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佛山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19年環境狀況公告。公告顯示,2019年佛山市空氣品質首要汙染物主要為臭氧,佔首要汙染物比例為50.2%;其次是二氧化氮,佔首要汙染物比例為34.9%
城市空氣品質
全市優良天數佔比近八成
2019年佛山市空氣品質指數(AQI)優良天數佔比為78.9%,比上年下降7.4個百分點,全市共出現63天輕度汙染,14天中度汙染,無重度汙染和嚴重汙染,詳見圖1-1。
2019年佛山市空氣品質首要汙染物主要為臭氧,佔首要汙染物比例為50.2%;其次是二氧化氮,佔首要汙染物比例為34.9%,詳見圖1-2。
2019年佛山市空氣品質採用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法(參考《城市環境空氣品質排名技術規定》)進行評價,評價項目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一氧化碳及臭氧。2019年全市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4.31,五區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在3.91~4.53之間。2019年度五區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由優至差依次為:高明區、順德區、三水區、南海區、禪城區。
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優於國家二級標準
2019年佛山市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為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10微克/立方米)下降10.0%,優於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各個國控點位全年日平均濃度範圍在1~34微克/立方米之間,全市日平均濃度均優於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五區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範圍為7~10微克/立方米,均優於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與上年相比,各區的二氧化硫年均濃度有所下降或持平,其中三水區下降幅度最大,為16.7%,詳見圖1-3。
二氧化氮:日平均濃度超標率為4.4%
2019年佛山市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為4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38微克/立方米)上升7.9%,超過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1微克/立方米。各個國控點位二氧化氮全年日平均濃度範圍在2~159微克/立方米之間,全市二氧化氮日平均濃度超標率為4.4%。
五區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範圍為29~47微克/立方米,高明區和順德區的該指標濃度優於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其他三個區的該指標濃度超標。與上年相比,各區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均有所上升,其中禪城區上升幅度最大,為17.5%,詳見圖1-4。
可吸入顆粒物:禪城年平均濃度有所下降
2019年佛山市可吸入顆粒物年平均濃度為5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55微克/立方米)上升1.8%,優於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各個國控測點全年日平均濃度範圍在6~213微克/立方米,全市日平均濃度超標率為0.3%。
五區可吸入顆粒物年平均濃度範圍為52~59微克/立方米,均優於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與上年相比,禪城區的可吸入顆粒物年平均濃度有所下降,其他四個區的年平均濃度持平或有所上升,其中高明區上升幅度最大,為6.0%,詳見圖1-5。
細顆粒物:比去年下降6.3%
2019年佛山市細顆粒物年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32微克/立方米)下降6.3%,優於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各個國控測點細顆粒物全年日平均濃度範圍在2~115微克/立方米,全市日平均濃度超標率為1.6%。
五區細顆粒物年平均濃度範圍為27~31微克/立方米,均優於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與上年相比,各區的細顆粒物年平均濃度持平或有所下降,其中三水區下降幅度最大,為11.4%,詳見圖1-6。
一氧化碳:全市日平均濃度均達標
2019年佛山市一氧化碳日均濃度的第95百分位數為1.3毫克/立方米,比上年(1.1毫克/立方米)上升18.2%,優於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各個國控測點一氧化碳全年日均濃度範圍在0.2~1.9毫克/立方米之間,全市日平均濃度均達標。
五區一氧化碳日均濃度的第95百分位數範圍為1.2~1.4毫克/立方米,均優於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與上年相比,各區一氧化碳日均濃度第95百分位數均上升,其中高明區和三水區上升幅度最大,均為20.0% ,詳見圖1-7。
臭氧:最大超標率達17.8%
2019年佛山市臭氧日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濃度的第90百分位數為18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158微克/立方米)上升17.1%,超過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各個國控測點臭氧全年日最大8小時滑動均值範圍在2~331微克/立方米之間,全市日最大8小時滑動均值超標率為17.8%。
五區臭氧日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濃度的第90百分位數範圍為176~196微克/立方米,各區該指標濃度均超過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與上年相比,各區日臭氧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濃度的第90百分位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南海區上升幅度最大,為18.8%,詳見圖1-8。
城市降水降塵及環境空氣重金屬
降塵:達到省推薦標準
2019年佛山市降塵年月平均濃度值為2.0噸/(平方公裡•月),比上年下降9.1%,達到省推薦標準。各個國控測點年月平均濃度範圍在0.7~4.1噸/(平方公裡•月)之間,全市年月平均濃度均未超標。
五區降塵年月平均濃度範圍為1.9~2.1噸/(平方公裡•月),均優於省推薦標準。與上年相比,除高明區外,其餘四區年降塵平均濃度大都有所下降,詳見圖1-9。
降水:酸雨汙染總體較上年略有緩和
2019年佛山市降水pH值為5.12,比上年下降0.03個pH單位;全年酸雨頻率40.8%,比上年下降了0.9個百分點,酸雨汙染總體較上年略有緩和。
2019年佛山市各區降水pH值均值範圍為5.33~4.80,五區降水pH值由小到大排序為:三水區<順德區<禪城區<高明區<南海區。禪城區、順德區降水pH值均值較上年有所上升;南海區、三水區、高明區降水pH值均值有所下降。2019年佛山市各區酸雨頻率範圍為35.4~52.7%,酸雨頻率除順德區和三水區較上年有所下降外,其餘各區均上升。酸雨頻率由大到小排序為:三水區>南海區>高明區>禪城區>順德區,詳見圖1-10及圖1-11。
環境空氣中重金屬:所有站點未檢測出鉛
2019年佛山市重金屬重點防控區環境空氣重金屬專項監測各測點鉛的年平均值為0.125微克/立方米(該項目的方法檢出限為0.25微克/立方米,未檢出的點位監測結果用檢出限的一半表示。),所有站點的環境空氣中的鉛全年均未檢出,各測點濃度值均優於《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一級濃度限值(年均值0.5微克/立方米)要求。
水環境質量
飲用水源:大部分達到Ⅱ類水標準
2019年佛山市共對16個水源地開展監測,飲用水源地水質總體保持優良。除楊梅水廠、合水水廠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外,其餘斷面水質均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水質狀況為優。
佛山市各飲用水源地水質的綜合汙染指數在0.12~0.25之間,與上年相比,九江水廠、均安水廠和高明水廠水源地水質綜合汙染指數持平,右灘水廠水源地水質綜合汙染指數有所上升,其餘水源地水質綜合汙染指數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國控、省控斷面:部分汙染指數有所下降
西江幹流:設古勞和下東2個監測斷面。本年度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水質狀況為優,綜合汙染指數為0.16,同比增長6.25%。
北江幹流:設北江水廠斷面,本年度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水質狀況為優,綜合汙染指數為0.20,同比下降35%。
順德水道:設楊滘、烏洲2個監測斷面。本年度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水質狀況為優,綜合汙染指數為0.21,同比下降9.52%。
平洲水道:設平洲斷面,本年度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水質狀況為優,綜合汙染指數為0.15,同比下降6.67%。
容桂水道:設順德港斷面,本年度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水質狀況為優,綜合汙染指數為0.17,同比上升17.65%。
東海水道:設海凌斷面,本年度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水質狀況為優,綜合汙染指數為0.19,同比上升5.26%。
順德支流:設飛鵝山斷面,本年度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水質狀況為良,綜合汙染指數為0.23,同比上升17.39%。
高明河:設滄江水閘斷面,本年度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水質狀況為優,綜合汙染指數為0.18,同比下降5.56%。
廣佛跨界河流:各項指標同比改善
佛山水道:設橫滘斷面,本年度水質均值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綜合汙染指數為0.48,同比下降23.57%,各項指標同比改善。
西南湧:設和順大橋斷面,本年度水質均值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綜合汙染指數為0.61,同比下降40.16%,各項指標同比改善。
蘆苞湧:設獨樹崗橋斷面,本年度水質均值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綜合汙染指數為0.33,同比下降43.9%,除溶解氧外,其他水質指標同比改善。
水口水道:設西航道入境處、泌衝大橋、黃岐三個斷面。本年度水質均值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綜合汙染指數為0.58,同比下降26.51%,各項指標同比改善。
聲環境質量
區域環境噪聲:生活和交通類聲源為主
2019年佛山市區域環境噪聲布設監測點位340個,實際監測點位340個,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8.4dB(A),與上年同比持平,達到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的晝間三級水平,總體評價為「一般」。晝間區域環境噪聲源的構成以生活和交通類聲源為主,分別佔26.0%和59.0%。與上年相比,順德區、三水區的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略有下降,其餘各區的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略有上升。
道路交通噪聲:達到晝間二級水平
2019年佛山市道路交通噪聲共布設測點位365個,實際監測點位359個,其中6個點位因道路施工未能開展監測,點位數量滿足規範要求。全市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68.4dB(A),較上年下降0.8dB(A),達到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的晝間二級水平,總體評價為「較好」。佛山市監測道路總長度為296.88公裡,其中大於70分貝的路長佔37.7%。與上年相比,南海區的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有所上升,其餘四區的該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功能區噪聲:晝間點次達標率為86.5%
2019年,根據佛山市不同環境噪聲功能區的構成比例進行功能區噪聲監測,分別布設監測點位:1類區3個測點、2類區9個測點、3類區2個測點、4a類區3個測點,共17個測點。全市功能區噪聲晝間點次達標率為86.5%,夜間點次達標率為53.5%。全市功能區噪聲晝間點次達標率較上年有所上升,夜間點次達標率較上年有所下降。
輻射環境質量
輻射安全:無放射性汙染事故發生
全市現共有核技術應用設備2526臺:密封性放射源1583枚,其中Ⅰ類源142枚,Ⅱ類源1枚,Ⅲ類源12枚,Ⅳ、Ⅴ類放射源1428枚;射線裝置數943臺,其中Ⅱ類射線裝置89臺,Ⅲ類射線裝置854臺。核技術應用項目主要分布於輻照加工、金屬壓延、醫療衛生及飲料生產等行業。全市輻射環境安全狀況正常,無放射性汙染事故發生。
【南方日報記者】羅瓊
【通訊員】楊嘉燁
【作者】 羅瓊
【來源】 佛山河長南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