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e:從結構上揭示CRISPR-Cpf1的DNA靶向機制
2017年7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被稱作Cpf1的分子剪刀如何讓DNA解鏈,並對它進行切割。這個CRISPR-Cas家族成員表現出較高的準確性,能夠像全球定位系統(GPS)那樣發揮作用以便鑑定出基因組中的靶位點。
-
Science:科學家揭開新型DNA修復解鏈酶的結構及其相關功能
,來自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者利用兩種創新性的實驗技術首次觀察到了DNA修復特殊關鍵蛋白的結構及其相關功能,相關研究或可為解析生物學機制提供新的思路和見解。於是研究者利用染料分子對每一個蛋白進行了螢光標記,這樣便於計數,隨後在光學捕獲技術的幫助下研究者就可以清楚地觀察DNA的解鏈過程,結果發現,單一的UvrD解鏈酶可以解開DNA但並不會延伸的太遠,其會返回到解鏈起點來回往返,因此研究者將這種狀態稱之為「受挫狀態」,而當利用兩個UvrD分子後,其就延伸到很遠而且並不會返回起點進行往返過程。
-
共同在《自然》發文揭示真核生物DNA複製解旋酶高分辨三維結構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高寧研究組與香港科技大學戴碧瓘研究組共同在《自然》發文揭示真核生物DNA複製解旋酶高分辨三維結構 清華新聞網7月31日電 7月29日,清華大學高寧研究組和香港科技大學戴碧瓘教授研究組共同在《自然》(Nature)雜誌上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真核生物DNA複製解旋酶MCM複合物的3.8
-
清華與港科大合作 首次揭示DNA複製解旋酶立體結構
據香港文匯報8月4日報導,由清華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的研究團隊最近完成一項研究,首次揭示了DNA外複合體的高解析度的立體結構,為人類了解及修復細胞運作揭開新一頁。 香港科技大學4日召開記者會,科大生命科學部訪問教授戴碧瓘介紹,此次科大利用清華大學的先進儀器與團隊配合,首次用影像拍攝的方式,親眼見證了MCM2-7複合體近乎原子般大小的立體結構,為雙鏈DNA在複製過程中的解鏈機理揭開新一頁。這項突破性發現已於權威科學期刊《自然》中刊登。 DNA複製是一種在所有的生物體內都會發生的生物學過程,是生物遺傳的基礎。
-
Nature:重大突破!首次從結構上揭示酶DNMT3A介導的DNA從頭甲基化
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2月7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al basis for DNMT3A-mediated de novo DNA methylation」。圖片來自Song lab, UC Riverside。DNA甲基化會改變基因的表達。這種基本的細胞機制嚴重影響植物、動物和人類的發育。
-
Nature:重大突破!從結構上揭示RNA聚合酶III轉錄起始機制
2018年1月18日/生物谷BIOON/---根據需要讀取和解析DNA密碼的機制是所有的動物和植物所共有的,而且常常被癌症所劫持。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癌症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低溫電鏡技術(Cryo-EM),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放大和捕捉這種讀取機制的圖片。這項關於這種分子機制如何運行的發現可能為開發癌症治療的新方法開闢新的途徑。
-
首次從結構上揭示CRISPR-Cas3系統作用機制
圖片來自Cell,doi:10.1016/j.cell.2017.06.0122017年7月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獲得來自嗜熱裂孢菌(Thermobifida fusca)的I型CRISPR複合體的近原子解析度的圖片,揭示出它的作用機制的關鍵步驟
-
上大《nature》子刊:揭示低溫下非晶合金的剪切強化機制
近日,上海大學材料學院青年教師卞西磊,通過高能同步輻射實驗和分子動力學模擬,建立了非晶合金在降溫過程中局域原子結構變化與剪切穩定性增強之間的關係,揭示了非晶合金在原子尺度上的結構不均勻性與中程、短程有序疇的非均勻收縮有關,
-
結構生物學揭示NEDD8介導的泛素組裝機制
結構生物學揭示NEDD8介導的泛素組裝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4 10:55:11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生物化學研究所Brenda A.
-
Nature:從結構上揭示細菌Tc毒素注射毒性物質機制
細胞膜受體(棕色)識別和結合Tc毒素複合物上。TcA亞基的通道(黃色)穿過細胞膜,並注射毒性物質(綠色)。圖片來自MPI f. Molecular Physiology。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理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低溫電鏡技術(cryo-EM)首次在近原子解析度下解析出發光桿菌Tc毒素的三維結構。
-
Nature:揭示核小體抑制cGAS的結構機制
然而,染色質抑制cGAS的結構基礎仍然未知。與雙鏈DNA結合在一起的cGAS,圖片來自Wikimedia Commons。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和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確定了人cGAS與核小體結合在一起時的解析度為3.1埃的低溫電鏡(cryo-EM)結構。
-
Nature:從結構上揭示神經元同步釋放化學信號
2017年9月1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的Axel Brunger和同事們通過可視化觀察三種神經蛋白彼此間如何相互作用,揭示出它們如何協助成群的腦細胞同步釋放化學信號。一種類似的相互作用可能也在細胞如何分泌胰島素和氣道粘液中發揮著作用。
-
Nature:揭示核糖體通過結構上的精確優化製造自我機制
2017年7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數學方法證實核糖體在結構上的精確優化儘可能快地產生更多的核糖體,以便促進細胞高效地生長和分裂。核糖體是細胞的蛋白製造工廠。
-
王宏偉研究組合作在線發文揭示DNA同源重組分子機制
王宏偉研究組合作在線發文揭示DNA同源重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12月15日電 12月12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宏偉課題組合作在《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雜誌在線發表題為《催化DNA鏈交換的人源重組酶RAD51
-
DNA複製的起始機制
細菌的起始蛋白是DnaA,含有HTH(螺旋-轉角-螺旋)DNA結合結構域和AAA +(與多種細胞活性相關的ATPase)結構域。與之相應,複製起點(oriC)中含有多個DnaA box,可以被HTH結構域識別並結合。DUE是DNA解鏈元件(DNA unwinding element),富含AT,易於打開雙螺旋結構。
-
科學家揭示DNA促進先天性免疫反應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在哺乳動物細胞質中存在的DNA通過結合到一種二聚體酶上,觸發免疫反應產生。這種二聚體酶插入到DNA雙螺旋之間,形成一種梯狀結構的『橫檔(rungs)』。
-
...科技大學戴碧瓘研究組共同在《自然》發文揭示真核生物DNA複製...
2015年7月29日,清華大學高寧研究組和香港科技大學戴碧瓘教授研究組共同在《自然》(Nature)雜誌上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真核生物DNA複製解旋酶MCM複合物的3.8埃解析度結構》(Structure of the Eukaryotic 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
...團隊發文揭示C2c1-sgRNA複合物嚴謹型識別PAM-DNA底物的分子機制
然而與Cpf1一樣的是,C2c1也僅含有一個保守的RuvC核酸內切酶結構域。目前C2c1已經被證明能夠在人類細胞裂解液中有剪切目的DNA的活性,但這背後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RISPR-C2c1以嚴謹型識別方式結合PAM序列 為了揭示
-
Nature:重大發現!揭示DNA在細胞質中的存在促進先天性免疫反應機制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38902017年9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在哺乳動物細胞質中存在的DNA通過結合到一種二聚體酶上,觸發免疫反應產生。
-
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識別和轉運底物的分子機制
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在《自然》發表論文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識別和轉運底物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7月16日電 7月15日,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研究組在《自然》(Nature)在線發表題為《葡萄糖轉運蛋白識別與轉運底物的分子基礎》(Molecular Basis of ligand recognition and trans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