結合專家和相關部門意見進行編制。
(原標題:雲居寺唐塔群將啟動修復 專家建議遵循「可逆性」原則 每座塔量身定製修複方案)
來源:北京晚報
本報記者陳強
流程編輯:TF020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