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司法三段論為核心的法學方法論圖解

2021-01-08 法考小萌哥

司法三段論是法學研究方法論的核心,是做法律分析必須熟練掌握的工具,是法律人必備的基礎中的基礎技能。因此我們必須從一開始學習法學就深刻理解。

在學習法考的過程中,老師們一般都把三段論的講解放在課程最開始階段,因為我是非法學專業,所以初聽三段論時完全無感,並且完全不知道諸如要件、涵攝、法律效果之類的詞是什麼意思。再加上又用字母代替這些概念,更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再加上客觀題主要以考察零散的知識點為主,並不是特別需要嚴謹的運用三段論去解題,所以後續課程講解中老師們不再重點強調,自己也就沒有特別意識到重要性,在客觀題階段我是完全沒有在每次解題時都運用三段論的思維。到了主觀題階段,因為答案的組織需要以三段論的形式呈現,老師們才會又講一些三段論的相關問題。但是就我所接觸的老師,沒有講的特別細緻,出彩,讓我印象深刻的。大概也就是講要這樣組織答案而已。

考完試讀了一些書,從王利明教授的一篇關於法學方法論的講座演講稿裡得到了一些啟發,特此分享。下文冗長是為了更全面展示我的理解過程,最後能夠達到一張圖理解司法三段論。若有錯漏,還請指正。

司法三段論的公式是:

T→R(如果具備了T的要件,則適用R的法律效果)

S=T(特定的案件事實符合T的要件)

S→R(得出結論即適用R的法律效果)

這裡面的T、S、R,我去簡單查了一下沒有查到具體代表什麼,我的目的是理解三段論怎樣幫助我們更好的進行法學研究、案例分析,所以我就也不細究它是TSR還是123了,姑且就把它們理解為邏輯符號吧。

下面我將我理解的過程做一個展示,我覺得我自己按照這個思路去理解是可以幫助我更好的運用它的,學習知識如果理解不到位,不能運用也是沒有意義。所以形式不重要,也不要跟我爭辯形式,我把這個事情看成我們記憶時編的各種口訣,只要在用時知道怎麼還原就好了。

先上結論:JJ(勾勾)— STAR (以司法三段論為核心的法學研究方法論)

一、JJ

JJ念勾勾是提醒我們這是漢語拼音,法律解釋學(Jie)和價值判斷與利益考量(Jia)的代稱。

1.法律解釋學就先從字面理解就好了,就是把原本抽象的法條解釋的具體且標準統一,這樣法官、律師、社會公眾都在一套語言體系和法律標準下交流,才能讓當事人對案件的裁判結果最終滿意。

2.價值判斷與利益考量(即帶有個人主觀色彩的內心評價,「我認為對或錯,好或不好」)主要針對的是涵攝,(也叫攝於或包攝),就是指確定生活事實與法律規範之間的關係的思維過程,將事實涵攝於法律規範,就是檢驗事實是否滿足法律規範的事實構成並因此產生該規範所規定的法律後果。我們需要對利益進行綜合衡量,再加上自我的價值判斷來確定涵攝的過程是否符合法律公平正義的目標。價值判斷和利益考量不能僅僅運用於結論部分,因為如果單純的追求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統一,可能導致法官為了照顧社會效果而對法律效果做出犧牲。

二、STAR

1.TSR還是原來公式裡的代指,之前我不太明白T是要件本身還是T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表述裡要用「T的要件」,後來看了對T的進一步解析,即:將T進一步解釋為T=M1+M2+M3,而將M定義為了T的構成要素。所以才在三段論裡表述為T的要件。但實際上我覺得就把T理解成要件本身就夠了,因為其實只要是正常人也都不會認為任何一個法律條文規定的構成要件就只有一個。

2.同理S也是一樣,特定的案件事實也是可以進一步表述為S=M1+M2+M3,這樣才好有三段論第二步S=T的判斷。按前述說法,我們直接將S理解為事實也是可以的,T和S都不必展開,我想這樣更好理解一些,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3.R也是一樣,因為一條法律規則裡包含的可能不止一個法律後果,只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即可,就直接把R理解為結論就好。這是我之前理解時遇到的問題我不知道別人有沒有,但是一個「的」字,之前還是給我造成了一定困擾的。

4. 最後我強行為了組詞加入A,它也沒有特殊的意思就是用它來代指法律規範。即一般法律規範的表述會包含兩個部分T和R。A=T+R。A是法律條文本身(並不是所有法律規範都含有T和R,一般我們裁判引用的多是表述法律規則的法律條文,我為了方便理解直接將A理解為表述法律規則的法律條文),T是法律條文裡表述前提和構成要件的部分,用以與特定事實S中包含的若干要件對應。R是法律條文裡表述法律效果的部分,如果T和S一一對應,證明S完全符合A條文裡規定的T情況時,則將適用R法律效果,即最終得出裁判結論。

簡化版的三段論就成了:

大前提:法律規範

小前提:案件事實

結論:裁判結果

三、插播一點法理學的概念:(每個學科的語言不統一也是造成我們理解不好的原因,再次推薦初學法考的學生聽一下馬峰老師的法理學課程,大概最多兩天就能把最重要的部分學完,對理解其他學科作用很大)

1.法律規範,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現的一種社會規範。它是構成法的體系的最基本細胞。

法律規範的直觀呈現形式是一條又一條的法條。這些法條根據劃分標準不同又分為很多種類。有的表述的是法律規則,有的表述的是法律原則,有的只是表述輔助性的解釋或者定義。

2.法律規則是我們在裁判和法律分析是最常用的,也是我們常規意義上理解的法律條文。所以我直接把司法三段論裡的法律規範簡化理解成了表述法律規則的法律條文。法律規則的要素又有幾種學說,但不管是三要素、兩要素還是新三要素說,表述法律規則的條文都要包含什麼樣的行為模式(T)造成什麼樣的法律後果(R)。

3.法律原則是為了實現法律公平正義的目標,規定的作為法律規則補充的條文。法律原則的使用有幾個限制條件:必須窮盡法律規則方可適用法律原則、除非為了實現個案正義,否則不得捨棄法律規則而直接適用法律原則、沒有更強理由,不得逕行適用法律原則。如果裁判中,法官拋棄法律規則,直接適用法律原則會導致法律規則被架空,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被放大,最終嚴重損害社會公眾對具體法律規則的信賴和預期。

故基於實務中最常用的法律規則,我暫且簡單的將A理解為表述法律規則的法律條文。

四、下圖是我根據王利明老師講解的法學方法論繪製的,幫助理解的司法三段論的結構圖。簡言之,即我們通過運用法律解釋學對法律條文進行理解與適用,在拿到一個特定的案件事實時,將該事實轉化為可以與法律條文規定的行為模式一一對應的事實要件,如果事實與構成要件一一對應則可以在本案中適用該條文規定的法律後果。

依前述所言,我們不僅要在得出最終裁判結果時進行價值判斷和利益考量,更要在涵攝的過程中,進行價值判斷和利益考量。只有在大前提與小前提連接的過程中進行價值判斷,才能避免法官裁判規避推理過程,徑直適用法律原則得出結論(向一般條款逃逸),才能真正保證最終通過司法三段論邏輯推理出的結論,符合法律公平正義的目標,才能經得起公眾的質疑和考驗。

圖醜見諒,等我學完訴訟可視化肯定就會好看了。

相關焦點

  • 論法律學說的司法運用
    從理論層面看,在司法中運用法律學說,可以為裁判說理提供理由來源,為司法論證提供權威資源,為規範適用提供理論淵源。從實踐層面看,實證研究發現,我國存在較多運用法律學說的案例,其功能是進行法律解釋、補充法律漏洞、創製法律規則以及創新法律學說;但法律學說運用中問題較多,如法律地位較低、運用條件模糊、運用程序缺位以及運用方法欠缺等。
  • 法學論文的「神」與「形」
    首先,以法律條文為線索可以發現法律制度空白或者規範供給不足,是立法論問題所在的典型領域。其次,以案例、判例和法律事件為線索可以發現司法實踐的法律適用分歧,這即引申出解釋論的問題。 從理論領域發現問題是指,通過對學術概念的梳理和辨析、對思想學說的爭鳴和澄清,達到論證學術命題,推進理論發展的目的。探索理論問題時,準確、全面、窮盡地梳理文獻極為重要。
  • MBA聯考形式邏輯三段論判定方法
    為了能夠從真前提必然地得到真結論,有效性的判定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三段論有效性判定的方法也有許多,這裡只討論兩種判定方法。1、一般規則判定法三段論的一般規則共有七條,其中前五條是基本規則,後兩條是導出規則。導出規則和基本規則不同,它不是規定的,而是由基本規則推導出來的。導出規則可用基本規則證明。
  • 法學核心期刊2020年第2期要目彙編(二)
    編者按:北大法律信息網(北大法寶)陸續推出2020年法學專刊、高校學報(法學文章)及社科類綜合刊(法學文章)月度目錄盤點。核心範圍參考CLSCI、CSSCI(含擴展版)及北大中文核心評價標準。因篇幅所限,分期推送,本期推送單月已出刊的9家期刊2020年第2期要目,順序與CLSCI一致。
  • 法學核心期刊2020年第2期要目彙編(一)
    編者按:北大法律信息網(北大法寶)陸續推出2020年法學專刊、高校學報(法學文章)及社科類綜合刊(法學文章)月度目錄盤點。核心範圍參考CLSCI、CSSCI(含擴展版)及北大中文核心評價標準。因篇幅所限,分期推送,本期推送單月已出刊的9家期刊2020年第2期要目,順序與CLSCI一致。
  • 法學界探討中國法學研究的問題與方法
    以引入英美對抗制為例,因為忽視了中國法治的現實情況,所以並未成功。西方的理論是我們對話的對象而不是膜拜的對象,要有理論自覺,不要甘心做西方理論的殖民地。  第三,要更加重視多學科交叉方法的運用。以刑訊逼供的治理為例,當前很多社會問題依靠單一學科已經難以解決。我們應當先從打破法學內部的學科壁壘開始,逐漸找到讓法學回歸社會科學的方法。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司法應用與制度保障
    為了走出「規範與事實」之間的各種背離或衝突,同時維護司法活動的專業性,理論界從「實踐法律觀」、法律方法等角度進一步豐富了處理價值性難題的裁判理論:以規則適用實現法律規則中的價值判斷或道德要求(寓實質於形式之中的司法推理理論),以原則裁判宣諭法律體系中的價值指示或道德內涵(法律原則的司法適用理論),以客觀和平衡的司法方法遵循社會主流道德觀念(司法的社會科學理論),以確認和規制良心司法體現司法官道德準則
  • 法學研究中的現實主義立場與經驗實證方法
    最後,以經驗性研究方法整合法學與其他社會科學,同時警惕這種方法自身的局限,特別是偽實證主義的方法,即以實證研究為標榜的非科學方法。法學曾是一個由法學家壟斷的封閉體系,這既是由法律職業的壟斷性、歷史延續性及其利益需要所決定的,同時也受到法律自治及法律思維的限制。
  • 《法學研究》2020年總目錄
    周翔;劉東亮(1·171) 9.法理論:歷史形成、學科屬性及其中國化 雷磊(2·20) 10.司法人工智慧的重塑效應及其限度 馬長山(4·23) 11.法學研究新範式:計算法學的內涵、
  • 法學門類——法學專業解讀
    作為以法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其核心就在對於秩序與公正的研究,是秩序與公正之學。 在最新頒布的專業目錄中,法學專業屬於法學中法學大類,標準學制4年,畢業後授予法學學士學位。全國開設該專業的院校共617所,畢業生規模大約為每年80000-85000人。
  • 打通科學法學之隔閡 開啟環境法學新思維
    能否將中國的生態文明觀念,上升為繼可持續發展理念之後的全球話語?如何實現生態文明政治話語的法學轉換?如何從生態文明觀的「事理」中,提煉出環境法學的「法理」命題?環境法與憲法、民法、行政法、刑法、經濟法等部門法之間是什麼關係?從理論發展和制度生成上看,環境法的法理、制度同傳統部門法的法理、制度之間有何內在的邏輯關係?環境法學的邏輯起點和核心範疇是什麼?如何構建環境法學的理論體系?
  • 民事訴訟法學:聚焦基礎理論關注司法實踐新發展
    就當下民事訴訟制度與民事訴訟智能化實踐的衝突而言,雖然有的可以通過解釋論給予一定程度的延展空間,使得這種衝突得以緩和,但有些衝突是無法通過解釋論予以消解的,畢竟解釋論原則上必須以法律文本的文意表達為前提。例如,將網上在線審理中當事人的在線狀態視為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到庭參與審理顯然過於牽強。
  • 在司法實踐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方法論
    一、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是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基石  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法律適用及法律發展等法律現象的一般規律的科學,是關於法律現象的認識論、方法論及發展觀的科學概括和總結。它以法學為體,以哲學為用。
  • 階層論的司法運用
    如所周知,刑法理論上所稱的階層論,是指以德國、日本刑法理論為代表的犯罪論體系。在學界將階層論與四要件論視為不同體系時,就意味著四要件論不是階層論體系。然而,階層論中也有四階層體系,所以,需要明確階層論與四要件論的關鍵區別。隨著近年來對階層論的介紹,刑法學界與刑事司法人員或多或少對階層論有不少了解;即使明確反對階層論的學者,也知道階層論的基本內容。作為法解釋學的刑法學是一項實踐性工作,旨在為刑事司法服務,並意圖指導、檢驗刑事司法活動;犯罪論體系不是科學,而是技術。
  • 公務員考試行測邏輯「三段論」
    「三段論」問題作為一個邏輯難點常考不衰,而很多學生對於此類問題卻基本上是局限在過於複雜的「三段論」體系中束手無策,更是苦於沒有有效的方法將三段論的問題用於解題的過程中,其實,三段論在邏輯題目中的考察是很容易把握和掌握的,關鍵是大家要了解三段論的本質考點。專家就三段論的考點與解題方法進行了簡單卻有效的探討。
  • 法學論文選題的六種具體打開方法!你GET到了嗎?
    這一年,我在《法學研究》第6期上發表第一篇法學學術論文,而後一發而不可收,至今已經發表將近500篇法學學術論文,是國內從事民法學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最多的學者之一。總結起來,我的法學學術論文寫作的主要經驗之一,就是注重選題。這也是很多民法學者對我的研究方法最為看重的一個方面。
  • 年年熱門的法學專業,司法考試難倒一片,前景到底如何?
    例如法學、漢語言文學、以及經濟類的專業都成了文科生的熱門選擇專業。很多人覺得,讀了法學專業出來當律師,是一份體面又光彩,並且能得到不菲薪資的工作。然而,事實上法學專業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法學,也叫做法律學或者法律科學,是一門研究法、法的現象以及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年限四年。在完成學業後授予法學學士。法學專業的就業前景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 《北方法學》2020年總目錄
    黃金榮(3.124) 20.司法與民主的對衝與平衡:對司法問責的審視 邵暉(4.122) 21.權利的發現 ——羅馬法中權利概念的萌芽 薄振峰(4.132) 22.司法執行力的文化影響機理探析
  • 打通科學法學之隔閡 開啟環境法學新思維_閱讀·書評_民主與法制網...
    能否將中國的生態文明觀念,上升為繼可持續發展理念之後的全球話語?如何實現生態文明政治話語的法學轉換?如何從生態文明觀的「事理」中,提煉出環境法學的「法理」命題?環境法與憲法、民法、行政法、刑法、經濟法等部門法之間是什麼關係?從理論發展和制度生成上看,環境法的法理、制度同傳統部門法的法理、制度之間有何內在的邏輯關係?環境法學的邏輯起點和核心範疇是什麼?如何構建環境法學的理論體系?
  • 《法學論壇》2020年第5期要目|權利|民法|刑法|法益_網易訂閱
    《法學論壇》已加入「北大法寶」法學期刊資料庫,請登錄www.pkulaw.com查看期刊全文。「北大法寶」法學期刊庫已收錄228家期刊,其中核心期刊97家,非核心期刊57家,集刊65家,英文期刊9家。截止2020年8月31日「北大法寶」法學期刊庫共收錄了88000位作者的247906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