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差速離心
差速離心仍然是最常見的外泌體分離技術之一。 該方法包括幾個步驟,包括1)低速離心去除細胞和凋亡碎片,2)更高速離心以消除更大的囊泡,最後,3)高速離心沉澱外泌體: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樣本的粘度與分離的外泌體純度有顯著的相關性,因此,具有高粘度的生物樣品(例如血漿和血清樣本)需要更長的超速離心步驟和更高的離心速度。
步驟: 以300×g離心10分鐘,取上清。 以2000×g離心10分鐘,取上清。 10,000×g離心30分鐘,取上清。 100,000×g,在4℃下持續離心90分鐘,去掉上清,留下的沉澱PBS重懸後,再次以100,000×g離心90分鐘。
2、密度梯度離心
該方法將超速離心與蔗糖密度梯度相結合,實現外泌體與非囊泡顆粒分離,例如蛋白質和蛋白質/RNA聚集體。 因此,該方法將囊泡與不同密度的顆粒分開,能夠提取含量低的外泌體。 但是,合適的離心時間非常重要,否則如果它們具有相似的密度,則仍可在外泌體中發現汙染顆粒。 2018年Li K等人改良了此方案,回收率更高、純度更高,並且結構和功能保持更好(Li K, Wong D, Hong K, Raffai R. Cushioned-Density Gradient Ultracentrifugation (C-DGUC): A Refined and High Performance Method for the Isol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Use of Exosomes. Methods Mol Biol. 2018;1740:69-83[1])
3、尺寸排阻色譜
尺寸排阻色譜(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是基於大小而非分子量實現分離大分子。 該技術應用填充多孔聚合物微球的柱子,分子根據其直徑通過微球,半徑小的分子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通過色譜柱的孔隙遷移,而大分子則從色譜柱中更早地洗脫。 尺寸排阻色譜可以精確分離大小分子。 此外,可以將不同的洗脫溶液應用於該方法。 與離心方法相比,色譜分離已被證明具有更多優勢,因為通過色譜分離的外泌體不受剪切力的影響,這可能會改變囊泡的結構。 目前,SEC是一種廣泛接受的分離血液和尿液中外泌體的技術。 不過,該方法耗時較長,不適合大量樣本處理。
4、過濾
超濾膜也可用於分離外泌體。根據外泌體的大小,從蛋白質和其他大分子中分離外泌體。 最常見的過濾膜具有0.8μm、0.45μm或0.22μm的孔徑,可用於收集大於800nm、400nm或200nm的外泌體,也有設計成微柱多孔矽纖毛結構以分離40-100nm外泌體:
不過,該方法由於過濾膜的粘附,可能會損失外泌體,並且過濾時的壓力和剪切力,可能會使外泌體變形受損。
5、基於聚合物的沉澱技術
基於聚合物的沉澱技術通常包括將樣本與含聚合物的沉澱溶液混合,在4℃溫育並低速離心。用於聚合物沉澱的最常見聚合物之一是聚乙二醇(PEG)。用這種聚合物沉澱具有許多優點,包括對分離的外泌體影響小、pH中性等。目前大多數快速分離外泌體的商品化試劑盒都是基於此方法。 然而基於聚合物的沉澱方法可能會同時分離非囊泡汙染物(包括脂蛋白)而且,聚合物材料的混雜可能會影響下遊分析。
6、免疫分離技術
免疫分離外泌體的原理大多是通過抗體包被的微球,特異性結合外泌體。 例如使用抗腫瘤相關HER2和EpCAM的抗體從腫瘤細胞中分離出腫瘤來源的外泌體。 然而,使用抗體包被珠子的分離不適合從大量樣本中獲得外泌體。
還有將抗體包被於ELISA中的那種板上面,直接分離後檢測、分析、定量。最近的一項研究已應用免疫親和超順磁性納米粒子(ISPN)來結合外泌體,研究人員通過連接抗CD63抗體和納米粒子生成ISPN,並用它們從體液中分離外泌體。
7、通過篩分分離
該技術利用壓力或電場,通過膜從樣本中篩出外泌體:
該方法分離時間短,可以提供較高純度的外泌體。 但是回收率低。(生物谷Bioon.com)
小編推薦會議 2019(第四屆)外泌體與疾病研討會
http://meeting.bioon.com/2019Exosomes?__token=liaode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