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科學家在細胞中發現一種新型的RNA修飾酶類—ANGEL2

2020-12-01 生物谷

2020年8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維也納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在人類細胞的RNA分子末端識別出了一種特殊的化學反應,此前研究人員僅在細菌和病毒中觀察到過這種反應,通過追蹤其在數千種蛋白質中的來源,研究人員發現,名為ANGEL2的特殊酶類或會執行這種反應,ANGEL2在調節機體對細胞壓力反應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同時其在神經變性和代謝性疾病的病理學進展過程中似乎也發揮著主要角色。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RNA分子是一種擁有多種功能的生物分子,研究者指出,RNA鏈上最後一個糖類分子的化學修飾對於細胞過程至關重要,最開始研究人員分析了這種名為末端環磷酸基團的化學修飾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後來他們在人類細胞中發現了能夠移除這種修飾過程的反應,然而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負責誘發這種反應的特殊酶類。

通過利用蛋白質純化技術,研究人員就開始追蹤這種神秘酶類的軌跡,研究者Paola Hentges Pinto表示,慢慢地,我們從數千種蛋白質組成的複雜集合中篩選出了候選酶類,並追蹤了其移除環磷酸基團的能力,ANGEL2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酶類,其屬於去腺苷酶(deadenylases)酶類家族的成員之一,該酶類家族能在RNA末端進行完全不同的反應。

去腺苷酶能從信使RNAs分子(mRNAs)末端移除一串腺苷,移除特殊類型的核苷酸則能降解mRNAs,通過進行結構分析,研究者就能夠揭示ANGEL2酶類的反應機制,並解釋為何相比移除腺苷而言其能夠移除環狀磷酸分子。在細胞中修飾ANGEL2的水平或為闡明其生物邏輯功能能提供重要的線索,ANGEL2主要會參與名為未摺疊蛋白反應(UPR,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的壓力反應。

為了讓蛋白質能夠發揮功能,胺基酸鏈就需要被正確摺疊,當因細胞幹擾引起錯誤摺疊的非功能蛋白質積累時,UPR就會被觸發,UPR也會糾正蛋白質的這些缺陷,並且重新儲存細胞的正常功能,最後研究者總結道,我們最終揭示了ANGEL2調節UPR的機制,這或許是一項重要的研究發現,因為UPR的幹擾主要參與到了神經變性疾病和代謝性疾病中去,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開發治療與UPR相關的多種人類疾病。(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Paola H. Pinto1,Alena Kroupova,Alexander Schleiffer, et al. ANGEL2 is a member of the CCR4 family of deadenylases with 2′,3′-cyclic phosphatase activity, Science (2020).doi:10.1126/science.aba9763

相關焦點

  • RNA修飾在癌症發生和進展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在某些情況下,一種單一的酶類在不同癌症類型中往往扮演著相反的角色,考慮到RNA修飾的多樣性及修飾RNA的種類,這或許並不足為奇;AML(急性髓性白血病)中m6A酶類的狀況就顯得有些奇怪,m6A寫入器(METTL3–METTL14和METTL16)和m6A擦除器(FTO)或許就具有原始致癌特性,然而,這或許能被大量m6A修飾的mRNAs所解釋,對於一些原始促癌的mRNAs而言,m6A對於維持高表達水平至關重要
  • 新型CRISPR工具或能通過將RNA複製到基因組中精確修飾基因
    Platt. doi: 10.1038/d41586-019-03392-9接下來科學家們發現,修復DNA序列錯誤的細胞過程可能會被劫持,其能允許來自外源性模板的DNA序列在DNA斷裂時插入到基因組中,如果DNA被故意破壞,這個過程就會被大大加強,這一發現引發了科學家們20多年來對一種酶類的研究,這種酶類可以在科學家們感興趣的任意位點來切割DNA,最終研究人員採用了細菌的CRISPR-Cas9
  • Nature: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核酶 或有望幫助研究RNA甲基化、結構...
    2020年11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酶類能夠催化自身無法發生的生化反應,在自然界中,大部分的蛋白質都能發揮酶類的作用,然而其它分子或許也能夠發揮酶類反應,比如核糖核酸分子(RNAs分子),這些分子被稱之為核酶;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維爾茨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核酶,其能在目標
  • Nat Metabol: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惡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新型潛在療法
    2021年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一種高度侵襲性的非小細胞肺癌中發現了一種新的代謝弱點(metabolic vulnerability),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開發新型療法治療攜帶KRAS和LKB1基因突變的癌症患者,腫瘤中攜帶這些突變
  • ACS Nano:科學家在肝臟細胞中實現利用人工酶類來模擬天然的解毒機制
    2014年7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ACS Nano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美因茲約翰尼斯古騰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在肝臟細胞中三氧化鉬納米粒子可以將亞硫酸鹽氧化成為硫酸鹽,其作用類似於亞硫酸鹽氧化酶
  • Nature:何川團隊再獲突破,發現第二種新型的RNA甲基化修飾
    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發表於國際雜誌Nature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芝加哥大學等處的科學家揭示了一種新型的基因表達控制方式,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一種小型的化學修飾可以明顯增強基因向蛋白質的表達過程。
  • EMBO J:被認為僅具有RNA修飾作用的特殊蛋白TruB1或擁有潛在的抗癌...
    2020年1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癌症的發生和進展是一種非常複雜的過程,當機體中的細胞失控生長時就會誘發癌症,目前研究人員發現了很多不同的機制和通路會直接影響細胞的增殖,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EMBO Journa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東京醫科牙科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取得了一項意外發現,即此前被認為僅會影響RNA分子結構的酶類或許擁有特殊的抗癌功能
  • Mol Cell:科學家成功解析兩種促癌酶類的結構特性及關鍵差異
    2019年4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解析了兩種促癌酶類USP25和USP28的結構,同時還闡明了兩種酶類活性的明顯差異,酶類USP25和USP28能夠促進多種腫瘤的生長,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開發出新型副作用較小的抗癌藥物。
  • 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表面穩定附著RNA分子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眾所周知,人類細胞的外表面上有很多不同的蛋白質、脂質、糖蛋白。然而除了這些已知類型的分子,近日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細胞的外表面還穩定附著了一類過去鮮有人知的RNA分子。
  • 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表面穩定附著RNA分子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眾所周知,人類細胞的外表面上有很多不同的蛋白質、脂質、糖蛋白。然而除了這些已知類型的分子,近日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細胞的外表面還穩定附著了一類過去鮮有人知的RNA分子。鐘聲教授解釋說,「細胞的表面分子協助了細胞的通訊和相互作用。」 因此,這一發現意味著,在細胞和細胞之間、細胞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中,RNA分子的作用比過去認識的更大。 研究人員將這類RNA命名為膜相關胞外RNA,簡稱maxRNA。這些RNA分子既沒有封裝在任何囊泡裡,也不會輕易從細胞表面脫落。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有望治療帕金森疾病的新型人工納米酶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畸形和錯誤摺疊的α突觸核蛋白(帕金森疾病背後的「罪魁禍首」)能夠從腸道移動到大腦中,從而在大腦中擴散並聚集成為致命的塊狀結構—路易小體(Lewy bodies),隨著這些塊狀結構積累,其就會導致大腦細胞死亡。
  • 我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RNA編輯系統,編輯效率最高可達80%
    RNA編輯的內在作用機制可通過將預組裝的靶轉錄物---RNA雙鏈體---注射到非洲爪蟾的胚胎中加以實現。2019年1月,Stafforst及其同事們報導了一種稱為RESTORE的RNA編輯方法,它的作用機制是使用經過複雜化學修飾的化學合成反義寡核苷酸來招募內源性的ADAR。
  • Mol Cell:揭示細胞收集並丟棄損傷蛋白質的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UCH37酶類調節細胞廢物處理系統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科學家們尋找新方法和工具來理解該酶類的特性及作用方式。
  • 杜克大學醫學中心揭示HIV-1新型RNA表觀修飾
    ,即發生在mRNA核苷酸分子上的共價修飾,這種特殊的修飾在細胞及病毒基因表達中發揮重要功能,逐步成為近些年研究的熱點。最近的研究在細胞中發現了一種新的修飾方式——胞苷4號位乙醯化(ac4C),能夠提高mRNA的翻譯的穩定性,研究者推測該機制可能也存在HIV-1中促進病毒的基因表達。利用光輔助交聯ac4C特異性抗體與RNA測序,發現在細胞內HIV-1轉錄本中存在11個保守的ac4C修飾位點。通過分析宿主轉錄組ac4C的定位,多數修飾位點位於編碼區,也有小部分在3』非翻譯區,但都含有UCU基序的特徵。
  • Cell Research | 北大伊成器研究組實現新型RNA修飾m6Am甲基轉移酶的鑑定
    RNA上存在一百多種化學修飾,其中N6-甲基腺嘌呤(m6A)作為真核生物mRNA上含量最普遍的化學修飾,參與調控了很多重要的生物學過程。不同於m6A,m6Am主要位於真核生物mRNA 5』端帽子之後的第一個鹼基。早在1975年,科學家就鑑定到了m6Am 的存在;最近研究發現m6Am也是一個動態、可逆的修飾,但其修飾酶一直未被鑑定,極大地限制了對m6Am功能機制的研究。
  • Nature & Science:對Cas9酶進行工程化修飾或可增強基因編輯技術...
    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巧妙地利用一種酶類,成功地降低了在某些情況下CRISPR–Cas9技術的錯誤率。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技術可以對基因組進行精確修飾來移除或者編輯錯誤的基因,而且該技術可以對包括人類胚胎在內的任何生物進行編輯;CRISPR–Cas9技術依賴於酶類Cas9,其可以利用一種導向RNA分子安全返回到自身的靶向DNA上。Cas9分子可以在位點對DNA進行切割,隨後細胞中天然的DNA修復機器就會開始修復切口,即剔除短片段的DNA分子或縫合某些序列。
  • Science: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的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組蛋白修飾(histone modification)是指組蛋白在相關酶作用下發生甲基化、乙醯化、磷酸化、腺苷酸化、泛素化、ADP核糖基化等修飾的過程。組蛋白上發生甲基化的位點是賴氨酸和精氨酸。賴氨酸能夠分別發生一、二、三甲基化,精氨酸只能發生一、二甲基化。在組蛋白H3上,共有5個賴氨酸位點可以發生甲基化修飾。
  • 非編碼RNA研究園地 | 一種大環肽與腫瘤發生的自然通訊
    在這裡我們發現長的非編碼RNA(IncRNA)LINC 00266-1編碼71個胺基酸肽.該肽主要與rna結合蛋白(包括m6A)相互作用。肽在細胞和組織中的存在和表達。Rna結合蛋白rna m6a讀取器IGF2bp1特別有趣,因為IGF2bp1的蛋白質評分在已鑑定的rbp相互作用體rna m中排在前5位。
  • Science | 陳冰組解析新型冠狀病毒刺突蛋白全長結構
    目前全球流行的疾病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則是由一種新型病毒SARS-CoV-2引起的。膜融合是冠狀病毒侵染宿主細胞和建立感染的關鍵步驟。其S1中的受體結合結構域(RBD)與宿主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結合,並在絲氨酸蛋白酶等的進一步蛋白酶水解下,從融合前結構
  • Science:RNA結構決定著細胞中的相分離特異性
    2018年4月14日/生物谷BIOON/---生物學中長期存在的一個謎團是在一個細胞中碰撞的數百萬個分子如何「找到」彼此並組裝成一種功能性的結構。在過去的十年裡,科學家們在從細菌到人類的許多細胞類型中觀察到蛋白和RNA分子凝聚成液滴(droplet)或者說無膜凝聚物(membrane-free condensate)。他們還指出在健康細胞中形成液滴的相同蛋白能夠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等疾病情形下發生「固化(solidfy)」。但是,是什麼讓相同液滴中的某些分子聚集在一起,並將其他分子排除在外,卻一直沒有得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