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類如何面對氣候變化?「人和」才是關鍵!

2020-08-17 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

圖源:pixabay

十七世紀英國玄學派詩人約翰·多恩曾寫道——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誠然,人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每個人都是人類社會的一顆齒輪,我們彼此相依,共同構築出和諧而偉大的世界!


科技進步使得人類的活動範圍不斷擴大,人類對自然的改造能力也越來越強,與此同時,伴隨而來的卻是環境汙染、溫室效應以及氣候劇變等災害現象頻頻發生。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物種滅絕,人類又該如何應對愈漸惡劣的生態環境呢?


近日,澳洲 ARC 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的研究人員在 Nature Climate Change 上發表題為:Social determinants of adaptive and transformative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的研究論文[1]。


這項研究指出與朋友和家人的聯繫是幫助社區適應氣候變化對其家園和生計的毀滅性影響的關鍵。研究人員表示,當人們看到其他人在做同樣的事情時,他們更有能力應對海平面上升和魚類資源減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不得不說,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到全球人類的生活。即使人類嚴格遵照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五次評估報告中最樂觀的溫室氣體減排設想,但要確保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平衡、保障糧食和水安全以及保護子孫後代的生計和健康仍舊是一個艱巨的挑戰。

顯而易見,在沿海地區生活的人民首當其衝,將遭受到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的不良影響。因此,處於氣候變化前線的人們必須具備有效應對的自然災害的能力,以減少氣候變化造成的危害。

對此,人們是否能以及如何應對環境變化被廣泛認為是由他們的適應能力所驅動的——適應能力被定義為支撐人們預測和應對變化的能力的條件。


適應能力指標

然而,由 ARC 珊瑚礁卓越研究中心的 Michele Barnes 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卻表示社會關係才是支撐人們適應環境變化的決定性因素。


巴布紐幾內亞島嶼

文章中表示,在這些案例中,適應措施包括建造海堤來保護現有的土地資源,與此同時,轉型則包括開發替代食品和增加收入來源,逐步遠離魚類和與漁業相關的經濟活動。從根本上說,這兩套行動對於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都是必要的。

Barnes 博士表示:「在這之中,社交網絡的影響力促使了這一點——與他人的社交聯繫越緊密的家庭和社區,採取行動的可能性也越大。

對於這一現象,文章中提出兩種解釋:首先,這可能是一種「喜歡-吸引-喜歡」的情況,有特定心態的家庭與相似的家庭之間的社會聯繫更緊密;另一種解釋是家庭在影響彼此的行為。當然,更可能是兩者的結合。


社會-生態網絡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潛在作用

除此之外,研究團隊還發現家庭與海洋環境的聯繫,即人與生態資源之間的社會生態網絡結構,在決定對氣候影響的反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種社會生態網絡結構使生態反饋的學習和內部化成為可能。


電力和網絡接觸對適應性和變革性行動的影響


「氣候變化和其他人類活動的影響使珊瑚礁生態系統迅速退化,並改變了珊瑚礁生物群落的組成,」文章的合著者、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的 Nick Graham 教授說道,「適應沿海社區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的研究強調,社會關係可以對這種適應產生積極影響。」


結語

古人行事,追求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可等,地利可尋,而人和難求。當災難來臨時,精神意志才是第一序列武器。我們不止一次在災難中看到過捨生往死的救援行動,看到過全國人民為災區捐款加油,而這些團結一心、永不言棄的精神讓我們克服萬難,戰勝災難!


此項研究通過對巴布亞紐幾內亞島嶼社區的人民進行的調查分析表明,社會組織的各個方面可以鼓勵正在經歷氣候變化影響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島民採取適應性和變革性行動。這也在另一角度上體現了「人和」的重要性。


巴布紐幾內亞兒童


回到現實,2020 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從澳洲大火到非洲蝗災,從新冠疫情到南方洪災,從中印邊境衝突到中美互關領事館。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到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但沒關係,災難總會過去,千難萬難,你我同在! 【參考文獻】
[1] Barnes, M.L., Wang, P., Cinner, J.E. et al. Social determinants of adaptive and transformative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Nat. Clim. Chang.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58-020-0871-4.

來源:學術頭條


相關焦點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類如何面對氣候變化?「人和」才是關鍵
    圖源:pixabay十七世紀英國玄學派詩人約翰·多恩曾寫道——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誠然,人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每個人都是人類社會的一顆齒輪,我們彼此相依,共同構築出和諧而偉大的世界!科技進步使得人類的活動範圍不斷擴大,人類對自然的改造能力也越來越強,與此同時,伴隨而來的卻是環境汙染、溫室效應以及氣候劇變等災害現象頻頻發生。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物種滅絕,人類又該如何應對愈漸惡劣的生態環境呢?
  • 【英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兩個地球兩端的人, 會在彼此的命運裡有所關聯嗎? 極慢上漲的海平線, 會對深居內陸的人造成影響嗎?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耳畔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耳畔 2020-04-04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論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詩人約翰·鄧恩曾有這樣的詩句: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生命誠可貴,每個人都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對個體價值的呵護,並不意味著唯我獨尊的個人主義,更不意味著人與人之間就是「一袋互不相干的土豆」。每一個個體,只有紮根於息息相通的「生命大地」才能生長與綻放,獲得抵禦風暴的力量。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詩人約翰·鄧恩曾有這樣的詩句: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生命誠可貴,每個人都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對個體價值的呵護,並不意味著唯我獨尊的個人主義,更不意味著人與人之間就是「一袋互不相干的土豆」。每一個個體,只有紮根於息息相通的「生命大地」才能生長與綻放,獲得抵禦風暴的力量。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
    他寫到,世界很大,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我和同學們有一個共同心願,為這個世界作點貢獻。他還說,願意將自己和班上小夥伴們做垃圾分類收集到的飲料瓶等可回收物品,換取成班級活動費用捐給世界衛生組織。最後他呼籲全世界的青少年攜起手來,盡其所能,努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
  • 靈魂拷問:災難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自成一體 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小部分 如果海水衝掉一塊 世界就減小 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
  • 草堂讀詩|賞析:約翰·多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如果有一塊泥土被海水衝刷,歐洲就會失去一角,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一座莊園,無論是你的還是你朋友的。無論誰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為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裡。
  • 老戲骨海倫·米倫讀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疫情期間,英國國寶級演員海倫· 米倫(Helen Mirren)在家中誦讀十七世紀英國詩人約翰· 多恩(John Donne)傳世名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No Man is an Island)。
  • 約翰·鄧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鐘聲為誰鳴響?
    5 二月 星期三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英國 ] 約翰·鄧恩,林和生 譯 沒有人是與世隔絕的孤島 ; 每個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 ; 如果海流衝走一團泥土, 大陸就失去了一塊, 如同失去一個海岬,
  • 有聲│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我們立志做最優質的朗誦學習基地作者|約翰 · 多恩 朗誦|謝東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整體的一部分如果海水衝掉一塊歐洲就減小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 雙語| 老戲骨海倫·米倫疫情中讀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疫情期間,英國國寶級演員海倫· 米倫(Helen Mirren)在家中誦讀十七世紀英國詩人約翰· 多恩(John Donne)傳世名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可以自全。 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 整體的一部分。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愛心人士給鄆城交警送去防護用品
    大眾網·海報新聞鄆城1月31日訊(通訊員 李秀春 記者 李效謹)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鄆城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在全員取消休假上崗護航保通的同時,聯合衛生等相關部門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鄆城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對顏棟的熱心義舉深表感謝,顏棟說:「在疫情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祝願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身體健康。相信社會各界眾志成城、同舟共濟,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 摸摸頭,「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若你需要,我一直都在。
    李佳琦,直播時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總有人來安慰你。」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每個人都有情感和歸屬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係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得細緻。後來,通過姨媽的口中,她才知道。外婆老了,身體一直不好,平時都很少去菜市場了。知道她要來,今早一起來,就早早去菜市場買紅薯。如今,女孩長大了,生活條件也好了,但作為外婆,能為她做的就只有一頓可口的稀飯了。
  • 李佳琦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是什麼梗 李佳琦回應董子初benny事件
    李佳琦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是什麼梗  李佳琦與董子初爆發罵戰後,李佳琦直播間中表示「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總會有人溫暖你」所以自己不在乎被罵,只為喜歡自己得人開心!
  • 島上書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這個書店是間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坐落在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上。書店的老闆有著最遠大真摯的理想和高傲孤獨的靈魂。老闆費克裡經歷了妻子離世的痛苦,整日酗酒,想溺死在酒瓶裡,本來這座書店就是當初和妻子一起創造的,他們默契地認為「沒有書店的地方不足以稱之為一個地方」。如今最像自己最懂自己的人離開,這孤島便真的成為了一座孤島。
  • 《島上書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生浮島終有靠岸時
    這些厲害的頭銜,難免讓人有「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擔憂,而吸引我讀這本書的原因,僅僅是從前讀過英國詩人約翰·多恩寫在詩裡的一句「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而這句話也被寫在了《島上書店》的封面上。《島上書店》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
  • 《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
    △《島》2020版封面 對於這座島的歷史,大部分人只有殘忍的好奇 《島》的靈感來源於一座真實的小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片陸地。」 這是十七世紀英國詩人約翰·鄧恩的一首詩,詩中探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古老而又恆常如新的命題,在疫情之下的2020年引發了更多人的思考。
  • 主人公孤島生存,獨自面對天地、歷史,《島》真正表達的是什麼?
    這恐怖的場面恐怕不僅僅是一種文字修辭和想像場景,更是一種確證的現實,我們不能以當下的海南島的藍天白雲陽光沙灘,想像古時的景物;在漫長的時間裡,海南島人煙稀少,植物才是島上的主人,被熱帶植物和猛獸盤踞的整座島嶼,恐怕確實不是人類的宜居之所。
  • 直面「瘟疫」,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蓋茨基金會舉辦紀錄片《看不...
    直面「瘟疫」,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蓋茨基金會舉辦紀錄片《看不見的敵人》展映活動 2019-06-14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隋福毅 蓋茨基金會面對流行病方面的挑戰也在做出積極應對,目前在科研支持和項目投入方面均取得較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