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Advances副主編回國,全職加盟北京大學

2021-03-01 微算雲平臺
近日,Science Advances副主編、美國德拉瓦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副教授徐冰君全職歸國,加盟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徐冰君教授目前擔任Science Advances 副主編,物化學報 副主編,Scientific Reports 編委。個人經歷2020年歸國,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19年至今 ,Centennial Development講席副教授,美國德拉瓦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2013–2019 年,助理教授,美國德拉瓦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2011–2013年 ,博士後,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化工系;2011年,物理化學理學博士學位,美國哈佛大學化學系;研究方向多相熱、電催化反應發生在氣固與液固界面上,本課題組的研究組致力於運用和發展原位表徵技術在分子層面上闡明反應機理,以此指導新能源和綠色化學領域中催化材料和過程的設計。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2. 氣固、液固界面催化反應中的原位表徵與機理研究;代表性論文

1. Y. Zhao, X. Chang, A. Malkani, X. Yang, L. Thompson*, F. Jiao*, B. Xu*, 「Speciation of Cu Surfaces During the Electrochemical CO Reduction Reaction」, J. Am. Chem. Soc., 142, 2020, 9735 (Cover Story).

2. X. Chang, A. Malkani, X. Yang, B. Xu*,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Electroreductive C-C Coupling between CO and Acetaldehyde into Multi-Carbon Products」, J. Am. Chem. Soc., 142, 2020, 2975.

3. N. Gould, S. Li, H. Cho, H. Landfield, S. Caratzoulas, D. Vlachos, P. Bai*, B. Xu*, 「Understanding Solvent Effects on Adsorption and Protonation in Porous Catalysts」, Nat. Commun., 11, 2020, 1060.

4. J. Li, D. Wu, A. Malkani, M. Cheng, B. Xu*, Q. Lu*, 「Hydroxide Is Not A Promoter of C2 Product Formation in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2 on Copper」, Angew. Chem. Int. Ed., 132, 2020, 4494 (Cover Story).

5. C. Brady, M. Davis*, B. Xu*, 「Integration of Therm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with CO2 Direct Air Capture」, Proc. Natl. Acad. Sci., 116, 2019, 25001.

6. X. Yang, J. Nash, N. Oliveira, Y. Yan*, and B. Xu*, 「Understanding the pH Dependence of Underpotential Deposited Hydrogen on Platinum」, 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17718 (Cover Story).

7. H. Zhang, X. Chang, J. Chen, W. Goddard III, B. Xu*, M Cheng* and Q. Lu*,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s of one-pot tandem catalysis for electrochemical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to methane」, Nat. Commun., 10, 2019, 3310.

8. J. Wang, Y. Zhao, B. Setzler, S. Rojas-Carbonell, C. Yehuda, A. Amel, M. Page, L. Wang, K. Hu, L. Shi, S. Gottesfeld, B. Xu*, Y. Yan*, 「Poly(aryl piperidinium) Membranes and Ionomers for Hydroxide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Nat. Energy, 4, 2019, 392.

9. H. Cho, D. Kim, J. Li, D. Su, B. Xu*, 「Zeolite Encapsulated Pt Nanoparticles for Tandem Catalysis」, J. Am. Chem. Soc., 140, 2018, 13514.

10. X. Yang, J. Nash, J. Anibal, M. Dunwell, S. Kattel, E. Stavitski, K. Attenkofer, J. Chen*, Y. Yan*, B. Xu*,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Electrochemical Nitrogen Reduction Reaction on Vanadium Nitride Nanoparticles」, J. Am. Chem. Soc., 140, 2018, 13387.獲獎情況

1.I&EC 2018 Class of Influential Researchers 2018

2.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CAREER Award 2017

3.US Air Force 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2016

4.ACS Petroleum Research Fund Doctoral New Investigator Award 2015

5.University of Delaware Research Foundation Award 2015華算科技專注理論計算模擬服務,具有超強的技術實力和專業性。是唯一同時擁有VASP、Materials Studio商業版權及其計算服務資質和海外高層次全職技術團隊的正規機構
採用第一性原理計算與分子動力學、蒙特卡羅等方法相結合,對電池、催化、納米材料、生物醫藥等進行多尺度設計與模擬,專注為海內外催化、納米及能源領域科研人員提供材料計算模擬整體技術解決方案。客戶群體:已為清華、北大、天大、北理、北航、西交、華工、同濟、復旦以及中科院各大院所等百餘個高校院所提供超過1000個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他北京大學本科畢業,放棄美國27年積澱,全職加盟這所頂尖牛校
    國外名校教授全職回國 最近,從南京大學傳來可喜消息,來自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鮑惠銘教授,將於2021年8月底正式成為該校的全職教授。
  • 哈佛第一位大陸終身教授謝曉亮全職回國,支援母校北京大學的建設
    匯聚人才的北京大學 中國的哈佛就是北京大學中國重理工輕文科的背景下,似乎有一種錯覺是清華大學已經超越了北京大學,其實北京大學的理科是中國高校中最強的學科,而理科則是所有工科應用的基礎學科,北京大學雖然在國家科技獎數量上落後於清華大學,但是在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重大科研突破上遠超於清華大學
  • 一天之內,三位國際頂尖教授全職回國
    僅在9月24日一天,我們就獲得三名國際頂尖教授全職回國,加入國內高校的重磅新聞。藥物製劑及生物材料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顧臻教授作為講席教授全職加盟浙江大學,受聘為藥學院院長。加州大學教授朱松純加盟北大出任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另外,在9月24日召開的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工作會議上,
  • 又有三位頂尖教授全職回國
    僅在9月24日一天,我們就獲得三名國際頂尖教授全職回國,加入國內高校的重磅新聞。一、芝加哥大學終身教授林安寧加盟南大,出任南京大學現代生物研究院院長據微信公號「南京大學人才招聘」當日發布的消息稱,曾任教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二十餘年的林安寧教授,已出任南京大學現代生物研究院院長。
  • 一天之內,三位國際頂尖教授全職回國,委以重任
    僅在9月24日一天,我們就獲得三名國際頂尖教授全職回國,加入國內高校的重磅新聞。一、芝加哥大學終身教授林安寧加盟南大,出任南京大學現代生物研究院院長據微信公號「南京大學人才招聘」當日發布的消息稱,曾任教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二十餘年的林安寧教授
  • ...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全職加盟這所頂尖學府!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
    鮑教授歡迎三觀一致的學者加盟,有興趣的學者可隨時和鮑教授聯繫。 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現代工程大樓設計圖 鮑惠銘團隊核心成員已於去年全職加盟南京大學
  • 鮑惠銘教授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全職加盟這所頂尖學府!創建國際...
    鮑教授歡迎三觀一致的學者加盟,有興趣的學者可隨時和鮑教授聯繫。 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現代工程大樓設計圖 鮑惠銘團隊核心成員已於去年全職加盟南京大學
  • 頂級"海歸"的全職懸疑:教授該不該"裸奔"回國?
    年僅40歲的施一公,是近年回國的海外學者中學術地位最高的科學家之一,2003年即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2007年又被授予講席教授。改革開放後,在海外取得這一成就回國效力的科學家迄今只有兩位——另一位是現在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的饒毅,他曾被美國西北大學聘為講席教授。
  • 5年引進了5名全職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徐祖信全職加盟南京大學
    「TOP小編」統計來看,這是自2016年引進許志琴院士和陳顒院士、2018年引進沈樹忠院士、2019年引進楊經綏院士後,南京大學在5年內引進的第5位全職院士。與此同時,這也是南京大學連續第三年引進的全職院士,這一連續引進院士的數據在「華五高校」中位列第一,無校可撼動。
  • 鮑惠銘教授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全職加盟這所頂尖學府!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
    去年12月,鮑惠銘教授團隊的核心成員曹曉斌與彭永波博士已全職加盟南京大學。LSU也接受了他們的辭呈,並為他們保留Email帳戶和辦公室一年(as gratis faculty members——不拿工資的教職人員)。
  • 29歲成為中科大博導,發表11篇頂級論文,如今他全職回國工作!
    雖然年輕時沒有被人熟知,但是如在量子領域的科研成果,卻是讓人很多前輩都佩服不已,世界各國的大學都想邀請他加盟。少年天才,樸實而而低調段路明出生於安徽的同城,18歲的時候,因為全國化學競賽獲獎而被保送至中科大。因為當時的新聞媒體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中科大的少年班身上,因此,這些正常年齡上學的保送生幾乎沒有被報導。
  • 疫情期間回國,中科院外籍院士孫立成全職加盟西湖大學
    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孫立成疫情期間回國,飛機降落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後,迎接他的第一件事是14天隔離觀察。4月2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西湖大學獲悉,孫立成已全職加入西湖大學理學院,成為2020年該校入職的首位講席教授。
  • 他是哈佛博士後北大院長,全職回國第1人,美國害怕了變相封殺
    北京大學,中國最好的大學,在我小時候曾經立志想要考取的大學,不過,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我發現距離這個目標已經越來越遠。哈佛大學,世界最好的大學,長大之後,眼界開闊後,這才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比北大更好的大學。於是,我時常會想,高考進入北大,出國深造到哈佛,這樣該是什麼樣的霸氣人生。
  • 頂尖科學家全職回國!就任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
    近日,國際頂尖生物學家於洪濤教授辭去了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和美國霍華德休斯研究所的職務,全職加盟西湖大學,並正式受聘為細胞生物學講席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這是施一公整整「挑選」了22個月才選定的人。
  • 又一位科學家回國,加入「北京大學」,他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其實,除了老一輩科學家外,近些年,也經常會有一些科學家回國效力,比如我們熟悉的施一公、饒毅等。並在北京大學幼兒園、北京大學附屬小學、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出色地完成了小學和初中的學業。​全職回國,加入北大雖然,謝曉亮在美國,但他卻一直心繫著祖國,關注著國內的科研狀況。他每一次回國,都會給他帶來不小的驚喜,我國的發展速度實在是太快了,短短幾十年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
  • 楊學明被聘為《科學》雜誌新子刊副主編—新聞—科學網
    Science雜誌主編Marcia McNutt親自擔任Science Advances的主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獲邀擔任該雜誌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負責審閱物理化學、化學物理、光譜、動力學、表面光催化等相關領域的稿件。
  • 朱家祥等6位學者加盟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
    上排左起:雷靜、肖知興、Soo
  • 吳息鳳教授全職加盟浙江大學
    3月20日上午,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舉行的「浙大歡迎您」儀式上,知名華人科學家吳息鳳教授全職加盟浙江大學,受聘為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 又有2位頂尖教授回國!「歸國潮」來了
    繼9月份多名國際頂尖教授全職回國加入國內高校後,本月(10月份)我們再次獲得多位國際頂尖教授回國的消息。一是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宋偉宏全職加盟溫州醫科大學。宋偉宏院士是全球頂尖的阿爾茨海默病研究領域專家,於近期全職加盟溫州醫科大學
  • 他曾是中科大最年輕教授,現全職回國與姚期智合作量子信息
    如今,段路明做出全職回國工作的決定,與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創建清華大學量子信息中心息息相關。昔日中科大的學術新星,輾轉近20年後全職回國,能否迅速提升清華量子信息中心的實力和水平,與中科大在這一領域分輝?中科大出身,回國的契機卻出現在清華。2011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創建清華量子信息中心,掛靠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大力延攬該領域頂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