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國家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傳來喜訊,由江蘇科技大學蠶業研究所研究員徐安英團隊選育的抗血液型膿病家蠶新品種「華康2號」和「華康3號」通過國家畜禽遺傳委員會審定,取得了國家級品種審定證書。
家蠶新品種「華康2號」以目前長江流域及長江以北廣大蠶區使用量最大的夏秋用品種秋豐、白玉為育成親本,採用導入抗病主效基因,再回交多次親本恢復經濟性狀,然後用1雄與2種雌交配的方法,實現抗病顯性主基因純合固定與抗性檢測同時進行,將抗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基因高效導入目標品種,育成對血液型膿病具有高度抵抗且抗性穩定遺傳的實用品種。該品種強健、好養、有較強的抗高溫多溼性能、對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具有高度抵抗性(比秋豐×白玉的抗膿病性能增加1000倍以上);適宜於長江流域及長江以北地區全年飼養,也適合華南蠶區的早春、春季及中、晚秋季節使用。是我國首對抗膿病夏秋用種,其育成與推廣解決了我國夏秋蠶業生產中最大的難題。該品種曾於2013年通過貴州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審定, 2016年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委員會審定,2017年通過河南省蠶桑品種委員會審定。
「華康3號」則以當前經濟性狀優異的春用多絲量蠶品種菁松、皓月為育種親本,採用與華康2號選育相同的方法,育成的抗膿病新品種。該品種兼具當家品種菁松×皓月優良的繭絲質量,同時抗膿病能力提高1000倍以上,具有強健好養、優質高產等特性,適宜於長江流域及長江以北地區的廣大蠶區飼養;華康3號兼具的優良絲質和高度抗病性使之成為我國最優質的原料繭基地儲備品種,可大幅提升我國的生絲品質,促進蠶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該品種曾於2018年通過四川省家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徐安英介紹,「華康2號」和「華康3號」家蠶新品種性能突出,特色鮮明,品質優良,它們的育成豐富了我國蠶品種的結構,目前已經在我國部分蠶區推廣應用,也出口到烏茲別克斯坦及亞塞拜然等中、西亞國家,受到了當地蠶種場、蠶農及繭絲綢企業的歡迎。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