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科學之中西文化差異與中醫的地位

2020-08-28 徐飛柳

科學,是少數人所擁有的權利!更多的人,只是屬於被履行科學的義務!

科學是什麼?科學就是那些擁有頭銜的專家、博士、科學家等等,有身份的人才擁有的東西!普通人講科學是要笑掉大牙的。為什麼?因為,你懂什麼叫科學嗎?你都可以,那我也可以!普通人講科學是很讓人氣憤的,為什麼?因為你說什麼誰誰誰說過的,你那個誰又算什麼東東?我說我的那個誰誰誰,卻說過相反的話,你又為什麼不相信?

最後爭論的科學,要麼被一個更有權威的人下結論,要麼就這樣各執己見的閉嘴。除此,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那就等著下一股力量湧上來,再藉機站隊,發揮一下各自的口才、手段,只為了一個輸贏。

科學是什麼?科學就是少數人用他們共有的語言去解釋一個現象,一個物體。去向人們解釋,告知人們是與非。然而,科學時常是屬于越界的,他挑起人們的猜測、恐慌、戰爭……

科學是罪惡的!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生活中開始有了科學?什麼時候開始,科學主宰人類的是與非?要知道人類自詡是世界的統治者,卻從不知自己從某一刻開始,已悄然改變主人這一身份,成為了其中的被愚民者。


我們的古人應該不懂&34;二字,所有古代的智者聖賢也不曾跟我們講過&34;二字,他們不會壓迫式的要我們相信什麼叫科學,除了王權會做這等管理與統治的事,別人是很少有機會、有力量、有勇氣去做這些顧大局的事。

前人會留下他們的文化與見解,他們會用傳教的方式去影響、改變人們,而學者們可以聽、可以學,至於信不信,是否認可,全憑他們從生活中去發現、去證實前人、前輩、教師說的是否有道理。

我們在學習前人的經驗文化,比如中醫知識,尚未接觸了解卻用&34;來形容中醫文化,若真想知道就應摒棄個人偏見,從零開始去接納了解,然後去驗證,用生活,用時間去驗證。當你信服之後,你才會知道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你方知道中西醫之間的文化差異,西醫只是西醫,而中醫卻不只是中醫,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是我們自古以來的生活與思維。


我們中國的文化一直在拯救著中國,也包容整個世界,亦能拯救全人類,但是信服向的人卻少了。為什麼?因為我們被科學蒙蔽了雙眼!

生活中的某些現象,其實用不著科學家們給我們解釋,我們也能知道。如餓了,我們要吃飯,否則會沒力氣,會死,科學家們會跟你說胃腸等等器官和吸收的成分,請問我們是否要和科學家一樣了解了身體的內部,再決定是否需要吃飯?吃什麼?天冷了要加衣,保暖,這也是人之常識,卻非要搬來科學家的那套說辭,才肯決定穿衣與否嗎?要舉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

儘管如此,相信科學的人卻與日俱增,就算聽不懂科學家們的專業術語也依然追隨,也正是因為聽不懂,才覺得科學家們高深,是智者!


我們中國的文化裡面,許多解釋是非常通達,一般人都能理解,只要你願意花時間與精力去學習、去了解。但是我們的文化,也有高深莫測之處,那就是學到更深刻、更廣的時候,是需要天賦與靈性、悟性方能去理解、運用。然而,人們聽到那些玄深的言論時,卻不覺是智者所言,認為是騙子!一個人說騙子,兩個人說騙子……那些說騙子的人,大多是未曾深入了解,或大多是人云亦云者。

除此,更是因為曾經外來者狠狠的侵略過我們,我們被欺壓過,於是擁有了奴性,崇洋便從那時候開始的,再加上見到人家的新奇玩意,便更是頂禮膜拜。人們卻不知,他們所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我們發現的時間不比他們晚,只是我們的文化不允許我們去做殘暴侵略的事,我們所有的發現都用來造福於民。一個造福於民的人,怎可能一門心思去發明那些於民有害的東西?我們去翻翻歷史,看看醫書,我們會發現,西方人所謂發掘的功能,我們前人早已發現,可是為什麼沒拿那些發現來製造那些新奇古怪的玩意,反而讓他們同其他普通常識一樣,籍籍無名的寫在書上而已?


我們的生活文化是和平安樂生活,不管與人還是與大自然都是如此,我們有生活在猛獸橫行的區域的人民,但是我們沒有大肆捕殺,以求生活的安寧。我們前人懂得去防範,那些防範知識,並非讓人天天提心弔膽的去防,而是有更高明的手段和方式。至於具體例子,是需要有識之士去驗證,是需要讀者用心回憶自己曾經的見聞或用心記下這個說法,然後從生活中去驗證。

如果用西方的處理方式,他們除了侵略便是殺或者用暴力的手段圈地為牢,不管是對人或是對猛獸。經過長期實踐,最後發現動物少了,食物鏈斷了,然後再用新的暴力手段去拯救另一個環節,如此,反反覆覆,最後可能陷入了無限困擾當中。原因是他們沒有我們古人的智慧,可悲的是我們也快將古人的智慧全遺棄,於是變成了和他們一樣的人。


我們沒必要去爭辯,因為我們的文化讓我學會緘默,信不信讓人去!我也不會去宣傳,也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影響,我們的文化是將一切發現都視為自然的、正常的、普通的現象,從不過分誇大。但西方文化卻不一樣,他們喜歡宣傳誇大,喜歡用壓倒式的方式逼人信服!

就好比我們的中醫文化在我們國家並未起到壓倒式的影響力,原因有許多:

第一,我們不擅長宣傳,即使治好了西醫認為的腫瘤等等,我們也不會去誇大去求得別人認可。

第二,特別是醫術越高明的人,他們醫德也會越高,因為能通悟高深醫術之處的人,一般都是慈悲為懷的,有悟性的人,正因如此,他們更不屑於宣傳,他們悟性越高越覺自己需要學的有更多,因為學海無涯,醫學之路更是深而悠遠,這些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哪還有心思去宣傳?

第三,學點中醫皮毛的人,又喜歡吹牛誇張的、宣傳的人,一般都是些沒什麼醫德,醫術也不會高明到哪的人,因為中醫之門不是誰都能進入到幽秘之處,這就是古人為何不隨意收徒,為何將秘笈傳授給被考察認可過的徒弟,原因很簡單。


1、中醫誰都可以學,學點基礎,人人有益於自己。

2、中醫不是誰都能達到高深境界,資質差的人,沒悟性的人,師傅說再多,教再多,都是徒勞的,與其如此,不如多花點時間自己學習,去救更多的病人。

3、中醫有悟性的人,師傅一點即通,省時省力,而這些人一般都有仁者之心,能更好的造福於人,傳授給這樣的人,值。

4、資質差,又喜宣傳虛榮的人,就怕他將患者越治越差,為害於人,也怕他將中醫文化給敗壞了,而師傅本身的名譽倒是其次,因為德高者一般都不會將頭銜看得很重。

第四,如今的現實很清楚,有醫德醫術的人,沉默不語,宣傳不力。而沒醫德醫術的人往往宣傳過度,醫好的話,可傳千裡。醫壞醫不好的話,也就臭萬裡,臭的不僅是他自己,還有本身已處於弱勢影響力的中醫。

第五,我們國家中西文化並存,歷史原因讓西醫佔據主要地位,中醫瀕臨危險的位置,那些醫德低的中醫宣傳度越高,其危害中醫的名譽變大,中醫更是搖搖欲墜。


寫到這,我已不知所言了,憤怒?還是悲痛?已經無法形容我此時的心情,我自認為是中醫愛好者,沒什麼醫術可言,但是在中醫文化路上,我依然謹慎而崇拜追求他指引給我的方向。

但願高明的中醫者永存,但願我們和我們的後代們能有幸跟隨、遇見高明的中醫者!

既然我不是什麼醫者,那就肆無忌憚的暢所欲言,宣傳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國粹,我雖不能入醫術之深境,但也不至於敗壞他的名聲!

相關焦點

  • 古今之辯與中西之辯
    「古今之辯」,從秦始皇以來,已延續2000多年。近代又伴隨著「中西之辯」走過了艱辛的理論道路和學術歷程。由於價值觀念上的極端化偏向,或偏向頌古諷今一極,或偏向是今非古一極,結果人為地製造了一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衝突對立。
  • 中醫,「科學」嗎?-虎嗅網
    可以說,當時的中西醫之爭更多是西醫大夫們為爭奪自身的合法地位而挑起來的。雷祥麟認為,1930年代中西醫存廢之爭形塑了現代中國的醫學,現代中醫的形成始於此,標誌性的事件是中央國醫館的建立。上述論斷其實有待商榷。即便成立了中央國醫館,當時國民政府對中醫的支持仍是不穩定也不平等的。
  • 筷子與刀叉折射中西文化差異 暗藏科學原理(圖)
    刀叉和筷子,不僅帶來了進食習慣的差異,進而影響了東西方人生活觀念。遊修齡教授認為,刀叉必然帶來分食制,而筷子肯定與家庭成員圍坐桌邊共同進餐相配。西方一開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講究獨立,子女長大後就獨立闖世界的想法和習慣。而筷子帶來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單元,從而讓東方人擁有了比較牢固的家庭觀念。
  • 楊念群:「中醫」究竟是科學還是「玄學」?
    「廢止中醫案」及其隨後引發的「中醫自救運動」,表面上聚焦於一些中西醫理異同的主題,如「中醫」是科學還是「玄學」,中醫藥名是否應統一於西醫標準等。但重要的是,中醫的存廢及其命運已經與更廣義上的「社會革命」主題建立了相互呼應的關係。
  • 中醫科學嗎?
    中醫科學嗎?科學?不科學?看誰說? 科學指的是普適性,中醫不科學,因為中毉大夫可以做到,無病不治,揮手之間,症狀消失。凡夫俗子,普通的人用同樣的方法,達不到相同的效果,所以說中醫不科學,因為正心修身天人合一,通天地的人可以做到,醫天,醫國,醫人,醫病,可以為良相,可以為良醫,非要讓一個凡夫俗子去做中醫之事,凡夫俗子又怎麼可能勝任呢?所以中醫沒有普適性,所以中醫不科學。 我說中醫科學,因為人人正心修身,天人合一後,成神,成聖,神聖之人,人人可以為醫。
  • 在中西文化衝突中反思歷史
    古樸精緻的語言,行雲流水般的敘述,100多年前的天津風貌和中西衝撞的慘烈躍然紙上……近日,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單筒望遠鏡》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該書是馮驥才繼《義和拳》《神燈前傳》後的又一部長篇小說,30年的沉澱,使這部作品呈現穿越歷史文化時空的厚重面貌,也書寫了他對歷史人性的透徹思考。    「這部小說很早就在心裡。」
  • 大眾網--光大傳統文化 振興中醫中藥
    經過千百年無數人的驗證,成為一門獨特的,擁有完善理論體系的生命科學,它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注重人體各系統之間整體的協調與平衡,療效卓著,所以能歷千載而不衰。  主持人:您以上所說,正是它與西醫不同的地方了?  楊傳華:中醫與西醫不同,中醫與中國傳統一脈相承,以傳統文化為背景。
  • 錢學森:中醫是國之瑰寶,是頂級的生命科學
    但讓人痛心的是,到了今日,仍然有人對中醫這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持強烈的否定態度!他們認為,中醫並非是科學,只是一門過氣的手藝!中醫當真無用麼?又或者,單憑望、聞、問、切這些手段,當真已經是落後的醫療手段?
  • 中醫:一個懸而未決的「科學身份」
    我曾經提出「中醫是哲醫」的觀點,即奠定了中國學術一般性基礎的哲學理論,主要指太極、陰陽、八卦等等理論,同樣也是中醫的支援意識。如果傳統文化在很多地方繼續有效,那麼,中醫就不應該無效。我還曾經提出,「在後現代科學意義上,中醫是科學」的想法,不過,這個需要做仔細的研究。把過往的直覺記錄下來,留待將來深入,是我這篇文章的用意。
  • 錢學森論中醫科學
    從人體科學的觀點,中醫有許多比西方醫學高明的地方,但將來的醫學一定是集中醫、西醫各民族醫學於一爐的新醫學。醫學的前途是中醫現代化,而不在什麼其他途徑。人體科學的方向是中醫,不是西醫,西醫也要走到中醫的道路上來。
  • 中醫是否是科學?有定論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場景,兩個人爭得面紅耳赤,一個說中醫是科學,另一個說中醫不是科學。其實對於直接探討中醫是否是科學,實屬有點欠妥。首先中醫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標誌產物之一,在上千五千年的歷史中從未中斷。
  • 論中西本體論的差異|鄧曉芒
    論中西本體論的差異|鄧曉芒來自《世界哲學》據說用「本體論」一詞來譯西文的ontology的最初是日本學者,由此影響到中國人,「但20世紀30年代以後,日本學者已逐漸放棄『本體論』而採用『存在論』一詞,大約從50年代至今便幾乎完全用『存在論』代之,『本體論』這一術語已經消失。」
  • 中西形上學復興面臨的挑戰
    與之類似,道既可以指宇宙萬物演化運行的普遍規律(天道),也可以指人生在世安身立命的終極法則(人道),並且二者間還能維繫內在合一的密切關聯。道與器之間雖然存在鮮明的差異,卻也是相互纏繞、相互依賴的:一方面,道無所不在於器之中;另一方面,器又會受到道的主導統轄,所謂道不離器,器不離道。在兩者的關聯中,道由於自身的超感性特徵總是在地位和意義上高於和優於感性的器,具有無可否認的超越意蘊。
  • 論道丨中醫到底是不是科學?
    點擊「經典中醫自洽體系」關注我們 ●論 道● 論中醫與科學的關係 作者:潘曉川面臨這樣的挑釁時,我們要回到現代科學的定義,根據科學的定義,中醫不是科學,它是非科學,而不是「不科學的」,更不是什麼「偽科學」。醫學是獨立於現代科學的一種認知體系,中醫不是科學,西醫也不是科學。中醫出現的時候,還沒有「科學」這個名稱,當然也不可能按現代科學的模式發展。經典中醫是一個自洽體系,它正確與否與其它學科沒有一點關係,其它學科可以支持中醫的正確性,這是互恰關係。
  • 中西失蠟法之同異
    失蠟法是早期金屬文明的一大創造,在東西方冶金史上都據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對鑄造技術的演進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伊朗、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等古文明約於公元前第三千紀中期或更早些時候,已使用失蠟法鑄造飾物和小型器件。  中國的失蠟法較為後起。現已確認的出土實物表明,這一技藝在公元前6世紀的楚文化地區已較為成熟。
  • 中醫既不是科學,也不是偽科學
    中醫是智慧!多年以來,中醫的地位一直受到很多人的質疑。因為中醫和西醫的區別過大,和現代科學的理論體系也區別過大,導致很多人攻擊中醫是偽科學,中醫在正規治療中的比重也不斷下降,直到近幾年來有小小的改觀。中醫的理論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包括陰陽,平衡,氣血循環,經絡等,整個中醫是個完整的理論體系。但這個體系與整個現代醫學體系乃至整個科學體系的是衝突的。科學講究的是嚴格的實驗證明和理論推導,中醫理論大而空,沒辦法進行局部和整體的實驗,還有理論推導就更別提了,只能通過中醫的對人體的成效來反推。過程推導的缺失就喪失了其科學性。但是就最終治療結果來說,就證明中醫不是偽科學。
  • 為什麼有人認為中醫不是科學?中醫不僅是科學,而且是「超科學」
    導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醫的理念,更是讓很多國外科學家大呼神奇!然而這樣一個傳承了五千年的國粹,卻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更有甚者,居然認為中醫是偽科學!作為一門傳承了五千年之久,並且擁有無數臨床實踐的學科,中醫毫無疑問是科學嚴謹的!但為什麼還會有人會懷疑中醫呢?
  • 「君子」與「紳士」的對比,碰撞出中西文化精神中的「理想人格」
    這期節目的熱播,不僅讓人了解到了中國的儒家文化,也加深了更多的青少年對儒家精神文化下——"君子",這一理想人格的印象。只是,古今中外,這種理想人格,都是根植於本國的文化,在汲取營養後,才最終形成,並對後世民族性格的產生深遠影響的。所以這樣的現象,在中西雙方的文化精神中,都能找到最好的詮釋。
  • 徐光啟是明代著名科學家,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
    徐光啟是明代著名科學家,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徐光啟字子先,號玄扈,上海徐家匯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商人,家道殷實,後來倭寇入侵上海,家產被毀。徐光啟的父親棄商務農。青年時的徐光啟為了生計,不得不到廣東、廣西等地教書。
  • 中醫太超前,科學還不懂!
    ,而探索真相不只有科學這一種方法,中國傳統文化的「取象比類」、「格物致知」也是探索真相的方式。 科學就是用大量的經得起邏輯檢驗的方式去論證這個世界,然後得出結論的過程。相信科學,相信的是用這個方式去論證這個世界,而不是相信科學本身。科學本身是質疑一切的,他的根本邏輯在於沒有證明之前一切結論都是可能存在的;即使被證明了的事情,在出現了新的技術以後也存在被推翻的可能性。科學的態度就是允許一切可能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