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向火星發出「天問」,科學家準備了什麼?

2020-07-24 光明網

7月底,我國向太空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開始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本次任務將通過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了解到,此項工程旨在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EDL)、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建立完整配套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包括設計、製造、試驗、飛行任務實施、科學研究、工程管理以及人才隊伍,推動我國深空探測可持續發展。

為什麼選擇火星?

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與地球最為相近,並且擁有高山、平原和峽谷等多種地形,南方充滿隕石撞擊的高地和峽谷,北方則多是被熔巖填平的平原,由於自轉軸傾角和自轉周期與地球相近,火星的晝夜長短及四季變化與地球也幾乎一樣。因此,火星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

人類以往的探測已經發現了火星存在水的證據,而火星上是否存在孕育生命條件以及火星是地球過去還是地球未來,早已成為火星研究重大科學問題,研究火星對認識地球演變具有非常重要的比較意義。

為向火星發出「天問」,科學家準備了什麼?

運載火箭發射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

天問一號要經歷怎樣的「火星之旅」?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採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運載升空,本次發射也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火箭會將探測器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此次發射任務由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採用「新三垂」測發模式和遠距離測發控方式。天文一號的飛行過程包括發射、地火轉移、火星捕獲、火星停泊、離軌著陸和科學探測等六個階段。

探測器與火箭分離後,其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將相繼展開,在測控系統支持下,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其間進行深空機動和中途修正。探測器進入環火軌道並經過制動後,通過2至3個月的環繞飛行後首選進入窗口,其間在著陸區上空對著陸區開展探測。

隨後,探測器將擇機實施降軌機動,著陸巡視器會與環繞器分離。環繞器升軌返回到停泊軌道,為著陸過程提供中繼通信。著陸巡視器進入火星大氣,依次完成配平翼展開、降落傘開傘、大底分離、背罩分離、動力減速、懸停、避障及緩速下降、著陸緩衝等動作,著陸於火星表面。

為向火星發出「天問」,科學家準備了什麼?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標識

著陸後,火星車將會與著陸平臺解鎖分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始巡視探測。著陸巡視器安全著陸後,環繞器進入中繼軌道,為火星車提供中繼通信,兼顧科學探測。在火星車完成探測任務後,環繞器進入使命軌道,開展火星全球遙感探測,兼顧火星車擴展任務中繼通信。

本次火星探測以研究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研究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為科學目標。作為科學探索工程,任務實施中開展了多項合作。與歐空局、阿根廷在任務測控方面互相支持;與法國、奧地利等國開展多個載荷的聯合定標併合作開展數據分析。

中國火星探測工程 「天問」何來?

中國行星探測工程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天問」出自《楚辭》,是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一首長詩,作品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進行想像與發問,從宇宙之本源,到陰陽之俱化;從天地之構造,到星辰之往亙。

以「天問」作為工程名稱,厚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跨越兩千年的求索,體現著古人樸素的真理追求和現代科學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易於廣大群眾接受,便於記憶和傳播,也彰顯了中國人邁向更遠深空的決心和毅力,引導公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理想情懷。

據了解,此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1月立項,由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統一組織,工程總體由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承擔,主要負責工程總體方案設計,研製總要求、研製任務書和計劃制訂,以及工程總體協調與組織實施等工作。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探測器系統總體設計單位並負責著陸巡視器研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及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國家天文臺均為此次探測任務的設計和建設單位。(光明網記者 張蕃 武玥彤)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飛奔火星,國內網友發出「燒腦」十問
    同日,百度發布的《「天問一號」搜索大數據報告》,公布了過往3個月,國民對「天問一號」和火星最好奇的10個問題。 TOP1:「天問一號」什麼時候發射? 答:這個問題剛好在今天解決了。 TOP2:「天問一號」什麼時候到達火星?
  • 天問一號成功上天,看中國如何徵服「火星墳場」
    今天中午12點,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這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的又一次勝利。這很容易理解,火星離地球太遠了,而且自然環境非常惡劣,有時候能到零下60多度,非常乾燥,經常有沙塵暴……更重要的是,探測過程中有太多不確定性。火星探測最驚險的過程是著陸,可是著陸時間只有6分鐘。火星上的一個信號發射到地球上,要12分鐘。也就是說當探測器發生情況,12分鐘後,指揮中心的科學家們才會知道;指揮中心發出指令,12分鐘後,火星的探測器才可以作出反應。
  • 為改造火星做準備!「天問一號」被賦予重任,未來火星或成宜居地
    一枚名為「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直上藍天,衝破大氣層,朝著目標飛奔而去。最新報告顯示,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天問一號」進入了預定軌道,正式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的任務是什麼?
  • 科技知識:「天問一號」火星測探器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於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點火升空!。為什麼叫天問?有詩言: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此詩為屈原所作,內容包羅萬象,全詩通篇是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內容奇絕,故命名為《天問》。
  • 天問一號率先突破3億公裡,毅力號準備超車?美國搶先登陸倒計時
    美國的毅力號也不甘示弱,也進入到了100天登陸倒計時,準備明年的2月份搶先登陸火星。天問一號為了保險起見,將選擇在明年5月份登陸火星。天問一號行程超過3億公裡,距離地球直線距離約6380萬千米。為了使用最少的能源實施變軌進入到火星軌道,火星探測器的前進路徑都不是直線的,所以行程並不意味著直線距離,而且在天問一號飛往火星的過程中,地球也在不停的運動。
  • 「天問一號」即將探索火星,它要完成什麼任務?
    在此之前,天宮一號也順利完成探月任務,中國航天夢離現實越來越接近,如今我國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進入發射日期倒計時,它將完成什麼任務?火星作為距離地球較為接近的一顆星球,自然而然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從上個世紀開始,科學家們就對火星進行了探索,美國航空局先後發射了多架火星探測器,如今中國的天問一號即將上天,這次他將帶著這三個任務前往火星
  • 嫦娥五號發射升空,著陸月球方式和天問一號登陸火星有什麼不同?
    截止至2020年11月17日,天問一號的飛行裡程已經突破3億公裡,與地球的距離也達到6380萬公裡。按照計劃,探測器將會在2021年2月抵達火星附近,在被火星引力捕獲後進入火星軌道,然後先環繞火星飛行2-3個月,在2021年5月擇機釋放著陸器將火星車送上火星表面。
  •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你了解多少?
    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由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下面為你一一解答。2020年的&34;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今年7月和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詳盡規劃,穩紮穩打,天問一號任務如何實現華夏文明的火星夢想
    而天問一號火星任務則是中國航天開展深空探索計劃的第一步,未來我們還會派遣探測器到土星軌道,木星軌道,探索這兩顆氣態星球。中國的科學家們未來甚至還會製造冥王星探測器,甚至是太陽系探測器等等。而這一切,將從這裡出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天問一號任務。在天問一號任務準備期間,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就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準備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將於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 中國拉開行星探測序幕,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進入準備階段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人類即將開啟火星探測的序幕。據報導今年除了中國,還有美國和阿聯都將發射火星探測器。據悉7月14日,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正在進行相關準備工作。
  • 毅力號即將抵達火星,突然傳回一種聲音,科學家不淡定了
    如今毅力號即將抵達火星,卻突然傳回一種聲音,科學家不淡定了!美國早在上世紀就已經完成載人登月的奇蹟,同時也是世界上首次登陸火星唯一成功的國家,可見美國的科技越來越發達,登陸火星的危險程度遠遠比登陸月球大得多,最危險的便是傳說中的「死亡7分鐘」。
  • 天問一號與火星的對話
    」 與火星的對話 王遠華「火星,我來了,帶著中國人的聰慧與精明,踏上了奔你的5500萬公裡的徵程;風雪雨露算什麼?我骨子裡透著中國人的頑強與堅韌;電閃雷鳴算什麼?如果不能住人,我們縱然想幫你,也力不從心;倘若能住人,我的弟兄們會帶很多很多地球人來你們火星,幫你們治理環境,幫你們植樹造林,幫你們找到水源,幫你們建立火星村」;「多謝了!天問一號,多謝了!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
    天問一號大家都聽說了吧,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喜歡歡迎點讚2020年7月23日下午,我國首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從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順利發射升空,奔赴火星。先給介紹一下啊,這個登錄火星要幹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天問一號的目標第一步:繞我們先在火星上空看看有啥
  • 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能在火星上做什麼
    在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前幾天,一篇新的論文稱,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可能會嘗試在火星東北部的某個地點著陸。這篇論文於上周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由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小組成員撰寫。「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計劃的目標是將一個軌道飛行器和一架著陸器/火星車送往火星。
  • 火星沙塵暴肆虐!天問一號火星車會重蹈美國「機遇號」覆轍?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準備工作一切就緒,即將由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送上太空。如一切順利,它將在2021年初飛抵火星,在經過複雜的軌道調整後,著陸器將攜巡視車在火星預定地點登陸。「天問一號」的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上搭載了許多科學探測設備,而中國火星車的其中一項重要科學任務就是研究火星的天氣,因此科學家們將巡視器的著陸區選在了火星北部的衝擊盆地。
  • 中國「天問一號」首訪火星,能否發現外星生命?科學家這樣說
    這裡最值得一提的就是2020年7月23日我國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它標誌著人類對外星生命的探測踏進一個新的裡程!到目前為止,火星還一直在安靜地等待著人類的到訪,興許火星就是曲徑通幽處的那一個桃花源,隱藏著一份驚喜等待著天問一號的來訪。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任務是什麼?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項任務,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並在局部地區開展區域性、精細性的巡視探測。了解深空探測的小夥伴都知道,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項任務通常是逐步進行的,就像嫦娥一號到三號那樣。
  • 國產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飛行路程達一億公裡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其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天問一號!我國火星探測任務定名,下半年將飛往火星驗證三項技術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為「天問一號」,今後我國關於行星探測方面的任務都將定名為「天問系列」。火星是地球軌道外側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也是整個太陽系中表面環境和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因此被科學家們認為是最佳的未來星球移民對象,近些年來,科學家們對火星的探索和研究越來越重視,獲取的信息也越來越多,不過之前對火星的探測研究工作大部分都是美國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