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材在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上公布澱粉樣蛋白的相關性研究

2021-01-09 美通社

東京2019年7月26日 /美通社/ -- 衛材株式會社(總部位於日本東京,現任社長為內藤晴夫,以下簡稱「衛材」)在2019年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AAIC)上發布了其最新研究,即通過新開發的自動蛋白質檢測系統進行高精度測量,評估血漿和腦脊液(CSF)中澱粉樣 (Beta)(A(Beta))的相關性。該系統由衛材和 Sysmex 公司(總部位於日本兵庫縣,董事長兼執行長為 Hisashi Ietsugu,以下簡稱「SysMex」)聯合開發,使用全自動免疫分析系統 HISCLTM*1系列對阿爾茨海默病(AD)患者的血液進行簡化診斷(海報展示編號:P4-548)。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AAIC)於2019年7月14日至18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舉行。 

A(Beta) 是一種由澱粉樣前體蛋白切割產生的胺基酸殘基組成的肽。由40個殘基組成的A(Beta)1-40是一種主要物質,不會隨著AD的進展而顯著波動。另一方面,由42個殘基組成的A(Beta)1-42的聚集率較高,從AD早期就能夠檢測到 A(Beta)1-42減少。A(Beta) 的絕對值具有個體差異性和個體內變異性,因此,可用腦脊液中 A(Beta)1-42/A(Beta)1-40 的比值來診斷澱粉樣蛋白陽性或陰性。

本研究採用全自動免疫分析系統 HISCL™ 系列建立了自動蛋白檢測系統,對血漿中 A(Beta)1-42/A(Beta)1-40的比值與腦脊液中 A(Beta)1-42/A(Beta)1-40的比值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以確立一種簡單的 AD 血液診斷方法。該分析系統能夠在17分鐘內對小體積樣品(如10-30μL)進行自動免疫檢測,且其對血漿中的A(Beta) 分析可能具有足夠的靈敏度和很高的可靠性。我們採用了認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和 AD 患者的樣本,使用 HISCL™系列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血漿中 A(Beta)1- 42/A(Beta)1-4 的比值與腦脊液中 A(Beta)1-42/A(Beta)1-40 的比值之間存在相關性(斯皮爾曼等級相關係數(rs)*2=0.502, p<0.001),因此,通過測量血漿中的 A(Beta)1-42/A(Beta)1-40的比值能夠了解腦組織病變的進程。為了進一步評估臨床效用,衛材計劃檢查血漿中 A(Beta)1-42/A(Beta)1-40的比值與澱粉樣蛋白PET檢查之間的相關性。

基於在阿爾茲海默病/老年痴呆領域超過35年的藥物研發經驗,衛材力求通過多維度全面的途徑包括建立新的診斷方法來實現痴呆的防治,為滿足患者及其家人的多樣化需求,並提高他們的福祉而作出努力。

*1 HISCL™是 Sysmex 公司的商標。

*2 相關係數表明了從兩個定量數據分布中得出的兩個數據之間關係的強度。在這一分析中計算了斯皮爾曼等級相關係數(rs),即從等級數據中獲得的相關指數。

 

相關焦點

  • 衛材展示阿爾茨海默病和痴呆方面的管線產品的最新數據
    衛材株式會社(總部:東京,CEO:HaruoNaito,「衛材」)在2020年11月4日至7日通過網絡會議形式舉行的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CTAD)會議上進行了7次報告,包括研究性藥物抗β澱粉樣蛋白(Aβ)原纖維抗體lecanemab
  • 阿爾茨海默(AD)超重磅!渤健/衛材β澱粉樣蛋白抗體aducanumab在...
    該藥是一種靶向β澱粉樣蛋白(Aβ)的抗體,在臨床試驗中被證明可以去除大腦中的Aβ,並顯著減緩AD和輕度AD痴呆導致的輕度認知障礙(MCI)。如果獲得批准,aducanumab將成為第一個有潛力有意義地改變AD進程、減緩AD臨床病情下降的治療方法,同時也將是第一個證明去除Aβ可以獲得更好臨床效果的治療方法。
  • 國際學術會議:腦腸軸理論有望促成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新突破
    近些年來,隨著腦腸軸理論及其研究在帕金森、抑鬱症、自閉症等領域獲得突破,越來越多科學家將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轉移到腦腸軸方向上來。作為世界範圍內最具影響力、致力於推進痴呆科學研究的會議之一,正在舉行的第34屆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AAIC)相關議程設置就印證了這一點,並有望推動腦腸軸理論促成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獲得新突破。
  • 百年沉浮折戟再戰,抗阿爾茨海默病之路的下一個裡程碑在哪?
    在國際大藥廠 「越挫越勇」 不斷探索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研發的同時,對於阿爾茨海默病診斷的研究也有了新進展。在正在進行的 2020 年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AAIC 2020)上,瑞典隆德大學研究人員分享了一個具突破性的血液檢測標記物——P-tau217,或可提前 20 年診斷出阿爾茨海默病。
  • 阿爾茨海默病研究: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結構揭開—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德國科學家團隊開展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首次報告了從阿爾茨海默病和腦澱粉樣血管病患者腦組織中分離的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的結構
  • 阿爾茨海默病與tau蛋白
    新完成的掃描是所謂的無症狀阿爾茨海默氏症抗澱粉樣蛋白藥物(或簡稱 A4)大型臨床試驗的一部分,這是第一個旨在發現和治療記憶力衰退開始前的早期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試驗。  哈佛大學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健康受試者大腦中掃描 tau蛋白,這種標誌性蛋白會形成有害的神經纖維纏結,這是與這種致命疾病相關的。
  • 衛材和渤健宣布了口服BACE抑制劑Elenbecestat的II期臨床研究結果
    芝加哥2018年8月6日電 /美通社/ -- 2018年7月22日至26日,在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舉行的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AAIC)上,衛材株式會社(總部位於日本東京,現任社長為內藤晴夫,以下簡稱「衛材」)和渤健(Biogen)(納斯達克代碼:BIIB)(總部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執行長:Michel Vounatsos
  • 抗澱粉樣蛋白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有待考證
    阿爾茨海默病(AD)日益普遍,其逐漸對家庭、社會和經濟等多方面造成全球性挑戰。澱粉樣蛋白的假說認為澱粉樣蛋白(Aβ)在腦組織的沉積是AD的早期決定性證據,能夠促進和加速AD中的神經纖維纏結形成、神經元死亡和AD的進程。
  • 研究揭示導致阿爾茨海默症發展的β-澱粉樣蛋白聚合體結構
    賓漢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和科羅拉多丹佛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首次繪製了一種導致阿爾茨海默症加速發展的侵略性蛋白質聚合體的分子結構。賓漢頓大學生物物理化學助理教授Wei Qiang說:"大約10%的老年痴呆症病例是由家族突變引起的。
  • 阿爾茨海默預防性試驗DIAN-TU β-澱粉樣蛋白假說最後的稻草?
    原創:知行β-澱粉樣蛋白假說被認為是阿爾茨海默發病的機制之一,但眾多臨床試驗卻總要證偽這個命題,從2012年到2019年,幾乎每兩年都要傳出抗β-澱粉樣蛋白抗體臨床失敗的消息,可謂是藥企研發的重災區。
  • 炎症反應與阿爾茨海默病關鍵蛋白的聯繫
    《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研究論文。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李月明教授團隊發現,一種參與先天免疫反應的蛋白質,能夠影響阿爾茨海默病關鍵病理蛋白——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該機構的新聞稿也指出,這項研究首次表明免疫反應能促進產生這種關鍵病理蛋白。
  • 多篇文章聚焦澱粉樣蛋白研究新進展!
    這使得利用一種顯著降低兩種小鼠模型中的阿爾茨海默病病理和症狀的現有藥物進行概念驗證實驗成為可能,從而有潛力為這種破壞性疾病提供及時治療,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研究者表示,我們的研究針對β澱粉樣蛋白(Aβ)毒性潛在機制提供了臨床轉化上的新見解,這可能對未來的藥物設計產生重大影響。
  • β澱粉樣蛋白理論重燃生機!
    2018年7月6日/生物谷BIOON/--日本藥企衛材(Eisai)與合作夥伴百健(Biogen)近日公布了抗體藥物BAN2401治療早期阿爾茨海默氏症(AD)的II期臨床研究Study 201(NCT01767311)的積極頂線數據。
  • 首先是澱粉樣蛋白,之後是Tau蛋白,最後是痴呆
    研究人員報告,在一項該類研究中,tau蛋白成像可在無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識別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研究結果表明,tau蛋白成像可能有助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疾病分期,而且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該疾病中神經退行性變和認知損傷的關鍵。「在阿爾茨海默病其他生物標誌物的基礎上,進行tau蛋白成像是很好的。」 Ances表示。
  •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雙朊病毒病
    根據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一項研究,兩種對阿爾茨海默病病理學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質起著朊蛋白的作用 - 畸形蛋白通過迫使正常蛋白質採用相同的錯誤摺疊形狀在感染組織中傳播。利用新的實驗室測試,研究人員能夠檢測和測量75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死後腦組織中澱粉樣蛋白β(A-β)和tau蛋白的特異性,自我繁殖的朊病毒形式。
  • 研究人員使用新的方法來研究細胞攝取澱粉樣蛋白的機制
    赴美看病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阿爾茨海默病的特徵之一是澱粉樣斑塊的形成——一種叫做澱粉樣蛋白的粘性團塊——在大腦神經元之間聚集。然而,人們的注意力越來越多地從這些不溶性斑塊轉向可溶性澱粉樣蛋白的形式,這些澱粉樣蛋白可以進入神經元,具有高度的神經毒性。
  • 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結構揭開
    參與互動   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新進展: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結構揭開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張夢然)德國科學家團隊開展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首次報告了從阿爾茨海默病和腦澱粉樣血管病患者腦組織中分離的β澱粉樣蛋白原纖維的結構。
  • PNAS:研究揭示β-澱粉樣蛋白聚集體結構,揭秘阿爾茲海默症發生發展...
    2019年8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賓漢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和科羅拉多丹佛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首次繪製了一種導致阿爾茨海默症加速發展的侵略性蛋白質聚合體的分子結構。
  • 治療阿茲海默病的新藥「死而復生」,研發之路一波三折
    AD患者大腦中的澱粉樣蛋白沉積結合,然後激活免疫系統,將沉積蛋白清理出大腦。這條新聞的主角是aducanumab——渤健和衛材公司聯合開發及全球商業化的一款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FDA還授予其"快速通道"審批通道。它是一種與β澱粉樣蛋白(β-amyloid)結合的人類單克隆抗體,能夠有選擇性地與AD患者大腦中的澱粉樣蛋白沉積結合,然後激活免疫系統,將沉積蛋白清理出大腦。
  • 還記得「起死回生」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試驗嗎?今天渤健向FDA提交...
    一旦獲批,Aducanumab將成為首個能夠減緩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臨床衰退的療法,並將成為首個證明清除β-澱粉樣蛋白可以帶來更佳臨床結果的療法。 Aducanumab的臨床計劃還包括1b期PRIME研究及其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長期擴展研究(LTE)(入組前驅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或MMSE評分為20-30的輕度阿爾茨海默病痴呆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