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其實都是吃火鍋的季節。在大眾眼中,美味又實惠的蝦丸、魚丸、肉丸是吃火鍋的必備品。不過最近不少網友在議論,「這些丸子的價格明顯低於菜場裡肉類的價格,很可能是用澱粉和香精調製出來的,而且這些丸子掉在地上都能彈起來,肯定加了一些膠類添加劑。
」這些「肉」丸真是澱粉做的嗎?之前也有專家做了個實驗,看看這些廉價的丸子裡究竟含有多少肉。
實驗對象:魚丸、肉丸、牛肉丸
實驗用具:碘酒
實驗原理:碘酒遇澱粉會變藍。因為澱粉分子和碘分子結合,可形成一種藍色的絡合物,發生變色反應。澱粉的含量越高,則藍色越深。
【記者實驗】
市面上的丸子遇到碘酒
棕紅色變藍色
實驗:
記者從菜市場買了3款肉丸樣品,分別標記為A(牛肉丸)、B(魚丸)、C(肉丸)。隨後,記者用小刀將丸子樣品A、B、C分別切成兩塊,取其中一塊備用。
記者用吸管吸取碘酒,分別滴在三塊肉丸樣品上,觀察肉丸顏色的變化。原本呈雪白色的魚丸和肉丸,在與碘酒「相遇」後,立刻變成藍色。而原本顏色較深的牛肉丸在遇碘酒後,顏色更是迅速變成深藍色。
自製純肉丸子遇碘酒不變色
實驗:
記者邀請椒江的王女士用豬肉製作了一個丸子,她告訴記者,她製作的肉丸除了鹽、胡椒粉等調料外,全部都是豬肉,無澱粉成分。記者將碘酒滴在該丸子上,丸子沒有變色,這說明肉與碘酒不發生反應,因此肉丸仍保持本身的棕紅色。
【專家觀點】
丸子遇到碘酒馬上變色
說明丸子澱粉含量多
針對這個問題,記者詢問了當地職業技術學院化工製藥學系的柯老師。他告訴記者,碘酒遇澱粉會變藍,是因為澱粉分子和碘分子結合,可形成一種藍色的絡合物,從而發生變色反應。澱粉的含量越高,藍色越深。丸子遇到碘酒馬上變色,說明丸子的澱粉含量非常高,肉的成分不多。至於含不含肉,還要做進一步測試。
隨後,記者採訪了我市營養學會相關工作人員,他告訴記者,目前市面上所謂的魚丸、蝦丸、蟹棒等多半是用澱粉、水、色素、水分保持劑、香精、防腐劑等其他食品添加劑「調配」出來的。這些添加劑做出來的肉丸,消費者一般很難看出來,只覺得吃起來香、有筋道,反而正宗的肉丸子吃起來味道比較淡。
工作人員也提醒,這些丸子的營養價值極低,千萬不要經常給孩子吃。另外,一些速凍肉丸也屬於高熱量、高油、高鹽的食品,一兩蝦丸的能量至少相當於二兩米飯,最好不要食用,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
【小貼士】
鑑別肉丸有辦法
「望」:如牛肉丸,100%牛肉丸產品顏色是灰白色的,而添加了其它肉類和添加劑的顏色則為暗黑色。一些豬肉丸因為加了增白劑,其顏色會白得很搶眼,顏色過於鮮豔的有可能加了色素。
「聞」:質量差的肉丸血腥味、尿臊味,雞精的味道很濃,正宗的肉丸子經過冰箱凍過之後,沒什麼味道。
「嘗」:將買來的肉丸放入盛清水的鍋煮熟,牛肉丸一咬開就有牛肉的味道,很脆;而假冒牛肉丸因為加了太多的澱粉和添加劑,黏性很大,有一股濃鬱的雞精味道。
「掂」:手掂就是用手掂掂重量,麵粉做的牛肉丸一般較重,鮮肉做的都較輕,用手捏能立刻返回原形,加了彈力素的捏後反彈較慢。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覽潮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站證實,本網站對本文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