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追記倒在脫貧攻堅路上的第一書記唐乾

2021-01-08 紅網

紅網時刻張家界1月6日訊(通訊員 寧奎)深冬,慈利縣通津浦鎮泗虎坪村,這個山溝裡的小村莊機器聲轟鳴,山谷間迴響不斷。

轟鳴聲來自於一條進村1.2公裡的公路建設現場,工人們甚少交談,反覆對施工質量進行查看,似乎在打造一個藝術品。

進村公路400米處的拐角,是慈利縣審計局駐泗虎坪村第一書記唐乾,倒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地方。這條1.2公裡的拓寬道路完成後,將大大化解因道路狹窄導致的經常性擁堵,極大優化村裡的生產生活需求。

「唐書記走了,我們要以他的標準,最高質量完成這項工程。」村監委會主任黎德棉帶著記者走在已經基本完工的公路上,感受那份帶領全體村民奔向全面小康沉甸甸的使命與責任。

「脫貧致富路,容不得半點馬虎」

「唐書記,走了。」2020年12月8日,泗虎坪村村民沒有等來奇蹟。這個帶領他們走向致富路的好書記,徹底離開了他們。

這一天,村民們爭相報名,前往縣城弔唁。

「唐書記倒在了我懷裡。」黎德棉一直記得12月2日下午,他和唐乾在村部吃過中飯,未作休息,繼續到進村公路的工地上監工。一路上,兩人邊走,邊查看施工的細節問題,有不到位的地方,當即向施工負責人要求改正,並在他們需要時搭把手。

「這是一條脫貧致富路,是一條造福子孫後代的路,容不得半點馬虎。」黎德棉說,道路施工以來,唐乾不知道將這句話跟施工方說了多少遍。作為項目監督的黎德棉,在公路項目開始建設後,不管颳風下雨,幾乎天天與唐乾在工地上跑,只為了把村主幹道建設得更好,為村裡的發展服好務。

「15點38分!」黎德棉翻到那條通訊記錄。「當時,唐書記正在拍攝施工畫面,毫無徵兆地就往後側倒。」他眼疾手快,一把把唐乾摟住沒讓他倒地,隨後立即撥通了15點38分的那通急救電話。倒下的時候,是他們這一天在這條路上來回走的第四次,也是公路硬化施工的第一天。

一個星期的搶救,終究沒留住兢兢業業奮鬥在脫貧前線的唐乾。

在悼念唐書記時,黎德棉向他保證,一定繼承他的遺願,保質保量把這條致富路完成,打通泗虎坪村的發展瓶頸。於是,他每天天一亮,就來回走在這1.2公裡的公路上,把機器與車輛的轟鳴當做前進的鼓點,「感覺我繼續和唐書記走在這條路上,憧憬著泗虎坪村的未來發展之路。」

「一直想著要感謝他,現在卻沒機會了」

「趙建、蔣世國兩戶都發放了母牛,均寄養在別人家。目前,長勢很好。」「兜底貧困戶李保坤隨孫女一起生活,有兒媳照料。無法從事生產,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李經建家近期廚廁升級……」

唐乾留下的扶貧日誌,停留在11月30日。當天,他全天在公路現場監督施工,而此前的一個星期,他連續走訪了6位貧困戶。

「2019年8月27日,唐乾來到村裡的第一天,為了熟悉情況,步行繞著村子走了三四個小時。」村支部書記李新民一開始就認為,新來的唐書記是個「狠人」,半個月內就把52個貧困戶的家庭情況摸得一清二楚,半年走遍全村364戶人家。

一滴滴眼淚,一份份真情。在泗虎坪村採訪,村民對他的離去至今無法釋懷,似乎他的來訪就在昨日。

「唐書記對待群眾,沒說的!」貧困戶李經賢因兒子過世,70多歲的兩老曾整日以淚洗面。聽聞老人的情況,唐乾一有時間就上門勸導兩人放寬心,為他們辦理了五保,給腿腳不便的李經賢申請了一個輪椅,方便他出行。

貧困戶趙群勇因村民間的矛盾,屢次與別人鬧不愉快。唐乾三番五次做其工作,平息了矛盾。趙群勇在他的引導與幫助下,承包了幾畝魚塘,目前效益不錯,「一直想著要感謝他,現在卻沒機會了。」

「欠了他的,茶都沒喝過一杯。」貧困戶卓菊香說,生產最緊張的時候,他送來耕田機、打米機,解了燃眉之急,有什麼問題向唐書記提,都會想方設法幫忙解決,「去跳廣場舞,見到我都要叮囑路上小心,只可惜就這麼走了。」

「沿著他的腳步,繼續前進」

在泗虎坪村的杜仲基地,經過一年的生長,當初的杜仲苗已經有一人多高。待產業成熟後,基地一年收益將有上百萬元。

泗虎坪沒有產業,到村不久後,唐乾就上下奔波,為村裡引進了200畝杜仲基地,同時套種大三紅蜜柚,為村裡種下一個「綠色銀行」,並主導成立了一個合作社。200畝基地第一年就為村裡帶來了收益:村集體收入超過5萬,支付務工費4萬元,貧困戶人均分紅200元。

「沿著他的腳步,繼續前進。」村支部書記、合作社負責人李新民說,在唐乾的努力下,村裡已經打造出一支撤不走的工作隊,繼續帶領群眾奔向致富路。

李新民告訴記者,泗虎坪村以前是個基層組織渙散村,村裡召開黨員大會,30個黨員最多能到一半,最少只有七八個,還得發錢發物,「達不到半數,要議定的事項只有在會場上一個個電話對接。」

唐乾到村後,與黨員一個個談心,將每月的12日定為主題黨日,帶頭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召開「屋場會」進行精神宣講,成立以黨員為主的班子管理專業合作社……一系列措施,讓村黨組織建設與戰鬥力越來越強。

大學生李召輝與李貴霞補充進入村支兩委班子,年輕化的班子在唐乾的帶領下朝氣蓬勃,各項工作越理越順;79歲的老黨員李習銀原本對村裡與黨組織活動並不熱衷,而今每次村裡召開黨員會議,他總是第一個到,並力所能及地參加村裡的義務勞動;護林員趙建工作上遇到難題,想打退堂鼓,在唐乾的幫助下,問題順利解決,讓他堅定了繼續工作的信心……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是唐乾轉送給大學生村官李召輝的詩句,既是勉勵他,也體現出自己主動出戰扶貧一線的決心與毅力。

斯人已逝,風骨永存。

如今,進村公路修通了,扶貧產業起來了,基層組織強化了。而唐乾自己,卻倒在了他決心奮鬥的這片土地,與青山融為一體,默默見證著脫貧攻堅戰役的全面勝利,見證著泗虎坪村走向美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在脫貧採訪的路上——追記舟曲縣融媒體中心記者陳文燕 王彥輝...
    原標題:他們,永遠留在脫貧採訪的路上——追記舟曲縣融媒體中心記者陳文燕 王彥輝 閔江偉 當你看見我的時候,我和我的新聞在電視裡;當你看不見我的時候,我和我的新聞在路上。」可是,這一次他們年輕的生命,在歸來的路上永遠回不來了……記者 李建舟 張繼元2019年10月7日,舟曲縣融媒體中心的陳文燕、王彥輝、閔江偉三位新聞工作者倒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他們在完成曲告納鎮脫貧攻堅新聞採訪後,返回途中所乘坐的車在隴南市兩水鎮不慎墜江,三人不幸遇難。
  • 新冠疫苗攻關,他拼到生命最後一刻——追記倒在科研一線的感染免疫...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 題:新冠疫苗攻關,他拼到生命最後一刻——追記倒在科研一線的感染免疫學專家趙振東新華社記者溫競華2020年的最後一天,中國新冠疫苗上市,國人振奮。此情此景,趙振東卻看不到了。堅守科研一線200多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技術支持小組組長、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振東因過度勞累突發疾病,倒在了出差途中。2020年9月17日,他為國家科研事業而燃燒的一生定格在了53歲。疫苗攻關必須「再快一點」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身為我國病原生物學和感染免疫學領域專家,趙振東坐臥難安。
  • 甘肅隴南:攻堅「最後堡壘」 確保如期脫貧
    近日,甘肅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在隴南召開,吹響了向脫貧攻堅「最後堡壘」發起總攻的號角。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隴南凝心聚力實施精準脫貧,全市有6個縣區脫貧摘帽,1565個貧困村退出,貧困人口下降至3.69萬,貧困發生率由53%下降至1.56%,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2621元提高到7734元,年均增速居秦巴山特困片區18個市州第一。
  • 四川新聞 | 松潘:脫貧摘帽不鬆懈 小康路上共前行
    在阿壩松潘,當地幹部群眾又是如何在脫貧奔康路上前行的呢?前不久,我們的記者就前往了松潘。成都航空技術學院教師、松潘縣安宏鄉納坡村第一書記 白鳳光:去年種植了150畝,每畝收益2800元左右,老百姓看到收益後,今年參與種植的戶數也增加了,今年我們已經增加到了300畝。
  • 遂寧:抗疫脫貧「雙一線」疾控幹部 連續奮戰64天後倒在扶貧路上
    長400餘米,寬4.5米的幹道是村裡最後建完的硬化路,這條路傾注多名駐村幹部的心血,但這天駐村幹部馬超卻被送往四川省人民醫院救治。5天前,馬超結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投入到金臺山村脫貧工作。因發燒至38.2度,持續性咳嗽、伴有胃疼等症狀,確診為白血病,隨即住院治療。30日上午,因病情持續惡化轉往成都,啟程前他心裡仍掛念著村裡的防疫和扶貧工作。
  • 待到山花爛漫——追記「最美扶貧書記」黃詩燕
    羅霄山下,新時代的共產黨人、「最美扶貧書記」黃詩燕,用生命兌現「脫貧功成,務必在我」的莊嚴承諾,倒在了走向勝利的號角聲中。   待到山花爛漫時,他在叢中笑。   上篇   壹 「脫貧攻堅是頭等大事」   2019年11月29日,上午8時30分。   酃峰賓館三號樓,五樓會議室。電子屏幕顯示著「全縣脫貧攻堅工作調研會」。
  • 八步區:監督延伸到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
    這是賀州市八步區開山鎮加強對脫貧摘帽後「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情況的監督檢查的一幕。開展專項治理工作以來,八步區持續深化運用「6 2」「抓系統、系統抓」「抓書記、書記抓」等自治區專項治理工作機制,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專項治理效能,保障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 高三作文關鍵詞⑧ | 脫貧攻堅
    各地都要在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
  • 【鬥罷艱險又出發】奏響脫貧攻堅決勝號角
    熊美萍說,脫貧是動態的過程,將繼續宣傳、發動鄉賢和社會愛心人士,讓他們也加入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成為政府力量的有益補充。長陽縣漁峽口鎮黨委書記王鳳蘭讓清江椪柑成 致富「金果果」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巍巍 通訊員 樊華「專家說清江椪柑可以賣到5元一個,我們要積極對接、提高品質,爭取這一天早日到來。」在來漢參加抗疫表彰大會的路上,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漁峽口鎮黨委書記王鳳蘭還在思索產業發展。
  • 「公主殿下,對不起……」貴州33歲扶貧幹部倒在脫貧決勝時刻
    2020年12月1日,在脫貧攻堅收官戰即將奏響凱歌之際,遵義市匯川區農業農村局派駐泗渡鎮觀壩村的駐村幹部餘永流,走了。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3歲。而這也是他駐村的2年零8個月。12月1日凌晨4點,因身體不適加重,120急救車緊急護送他到匯川區人民醫院搶救。12月1日早上7點40分,餘永流救治無效去世。在觀壩村二樓臨街的那間辦公室,餘永流的民情日記本整齊擺放在辦公桌上,有些掉漆的黑色保溫杯裡還殘留著他未喝完的茶水。打開他的辦公電腦,除了一個個與脫貧攻堅相關的文檔和文件夾外,還有一封特別的家書。
  • 脫貧攻堅路上 他這樣念好「山字經」
    2006年,從昆明理工大學採礦工程專業畢業的鄭定璽進入雲南省盈江縣安監局工作,2012年調入德宏州安監局,2016年擔任德宏州安監局非煤礦山科科長,2018年至今先後擔任盈江縣弄璋鎮古裡卡村和弄璋鎮芒線村脫貧攻堅第一書記,連續兩年被評為盈江縣優秀第一書記。
  • 彭清華在涼山州調研督導脫貧攻堅,強調要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10月12日,省委書記彭清華到越西縣越城鎮城北感恩社區調研,看望已搬入新家的脫貧群眾。  當前,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已進入最後衝刺的關鍵時期。  10月12日至16日,省委書記彭清華前往涼山州,驅車一千餘公裡輾轉甘洛縣、越西縣、昭覺縣、美姑縣、金陽縣、布拖縣開展調研督導。
  • 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助力脫貧攻堅 貴州科學院與水城縣通力構建山地...
    導語日前,貴州省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動員大會召開,吹響了衝刺90天、奮戰3個月的衝鋒號。貴州科學院迅速響應省委號召,整合全院力量,同時間賽跑,與貧困較量,積極組建科技攻堅團隊,著眼水城特色農業產業開展科技攻關、成果轉化,組織科技隊伍重點推進、建立督促機制,以科技創新助力脫貧攻堅。
  • 脫貧攻堅主題性影視創作也需要藝術性升華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經過8年的持續奮鬥,全國的貧困縣全部脫帽,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重大勝利。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黨員、幹部眾志成城,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文藝工作者在這場歷史性的大轉變中也沒有缺席,迅速行動起來,以在場的身份參與並記錄著這一歷史性的轉變,積極投入到脫貧攻堅影視作品創作中。
  • 「兵支書」脫貧攻堅立新功——記鎮平縣老莊鎮涼水泉村黨支部書記...
    1977年出生的劉建光,1999年入伍服兵役,其間被評為「優秀士兵」「學習成才標兵」「十佳老戰士」,2001年退伍後,從一名基層工作人員幹起,先後擔任五個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現任涼水泉村黨支部書記。促脫貧,支部建設是關鍵2020年3月,上任伊始,參過軍立過功又在多個社區擔任過黨支部書記的劉建光,把抓黨建促脫貧作為首要任務抓實抓好。
  • 水利部掛牌督戰四川涼山,攻克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最後一座堡壘
    這一天,率隊再赴涼山現場督戰的水利部副部長田學斌鄭重宣布:截至6月底,涼山州7個未摘帽貧困縣全面完成了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收尾工程建設任務,全面解決了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涼山州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 農村道路助力宜賓屏山脫貧攻堅駛入快速路
    」脫貧攻堅自駕主題宣傳活動(四川站)在四川最後一站屏山縣隆重舉行。宜賓市市委常委、屏山縣縣委書記廖文彬介紹了宜賓市和屏山縣交通運輸助力脫貧攻堅等相關情況,隨著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二級巡視員李佔川宣布自駕遊車隊發車,自駕遊車隊從金通廣場出發,在遊覽壯美河山的同時,感受著貧困山區農村和貧困群眾自脫貧攻堅以來生產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
  • 新時代應急人好樣子|脫貧攻堅路上 他這樣念好「山字經」
    2006年,從昆明理工大學採礦工程專業畢業的鄭定璽進入雲南省盈江縣安監局工作,2012年調入德宏州安監局,2016年擔任德宏州安監局非煤礦山科科長,2018年至今先後擔任盈江縣弄璋鎮古裡卡村和弄璋鎮芒線村脫貧攻堅第一書記,連續兩年被評為盈江縣優秀第一書記。
  • 阿右旗五力齊發盡銳出戰書寫大漠戈壁決勝脫貧攻堅時代答卷
    成立由旗委書記任組長、旗長任副組長的旗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由分管副處級領導任組長的金融扶貧、健康扶貧、產業扶貧等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18個脫貧攻堅專項推進組,選派駐村工作隊40支,形成自上而下的責任體系。實現了迅速、準確的信息傳達,任務下達,大大提升了脫貧攻堅工作效率。
  • 吉林市永吉縣突出「三個能力」 決勝脫貧攻堅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永吉縣為答好「五年脫貧攻堅收官卷」,做好「疫情災情防控加試題」,突出「三個能力」即基層組織戰鬥力、貧困人口內生力、脫貧攻堅保障力,主動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解放思想,真抓實幹,下足「繡花功夫」,創新工作舉措,奮力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