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CRE感染治療疆土待拓;突破:新藥上市前路光明

2020-12-05 騰訊網

當前,細菌耐藥問題已經構成了全球的重大公共健康威脅,我國革蘭陰性菌耐藥形勢嚴峻,碳青黴烯類耐藥腸桿菌科細菌(CRE)增長趨勢尤為迅速。對於這類治療選擇有限的「超級細菌」,臨床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手段。基於臨床迫切的需求,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思福妥)被國家藥品審評中心列為優先審評品種,並於2019年5月21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

為使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更早地惠及中國患者,指導我國臨床治療更好地使用最新治療藥物,現邀請我國呼吸、感染、重症、移植、血液等多領域專家,共同圍繞當前疾病現狀、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為臨床患者帶來的獲益等多方面內容發表各自觀點。本文整理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王建祥教授的採訪精華內容如下,從血液系統疾病領域專家的角度,為我們系統回顧目前主要的抗碳青黴烯耐藥菌藥物種類和各自特點,展望新型藥物上市帶來的希望。

挑戰:CRE感染治療疆土待拓

細菌耐藥問題已成為臨床重大難題。除CRE外,還包括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MDRPA)和碳青黴烯類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CRAB)等。針對碳青黴烯類耐藥菌,臨床醫生只能選擇替代碳青黴烯的抗菌藥物,包括多黏菌素、替加環素、氨基糖苷類、磷黴素等,同時也有新藥上市,如頭孢他啶/阿維巴坦。上述治療藥物各具特點,可以單藥使用,也可聯合用藥。

多黏菌素對碳青黴烯類耐藥的腸桿菌科細菌、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毒副作用較大,臨床應用並不廣泛,臨床醫生對其藥代動力學認識不夠深入。多黏菌素包括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其中前者療效較優,但國內使用範圍仍不廣泛,應用經驗尚待積累。替加環素較為常用,對腸桿菌科細菌、鮑曼不動桿菌有抑制作用,臨床已積累了一定經驗,但替加環素對銅綠假單胞菌抑制作用較弱。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在臨床使用時間已很長,耐藥機制較特殊,對碳青黴烯類耐藥菌抑制作用相對不強,但可作為聯合使用的藥物選擇之一。磷黴素在臨床使用已較少,經驗有限。

新藥頭孢他啶/阿維巴坦對CRE、MDRPA等耐藥菌感染療效都很明顯,相信將為該類患者帶來良好獲益。

突破:新藥上市前路光明

隨著血液系統疾病治療理念的改進,清除血液腫瘤細胞的方法越來越多,例如提高治療強度、採用靶向治療等。但隨著治療強度的增加,療效愈加明顯的同時,相關不良反應也隨之增加,例如中性粒細胞數量減少、免疫功能抑制等。且目前血液腫瘤患者年齡逐漸增大,發生嚴重感染的風險隨之增加,包括CRE、MDRPA感染等。對高致死率的感染,臨床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療手段和藥物。

頭孢他啶/阿維巴坦在中國的上市,有望幫助中國臨床醫生突破這一困境,解決這一難題,從而提高患者生存率。老年患者、肝功能損傷患者和輕度腎功能損傷(51 mL/min≤肌酐清除率≤80 mL/min)患者使用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時,一般無需調整劑量,但對中重度腎功能損傷患者,臨床醫生應按照藥品說明書調整劑量和方案,總體應用較方便。

專家寄語

期望頭孢他啶/阿維巴坦能為臨床解決CRE、MDRPA耐藥這一難題,提高患者生存率。

專家介紹

王建祥 教授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 血液病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副所長、血液病醫院副院長。中華血液學學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國實驗血液學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血液學雜誌》總編。衛生健康委員會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天津市勞動模範。主要從事白血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先後在日本熊本大學、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留學深造。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在PNAS、Blood、Leukemeia、Cancer Res等SCI雜誌發表多篇論文。

備註:訪談視頻拍攝於2019年8月,頭孢他啶/阿維巴坦已於2019年9月在中國上市

編輯整理|中國醫學論壇報 清揚

相關焦點

  • 默沙東抗感染新藥在中國申報上市
    【藥品研發】潤新生物第3代EGFR-TKI新藥關鍵性註冊3期臨床完成首例患者給藥今日,潤新生物宣布,其在研第三代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新藥RX518用於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3期臨床研究近日在上海市胸科醫院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 突破丨國產愛滋病新藥Trogarzo問世 挽救無藥可用的HIV感染者
    點擊查看 近日,FDA正式批准中裕新藥(TaiMedBiologics)的創新藥物Trogarzo(ibalizumab-uiyk)上市,用於治療現有多種療法均無法起效的成人HIV感染者。
  • 我國抗艾藥物實現零的突破 首個自主研發抗愛滋病新藥獲批上市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長期以來,我國愛滋病治療藥物都是舶來品,沒有自主研發的抗愛滋病新藥,但臨床對抗愛滋病新藥的需求卻日益增長。昨天(13日),記者從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到,我國自主研發的抗愛滋病新藥——艾博韋泰長效注射劑獲批准上市。這是我國首個抗愛滋病長效融合抑制劑,並擁有全球原創智慧財產權,該藥的上市表明我國抗艾藥物實現了零的突破。那麼,這將給愛滋病毒感染者的治療帶來哪些改變?愛滋病是公共衛生領域的重大傳染病。
  • 最近三年時間,B肝新藥治療成人B肝,具有哪些突破?
    主要是由感染B肝病毒後引發的疾病,B肝病毒通過T細胞介導,對慢性B肝的肝細胞造成損害。最近三年時間,B肝新藥治療成人B肝,具有哪些突破?美國FDA在2016年批准了富馬酸替諾福韋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的升級版,即替諾福韋二代,艾拉酚胺(TAF)。
  • 對抗新冠肺炎,新藥研發要面臨哪些挑戰?談一談藥物研發流程與抗...
    在新冠肺炎肆虐的當下,人們都迫切希望新型特效抗2019-nCoV藥物儘快上市,以滿足疾病治療的需求,但任何一個全新藥物的成功研發與上市都要遵循科學嚴謹的流程。   抗病毒治療的策略  2019-nCoV不僅可以損害肺部,對消化、循環、中樞神經系統也具有攻擊性。
  • 老年痴呆新藥上市申請被熱議!根治的突破口或在幹細胞
    本月,「美國阿爾茨海默症新藥審批」的事件受到了關注。這是美國生物技術公司渤健的新藥Aducanumab,是一種單克隆抗體,能有選擇性地與患者大腦中的澱粉樣蛋白沉積結合。業內曾有聲音表示如果獲批它將成為FDA近20年來批准的治療該疾病的第一款新藥。此前,也曾因為這款新藥具有 「確鑿的有效性」,渤健股票猛漲。
  • 諾獎頒發前已造福長沙患者 腫瘤免疫治療新藥已用於臨床
    諾獎頒發前已造福長沙患者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腫瘤免疫治療新藥已用於臨床 他們通過抑制免疫負調節機制,發現了一種新的癌症治療方法。 你或許會覺得,實驗研究與臨床應用還隔十萬八千裡。但實際上,基於他們的研究,一種被稱為「免疫檢查點治療」(以下簡稱免疫療法)的療法已經應用於臨床治療,並從根本上改變了一些特定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療結果。而這種療法的部分新藥近兩月已在國內上市,長沙已有患者用上了新藥。
  • 抗CRE感染國內治療方案有限,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有望開啟新局面
    本文整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王明貴教授的採訪精華內容如下,從抗生素研究領域專家的角度,解析國內抗CRE感染藥物現狀,展望新型藥物上市帶來的希望。 碳青黴烯耐藥菌感染治療方案有限, 抗CRE感染國內面臨更多挑戰 目前國內針對碳青黴烯耐藥菌感染的治療手段和藥物選擇十分有限。多粘菌素在國外已被作為抗碳青黴烯耐藥菌感染的常規藥物,但在我國的應用尚未常態化。
  • 首個愛滋病暴露前預防藥物上市 吉利德3年推4款抗艾新藥入華
    此前,吉利德共有4款新藥在2019年底通過談判順利進入全國醫保目錄。就在醫保談判結果發布前,吉利德於12月26日宣布,舒發泰(恩曲他濱替諾福韋片)作為我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獲批的HIV暴露前預防(PrEP)用藥正式上市,填補了當前國內愛滋病「無藥可防」的缺口。舒發泰是一款用於愛滋病預防與治療藥物,最早於2004年被美國FDA批准上市。
  • 2020年一季度獲批上市的國產新藥盤點,你pick誰?
    筆者針對一季度業內關注比較廣泛的獲批上市國產新藥進行了簡要的盤點,一起來看看你會pick誰吧~   1   桑枝總生物鹼片   3月27日,國家藥監局公告稱,批准中藥新藥桑枝總生物鹼片上市。該藥品為國內頭個降血糖原創天然藥物,也是我國近10年頭個批准的糖尿病中藥新藥。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中國約有超過1.1億的糖尿病患者,佔全球糖尿病患者的三分之一左右。隨著該中藥新藥的上市,將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一種新的治療選擇。近日,國家藥監局發布消息稱,該品種將於今年5月上市。   北京五和博澳藥業有限公司為該品種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
  • 人民日報海外版:結合化學藥中藥 新藥研發中國創新路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把化學藥和中藥知識結合起來新藥研發走出中國創新路(醫聲)近年,醫藥創新成為醫療健康領域的熱點話題。從新藥創製納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到新藥獲批量連年增加、速度加快,再到國產創新藥不斷上市,中國的醫藥創新之路在國家政策和資本市場的雙重助力下,越走越順暢。但創新藥研發技術要求高、投入大,有著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和長周期的特點,如何在此約束下走出中國特色新藥研發之路?如何結合中醫藥體系進行新藥研發?日前,在第十二屆健康中國論壇上,相關人士進行了討論。
  • 2019年 9個國產1類新藥上市!
    年底是盤點的好時候,2019年,共有9個國產1類新藥上市或即將上市,其中6個已正式獲批,3個處於"在審批"狀態,獲批是大概率事件。這9個新藥涉及糖尿病、癌症、阿爾茲海默症、感染等多個領域。
  • 100%臨床有效 廣譜抗生素新藥2期臨床
    ETX2514SUL由β-內醯胺酶抑制劑ETX2514與舒巴坦(sulbactam)組成,用於治療複雜性尿路感染(cUTI),包括成人急性腎盂腎炎(腎臟感染)。cUTI是指生殖泌尿道具有潛在複雜因素,例如結構或功能異常的尿路感染患者。腎盂腎炎患者,無論尿路是否有潛在異常,都被認為是一種cUTI患者。美國估計每年有300萬例cUTI,腸桿菌是導致cUTIs的最常見病原體。
  • 文獻評述:葉寰教授談 CRE 和 CSE 細菌感染相關問題
    進行了系統的文獻回顧,評估了院內獲得的 CRE 血流感染、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和腹腔感染患者的預後。研究通過薈萃分析,計算了感染 CRE 和 CSE 之間患者的死亡率優勢比 (ORs)。22 項符合標準的研究被納入分析: 其中的 12 項研究包含了 CRE 和 CSE 感染人群比較死亡率的數據。
  • 重大突破!高死亡率的兒童常見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將「有藥可醫」
    以前由於檢測水平有限,經常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當成其他細菌或病毒感冒或者肺炎等治療,導致現有RSV感染患者的治療方案僅是系統性或支持性治療。唯一可用於預防RSV感染的單克隆抗體帕利珠單抗僅有50%的有效性,全球年銷量卻高達14億美元。
  • 2020年NMPA官宣批准上市的「中國1類新藥」
    但,醫藥行業於人們心中的地位,卻得到了極大提升;臨床對藥品需求的迫切,也讓人們深刻地了解了新藥研發的困難。而我國藥監部門,更是在這種前所未有的外部環境下,進一步保證了我國人民可以用到更好的創新藥物,並批准了多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1類新藥」上市。
  • 近年我國批准上市的「中國1類」新藥(生物藥篇)
    國家無論是「863計劃」、「973計劃」、還是今天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都對新藥研發寄予了厚望並給予了多方面的鼓勵支持,國內藥企亦不負眾望,共同肩負起新藥創製的重任。經多年厚積薄發,一個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藥產品誕生並成功上市,「中國1類」新藥家族正在逐漸壯大,我國新藥自主創新能力正在綻放光芒。此篇將集中介紹我國近年批准上市的「中國1類」大分子生物藥,希望對君有益。
  • 新藥研發僅次於美國 日本這33款藥物只在本土上市!
    新藥研發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日本作為全球第二大創新藥研發國家,僅次於美國,在1996年至2019年11月,累計批准新藥406個。10年內僅在日本上市的新藥也被日本公司所包攬。
  • 上市公司暢遊細胞治療「藍海」
    億英鎊,用於細胞免疫治療藥物臨床前授權金。  我國在前沿醫學科學領域,對細胞治療的研究同樣是重點內容,技術水平幾乎與國外並無太大差距,已經發現NK、CIK、DC等免疫細胞的治療特點,從2009年到2013年,我國NK細胞治療已經超過5000餘例,胰腺癌、肝癌、膽管癌、結腸癌、血液系統疾病方面,通過與其他抗腫瘤藥物進行聯合治療,病人在臨床上突破了90%的受益率。
  • B肝已獲批上市藥物,尚存的問題,解答一種新藥方向研發困境
    B肝已獲批上市藥物,尚存的問題,解答一種新藥方向研發困境曾有報導,PEG-IFNα+LAM或PEG-IFNα+LdT聯合使用後,可導致抗原抑制增加,但抑制的絕對速率並沒有人們預期的那麼理想,這些結論表明,聯合方案並不是有效治療的最佳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