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RNA結構決定著細胞中的相分離特異性

2020-11-24 生物谷

2018年4月14日/

生物谷

BIOON/---生物學中長期存在的一個謎團是在一個細胞中碰撞的數百萬個分子如何「找到」彼此並組裝成一種功能性的結構。因此,當2008年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學實驗室(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 MBL)生理學課程的參與者意識到簡單的相分離(phase separation)---如從水中分離油---可能是在細胞內部創造秩序的一種重要方式時,這是一個巨大的驚喜。

雖然這個想法不是沒有爭議,但它已完全徵服了

細胞生物學

界。在過去的十年裡,科學家們在從

細菌

到人類的許多細胞類型中觀察到蛋白和RNA分子凝聚成液滴(droplet)或者說無膜凝聚物(membrane-free condensate)。他們還指出在健康細胞中形成液滴的相同蛋白能夠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等疾病情形下發生「固化(solidfy)」。但是,是什麼讓相同液滴中的某些分子聚集在一起,並將其他分子排除在外,卻一直沒有得到解釋。

不同的蛋白與不同的RNA形成液滴,圖片來自UNC-Chapel Hill。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研究人員首次證實鑑於RNA分子呈現出特定的三維形狀,它們識別彼此而凝聚成相同的液滴。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4月12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RNA structure determines specificity of a polyQ-driven phase separation」。論文通信作者為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Amy S. Gladfelter。論文第一作者為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Erin M. Langdon。

通過研究真菌細胞,Gladfelter、Langdon及其同事們證實如果RNA分子的三維結構允許它們通過互補性的鹼基配對結合在一起,那麼這些RNA分子最終凝聚成相同的液滴。

Gladfelter說,「如果RNA的二級(3D)結構屏蔽了任何互補性鹼基配對,那麼這些RNA分子最終凝聚成不同的液滴。對凝聚成相同液滴的RNA分子而言,它們的互補序列真正地暴露出來,因此它們能夠找到彼此,進行鹼基配對,從而發生一種高階的相互作用。」

這一發現是比較重要的,這是因為它揭示了形成這些RNA-蛋白凝聚物的一種選擇性機制--- 科學家們在細胞中隨處都可觀察到這種機制,但是它的功能仍然是不清楚的。通過將特定分子凝聚在一起,這些凝聚物可能起著「坩堝(crucible)」的作用來增強生物反應。或者它們可能將細胞中的一種特定生物過程不需要的分子隔離開來。

Gladfelter之前在真菌中已證實為了讓兩種不同的生物過程發生,細胞進行液-液相分離(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是至關重要的。Gladfelter說,「但是我們需要更多關於它在細胞功能中真正起著重要作用的例子。」她說,這個領域需要證據來證實「這不僅僅是蛋白和RNA能夠做的事情,而是大自然選擇了它」。

也有跡象表明這些液體凝聚物轉變為固體狀態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頓舞蹈病、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和朊病毒病等蛋白聚集疾病中的一個風險因素。Gladfelter說,當前的這些發現「有助我們理解如何將正確的組分招募到液滴中,從而使得細胞能夠潛在地避免過渡到一種異常的固態(solid state)。」 (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Erin M. Langdon, Yupeng Qiu, Amirhossein Ghanbari Niaki et al. mRNA structure determines specificity of a polyQ-driven phase separation. Science, Published online:12 Apr 2018, doi:10.1126/science.aar7432

相關焦點

  • 三篇Science揭示相分離與基因轉錄存在密切關聯
    雖然他們檢測到明顯的液-液相分離和過度的LCD表達,但在沒有可檢測到的相分離的情況下,在內源性染色體位點上,在轉錄因子的生理水平下,就可觀察到具有轉錄能力的轉錄因子 LCD高聚集中心。此外,尤文氏肉瘤細胞中的誘導突變、基因表達和細胞轉化測定揭示了LCD-LCD相互作用、反式激活能力和致癌潛力之間的功能關聯性。
  • 當 相分離 遇上 新冠病毒 ......
    (LLPS)的形式包裝RNA,且該相分離過程可被RNA及pH調節;此外,該N蛋白能夠進入人類核糖核蛋白TDP-43, FUS, 及hnRNPA2形成的相分離中。具體來說,N蛋白在生理條件下能夠與病毒基因組5『端前1000個核苷酸中的特定RNA序列發生相分離,且在人體上呼吸道溫度的條件下可以得到增強。此外,作者進一步發現,N蛋白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的形成的相具有濃度依賴性,且可以被小分子影響。
  • Science:揭示人體組織中細胞類型特異性QTL
    鑑定具有活性QTL的細胞類型將是揭示導致複雜性狀變異的分子機制的關鍵。最近的研究展示了通過使用細胞類型比例的計算估計,從大塊組織RNA測序數據中識別細胞類型特異性QTL的可行性。到目前為止,這樣的方法只應用於有限數量的細胞類型和組織。
  • Science:重大發現!Sup35的朊蛋白結構域促進細胞適應環境變化
    2018年1月9日/生物谷BIOON/---利用細胞內的相變(如相分離和凝膠化)形成動態的無膜區室為細胞對環境變化作出反應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近期的研究已鑑定出一類特殊的富含極性胺基酸(如甘氨酸、穀氨醯胺,絲氨酸或酪氨酸)的內在無序結構域(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domain)是細胞中的相分離的潛在促進物。
  • Science:揭示人體組織中細胞類型特異性QTL
    最近的研究展示了通過使用細胞類型比例的計算估計,從大塊組織RNA測序數據中識別細胞類型特異性QTL的可行性。到目前為止,這樣的方法只應用於有限數量的細胞類型和組織。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通過將這種方法應用於GTEx組織的不同細胞類型,來自德國、美國、西班牙和瑞士的研究人員表徵了人類組織中遺傳效應的細胞特異性,並描述這些效應對複雜性狀的貢獻。
  • 研究發現改造RNA二級結構可以提高CRISPR特異性
    研究發現改造RNA二級結構可以提高CRISPR特異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8 16:28:41 改造RNA的二級結構可以提高CRISPR系統的特異性,這一成果由杜克大學
  • 吳鵬團隊揭示檢測腫瘤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方法
    我們在此介紹FucoID,這是一種可檢測內源性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通用平臺,可用於研究其生物學過程及功能。通過這種依賴性相互作用的標記方法,可以檢測到腫瘤內TSA反應性CD4+、CD8+ T細胞,以及TSA抑制性CD4+ T細胞。根據旁觀者T細胞的細胞表面酶促巖藻糖基生物素化作用,可將這些細胞從旁觀者T細胞中分離出來。
  • Science:ILC -III介導微生物特異性T細胞「陰性選擇」
    CIITA在小鼠中的表達依賴於多種不同的啟動子,包括p-II,p-III,p-IV。作者通過遺傳學手段證明ILC-III中MHC-II的表達依賴於p-IV,這與B細胞以及樹突狀細胞是不同的。 之後,作者重複了之前的工作,他們比較了野生型小鼠與ILC-III特異性MHC-II-/-小鼠腸道T細胞的激活情況。
  • Science|小鼠卵子發生中的細胞決定因子:ZGLP1
    撰寫 | 十一月在哺乳動物中,染色體決定了體細胞的性別,而在發育中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又分別激活了卵子發生和精子發生過程。在小鼠的胚胎發育過程中,胚胎期E12.5天後,小鼠的生殖細胞開始在胚胎的卵巢或者睪丸中定植【1】。
  • Science: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人胰高血糖素受體的G蛋白特異性...
    在2017年和2018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已解析出全長GCGR與一種負變構調節劑或部分肽激動劑結合在一起時的晶體結構,從而為B類GPCR的信號識別和調節提供了新的見解。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通過解析出GCGR與兩種具有相反生物活性的轉導蛋白結合在一起時的複雜結構而取得了進一步的進展。這項研究提供了對多效GPCR-G蛋白偶聯和G蛋白特異性的寶貴見解。
  • Science:對人類血細胞中的所有蛋白編碼基因進行全基因組轉錄組分析
    在此之前,人類蛋白質圖譜包括來自外周血單核細胞的基因表達信息,但不包括來自許多其他血細胞亞群的基因表達信息。為了提高解析度,人們需要對血液中的細胞進行了深入表徵,以提供人血細胞中基因表達的詳細細節,並將它們與體內的其他組織相關聯在一起。
  • To infinity and beyond:神經退行性疾病豈止於「相分離」
    Pappu合作在Science上發表綜述文章題為Beyond aggregation: Pathological phase transition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為我們介紹了在神經退行性疾病方面的相分離的研究進展。在過去的十年中,相分離已經逐漸成為細胞組織的一種基本機制。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等發現長非編碼RNA種屬特異性加工決定其功能差異
    該研究首次發現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來源幹細胞中的特異性加工是其發生適應性功能變化的重要機制,為深入理解長非編碼RNA的功能及進化提供了新思路。  人類基因組中超過98%的區域都是非編碼區域。  與信使RNA在物種進化過程中的序列和功能都高度保守不同,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之間缺乏嚴格的序列保守性,但在序列、RNA結構、基因組的位置和作用機制等多個層次上體現保守性。
  • EBF1促進相分離以使染色質進行重編程
    EBF1促進相分離以使染色質進行重編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9 21:55:19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所Rudolf Grosschedl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Science子刊」厲害了!胞外囊泡可作為抗原特異性細胞療法治療多發性硬化症
    圖 文章發表 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研究人員從少突膠質細胞中分離出Rostami和他的同事通過轉向少突膠質細胞(產生了髓鞘的鞘)來避免了查明特定髓鞘抗原的需要。研究小組表明,少突膠質細胞產生的細胞外囊泡幾乎含有所有相關的髓磷脂抗原。Rostami說:「這些囊泡的便捷之處在於,它們使我們有機會以抗原特異性方式治療疾病,而不必知道靶抗原的確切身份,它涵蓋了所有的。」
  • 如何利用細胞表面標誌分離純化細胞_中科博生
    目前,抗體介導的細胞分離技術主要有:抗體/補體介導細胞溶瘤法、流式細胞儀細胞分選法、平面黏附分離法、免疫磁珠分離法等。從抗體介號技術獲得細胞的角度看,又可分為陽性細胞選擇法和陰性細胞選擇法。擬從混眾細胞群體中獲得表達與抗體相應膜抗原的細胞群,稱為陽性細胞選擇法;反之擬除去表達與抗體相應膜抗原的細胞,而收集其餘的細胞群體,稱為陰性細胞深擇法。
  • Science 中文摘要 19 AUG 2016
    儘管地表運動影響著剝露速率,但它未必參與在決定構造變形位置的反饋機制中。Lively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3/6301/804利用薄膜對相似尺寸的有機分子進行液相分離是高耗能工業中分離過程的一大挑戰。我們製造了獨立式碳分子篩膜,它將水分離的反向滲透優勢轉化至有機液體的分離。高聚物前驅體與一鍋法技術交聯從而在碳化過程中保護薄膜的多孔結構不發生熱誘導的結構重組。
  • Cell | 線蟲小RNA跨代遺傳的性狀分離機制
    為描述等基因線蟲個體的代際遺傳特性,作者選取了在生殖細胞中特異性表達在這一條件下,作者選取了41隻P0個體,並在F1代個體中即觀察到了完整的性狀分離(圖1B)。為研究上述形狀分離是否具有基因特異性,作者觀察了線蟲生殖細胞中內源性小RNA介導的隨機基因靜默【4】,並與外源dsRNA的活性進行了對比觀察。
  • 結構細胞是器官特異性免疫反應的關鍵調節因子
    結構細胞是器官特異性免疫反應的關鍵調節因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4 17:25:24 奧地利科學院Christoph Bock研究組的最新工作表明,結構細胞是器官特異性免疫反應的關鍵調節因子。
  • Science:人類特有基因決定腦容大小
    在進化過程中我們的基因組為了觸發大腦發育必然已經發生了改變。馬克斯·普朗克分子細胞生物學和遺傳學研究所(MPI-CBG)主管兼研究小組負責人Wieland Huttner,及其團隊首次確定了一個只存在於人類的基因,並且這個基因與基底腦幹細胞再生、觸發大腦皮層摺疊相關。研究者將人腦幹細胞以不同亞群分離並進行了精確識別,便可知道在哪中細胞類型中哪些基因被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