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書畫作偽的「由來已久」,竟是久到了南北朝時期!

2021-01-10 文藏書畫

學者、古玩珍藏家趙汝珍曾說:『書畫之作偽由來已久,為之精者每有混珠之可能。今世存古玩十九皆魚目也,鑑別者若不深悉其作偽之內蘊,而徒從事作品之判別,鮮有不受其騙者。故其作偽之道,因物因事而異,方法殊難。』

晉 王羲之 遠宦帖

古代書畫作偽由來已久,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出現。東晉以後,南方地區長期統一,江南經濟得到大力的開發,發展迅速,使南北經濟趨向平衡。在此基礎上,雖南北處於長期對峙,朝代更替頻繁,政權林立,但各民族文化也在不斷地碰撞、融合,使文化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景象。陶淵明、謝玄、王羲之、酈道元等大文人、書家都為南北朝時人。

晉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據文獻記載,這一時期雖未見傳世的書畫摹本,但在梁人中書侍郎虞龢的《論書表》中就已提及晉宋人偽造『二王』的情況:『輕薄之徒,銳意摹學,以茅屋漏汁染變紙色,加以勞辱,使類久書。真偽相糅,莫之能別。』又記晉穆帝命張翼摹寫王羲之書一事:『又雲羲之常自書表與穆帝,帝使張翼寫效,一毫不異,題後答之。羲之初不覺,更詳看,乃嘆曰:「小人幾欲亂真。」』

晉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除臨摹外,代筆現象早在六朝也已現端倪。據唐代張彥遠在其《法書要錄》中記載,梁陶弘景答武帝蕭衍書啟中談到了王羲之的代筆問題:『逸少自吳興以前諸書,猶為未稱。凡厥好跡,皆是向在會稽時永和十許年中者。從失郡告靈不仕以後,略不復自書,皆使此一人,世中不能別也。見其緩異,呼為末年書。逸少亡後,子敬年十七八,全仿此人書,故遂成與之相似。今聖旨標題,足使眾識頓悟,於逸少末年之譏。』

晉 王羲之 大道帖 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至隋唐,中國長期保持統一,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社會經濟和生產水平的提高,社會制度的完善、封建化程度的提高和對外政策的開放,都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文學藝術百花齊放,統治者的鼓勵使書畫藝術得到重視。官府設有『弘文館』等機構,在講經授書的同時聘請有專職的拓書摹畫人員,摹寫前代書法名家尤其是『二王』等人的書法作品,摹本大量出現。

唐 馮承素 摹蘭亭序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據宋人桑世昌所撰《蘭亭考》記載,唐太宗李世民酷愛『二王』書畫,求《蘭亭序》而不得,經房玄齡獻計,派梁元帝之曾孫蕭翼前往名為辨才的和尚處用計偷出。李世民得《蘭亭序》後召來褚遂良、歐陽詢、諸葛貞等時下書家摹制數本並給各皇孫朝臣以供學習。現故宮博物館所藏《蘭亭序》神龍摹本經郭天錫和項元汴鑑定為唐太宗時供奉弘文館的馮承素奉旨於真跡上雙鉤所摹。

相關焦點

  • 清代:書畫作偽的第三次高潮
    時至清代,封建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中央集權制更嚴密,國力強大,秩序穩定,人口達三億之多。商品經濟愈加繁榮,促使書畫古玩業的分工越來越細,不少經營字畫古玩的市場隨之崛起,如北京的琉璃廠、上海的城隍廟、南京的夫子廟等。
  • 明清時期書法鑑藏中的作偽現象
    「財富特性的愈加彰顯,藝術品也誘發著人類本性中自私奢靡乃至貪婪的陰暗一面,因而隨之產生了巧取、豪奪、賄賂、厚葬、盜墓、作偽等與鑑藏相伴隨的種種骯髒行為。」書法作偽現象自魏晉時期開始出現,至明中葉已經成為書法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伴生現象。尤其是在明清時期繁榮的藝術品市場的驅動下,作偽成為牟取暴利的重要渠道。作偽的滋生與猖獗往往有如下三個方面的誘因。
  • 中國古代書畫的起源及鑑賞
    3、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文藝勃興時期,其繪畫的高度成就,為我國唐宋時代藝術高潮的到來打下了深厚的基礎。4、隋唐:在我國古代繪畫發展史上是一個光彩奪目的階段。特別是唐代為我國文化藝術史揭開了光輝的一頁,在世界文化史上閃爍著金光:①繪畫的題材廣泛的繪畫藝術,大大地突破了過去宗教題材的束縛。
  • 七種常見的書畫作偽手法,你知道幾個?
    而今天我們要談的是書畫中的仿製現象,嚴格的說,是作偽!一般來說價值高的書畫作品其對應的價格也很高,那麼問題來了,這麼高的價格萬一買到假的那不就虧了嗎?而且鑑別書畫與鑑別其他古物不同,多數古物有它的一定的出土地點,或與之相聯繫的其他古物,比較容易鑑別。書畫是傳世品,往往都是孤立地流傳,在鑑別上就比較困難。
  • 古代瓷器作偽技術也非常高超,了解瓷器作偽形式對鑑別瓷器很重要
    正是由於其高昂的欣賞價值,促使一些人對高價值的瓷器進行作偽,作偽有兩方面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恢復藝術品原有的藝術品,讓後人能夠欣賞到古人的技藝,另一方面則是不良經商為了獲取自身利益,去作偽。那麼作偽的形式有哪些呢?
  • 文化的多元與民族大融合——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亦稱「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自秦統一以後出現的第一次大分裂時期。其分裂的時間實際上在東漢末年就已開始了。 東漢後期,宦官、外戚交替執政,政局混亂不堪。從此,各地軍閥擁兵自重,相互徵伐,國家進入分裂狀態,東漢政府名存實亡, 經過數年兼併混戰,政權最終落到「一代奸雄」曹操手中。公元196年曹操遷都許都(今河南許昌東),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上的優勢。
  • 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的強烈興盛,這對後世文學發展有何貢獻?
    小說的類別是多樣的,因此以豐富的內容與精彩的敘事,從而吸引到大量的讀者。在人們的影響中似乎明清時期才是小說繁榮昌盛的時期。我國四大名著中除《紅樓夢》以外,其餘3本都為明代所寫。而在中國古代的魏晉南北朝得到小說發展,大家又知道多少呢?對於後世的文學發展又有怎樣的貢獻呢?
  • 國家博物館之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三國兩晉南北朝,三百餘年看文物
    回歸正題,上一期我們為大家介紹了《古代中國陳列展》中的「秦漢時期」,沿襲歷史的脈搏,本期將為大家介紹群雄輩出、政權更迭頻繁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提到「三國兩晉南北朝」這幾個字,相信很多人會想到當年總是寫著數學作業、看漫畫、開小差的歷史課。什麼朝代更迭、什麼英雄人物,就那麼糊裡糊塗地塞進了被動聽講的腦袋裡。
  • 南北朝時期的法律:十歲孩子偷了一把草,竟被縣令當場斬首
    任何時代都有法律,古代封建社會。人有高低貴賤之分,有官有民,但有「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說法。任何人犯錯誤都要受到懲罰。像漢文帝時期,"緹縈救父"的故事畢竟是少數情況,不過犯同樣的錯誤,對官員和百姓的處罰往往是不一樣的。
  • 民族大融合,為何「偏愛」於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長達160多年的對峙局面,為漢族與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以及民族與民族間的融合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環境。放眼整個歷史時期,還沒有哪一個出現過像南北朝時期多個不同民族政權的鼎立情況。當時雖然大多北方漢人遷移到南方,但仍有許多漢人留在了戰亂之地,他們受少數民族統治,自身受胡人文化影響的同時也促進了少數民族對漢文化的深刻認識與肯定。
  • 古今中外的 作偽高手
    右:畢卡索 巴塞隆納系列之母親和圍著頭巾的小孩 原標題:古今中外的 作偽高手   對藝術創作來說,臨摹甚至是照搬經典、名作,是初學者的必經之路,也是古今中外多數畫家進入藝術殿堂的必要手段。因為這個特徵,在藝術品的市場交易中,一些藝術品便變得撲朔迷離。以市場的眼光看,甚至有人認為,藝術品的「作偽」,伴隨著藝術史的發展。
  • 假銅器12種鏽色是怎麼作偽的?古銅器收藏你需要了解這幾種情況
    唐天寶時期至南唐後主時期的200餘年時間裡,官府在江蘇省句容縣設置有造辦處,專門從事仿鑄古代各銅器,只是仍然純粹的在樣式仿製,大多刻有官方花押標誌。這期間的仿製品體態輕盈,花紋細緻,小巧玲瓏。也有略微帶些青綠色或硃砂斑的,只是都不能完全達到古代銅器那種瑩潤的程度。銅器是怎麼樣作偽的?
  • 魏晉南北朝為何天文學發展迅猛?玄學盛行,人們對「天」感到好奇
    而魏晉南北朝時期作為封建歷史時期一個頗有特殊意味的時期,不僅政治經濟文化等事業迎來了發展的嶄新局面,其天文學的發展也稱得上是「同時代最豐富、最先進」。連先進的天文學研究也要不時地參考中國古代天文學研究理念和成果,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天文學成就更是碩果纍纍,是古代天文學發展歷程中史無前例的「黃金時代」。
  • 作偽的曹雪芹墓碑
    記者注意到,展館內最引人關注的,就是曹雪芹墓葬刻石。據專家介紹,文學名著《紅樓夢》中描寫的十裡街、花枝巷原型即出自張家灣。墓碑也好,墓石也罷,不變的是作偽本質。這起雪芹墓碑鬧劇和十一年前的正龍拍虎鬧劇,完全相類,如出一轍。都是先有村民粗劣造假,當地部門隨即作出認可。作偽的支持者們往往話語權還挺大,搞得不知內情的群眾們看了也都半信半疑。
  • 神仙鬼怪、奇人異事,魏晉南北朝小說,堪稱玄幻小說鼻祖
    那麼身為爽文存在的玄幻小說穿越回古代又會是什麼樣子呢?這就要從魏晉南北朝說起。在魏晉南北朝之前,小說都不算是一種文學體裁,一直到了魏晉南北朝,小說才被當作一種文學體裁的存在。當時佛教大興,方士巫師層出不窮,奇人異聞數不勝數,為小說的創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 魏晉南北朝時期,第二次大規模的民族融合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黃河流域的蠻、夷、戎、狄少數民族與華夏族融合。並於秦漢華夏族發展成為漢族,特點是在中國腹心地區進行的,形成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漢族。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北方民族融合是我國歷史上第二次大規模的民族融合。
  • 全篇乾貨:仿古陶瓷器作偽方法大揭秘!
    一·仿製方法 (一)整器作偽:即指後人根據前人製作的某一器物,照樣或依文獻記載抑或圖錄而製造的器物。 (二)部分作偽:即利用一部分老材料結合新工藝進行作偽。
  •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亂世,它經歷了幾個朝代與政權?
    這一特殊的社會政治環境自然會對此時期的文學創作產生影響,並打上深深的時代烙印。魏晉南北朝的政治結構和觀念也與其他朝代大不相同。此時期門閥政治和門閥士族觀念佔統治地位,由此而形成這一時期諸多特有的社會文化現象。由東漢世家大族演變而來的門閥士族是魏晉南北朝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主角,他們的言行舉動直接作用和影響著當時的社會政治走向,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晉書·劉毅傳》)的社會政治格局。
  • 那些精美絕倫的中國古代青銅器都是怎麼流落到海外的?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幾千年。無數獨具中華民族特色和風格的青銅器,蘊藏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對中國及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海外很多藝術機構都收藏有中國古代青銅器。翁萬戈先生在世界各大博物館所拍攝到的青銅器,囊括商、周、春秋、戰國、漢、唐等時代,有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雜器等種類,這些器物大部分都是近代從國內流落到海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