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細菌耐藥問題已經構成了全球的重大公共健康威脅,我國革蘭陰性菌耐藥形勢嚴峻,碳青黴烯類耐藥腸桿菌科細菌(CRE)增長趨勢尤為迅速。對於這類治療選擇有限的「超級細菌」,臨床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手段。基於臨床迫切的需求,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思福妥)被國家藥品審評中心列為優先審評品種,並於2019年5月21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
為使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更早地惠及中國患者,指導我國臨床治療更好地使用最新治療藥物,現邀請我國呼吸、感染、重症、移植、血液等多領域專家,共同圍繞當前疾病現狀、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為臨床患者帶來的獲益等多方面內容發表各自觀點。本文整理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王建祥教授的採訪精華內容如下,從血液系統疾病領域專家的角度,為我們系統回顧目前主要的抗碳青黴烯耐藥菌藥物種類和各自特點,展望新型藥物上市帶來的希望。
挑戰:CRE感染治療疆土待拓
細菌耐藥問題已成為臨床重大難題。除CRE外,還包括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MDRPA)和碳青黴烯類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CRAB)等。針對碳青黴烯類耐藥菌,臨床醫生只能選擇替代碳青黴烯的抗菌藥物,包括多黏菌素、替加環素、氨基糖苷類、磷黴素等,同時也有新藥上市,如頭孢他啶/阿維巴坦。上述治療藥物各具特點,可以單藥使用,也可聯合用藥。
多黏菌素對碳青黴烯類耐藥的腸桿菌科細菌、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毒副作用較大,臨床應用並不廣泛,臨床醫生對其藥代動力學認識不夠深入。多黏菌素包括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其中前者療效較優,但國內使用範圍仍不廣泛,應用經驗尚待積累。替加環素較為常用,對腸桿菌科細菌、鮑曼不動桿菌有抑制作用,臨床已積累了一定經驗,但替加環素對銅綠假單胞菌抑制作用較弱。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在臨床使用時間已很長,耐藥機制較特殊,對碳青黴烯類耐藥菌抑制作用相對不強,但可作為聯合使用的藥物選擇之一。磷黴素在臨床使用已較少,經驗有限。
新藥頭孢他啶/阿維巴坦對CRE、MDRPA等耐藥菌感染療效都很明顯,相信將為該類患者帶來良好獲益。
突破:新藥上市前路光明
隨著血液系統疾病治療理念的改進,清除血液腫瘤細胞的方法越來越多,例如提高治療強度、採用靶向治療等。但隨著治療強度的增加,療效愈加明顯的同時,相關不良反應也隨之增加,例如中性粒細胞數量減少、免疫功能抑制等。且目前血液腫瘤患者年齡逐漸增大,發生嚴重感染的風險隨之增加,包括CRE、MDRPA感染等。對高致死率的感染,臨床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療手段和藥物。
頭孢他啶/阿維巴坦在中國的上市,有望幫助中國臨床醫生突破這一困境,解決這一難題,從而提高患者生存率。老年患者、肝功能損傷患者和輕度腎功能損傷(51 mL/min≤肌酐清除率≤80 mL/min)患者使用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時,一般無需調整劑量,但對中重度腎功能損傷患者,臨床醫生應按照藥品說明書調整劑量和方案,總體應用較方便。
專家寄語
期望頭孢他啶/阿維巴坦能為臨床解決CRE、MDRPA耐藥這一難題,提高患者生存率。
專家介紹
王建祥 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 血液病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副所長、血液病醫院副院長。中華血液學學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國實驗血液學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血液學雜誌》總編。衛生健康委員會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天津市勞動模範。主要從事白血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先後在日本熊本大學、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留學深造。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在PNAS、Blood、Leukemeia、Cancer Res等SCI雜誌發表多篇論文。
備註:訪談視頻拍攝於2019年8月,頭孢他啶/阿維巴坦已於2019年9月在中國上市
編輯整理|中國醫學論壇報 清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