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容量和深度數據出爐

2020-11-22 科學網

最近,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科學家利用最新衛星測量結果估測,全球海洋容量為13.32億立方公裡,海洋平均深度為3682.2米。這項工作得到伍茲霍爾海洋學研究所的資助,研究報告發表在最近一期的《海洋學》雜誌上。

 

上兩個世紀,海洋科學家先後採用測深吊錘和回聲探測儀對海洋容量和平均深度進行測量,但由於海洋底部崎嶇多山,由這些方法得到多個不盡相同的數據。

 

如今,研究人員開始利用衛星測量技術進行研究。星載雷達通過觀測海洋的表面凹凸來反演其底部地形,山脈地區的海洋表面會呈現向外凸出,由此根據海洋面觀測數據就能夠估測出山脈的位置和高度。藉助衛星技術得到的最新數據比以前的一些研究結論略有減小,這正說明,衛星探明的海底山脈在過去被錯誤的計入了海水容積。研究顯示,全球海洋「減小」的容量大約相當於5個墨西哥灣或500個五大湖,由於巨大的海洋容積,這一差別實際上僅有0.3%。

 

 

海洋平均深度測量值逐年下降,這並非表示海水體積的減少,而是反映了對海底山脈地形的更精確的測量。

 

該衛星測量範圍已經覆蓋了除北極部分冰雪地區之外所有的海洋,由此繪製出全新的海洋世界地圖,更精確地標度出地球上的海洋地形和容量。

 

但衛星測量仍然受限於其空間解析度,只能監測到較大的海底山脈。同時由於地球大氣環境造成衛星成像失焦,海洋地圖的解析度甚至只有火星和月球圖片的十五分之一。

 

因此,需要更多的海基測量工作來「增強」和「微調」衛星數據。但目前為止,艦載聲納儀器僅僅繪製了地球海洋地形的10%。《美國海軍》雜誌估計,通過單艦測量全球範圍的洋底深度需要約200年時間,花費大約20億美元。(來源: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深度】中國的環境容量數據究竟什麼樣?
    【深度】中國的環境容量數據究竟什麼樣?北極星環保網訊:2014年9月23日,一份特快專遞寄至民間環保組織「重慶兩江志願服務發展中心」(下稱兩江中心)的辦公室,文件的紅色信頭顯示其來自於山西省環保廳。那是一份關於「申請公開環境容量數據」的復函,稱兩江中心此前提出申請公開的內容「不屬於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這是兩江中心收到的最後一份關於環境容量數據的正式回復。2014年8月初,兩江中心向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提出信息公開申請,要求公開環保部(原國家環保總局)依相關文件核定的區域環境容量數據。
  • 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須把握這幾個問題
    當前,中國經濟已是高度依賴海洋的開放型經濟。而放眼全球,世界上的主要海洋國家紛紛加大對海洋的開發治理力度,全球海洋秩序進入加速演變期與深度調整期,全球海洋治理不斷深化。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獲得更多制度性權利,是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使命。
  • 我國發布首款全球海洋Argo網格數據產品—新聞—科學網
    年期間全球海洋Argo網格數據集(簡稱「BOA-Argo」)。 這套由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重點資助,歷時五年,幾經改進完善並被國際認可的Argo網格數據產品,主要包含了全球海洋從海面到1975米水深範圍內的海水溫度和鹽度,以及等溫層、混合層和合成混合層深度等物理海洋環境要素資料,其水平解析度為1°×1°,垂向在0-1975 米水深範圍內分為不等間隔的58層,時間解析度為月。
  • 向海而生:深圳加速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17年5月出爐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推進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將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列為城市四大戰略定位之一,並納入最新版本的深圳城市總體規劃。   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塑造區域發展新格局,壯大海洋經濟,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深圳市委六屆九次全會的「九大戰略任務」,其中之一是「堅定不移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海洋中心城市」。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大數據全球共享
    中心通過門戶網站首次發布特色數據產品5套,包括:全球海洋溫度格點數據集、全球海洋鹽度數據集、全球海洋層結數據集、全球海洋熱含量數據集、基於廣義回歸神經網絡的全球海洋表層二氧化碳分壓數據集。除此之外,還發布了高質量的全球海洋現場觀測數據集,涵蓋1985年至今的上千萬條海洋溫度、鹽度觀測數據。
  • 全球地熱能發電國家排名最新出爐
    全球地熱能發電國家排名最新出爐 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來源:地熱能資訊 作者:鄭帆 2019-07-31 09:56:56
  • 海洋數據三維可視化
    海洋數據可視化平臺指通過海洋信息三維可視化技術,實現海洋信息數據的可視化。海洋數據可視化是科學管理海洋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將無法直接查看的數據以直觀的圖形方式展示出來,提高海洋數據研究利用能力,能提髙數據訪問效率及安全性。
  • 帶你認識一些「海洋大數據」!
    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加裡·金說:"這是一場革命,龐大的數據資源使得各個領域開始了量化進程,無論學術界、商界還是政府,所有領域都將開始這種進程。"那麼在海洋研究領域有哪些海洋大數據呢?這裡介紹羅列幾種海洋大數據呈現給大家:高度計雷達設備可以計算海面地形和高度。它們不受雲層影響,這意味著在任何天氣情況下都可以得到大量的數據。
  • 2020年版中國海洋工程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海洋開發關係國家安全和權益。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我國綜合國力的增長,發展海洋事業、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突顯,海洋工程科技已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專家指出,現在國內海洋工程工業部門 基本上使用國外的商業化軟體,我國需要制定有關政策鼓勵我國自主開發的海上油田使用國內自主研發的工程應用軟體。  我國截至**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水平,完全有條件更好地開發和利用海洋空間。關鍵問題是應該用新的理念來科學地、有序地進行開發:把海域的開發和整治相 結合,把海域的利用和保護環境及生態相結合。
  •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的「施工圖」來了!有A股公司已深度...
    原標題: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的「施工圖」來了!有A股公司已深度參與 摘要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的「施工圖」來了!
  • 【中國科學報】海洋所海洋大數據中心向全球開放共享資源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數據中心新版門戶網站正式上線運行,面向國內外用戶開放共享數據資源,提供數據共享、匯交、應用及計算服務。  據介紹,中心通過門戶網站首次發布特色數據產品5套,包括全球海洋溫度格點數據集、全球海洋鹽度數據集、全球海洋層結數據集、全球海洋熱含量數據集、基於廣義回歸神經網絡的全球海洋表層二氧化碳分壓數據集。
  • 【海洋能】2020年全球海洋能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目前許多國家紛紛加快了對海洋能的開發利用研究,海洋能開發和綜合利用已取得明顯效益,其規模不斷擴大,已達到或接近商業化應用階段。有專家預計,在2020年後,全球海洋能源的利用率將是目前的數百倍。我國地處亞洲大陸東部,鄰接太平洋,擁有18000多公裡的大陸岸線。依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200海裡專屬經濟區制度和大陸架制度,中國可擁有約300萬平方公裡的管轄海域,沿海島嶼6500多個。
  • 海洋一所發布千年全球海浪數據 可應對氣候變化和防災減災
    海洋一所發布千年全球海浪數據可應對氣候變化和防災減災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日前,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對外公開發布了千年全球海浪數據。該數據來源於海洋一所自主發展的包含海浪的第二代氣候系統模式FIO-ESM v2.0,是國際上首套來自於完整氣候模式的長時間海浪數據,其空間可覆蓋全球海洋,時間可覆蓋過去百年、現在和未來百年。
  • 最大下潛深度10000米,比蛟龍號還深3千米:全球海洋不再有禁區
    眾所周知,2012年「蛟龍」號成功實現了在馬裡亞納海溝試潛7020的深度。這一深度的實現,已經為我國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不過這樣的成就遠非我國所要求的終極目標,最近我國自主研發的全海深載潛水器的球殼已經建造完成,並成功通過了總體集成單位的驗收。這就意味著我國將實現國內載人潛水器尚未觸及的萬米深海,也是我國挑戰人類最大載人潛水深度最為關鍵的重要一步。
  • 專訪全球海洋汙染地圖繪製者
    專訪全球海洋汙染地圖繪製者  「全球沒被人類侵害的海洋只剩4%」  最新出爐的「人類對海洋影響的全球地圖」顯示,在佔地球表面70% 的海洋中,幾乎沒有哪裡是完全乾淨的了。參與繪製這份地圖的海洋生態學專家本?
  • 2017全球TOP10數據科學公司榜單出爐
    2017全球TOP10數據科學公司榜單出爐  用數據分析驅動商業,或者解決社會問題,已在全球形成一股風潮。對數據的分析和利用,已經成功讓一些公司或機構脫穎而出。  美國知名的商業雜誌《快公司》前段時間就公布了一份「2017最創新公司Top10」榜單。
  • 新傳感器將更好勾勒海洋圖景
    ,以便更好地觀察全球海洋發生的變化。之後POGO將召開年會,屆時將有全球40家海洋機構參會。其目標是在2030年建成一套新的全球海洋監測系統。  自1999年成立以來,POGO已經協調了約2萬個自動探測器——被稱為Argo浮標——的全球部署,該浮標能夠收集溫度、鹽度和流速數據。其中的10%還攜帶了氧傳感器。  這些探測器隨著水層在2000米的深度範圍內起起落落,並且在處於水面時通過上行鏈路傳輸數據。
  • 深度1萬0909米!「奮鬥者」 號全球海洋最深處成功坐底
    深度1萬0909米!「奮鬥者」 號全球海洋最深處成功坐底 2020-11-11 14:09 來源:搜狐千裡眼
  • 「佳作推薦」Cell 全球海洋DNA病毒宏觀和微觀多樣性
    在此,我們建立了一個比之前規模約大12倍、擁有195728種全球海洋DNA病毒組的資料庫,該資料庫包括來自北冰洋、有離散基因簇的病毒類群。全球海洋可分為5個生態區,其中2個在北極。在地區及全球範圍內,分析了在宏觀(群體多樣性)和微觀(群落內部遺傳變異)水平上影響病毒類群多樣性的模式和驅動因子。
  • Argo:守衛全球海洋的「哨兵」
    該子計劃設想在全球海洋中布放和維持一個由1000個BGC浮標組成的BGC-Argo觀測網,這也是第一個有能力監測全球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項目,具有在季節性海冰下全年、全天候觀測的能力,其觀測數據可以有效改進初級生產力的估算,提高對海洋碳循環、營養鹽和包括整個海洋食物鏈在內的生態系統的認知,解決諸如海洋碳吸收、海洋酸化、海洋缺氧和海洋低氧區等嚴重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