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氣象局:暴雨當天預報差了一個量級

2020-12-05 環球網

特大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116.4億

8月5日前受災群眾入住臨時房屋

昨天,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北京「7·21」特大自然災害情況通報會。根據市委、市政府部署,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將可重新使用的受災房屋修建完畢,讓受災群眾早點搬進去;利用10天左右的時間完成受災群眾臨時房屋的搭建,保證8月5日前能夠入住。此次特大自然災害已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16.4億元。

經濟損失:升至116.4億元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新聞發言人潘安君通報:此次暴雨災害的最大雨量點發生在房山區河北鎮,雨量為541毫米。全市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16.4億元。

目前城市的主要道路全部恢復正常,水電氣熱生命線工程正常。拒馬河險情得到控制。現在,各種保障物資已向受災嚴重的區縣調運。衛生部門組織衛生防疫應急小分隊趕赴災區一線,指導開展衛生防疫工作,採購110萬元的藥品發往災區,目前災區沒有發生疫情。水務部門迅速趕到現場,搶修供水管線,保證農村地區供水。

氣象:預報差了一個量級

有媒體提出,市氣象局在預報時報的是暴雨,但7月21日實際降雨級別遠遠超過預報程度。市氣象臺總工程師、首席播報員孫繼松介紹,氣象臺在24小時前預報了暴雨情況,預報差了一個量級。北京發生全市性的大暴雨以上的天氣過程在歷史上非常罕見,24小時前預報暴雨對於市氣象臺來說也很少見。

排水:大暴雨遠超城市設計標準

有記者問,北京這次大雨造成如此大的損失,北京的排水系統為什麼失效?

潘安君介紹,城市建設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標準,北京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總體標準在國內處在領先位置,但與世界發達國家大城市、世界級城市還存在一些差距,這場大暴雨遠遠超出我們的設計標準。我們在建設世界城市的過程中,要不斷提高城市建設標準來適應氣候不斷變化的情況。

京港澳高速:打撈機動車127輛

據市交通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曉松介紹,7月21日京港澳高速南崗窪路段發生嚴重積水,積水路段長度達到900米,積水約20萬立方米左右,平均水深4米,最深處達到6米,致使雙向車輛無法通行。

發生險情之後,7月21日23時45分,首發集團立即向上級報告,從市到各相關部門迅速開展工作。在這次搶險中,各單位一共出動搶險人員7000餘人,其中武警、公安消防等部隊官兵4000多人,器械設備500多臺、套。到7月23日上午6時,排水泵主泵修復完畢,7月24日上午8時積水排乾,抽排積水達到23萬立方米,清理淤泥3000餘立方米,打撈機動車127輛,其中出京方向116輛、進京方向11輛,找到遇難者3人。

災後重建:3個月時間完成受災房屋修建

潘安君介紹,今天上午,市委、市政府召開了「7·21」特大自然災害善後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對這次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包括安置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主要措施包括:要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將可重新使用的受災房屋修建完畢,讓群眾早點搬進去;利用10天左右的時間完成受災群眾臨時房屋的搭建,保證8月5日前能夠入住;從長遠生活出發,對不能回遷的受災群眾,按照科學規劃、科學選址的原則,選擇搬遷安置點;在半個月內要確保房山區全區供水系統、道路系統恢復正常。

現場問答

記者:北京作為現代化城市,為何一場大雨造成這麼大的傷害?

潘安君(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新聞發言人):北京是發展中的大城市,中心城區的城市化程度很高,各項基礎設施相對完善,但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還有薄弱環節。

李江(房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房山區基礎設施,特別是排水系統相對薄弱。雨水收集系統還需提升。房山區這幾年正處於資源型產業向現代化、城市化、工業化發展階段,是首都的發展新區,基礎設施建設正處於更新、改造、提升的階段。另外,地形複雜和上遊洩洪等多種因素造成山區丘陵地帶山洪和泥石流爆發。大石河和拒馬河洪水爆發,引發新的次生災害,破壞力疊加,對基礎設施破壞明顯。本報記者 侯莎莎

相關焦點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北京|藍渝|符嬌蘭|體感溫度|暴雨|氣象
    8月9日夜,北京電閃雷鳴。視覺中國供圖8月14日,暴雨過後雲海中的成都。視覺中國供圖有人說,沒有比夏天更讓人關注天氣預報的季節,雷電、暴雨、高溫、颱風,以及相應的城市高溫、內澇,山區泥石流、洪澇等災害,都曾無數次地在這個季節一一上演。
  • 說好的暴雨為何遲遲不來?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每逢暴雨或高溫預報之後,似乎總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有的說「天氣預報越來越準,說下雨就真的下雨了」,有的卻說,「又被忽悠了,說好的暴雨為何遲遲不來」「說好的暴雨為何變成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這些爭議的背後,是否有人們認知上的差異以及主觀感受的不同,客觀上的天氣預報準確率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我國天氣預報的水平又如何?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北京暴雨天氣預報遭質疑 北京市氣象臺副臺長回應
    原標題:此輪降雨北京13個區平均雨量達暴雨12日京津冀地區出現區域性強降雨天氣過程。截至13日8時,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69.4毫米,城區平均92.8毫米,為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也是今年以來首次區域性暴雨過程。本次降雨呈現三大特徵:暴雨覆蓋面廣、降雨極端性強、強降雨時段集中。
  • 北京暴雨爽約 市氣象局專家是這麼說的
    今晨,市氣象局專家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一一解答。此次降雨雨量分布不均,全市平均降雨量為中雨;東部地區降雨量和短時雨強較大,累計雨量達大雨,局地出現暴雨。 其中,密雲、海澱、平谷伴有6至8級短時大風。針對此次較強降雨天氣,北京市氣象局於24日10時35分啟動Ⅲ級應急響應,17時30分升級為Ⅱ級應急響應。
  • 北京暴雨到底有多大?聽聽氣象專家怎麼說
    預計,京津冀地區最強降雨將出現在21日夜間至23日,河北中部、北京及天津累計降雨量級可達暴雨,局地大暴雨,短時雨強較大。  網上流傳的「六年來最大冷渦暴雨將光臨京津冀」,是真的嗎?北京會有超過2012年「7·21特大暴雨」的「特大狂風暴雨」嗎?記者連線氣象專家,一一為你解答。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8月9日夜,北京電閃雷鳴。視覺中國供圖8月14日,暴雨過後雲海中的成都。視覺中國供圖有人說,沒有比夏天更讓人關注天氣預報的季節,雷電、暴雨、高溫、颱風,以及相應的城市高溫、內澇,山區泥石流、洪澇等災害,都曾無數次地在這個季節一一上演。
  • 天氣預報準確率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每逢暴雨或高溫預報之後,似乎總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有的說「天氣預報越來越準,說下雨就真的下雨了」,有的卻說,「又被忽悠了,說好的暴雨為何遲遲不來」「說好的暴雨為何變成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這些爭議的背後,是否有人們認知上的差異以及主觀感受的不同,客觀上的天氣預報準確率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我國天氣預報的水平又如何?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天氣預報怎樣做出來?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如何?人民日報解讀
    下一步暴雨將如何發展?馬學款眉頭緊鎖地坐在幾臺電腦前,忙著查閱各種資料、籤發各類天氣公報和預警信息,同時為每天早上8點雷打不動的全國天氣大會商做準備。 8點整,會商準時開始,馬學款主持。中央氣象臺及山東、河南、安徽、江蘇4省氣象臺的預報員們,一同「會診」天氣變化和影響。最後,馬學款對未來幾天的天氣提出了中央氣象臺的預報意見。當天,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
  • 暴雨預報的準確率究竟有多高?
    每小時降雨量在16毫米以上、或連續12小時降雨量在30毫米以上、或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及以上的雨稱為「暴雨」。根據其降水強度的大小又細分為「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一般來說,形成暴雨需要三個條件,即充足的水汽供應,較強的垂直上升條件和一定的降水持續時間。在暴雨預報的過程中,預報員需要充分考慮這三個條件來判斷降水過程可能形成暴雨的量級。
  • 上海市氣象局王智:連軸轉,只為精準預報
    面對這樣一個強勁的對手,上海中心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王智每一天都仔細揣摩它的「心思」,在每一次「暴力襲擊」時提前準備,帶領預報團隊以精細化的預報服務保障超大城市有序運行和太湖流域防洪安全。  16年深耕一線 立足於精準預報  「預警信號牽一髮而動全身,直接影響城市防汛、農業、消防等多部門聯動,我們必須提前向市委、市政府和防汛部門提供重要氣象信息專報,為防汛行動安排留出時間。」在42天梅雨季中,上海中心氣象臺共發布16次暴雨藍色或者黃色預警信號。
  • 武漢暴雨所定量降水估計和預報研究獲進展
    中國氣象報記者吳越報導 日前,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在北京組織召開的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定量降水估計(QPE)和短期定量降水預報(QPF)」驗收會上了解到,我國QPE和QPF技術研究獲得進展,多模式動態權重定量降水集成等多種預報系統建立
  • 天氣預報有點不準?預報員大呼:我太難了!暴雨大風真的馬上有!
    大雨、暴雨、雷雨大風將一觸即發。據浙江省氣象臺最新發布的預報:今天,強對流天氣又來了,有雷雨地區局部會伴有短時暴雨,個別有8-10級雷雨大風,以及個別小冰雹。重點提醒這幾個地方注意防範:湖州、嘉興、杭州、紹興、寧波、舟山。
  • 暴雨東湖論壇在武漢召開 聚焦暴雨預報技術研究
    會議由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主辦。來自國家氣候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武漢大學等業務、科研單位和高校的暴雨研究領域專家齊聚一堂,通過31場學術報告,分享交流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啟發暴雨預報技術發展思路。
  • 天氣預報怎樣做出來?暴雨預警準確率如何?媒體走近預報員
    當天,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1998年7月,馬學款進入中央氣象臺工作。當時,長江、嫩江、松花江流域陸續發生大洪水。「一畢業,極端天氣就給我上了一課,使我認識到天氣預報確實非常重要,它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他說。「現在和1998年相比,綜合氣象觀測、數值預報、預報平臺的科技支撐等很多方面,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馬學款感慨道。
  • 天氣預報是個啥?憑啥說預報不準?氣象局有話說!
    &nbsp&nbsp&nbsp&nbsp膠東在線7月7日訊(記者 辛中欣 通訊員 郭磊)每逢天氣預報要下雨,各種群必調侃氣象局,想必各位是看到了他們的預報,但是真的看懂了嗎?會正確的打開方式嗎?&nbsp&nbsp&nbsp&nbsp晚上要下暴雨了,哇有的聊啦。
  • 全北京都在等雨,天氣預報「不那麼精準」的原因是啥?
    12日白天至13日清晨,北京經歷入汛以來最強降水過程。全市平均降水量達到「暴雨」量級,部分地區出現大暴雨和7級至9級短時大風。超過100條公交線路臨時停駛,全市公園風景名勝區關閉,超過300架次航班的起降受到影響。根據目前預報,13日至14日,北京雨過天晴,氣溫回升。隨後雷陣雨天氣又會光顧北京、頻繁「打卡」。
  • 颱風「安比」影響 北京局部有暴雨
    受颱風「安比」影響,昨日後半夜到今日白天,北京大部分地區有大雨到暴雨,東部大暴雨。昨日(23日)北京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並升級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黃色預警,未來24小時,北京房山、門頭溝、海澱、豐臺、石景山、昌平等山區發生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的風險較高,請注意防範。
  • 還能「預報」暴雨
    揚子晚報網7月31日訊(記者 於丹丹)氣象領域是最早應用我國北鬥系統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不僅可以在應急搶險的狀態下傳輸氣象資料,還能提高暴雨等的預報水平。江蘇最早在今年下半年將試點北鬥系統進行高空探測。
  • 2009年全國各地高考期間天氣預報-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責任編輯:談媛)       北京:高考期間天氣不錯 7日當天有陣雨但影響不大    記者了解到,高考期間北京所在的華北地區天氣條件不錯,最高氣溫在31℃左右,最低氣溫在17℃左右,僅在6月7日當天有陣雨,雨量不大,對交通出行影響不大,後兩天皆為晴到多雲天氣。
  • 氣象專家詳解近期南方暴雨
    來自中國氣象局7月13日的最新消息顯示:當天,我國南方多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區有暴雨;而未來3天,西南部分地區還將有大到暴雨,甚至是大暴雨。一個多月以來,我國南方接連遭遇暴雨,多地降雨量刷新歷史紀錄,中央氣象臺更是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