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或引發南半球更大規模海浪

2021-01-09 中國氣象局

  據《自然》雜誌網站報導,一個國際合作組織發布最新研究報告稱,到下個世紀,氣候變化可能在南半球引發更大規模的海浪,而在其他一些地區,波浪的高度則有可能減小。這不僅影響航道和漁業,而且會波及沿海地區,使海岸的輪廓和形態發生改變。該研究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雜誌。

  波浪調節著大氣和海洋之間的熱、能量、水蒸氣和氣體的不斷交換。波浪的高度、頻率和方向在風和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不斷變化,而這些因素又會受到氣候模式的影響。

  研究人員用5個獨立的海浪氣候模型預測了下個世紀的海浪特徵。他們得出結論認為,在南極氣候變化及南大洋西風增強的共同合力下,印度尼西亞部分地區、南大洋以及澳大利亞東海岸等海域的浪高將增加。研究人員還預測,全球海洋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海域浪高將有所下降,尤其是北半球海洋,這可能是由於太平洋高壓北移造成的。

  沿海地區的海岸也將受到波浪的影響。普林斯頓大學大氣科學家範亞林(音譯)說:「當北太平洋的海浪變小時,這意味著將會有更少的波能量去改變海灘,因此海岸更少受到侵蝕。」但較小的海浪也意味著海波能產業可資利用的能源將減少。研究論文的合著者、日本京都大學波動力學研究員森信人(音譯)表示,北大西洋更加平靜的洋面將保證一些主要航線的安全,對於深海漁民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這項研究還提出了如何量化氣候變化對海岸的影響等重要問題。英國利物浦國家海洋學中心沿海海洋學家朱迪斯·沃爾夫說:「對於許多沿海地區來講,氣候變化作用於浪高的重要性絕不亞於海平面的上升。」

  (來源:中國科技網 責任編輯:葉海英)

相關焦點

  • 厄爾尼諾成因及氣候變化規律
    現在已發現的許多天氣現象均可以用Ei.La循環的周期變化來解釋、說明、預報、防範或利用。歷史氣候變化、當代氣候變化及未來的氣候變化都將遵循氣候年際變化的Ei.La循環規律。筆者從強火山爆發的氣候效應及厄爾尼諾與拉尼娜極端氣候影響有關報導中,猜想這二者之間可能存在密切的關聯。通過深入研究,發現強火山爆發是引起氣候變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但是採用傳統氣象學理論無法說明火山爆發引發厄爾尼諾的物理過程。
  • 海洋一所發布千年全球海浪數據 可應對氣候變化和防災減災
    海洋一所發布千年全球海浪數據可應對氣候變化和防災減災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日前,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對外公開發布了千年全球海浪數據。該數據來源於海洋一所自主發展的包含海浪的第二代氣候系統模式FIO-ESM v2.0,是國際上首套來自於完整氣候模式的長時間海浪數據,其空間可覆蓋全球海洋,時間可覆蓋過去百年、現在和未來百年。
  • 海嘯災難與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升高密切相關
    新華網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姚潤豐)記者從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了解到,近日發生在南亞、東南亞強烈地震引發的特大海嘯災難與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升高有重要關係。21世紀中國沿海海平面將可能上升,將對中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 科學家解釋為什麼地球南北兩極氣候變化好似「蹺蹺板」
    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提出新解釋:為什麼近60年來地球南北兩極存在相反的、好似「蹺蹺板」的氣候變化?    近幾十年來,許多科學家都從不同的研究角度注意到地球南北兩極呈現相反的氣候變化,北極地區顯著變暖,南極和南大洋則大範圍變冷,地球南北兩極存在相反的、好似「蹺蹺板」的氣候變化。    對於這一現象,國外科學家曾提出與「大洋傳送帶」假說有關的「經向環流」理論。
  • 「溫度計」或引發戰爭 美軍關注氣候變化帶來軍事挑戰
    自氣候變化進入國際政治的議事日程以來,由此引發的各方面變化都成為了關注的焦點。2007年,11位美軍退休三星或四星將領通過一家諮詢公司成立了針對氣候變化的軍事顧問委員會,來評估全球氣候變化對國家安全重要因素的影響,並為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做基礎性的工作。2007 年,該委員會發布了題為《國家安全與氣候變化的威脅》的報告。該報告是美國乃至全世界研究氣候變化與國家安全關係的第一份報告。
  • 氣候變化會引發戰爭?
    [摘要]實驗心理學家、暢銷書作家史蒂芬·平克表示,氣候變化會引起一系列悲劇和損失,但未必會引起大規模武裝衝突,後者爆發的關鍵還在於意識形態和糟糕的政府治理。最近,實驗心理學家、暢銷書作家史蒂芬•平克的新著引進國內,引發熱議。平克認為,過去的世界更糟糕,人類的暴力事件在減少,僅從「暴力事件」層面看,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 全球環境變化、氣候變化與人類健康
    長期以來,在由人類導致的環境變化中,人類社會獲益的同時也遭受了重大損失。近二十多年來,與環境相關的疾病引發的科研興趣正在增長,這些疾病主要包括由毒素引發的癌症和生殖失調、與空氣汙染有關的呼吸系統和心臟病等。目前,由大量的人類活動引起的空前的全球環境變化正在威脅著人類的安寧和健康。 當前有很多對「全球變化」的討論。
  • 太陽活動極小期來臨,它的威脅比氣候變化更大
    太陽不可阻擋的降溫,即所謂的「太陽極小期」,可能引發全球氣溫下降,一些人認為,這對地球的威脅比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更大。太陽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與溫度驟降相關的低活躍期,這種變化可能會持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天文學家說,太陽已經連續15天沒有出現黑子,這是太陽活動減少的跡象。
  • 南半球熱帶氣旋另闢蹊徑,未來颱風不再是沿海專屬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表示,這可能是有記錄以來南半球遭遇的最嚴重氣象災難。氣象專家稱,雖然過去也有其他風暴襲擊過非洲海岸,但超強風暴Idai的路徑卻相當罕見。這與當地以及印度洋等地區海洋溫度明顯高於往年正常水平(+2~3℃)有密切關係。
  • 氣候變化直接影響南極企鵝
    編者按被譽為「海洋之舟」的企鵝是一種古老的遊禽,它們大多分布於南半球。近年來,不斷傳來南極冰雪消融與企鵝數量減少的消息。一些科學家研究認為,企鵝數量的減少氣候變化「難辭其咎」。更有研究人員表示,由於不能適應南極持續上升的溫度,預計到2099年阿德利企鵝數量可年阿德利企鵝數量可能會減少58%。
  • 地球氣候的自然變化方式,以及我們是否應該對全球變暖負責
    古氣候學家們對地球歷史上的氣候變化也做了詳盡的研究,以下是主要的10種氣候自然變化方式,以及它們與當今氣候變化的對比。太陽周期規模:0.1到0.3攝氏度的降溫時間:每隔幾個世紀會有30-160年的太陽活動衰減每隔11年,太陽的磁極翻轉,造成以11年為周期的太陽明暗變化。但這個變化幅度非常小,對地球氣候影響不大。
  • 2020年氣候變化加重氣象災害
    這些災害導致至少3500人死亡、超過1350萬人流離失所,可獲保險理賠的財產損失達1500億美元,未投保的損失則更多,顯示氣候變化的長期影響正在加劇。   氣象災害屢破紀錄   「無論亞洲洪水、非洲蝗災,還是歐洲和美洲的風暴,氣候變化(導致的災害)2020年在繼續肆虐,」基督教救濟會氣候政策項目主管凱特·克拉默說。
  • 人民論壇網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本文轉自【人民論壇網】;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並提出3點倡議,為開啟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指明了方向,體現了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的大國擔當,為全球氣候治理提振雄心。
  • 氣候變化影響全球風能資源分布 下世紀風電潛力北減南增
    氣候變化影響全球風能資源分布 下世紀風電潛力北減南增 2017-12-18 11:36:41
  • 氣候變化對臭氧層的區域性影響
    氣候變化對臭氧層的區域性影響   胡德良譯  氣候變化帶給臭氧層的消息是喜憂摻半的。但是氣候變化還有另外一個影響,即它可以改變空氣循環的模式。直到近幾年,才有人注意到空氣循環是如何影響臭氧層的。   馬裡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大氣科學家達林·沃進行了一次化學氣候模擬,模擬了下個世紀的大氣動力學、能量轉移和化學變化情況。
  • 南半球熱帶氣旋另闢蹊徑,未來可能深入內陸,颱風不再是沿海專屬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表示,這可能是有記錄以來南半球遭遇的最嚴重氣象災難。氣象專家稱,雖然過去也有其他風暴襲擊過非洲海岸,但超強風暴Idai的路徑卻相當罕見。這與當地以及印度洋等地區海洋溫度明顯高於往年正常水平(+2~3℃)有密切關係。
  • 破壞臭氧層和氣候變化形成反饋迴路
    破壞臭氧層和氣候變化形成反饋迴路 新的報告發現,臭氧驅動的氣候變化影響了整個生態系統 「我們看到的是,臭氧變化轉變溫度和降水模式在南半球,這就是改變海洋中的藻類在哪裡,這是改變魚在哪裡,海象和海豹在哪裡,所以我們看到很多食物網的變化,」倫斯勒理工學院研究員凱文。 1987年的蒙特婁議定書損耗臭氧層的物質——第一個多邊環境協議批准所有聯合國成員國——旨在保護地球的主要過濾太陽紫外輻射的逐步淘汰有害的人造物質的生產,比如氯氟烴類製冷劑。
  • 全球氣候異常 北半球暴雪肆虐南半球暴雨成災
    視頻:全球遭遇極端天氣 北半球嚴寒南半球暴雨挪威氣溫降至零下41度的極低溫,義大利暴雨不斷致使河水猛漲,而法國有3人因大雪引發的交通事故喪生。  目前英國近半個國家的領土都處在冰雪封鎖之下。  全球氣候大異常  全球氣候出現大異常。香港大公網報導,北半球這幾天受到強烈寒流和創紀錄的大雪侵襲,從韓國到俄羅斯,從西歐到美國大平原,都因酷寒和暴雪而癱瘓。赤道地帶和南半球過去一周則豪雨不斷。
  • 極端天氣半數受氣候變化影響
    襲擊美國紐約以及其他沿海城市的暴風將因海平面升高而產生更大的破壞力。
  • 中國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 中國屬於什麼氣候
    那麼,中國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呢?有怎樣的氣候特點呢?  中國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  中國處於北半球。  在北半球內,陸地佔39.3%,海洋佔60.7%,這邊的冬季通常是12月至2月,夏季通常是6月至8月,與南半球四季相反。北半球中氣候分布最廣的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