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PD1/PD-L1之後 誰能成為下一個腫瘤逃逸的經典通路?

2020-11-29 健康界

腫瘤免疫(Immuno-Oncology,IO)治療藥物的研發熱潮近年來如火如荼地進行,主導著藥物研發領域的輿論制高點。繼PD1/PD-L1之後,誰能成為下一個腫瘤逃逸的經典通路?

一、腫瘤免疫(IO)治療概況

IO治療是繼手術、放療、化療之後的又一新型治療方法。近年來之所以被高度關注,是因為IO治療徹底改變了傳統藥物治療的方式,它通過激活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而起到殺傷腫瘤的作用。既然堡壘是從內部攻破的,就需要「對症下藥」,把敗下陣來的免疫系統重新武裝起來,再次向腫瘤發起攻擊。

然而其發展歷史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經歷了長期的被「冷落」之後才逐漸走上了歷史舞臺,繼多家藥企的PD1/PD-L1抗體上市之後,多種腫瘤免疫治療的方式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

圖1   IO治療發展歷程概覽

二、IO治療 開始進入「百家爭鳴」時代

繼2017年癌症研究所對全球腫瘤免疫的做了調查研究,TANG等[2]的繼續統計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全球有3394個active agents出現在各階段管線中,比2017年(2031個)增加67%,提示腫瘤免疫療法開始進入「百家爭鳴」時代,未來或許以多種形式在腫瘤治療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圖2  2017年和2018年全球active agents數量分類統計

這些active agents涵蓋了T細胞免疫調控、其他免疫調控、癌症疫苗、細胞治療、溶瘤病毒和CD3靶向的雙抗6種腫瘤免疫治療方式。IO治療正以多種形式發揮作用,如其他免疫調控子、癌症疫苗和溶瘤病毒等腫瘤免疫療法也不同比例增加到了2018年的研發管線,在此不再贅述。

1. T細胞免疫調控

目前 T細胞免疫調控 是各大大分子藥物會議最具熱度的話題,以PD1/PD-L1單抗和CTLA-4單抗為代表的免疫blocking抗體,除國際上BMS、BSD、Roche和AZ等Big Pharmas幾年前上市PD1/PD-L1抗體,2018—2019年初大家比較熟悉的國內Pharmas的PD1/PD-L1也相繼上市,如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和恆瑞的卡瑞利珠,其他企業也在緊密追隨。

除了PD1/PD-L1這條腫瘤免疫逃逸通路的抗體外,T細胞上其他的可能參與逃逸的免疫共抑制性受體和免疫共刺激性受體的大分子agents也緊鑼密鼓地在各個臨床試驗階段進行,包括封閉、激活兩個不同受體的雙抗。

圖3  T細胞的共刺激和共抑制受體

圖片來源:《Nature》

2. 細胞治療

自2017年Novartis和Kite的兩款CD19-CART(Kymriah和Yescarta)批准上市以來,細胞治療也颳起了一股炫風。相比2017年,2018年細胞治療activeagents增加了113%,是各種腫瘤免疫治療方式中增加比例最大的,由此也能看出各大藥企對新型免疫治療的痴迷和追求,爭取在新的領域率先開闢自己的一片天地。

細胞治療除了裝上GPS裝置的T細胞,其他免疫細胞也在嘗試被定向和激活,在2019年5月初的芝加哥ASCO大會上,多個藥企所展示的CTL細胞療法、TIL細胞療法和DC細胞療法等在臨床初期階段不同的腫瘤患者上均產生了不錯的響應,我們也期待這些細胞療法在臨床中後期能給我們更多驚喜。

3. CD3靶向的雙抗

目前,全球上市的CD3靶向的雙抗僅有2款,catumaxomab和blinatumomab,所以這一類別的免疫療法有待進一步填補。從2017和2018年的全球研發管線中可以看出,2018年增加了98%進入到了研發管線中,然而這類療法大多處於臨床前和臨床一期,極少推進到臨床二期。

三、新靶點藥物情況

據統計,2018年全球IO研發管線覆蓋了417個靶點,比2017年增加了50%的新靶點。比如,JAK1如今也成了2018年IO治療的新靶點,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發起了一項I期臨床試驗(official title:A Pilot Study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the JAK1Inhibitor INCB39110 On the Sarcoma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此外,據文獻[2]報導,眾多新型IO治療靶點在排隊。短短一年時間,新靶點的驟增,不僅說明業界對腫瘤免疫治療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也反映了各研發藥企對First-in- class藥物的情有獨鍾,都想做成為新靶點藥物的No.1,形成對PD1/PD-L1單抗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繼PD1/PD-L1之後,誰能成為下一個腫瘤逃逸的經典通路?科學家們望眼欲穿。

2018年,腫瘤免疫治療的Top15靶點排在前三位的靶點分別是CD19、PD1和PD-L1,而這三個靶點對應的治療方式主要是細胞治療和T細胞靶向的免疫調控。基於CAR-T細胞治療和PD1/PD-L1單抗治療的臨床奇效,未來幾年或許仍是腫瘤免疫治療的主流,當然我們也期待下一個明星靶點的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再立新功。

圖4  2017年和2018年全球 TOP15靶點active agents數量

四、小結

以PD1/PD-L1單抗為代表的一大批IO藥物,示範性地詮釋了此原理,在黑色素瘤、霍金淋巴瘤、肺癌和腎癌等腫瘤類型的臨床試驗中,對一些病人產生了持久的響應。 除此之外,當前橋接殺傷性T細胞和腫瘤細胞在一起的雙抗藥物以及「釋放剎車,腳踏油門」激活T細胞的雙抗藥物也被提上日程,IO治療未來潛力巨大。

另一方面,藥物開發從來都是挑戰和機遇並存。IDO1抑制劑去年在多個三期臨床試驗的宣告失敗和今年多項PD1/PD-L1單抗(包括「K藥」和「O藥」)三期臨床試驗的挫敗,再次敲響了IO藥物開發風險的警鐘,IO藥物開發該何去何從?這裡引用陳列平教授的一句話,「很多根本的科學問題都還沒得到解決,大家就急著湧入到臨床治療中去,這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因此,對腫瘤免疫機制的探索和思考以及臨床試驗中病人biomarker的篩選和檢測,或許有助於指導臨床病人群體的選擇以及合理用藥和貫續用藥,也是關係到藥物開發成敗的重要因素。

參考資料

[1]彭雷.科利毒素(Coley’sToxins):癌症免疫療法投石問路. 科學網.

[2]TANG J, Pearce L, JILL O,et al. Trends in the global immuno-oncologylandscape[J].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 2018:783-784.

[3] MAYES P A , HANCE K W , AXEL H . The promise and challenges of immune agonist antibody development in cancer[J].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8.

[4] 20多項PD1/PD-L1三期臨床試驗失敗帶來的啟示.生物製品圈

—END—

作者 | Charles

責編 | 老薑

相關焦點

  • 繼PD1/PD-L1之後,誰能成為下一個腫瘤逃逸的經典通路?
    腫瘤免疫(Immuno-Oncology,IO)治療藥物的研發熱潮近年來如火如荼地進行,主導著藥物研發領域的輿論制高點。繼PD1/PD-L1之後,誰能成為下一個腫瘤逃逸的經典通路?一、腫瘤免疫(IO)治療概況IO治療是繼手術、放療、化療之後的又一新型治療方法。
  • IO原創 I 全面認識腫瘤免疫治療超進展
    目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已經逐步成為多種晚期實體瘤新的標準治療,部分患者甚至能獲得長期緩解。但是,單藥免疫治療的有效率不過20-40%,大部分患者並沒有從花費巨大的免疫治療中獲益,反而不得不承受免疫治療所帶來的毒副作用。因此,尋求可以用於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生物標誌物,提前鎖定能夠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的人群,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 研究揭示去泛素化酶OTUB1調控PD-L1穩定性和腫瘤免疫逃逸的機制
    該研究發現去泛素化酶OTUB1通過調控免疫檢查點蛋白PD-L1的泛素化修飾來抑制PD-L1在內質網的降解,揭示了OTUB1-PD-L1信號途徑在調節腫瘤細胞免疫逃逸中的關鍵作用,表明特異性抑制OTUB1的活性和功能可能成為腫瘤免疫治療的潛在靶標。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和受體分子PD-1是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中的重要靶點。
  • PD-L1高表達到底是抑癌,還是促癌?
    腫瘤細胞表面的PD-L1與T細胞上的PD-1結合,促使腫瘤細胞獲得免疫逃逸。 因此,通過抑制劑來抑制二者之間的結合,能夠使得T細胞正常殺傷並清除腫瘤細胞。 在癌症背景下,PD-L1通常在腫瘤細胞上高表達,從而逃避免疫監控,但也有報導稱,PD-L1高表達可使腫瘤細胞對PD-1/PD-L1抑制劑更敏感。此外,有研究發現,在人類結腸直腸癌和前列腺癌中,細胞核PD-L1的表達與不良預後相關。
  • 腫瘤細胞通過水解cGAMP促進轉移和免疫逃逸
    cGAS催化信使分子cGAMP的合成,激活接頭分子STING,從而活化I型幹擾素通路,增加腫瘤細胞的免疫原性及免疫細胞的浸潤。除了胞內通路,腫瘤細胞合成的cGAMP亦會釋放至胞外,被浸潤於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細胞所攝取,激活後者胞內的STING通路,增強其殺傷力【2,3】。
  • 蘇州大學黃建安/劉澤毅等揭示PD-L1入核後促進肺癌的新機制
    (PD-1)/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為靶點的免疫治療發展迅速,已成為腫瘤治療領域的研究熱點PD-L1 分子是 B7 協同刺激分子超家族的重要成員,其經典作用是可以通過受體 PD-1 傳遞抑制性信號使腫瘤局部微環境 T 細胞免疫效應降低,介導腫瘤免疫逃逸,促進腫瘤生長。雖然 PD-L1 分子可作為腫瘤免疫治療的有效靶點,但有一部分病人並不能從該分子的免疫治療中獲益,5年生存率沒有顯著改善。
  • RAS-RAF-MEK-ERK:經典腫瘤信號通路的全線藥物
    文/藥瘋 ◆◆ ◆ RAS-RAF-MEK-ERK,在近幾十年深入研究基礎上,已成為一條經典的腫瘤信號傳導通路;這條信號通路與多個癌種的發生密切相關;且針對於這條通路上的關鍵靶點,已成功上市多個藥物
  • 【腫瘤免疫學院IO秒懂系列】信號傳導通路大「變臉」
    > 歡迎來到腫瘤免疫學院,上期內容主要介紹PD-1在T細胞耗竭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 馮新華課題組發現腫瘤細胞逃逸機制
    近日,Oncogene雜誌在線發表了生研院馮新華教授為通訊作者的論文STAT3 selectively interacts with Smad3 to antagonize TGF-β,揭示了腫瘤細胞逃逸TGF-β信號的重要機制。
  • 腫瘤內在PD-L1調節機制的臨床研究意義
    此外,癌細胞似乎可以通過激活致癌性JAK/STAT信號來有效地調整細胞增殖和免疫逃逸的內在過程。臨床上,在不同腫瘤中JAK2信號的激活狀態可能可以作為預測PD-1/PD-L1軸抑制劑敏感性的一種方式 (圖 1)。在某些惡性腫瘤中(多發性骨髓瘤、結直腸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髓母細胞癌),致癌信號與炎症信號特別是與腫瘤微環境中的幹擾素-γ(IFN-γ)促進PD-L1的表達。
  • PD-L1還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其中,疫檢查點阻斷療法已成為當今最熱門的免疫療法之一,該療法顯著改變了目前癌症治療的格局,而PD-1/PD-L1免疫阻斷療法正是最典型的代表。程序性細胞死亡受體(PD-1),是一種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它可以下調免疫系統響應從而避免自身免疫病。腫瘤細胞表面的PD-L1與T細胞上的PD-1結合,促使腫瘤細胞獲得免疫逃逸。
  • PD-L1多少錢?什麼腫瘤可以用?
    什麼腫瘤可以用?2019-03-26 16:31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志飛   PD-L1免疫療法是繼PD
  • 機遇與挑戰:無創定量監測PD-L1表達|PD-L1|免疫檢查點|無創定量|...
    在眾多人類免疫檢查點蛋白中,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及其受體PD-1已經成為癌症治療研究的關鍵靶點。儘管PD-L1免疫組織化學檢測(IHC)是被FDA批准的檢測方法,並已被廣泛用於指導免疫治療。PD-L1在腫瘤微環境中的調控在腫瘤微環境(TME)中,PD-L1的表達受到多種先天性免疫抵抗及適應性免疫抵抗機制的調控(表1):(1)由腫瘤細胞遺傳改變驅動的合成性表達PD-L1。如基因擴增,基因易位和UTR區域破壞。(2)致癌基因信號通路的激活誘導。
  • 腫瘤細胞固有PD-1是一種腫瘤抑制因子--免疫治療方法的潛在生物...
    免疫細胞表面上的程序性細胞死亡1(PD-1)受體是介導腫瘤細胞免疫逃逸的免疫檢查點分子。PD-1的兩個配體,PD-L1和PD-L2由腫瘤細胞表達,從而導致免疫耐受。在正常情況下,PD-1通過與其配體PD-L1、PD-L2結合抑制T淋巴細胞的功能,從而抑制自身免疫應答。然而,當PD-1在腫瘤細胞上表達的潛在影響仍然未知。
  • 聯合PD-1/PD-L1療法 哪些靶點受到關注?
    2020年臨床試驗數目翻倍,組合療法成為臨床試驗主流截至2020年9月,總計約4400個臨床試驗在檢驗抗PD-1/PD-L1單克隆抗體,其中3674個臨床試驗處於活躍狀態。與2017年9月的統計相比,臨床試驗數目提高了3倍。
  • Nature子刊:揭示PD-L1在腫瘤焦亡中的新機制
    Caspase-1、-4、-5或-11切割Gasdermin D(GSDMD)是典型的焦亡通路。最近的研究表明,選擇性地將活性的Gasdermin蛋白運送到癌細胞或在癌細胞中對Gasdermin B(GSDMB)和GSDME進行顆粒酶導向的切割可以誘導強大的抗腫瘤免疫,提示我們可通過誘導腫瘤細胞焦亡來進行抗癌治療。
  • PD-1/PD-L1 抗體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研究進展
    而腫瘤微環境中 PD-1/PD-L1 通路異常活躍,負性調控過強,導致自身抗腫瘤免疫減弱,腫瘤細胞因此獲得免疫逃逸[9]。腫瘤細胞表達的 PD-L1 在沒有 PD-1 時也能向胞內傳遞信號調節葡萄糖代謝,調控腫瘤細胞免疫耐受[10]。抑制該免疫檢查點,提升機體抗腫瘤免疫,成為一個有效策略。
  • 陳列平團隊發現又一腫瘤免疫逃逸新通路
    2018年12月,其團隊就曾在Cell上發表題為Fibrinogen-like Protein 1 Is a Major Immune Inhibitory Ligand of LAG-3的論文,證明了纖維介素蛋白1是LAG-3的一個重要的功能性配體,並揭示了該LAG-3-FGL1通路在腫瘤免疫中的作用。
  • 癌症患者:PD1/PD-L1免疫治療適合我嗎?多久見效?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邱立新博士的精彩解析!有療效預測指導意義的標誌物PD-L1表達水平T淋巴細胞表面的PD1蛋白和腫瘤細胞表面PD-L1蛋白結合是導致腫瘤細胞發生免疫逃逸的機制,破壞兩者的結合是目前免疫治療的理論依據。
  • 免疫治療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生物標誌物之PD-L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研發和審批的進步,確保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作為腫瘤治療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是一個例外,單獨使用,有效率高達80%以上)有沒有生物標誌物(Biomarker)能夠預測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