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升初數學考試中,有一類關於生活中的應用題會用到公因數和公倍數的知識,下面我先整理這方面的知識點,再分析兩個實例。
知識點整理:
幾個數公有的因數,叫做它們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它們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如果較大數是較小數的倍數,那麼較大數就是他們的最小公倍數,較小數就是他們的最大公因數。
例題一:小明家裝修房子,兩根木料中一根長72分米,另一根長90分米,要把它們截成長度相同的小段且沒有剩餘,那麼最長應該是多少分米?
分析:要求截成長度相同,就是求72分米和90分米的公因數,公因數有1、2、3、6、9、18;還要求最長,就是在72分米和90分米的公因數中找出最大的一個,最大公因數是18, 那麼最長應該是18分米。
例題二:用長20釐米、寬8釐米的瓷磚貼一塊正方形牆面,如果這塊正方形牆面剛好由完整的這樣的瓷磚貼成,這塊正方形牆面邊長最小是多少釐米?需要幾塊這樣的瓷磚才能貼成?
解析:要求「這塊正方形牆面邊長最小是多少釐米?」,就是求20釐米和8釐米的最小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為40釐米,40釐米裡面有2個20釐米,40釐米裡面有5個8釐米,2×5=10(塊);這塊正方形牆面邊長最小是40釐米;需要10塊這樣的瓷磚才能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