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三個階層,三種人生,高考是唯一的出路

2021-01-09 賽學好升學

很多人有這樣的困惑或吐槽

到底該選擇什麼學校什麼專業?是選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還是便於找工作的?讀的書到底有沒有用?

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嗎?

導演鄭瓊用6年的時間拍攝了一本紀錄片,給出了她的答案。不過與其說是答案,更像是把這個問題具象化後丟給了大眾。

《出路》跟蹤拍攝了三位來自不同社會階層,歷時六年追隨三位主人公,記錄下他們的夢想與當代中國現實的碰撞,這是不同地區的中國年輕人從學校步入社會的成長故事。

北京學生袁晗寒從央美附中退學,在南鑼鼓巷開咖啡廳,同時準備申請國外的藝術學校。

湖北鹹寧的小鎮青年徐佳埋頭書海,帶著去世父親的遺願,備戰第三次高考。

甘肅會寧山區小女孩馬百娟,在只有五個學生、兩個老師的學校裡讀小學二年級,憧憬考大學,走出大山。下課後,她去餵豬,牽著毛驢去收糜谷。

6年後,袁晗寒實現夢想,在德國街頭和朋友參觀歌德和席勒的雕塑;徐佳在武漢找到工作,結婚生子;馬百娟幾年前已經輟學,之後嫁給了表哥,在她哥哥當年工作的陶瓷廠上班。

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個孩子中只有一個孩子通過自己的讀書實現了階層的跨越,上升到了城市的新中產階層,就是小鎮青年徐佳,經歷過3次高考的他終於如願考上了大學,雖然並沒有因此大富大貴,但是人生的底色已經被高等教育保住了,再落魄也不會跌倒山區女孩馬百娟的層次中。

可見,教育,經常被比喻為突破階級與原生家庭枷鎖的鑰匙。讀書或者說高考,不一定改變命運,但一定會提供給你更多的選擇。

家裡有傘的孩子,固然是幸運的,沒傘的孩子,也不用唏噓,畢竟大部分家庭即使沒有大傘,小傘還是有的;孩子只要願意努力奔跑,就算起點再低,總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理想。

相關焦點

  • 這部國產優質紀錄片告訴你:跳出現有貧窮階層的出路在哪?
    而近年來由於多個社會事件的出現,引發了大家對於「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探討。去年高考期間,北京市一位考生的採訪火遍網絡,他說:我小學、初中、高中讀的都是北京最好的學校,我的父母也有能力為我提供資金支持去報各種補習班,所以,考上清華北大,這是理所當然的。聽著這話有些拉仇恨,但他的坦誠也迎來八方點讚。
  • 紀錄片《出路》帶給了父母怎樣的思考?父母不努力,孩子沒出路!
    紀錄片記錄了三個小孩,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擁有不同的家庭,每個人都要去找自己的出路。因為導演的鏡頭,三個本不可能有交集的孩子有了交集。第一個孩子叫馬百娟,是一個山溝溝的小姑娘,來自甘肅會寧,第一次拍攝的時候她12歲,在一個只有5個學生2個老師的小學上小學二年級,家裡住著窯洞,全家的開銷一年不超過50塊錢。
  • 鄭瓊《出路》每一種生命都在尋找自己的出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去參加城市讀書會組織的一個電影點映活動,所以有機會看到了鄭瓊導演的這部紀錄片《出路》——關於三個不同生長環境裡的小孩,在6年時間裡的變化和成長的記錄,影片結束後的第一感受就是心情比較複雜,同時也會有一絲慶幸。
  • 高考之外的無限可能:推開人生的除了門,還有窗戶和縫隙
    路只有一條,而想走這條路的人卻那麼多。競爭對手多如毫毛,就像千萬人在爭著過獨木橋,摔下去,就什麼都沒有了。我們都把高考這條路當成了不歸路,只能向前,不能後退,也不能調轉方向。而終生在農場度過,80歲才舉辦個人畫展的摩西奶奶說,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於適當的路、正確的路和唯一的路,這樣的路並不存在。可很多人卻把高考當成了自己唯一的出路。
  • 《出路》三個孩子的十年:這部高分紀錄片,揭露了人生最大的騙局
    《出路》這部電影看的我很難受,我很贊同評論區的一句話:「貧窮不能剝奪人的才能,貧窮卻能剝奪人施展才華的機會。」導演鄭瓊用將近十年的時間,去記錄三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逐漸長大成人之路。片子裡記錄了農村女孩馬百娟、都市女孩袁晗寒、小鎮青年徐佳從學習到就業,跨度十年的生活歷程。農村女孩馬百娟,是影片中最刺痛人心的一個人物。
  • 寒門出貴子?紀錄片《出路》展現的卻是這樣血淋淋的真相!
    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紀錄片《出路》拍攝於2009年—2015年,導演用7年時間跟拍了3個不同階層孩子在社會上的掙扎。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好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她有三個願望:月賺一千塊,買面吃以及修水窖。但一個大山裡出來的孩子,即便是這麼樸實的願望也實現不了。最後她在15歲退學,那個年紀她也沒辦法打工。她其實也有很多憧憬也想去嘗試。在那個封閉的環境下,大家都在給她灌輸著——反正她大了之後,就是要靠她老公。而這好像就是他們的出路。
  • 爆款紀錄片《出路》在揭露殘酷階層的同時,還告訴了我們什麼?
    英國有一部很了不起的紀錄片叫《56UP》,紀錄片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拍、小鎮男青年、和大都市少女,讓你看到三個不同階層的孩子,如何完成各自命運的進程。
  • 6年跟蹤拍攝《出路》:揭露不同階層孩子的命運,真相很殘酷
    《出路》這部紀錄片是鄭瓊導演花了6年時間跟蹤記錄3個不同階層孩子的成長曆程。片中有三個主人公,分別來自甘肅農村、湖北小城鎮、北京繁華大都市。2009年,來自甘肅山溝溝的馬百娟12歲,才上二年級,她家住在窯洞裡,父母都是農民,沒什麼文化,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她們全家的開銷一年不超過50塊錢。馬百娟從小就特別喜歡讀書,她知道只有努力讀書才能走出這座大山,窮人家的唯一出路就是讀書。她說:「長大後我想去北京讀大學。」馬百娟,是很多貧困家庭孩子的一個縮影,2012年她卻輟學了,很讓人出乎意料。
  • 紀錄片《出路》揭露殘酷現實: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新華字典》1998年修訂本P673最近有部片子很火,鄭瓊導演的《出路》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三個出身不同,階層不同的青少年從學校到步入社會的成長經歷,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都用自己的方式尋找自己「出路」。
  • 豆瓣私信連結後,獨立電影又找到了新的「出路」
    山村輟學女孩,小鎮高考復讀生,都市叛逆少女,三個階段,三種人生,三個階層的縮影。導演鄭瓊花了 6 年時間,從 2009 到 2015 年,跟拍了三個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最終完成了紀錄片《出·路》。紀錄片拍的也是導演「自己」——曾像馬百娟那樣,從小在湖北農村長大;三次高考落榜,沒能考上大學,仿佛被整個社會體系拋棄;再後來,到北京打拼,一門心思想要找到出路……在拍攝《出·路》時,鄭瓊「一分錢預算都沒有」。
  • 揭露社會殘酷真相的高分紀錄片《出·路》
    還有不到兩個月,就是新一輪高考了。高考是改變命運的開始,同樣也是思考人生出路的開始。 2009年到2015年,導演鄭瓊用6年的時間完成了獨立紀錄片《出·路》,記錄了三個不同家庭背景孩子的人生軌跡。
  • 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
    《山西日報》刊發評論員文章《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二論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7月2日出版的《山西日報》刊發評論員文章《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二論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文章說,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號召全省上下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金光大道奮勇前進,強調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舍此別無他途。
  • 當今這個社會,普通年輕人的出路到底在哪兒?
    可是生活在當今社會的很多人,其實並沒有這樣一種觀念,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出路」,為什麼要找「出路」,而是日復一日的活著,掙扎著。有一條回答帶出了一部紀錄片《出·路》,雖然多年前聽說過這部紀錄片,但這番回味下,讓我作為一個很普通的年輕人多了些許思考。2009-2015年,6年間,一個叫做鄭瓊的導演,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出·路》。
  • 《天道》關於社會階層躍遷的「道理」精神躍遷比物質躍遷難度大
    其實在電視劇《天道》,社會階層詩金字塔式的,丁元英屬於金字塔上遊的人,而王廟村村民和葉馮劉屬於社會最底層。而歐陽雪、肖亞文、芮小丹,屬於小資產階級或者工薪階層。毫無疑問,高考也好,還是大學也好,是寒門子弟唯一的出路,因為知識改變命運,上升通道是暢通的,但是猶如鯉魚躍龍門,千裡挑一,萬裡挑一。
  • 普通青年如何實現階層跨越?
    紀錄片《為什麼貧窮》片頭這部紀錄片一共八集。在中國,高考是幾乎每個學生命運中最重要的轉折點,它決定了考生一生的出路,尤其是普通家庭普通年輕人。紀錄片《出路》畫面截取你進入不同層次的大學,所獲得的資源,所能擁有的平臺是大不相同的,大概率畢業後求職乃至整個職業和人生都可能會因此而不同。
  • BBC紀錄片:教育與階層流動之困
    當然,結局如雙方所料,以成績為唯一評比標準,中方教師勝出:他們深度參與教學的學生,比沒有中方老師介入的英國學生,成績高出一小截。  且不說參與教學實驗與未參加實驗的兩組學生樣本選取是否科學,譬如兩組學生原來的成績如何?就算這個實驗的樣本選取完全科學有效,重要的是,以分數為標準來評判這場實驗的勝負,究竟意味著什麼?
  • 《出路》導演交流實錄 | 這部爆款紀錄片背後你所不知道的細節
    如果你剛好錯過了這次活動,不知道這個片子講什麼,可以在往期的文章裡回顧影片內容:六年跟拍三個階層的孩子,這部紀錄片扎了高考一刀電影放映結束之後,導演來到現場和觀眾們聊了一些令人深思的話題,現場交流的氛圍非常好,以下是現場交流實錄:主理人小姐姐:鄭瓊導演原來是光線傳媒的創始人,她辭職之後做了一個紀錄片的論壇,叫【IDOCS
  • 來論|BBC紀錄片:教育與階層流動之困
    當然,結局如雙方所料,以成績為唯一評比標準,中方教師勝出:他們深度參與教學的學生,比沒有中方老師介入的英國學生,成績高出一小截。 且不說參與教學實驗與未參加實驗的兩組學生樣本選取是否科學,譬如兩組學生原來的成績如何?就算這個實驗的樣本選取完全科學有效,重要的是,以分數為標準來評判這場實驗的勝負,究竟意味著什麼?
  • 人生有三種不幸,被沈從文的語錄道出,很多人三種全佔,警醒世人
    人生有三種不幸,是哪三種呢?如果不讓大家往下讀,也不讓大家去讀沈從文的語錄,大家會怎麼回答呢?相信每個人所認為的不幸,可能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所遇到的不幸事兒也不一樣,所以回答估計也都不太一樣!不太一樣,也沒有關係,我們不妨試著一起來回答一下。相信有的人認為人生的不幸莫過於愛上了一位不該愛的人,為什麼不該愛呢?
  • 高考錄取被「調劑」,撞上了「天坑」專業,真的就沒出路了嗎?
    其實,「天坑」專業並沒有那麼可怕,也沒有那麼差勁,被調劑到這些專業,出路也不只有復讀這一條路可以選擇。 所以,下面我們就談一談被調劑以後,我們的「出路」在哪裡? 轉專業、輔修第二第二學位,聽一聽就行了,真正能夠做到的能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