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結合聲學細胞分選和微流體技術來分離外泌體

2020-12-05 百家號

導語:一個國際工程師團隊創建了一個原型設備,能夠從血液樣本中過濾出極微小的顆粒,而無需將樣品送到實驗室。該裝置集成了微流體和聲學細胞分選技術,不僅被認為不僅對醫學應用有利,而且對科學研究也有利。

已經開發了該系統,使得它可以分離「外來體」或從人體中所有可能類型的細胞中釋放的生物納米顆粒。外泌體被認為在細胞間通訊和疾病傳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從30年前發現它們開始就成為科學好奇的主題。然而,外泌體的非常微小的尺寸使得它們難以被研究並且難以與其內在的生物流體分離。普遍存在的技術包括將樣品在離心機內旋轉數小時或數天,這通過將它們暴露於非常高的重力來破壞外來體。

最重要的是,該技術僅捕獲生物流體中存在的納米顆粒的一小部分。在2017年9月18 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論文中,來自杜克大學,匹茲堡大學和馬吉婦女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報導了一項高級研究技術依賴於「聲流體」,微流體和聲學的整合。原型設備被證明是一種自動化,溫和的即時檢測系統,能夠以單步,片上方式從外部生物體中分離外泌體,並且具有高產率和純度。

該研究的結果可能有助於科學家和臨床醫生更好地了解外泌體,並形成治療或診斷設備的基礎。該裝置還可以通過簡單地抽血和進行「液體活檢」來診斷和監測各種病症。外泌體在醫學診斷和治療方面具有顯著的潛力,但是目前用於外泌體分離的技術具有缺點,例如長周轉時間,不一致性,低產量,汙染和不確定的外泌體完整性。

這項工作提供了一種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新技術。我們想要提取高質量的外泌體,就像按下按鈕並在10分鐘內獲得所需樣品一樣簡單。 這種方法分離外泌體而不改變其生物學或生理學特徵的能力可能為評估人類健康以及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提供新的途徑。由Huang及其合作者開發的原型設備產生的高頻聲波相對於從細管流下的液體以一定角度傳播。

通過相對於顆粒的大小和通道的長度小心地定製聲波的頻率和角度,可以將任何尺寸大於1000nm的顆粒推入單獨的通道中。這可以分離血液成分,如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然後,流體流過第二腔室,在該第二腔室中施加相同的力以過濾掉所有小於130nm的顆粒,其尺寸等於大多數外泌體的尺寸,並且比人類的一部分的厚度小500倍。

總結:證明雙階段方法能夠以98%的純度分離樣品中超過80%的外來體,這與僅分離5%-40%外泌體的普遍技術相反。在有效分離外泌體等細胞外囊泡之前,新裝置可首先消除所有血細胞和血小板。這種新一代的集成設備設計可以對不同血液成分進行無離心分選,從而大大降低液體活檢分析的成本和處理時間。 這將為液體活檢的研究增添新的內容,促進細胞外囊泡的臨床應用,為人體懷孕期間難以獲取的器官提供生理和健康信息。

相關焦點

  • 【聚焦外泌體】之從細胞培養上清液中分離外泌體的準備
    我們可以首先從細胞上清開始來熟悉整個外泌體的研究流程,充分了解整個流程需要使用的儀器、試劑以及準備時間,對我們後續的實驗安排有很大幫助。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是要確定有足夠的初始細胞上清液來收集外泌體,以保證我們能夠拿到足夠多的蛋白、核酸來進行後續分析。
  • 淺析晶片技術在細胞治療領域的作用
    Imec利用自己的半導體工藝知識和基礎設施,在一次性生物晶片矽片和微流體技術方面做出重大創新,創造了覆蓋細胞分選、單細胞電穿孔、集成生物傳感器和酶法測定的晶片功能工具箱,這些功能是應對CAR-T療法挑戰的關鍵。現有的晶片演示可促進提供更智能的分立元件操作解決方案,以實現從患者體內分離出T細胞一直到將經過治療性修飾的細胞重新注入患者體內的完整的CAR-T療法流程。
  • 【流體】| 醫療黑科技之微流體晶片
    Di Carlo的實驗室開發出了一款特定樣品製備方法——分離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ur cells, CTC)。該方法可以揭示腫瘤起源和攜帶的突變的血液標誌物。為了生產晶片,實驗室使用一種名為光刻技術的常用技術,使用透明橡膠製造晶片。在潔淨室中,工程師將液體混合物放在矽片圓形板上——一種用於生產計算機微晶片的材料。
  • Cell:暫時忘記流式細胞儀吧,科學家們開發出智能圖像激活細胞分選...
    2018年8月29日/生物谷BIOON/---50多年來,基於流式細胞儀(flow cytometry)的細胞分選是依據細胞的表面標誌物表達譜從物理上分離這些細胞,它已成為生物學實驗室中的一種廣泛使用的工具。
  • 探究分泌和攝取用於細胞間通訊的外泌體和其他...
    大小與外泌體相當的EV在大小、密度和膜定位方面具有與外泌體相同的生物物理特徵,因此,目前的方法無法有效地將它們區分開來。轉運所需的內體分選複合物(ESCRT)是一個蛋白家族,它們在MVB膜上與一系列複合物(ESCRT-0,ESCRT-I,ESCRT-II和ESCRT-III)結合以便調節分子貨物靶向運送到ILV中和ILV形成。
  • 探究分泌和攝取用於細胞間通訊的外泌體和其他胞...
    大小與外泌體相當的EV在大小、密度和膜定位方面具有與外泌體相同的生物物理特徵,因此,目前的方法無法有效地將它們區分開來。轉運所需的內體分選複合物(ESCRT)是一個蛋白家族,它們在MVB膜上與一系列複合物(ESCRT-0,ESCRT-I,ESCRT-II和ESCRT-III)結合以便調節分子貨物靶向運送到ILV中和ILV形成。
  • 長春光機所新技術突破細胞精準分選產業化應用瓶頸
    中新網吉林新聞4月29日電(柴家權)「自然界百分之九十九的微生物因為技術和環境限制都是無法培育的,但是通過我們新研發的技術,可以將樣本中單個細胞分離出來,這樣就為功能性細胞的培育提供了可能性。」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備29日對記者說。
  • Sci Rep:不同的分離方法影響外泌體的生物活性
    外泌體具有獨特的生物學作用,且在疾病治療上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因此日益受到研究者們重視。然而,從體液中分離外泌體的方法仍有待改善,其詳細的理化性質仍未得到徹底明確。來自義大利布雷西亞大學的研究者們利用最常用的四種分離方法從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分離到外泌體,並利用Western blot,膠體納米表面等離子體光子學,原子力顯微鏡(AFM)和掃描氦離子顯微鏡(HIM)等評估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技術製劑殘留汙染物的存在。用碘克沙醇和蔗糖梯度離心獲得的外泌體是最純的。
  • 循環腫瘤細胞(CTC)分離技術概述
    該方法使用8μm孔徑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膜來過濾血液,較小的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可以通過,而較大的腫瘤細胞則被阻滯在膜上。該方法的顯著優點是操作非常簡單,可以避免多步驟分離造成的稀少細胞的破壞和丟失。另外,通過該方法分離的CTC形態和結構保持完好,有利於後續分析。重複性實驗顯示,ISET可從1ml血中將摻入的1個腫瘤細胞分離出來。
  • 深度| 循環腫瘤細胞的檢測方法
    物理特性富集法主要是根據CTC的大小、密度、力學和介電性能等物理特性將CTC篩選出來。1.1  親和性富集法親和性富集法根據結合的靶細胞是CTC還是白細胞,可分為陽性富集法和陰性富集法。陽性富集法主要利用特異性抗體與腫瘤細胞表面抗原進行特異性結合來富集CTC。
  • 首屆微納流控細胞分析學術報告會在京召開
    熊春陽介紹了他和團隊在微流控細胞力學檢測技術方面的一些研究進展,包括:可定量表徵細胞與胞外基質物理力學相互作用的細胞牽引力顯微鏡技術;基於介電泳力的細胞粘彈形變測量晶片技術等,以及它們在腫瘤細胞遷移侵襲、淋巴細胞活化、心肌細胞藥物毒性測試等方面的應用探索。
  • 專家點評Cell Research丨中山大學團隊發現新的外泌體通路
    點評 | 史岸冰(華中科技大學)外泌體存在於各種生物體液中,通過其攜帶的蛋白質、核酸、脂質和代謝物等來發揮細胞間通訊功能,參與免疫應答、病毒感染、代謝和心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以及癌症進展等多種生理和病理過程【1】。
  • 微流體微流體概述、優勢、應用、下一步發展
    圖為微流體晶片示例隨著越來越的研究人員認識到微流體的厲害,該技術已被應用到更多新領域來節約研究費用和時間成本。微流體儘管具有壓倒性優勢,但尚未廣泛使用,原因主要是該技術商業化中所面臨的挑戰。 微流體系統可使用光刻技術來實現。聚二甲矽氧烷(PDMS)等聚合物已經替代矽和玻璃,廣泛應用在微流體器件的光刻製造中。PDMS是一個透明彈性聚合物,可透過氧氣和二氧化碳,因此在放置細胞方面非常有用。一旦製成了一個模具,可用該模具製造出幾個微型器件,用於研究和診斷。
  • 科學家發現相分離驅動葉綠體內蛋白分選的新機制
    核基因編碼的葉綠體蛋白在細胞質中合成後,通過葉綠體內、外被膜和類囊體膜轉運通道運輸到葉綠體內的不同區域使葉綠體行使光合作用功能。因此,研究葉綠體蛋白跨膜運輸方式對於探討葉綠體的生物發生、光合器官的建成和功能以及真核生物的起源和進化等都具有重要意義。此前研究主要關注的是葉綠體被膜轉運通道以及類囊體膜轉運通道。
  • 循環腫瘤細胞的檢測方法 - 體外診斷專區 - 生物谷
    物理特性富集法主要是根據CTC的大小、密度、力學和介電性能等物理特性將CTC篩選出來。1.1 親和性富集法親和性富集法根據結合的靶細胞是CTC還是白細胞,可分為陽性富集法和陰性富集法。陽性富集法主要利用特異性抗體與腫瘤細胞表面抗原進行特異性結合來富集CTC。
  • 外泌體仿生納米顆粒,有效殺傷腫瘤幹細胞,解決癌症復發難題
    2019年8月23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了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國家納米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楊祥良教授、甘璐教授課題組合作的題為:Tumor exosome-based nanoparticles are efficient drug carriers for chemotherapy的研究論文
  • 外泌體提取的7種方法及其優缺點
    該方法包括幾個步驟,包括1)低速離心去除細胞和凋亡碎片,2)更高速離心以消除更大的囊泡,最後,3)高速離心沉澱外泌體: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樣本的粘度與分離的外泌體純度有顯著的相關性,因此,具有高粘度的生物樣品(例如血漿和血清樣本)需要更長的超速離心步驟和更高的離心速度。步驟: 以300×g離心10分鐘,取上清。 以2000×g離心10分鐘,取上清。
  • 如何利用細胞表面標誌分離純化細胞_中科博生
    目前,抗體介導的細胞分離技術主要有:抗體/補體介導細胞溶瘤法、流式細胞儀細胞分選法、平面黏附分離法、免疫磁珠分離法等。從抗體介號技術獲得細胞的角度看,又可分為陽性細胞選擇法和陰性細胞選擇法。擬從混眾細胞群體中獲得表達與抗體相應膜抗原的細胞群,稱為陽性細胞選擇法;反之擬除去表達與抗體相應膜抗原的細胞,而收集其餘的細胞群體,稱為陰性細胞深擇法。
  • 詳解單B細胞分選及優勢(上)
    此前,金斯瑞承接了重慶市金邁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應急抗體藥物篩選項目。使用金邁博提供的人源小鼠,金斯瑞利用其單B細胞分選平臺,只用了不到24小時,即成功篩選出了特異性識別病毒蛋白和有潛力阻斷病毒結合細胞受體的多個抗體(點此查看:刷新記錄24小時,金斯瑞急速助力抗新型冠狀病毒抗體篩選)。那麼,什麼是單B細胞分選平臺?為什麼該平臺能夠如此迅速的獲得目標抗體?
  • Nature子刊:外泌體仿生納米顆粒,有效殺傷腫瘤幹細胞,有望解決癌症...
    2019年8月23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了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國家納米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楊祥良教授、甘璐教授課題組合作的題為:Tumor exosome-based nanoparticles are efficient drug carriers for chemotherapy的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