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鐘》:被剪掉的真相才是人物情感的動機,不是什麼愛電影

2020-12-04 騰訊網

在鋪天蓋地宣傳「這是一封給電影的情書」,原以為是像《天堂電影院》那樣,是對電影表達熱愛。

其實看完之後更覺得是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更多的是關於親情的東西,電影只是一個引子或者一個手段。

張九聲(張譯飾演)曾因為跟造反頭子打架被送進勞改院,那時候女兒只有八歲,六年後張九聲逃跑出來,為的是看電影,準確來說是為了看新聞簡報。

在播放《英雄兒女》電影之前有一段22號新聞簡報,他女兒在裡面出鏡了一秒鐘,張九聲是為了那一秒鐘逃跑出來的。

趕到第一分場剛好錯過,於是又從第一分場向第二分場趕。

在第一分場撞見劉閨女(劉浩存飾演)正在偷膠捲,為保護膠捲,在路上張九聲與劉閨女發生一系列故事。

即使劉閨女偷得那捲膠捲被安全送到二分場,但另一膠捲被放在驢車上損壞了,恰恰是22號新聞簡報。

範電影(範偉飾演)迅速組織村民拿傢伙什清洗膠捲,後來由於時間原因範電影還是直接播放了《英雄兒女》。

張九聲發狠,用刀抵住範電影的脖子,要求範電影給自己播放新聞簡報。

範電影用自己獨特的本領,把新聞簡報上張九聲女兒的片段循環播放,趁著張九聲看電影時,通風報信給保衛科。

保衛科一行人過來把張九聲綁住,範電影出於同情又把張九聲女兒的那片膠片給了張九聲,可最後保衛科還是發現了膠捲,並將膠捲扔在黃沙中。

那片膠片就像是某些事情的真相,掩蓋在黃沙之下。

張九聲為何費如此大力氣去追尋新聞簡報上女兒出鏡的那一秒呢,上映版本裡並沒有說明。

影片裡強烈的情感被削弱了

影片最後兩年後的情節是補拍的,這部電影最開始到柏林電影節由於「技術原因」沒能放映,到國內又經歷撤檔、刪減,把非常重要的一個情節給刪除了。

張九聲為什麼那麼執著要看電影裡「女兒的一秒鐘出鏡」,他從農場逃出來,從一分場趕到二分場,歷經多少艱辛,就為了看電影裡面女兒出鏡的那一秒。

其實是他女兒為了「爭先進」,爭搶著扛糧袋,被壓死了。

張九聲進去勞改之前女兒才八歲,六年了,他沒有見過女兒,不知道女兒長什麼樣子,但卻跟女兒變成了陰陽兩地。

因為女兒的死,才讓張九聲不顧一切去追電影,為了在電影裡能看見女兒一秒鐘,哪怕冒著被抓回去加刑的風險,冒著路上勞累與飢餓的苦難。

正因為「女兒的死」這一動機才會讓張九聲強烈的情感不衝突不矛盾,當觀眾全然不知他已經不能再見到女兒時,張九聲的行為和號啕大哭都是不能被理解的。

女兒為什麼非要「爭先進」,那個時代背景下,一家中有人被處罰,家庭其他成員都要受到「成分」影響,所謂的「成分不好」,在社會上辦事都不利。

而張九聲因為跟「造反頭子」打架,被送進勞改。他的女兒為了擺脫「成分不好」對她的影響,只能努力幹活,不怕苦不怕死去爭先進,也真的獻出了自己年幼的生命。

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更能牽扯人心。女兒已逝去,張九聲滿懷內疚和仇恨的,他拿出刀子威脅範電影給他放電影,在看到女兒後淚流滿面,當女兒的那一片膠片被保衛科扔了後死命抵抗,都是在對大環境做出掙扎。

片中誰愛電影呢?

範電影愛電影嗎?他作為電影放映員,他愛電影嗎?不愛,他愛的只是電影放映員這個位置和這個位置給他帶來的榮耀。

在影片中的那個年代,範電影作為影片放映員,深受群眾喜歡,去吃麵也能比別人享受「多一勺油辣子」的待遇。

在膠捲需要搶救時,範電影一發話大家都立刻去執行。

現在電影放映員大概已經是有人可代替的工作了,工資水平也不高,這也是由於技術的飛速發展,讓播放影片不再是繁瑣的技術活了。

範電影經常在群眾面前說楊河的不好,目的就是讓群眾相信只有自己能放映好電影。

後來範電影偷偷給保衛科打報告,讓保衛科去抓從農場勞改跑出來的張九聲,目的也是為了讓保衛科的人在領導面前多說說他的好話,從而保住自己電影放映員的位置。

那時候電影放映員地位多高呀,一出來就有人給塞瓜子塞花生,人人都想巴結放映員,讓放映員給自己留個好位置。

張九聲愛電影嗎?張九聲一路歷經千辛追逐電影,他愛電影嗎?不愛。

他一路奔波過來,就是為了在22號新聞簡報裡看看出鏡一秒的女兒。

他與女兒時隔六年不見,已是陰陽兩地,這才是他強烈情感的動機。

張九聲愛的不是電影,而是女兒啊!

劉閨女愛電影嗎?她為了偷電影膠捲,一個女孩子從二分場趕到一分場,與張九聲打鬥,是因為熱愛電影才去偷膠捲嗎?

也不是。

劉閨女給弟弟借了檯燈看書,可是弟弟不小心把燈罩燒壞了,那個燈罩是用電影膠捲做的。

那些人一直催著還燈罩,還威脅他們姐弟倆,弟弟嚇得不敢出門。

正是為了保護弟弟,劉閨女才不惜一切去偷電影膠捲。

劉閨女愛的是她弟弟,也不是電影。

群眾愛電影嗎?看起來似乎是這樣。

膠捲被損壞時,範電影一發話,群眾立刻從家裡拿來工具去修復電影,對範電影的話言聽計從,就是為了能順利看上電影。

可在當時的背景下,我更願意相信人們是因為精神、娛樂匱乏,才對每兩個月一次的電影如此狂熱。

範電影說「看一次電影,跟過年一樣」。

以前過年如此熱鬧,正是因為平時吃不到肉,只有過年團圓時才可吃上一些肉。

因為稀缺,才如此狂熱追捧。

如若像當今一樣,電影層出不窮,或許真正愛上電影本身的人並不多。

不得不感嘆一下,現在電影放映員大概已經是有人可代替的工作了,工資水平也不高,這也是由於技術的飛速發展,讓播放影片不再是繁瑣的技術活了。

《一秒鐘》還是非常值得看的,當知道張九聲女兒死去後,更能感受到影片所隱藏的強烈的情感力量。

為什麼大家喜歡看電影,正是影片中這種強烈的情感力量又或是對觀眾的情緒調動,讓大家沉醉其中,暫時逃脫現實,與影片中的人物一起共命運一次。

留下你的評論吧,說說你對《一秒鐘》的想法,歡迎關注【九裡電影】,為你節省選片時間。

相關焦點

  • 《一秒鐘》:被剪掉的真相才是人物強烈情感的動機
    張九聲進去勞改之前女兒才八歲,六年了,他沒有見過女兒,不知道女兒長什麼樣子,但卻跟女兒變成了陰陽兩地。因為女兒的死,才讓張九聲不顧一切去追電影,為了在電影裡能看見女兒一秒鐘,哪怕冒著被抓回去加刑的風險,冒著路上勞累與飢餓的苦難。
  • 生命在記憶中永恆,評張藝謀電影《一秒鐘》
    暗線因為刪減而略微有點面目全非了,但精神卻在不經意間因為「技術原因」被升華,當所諷刺的東西因為被諷刺者疼痛而被刪去,諷刺便顯得更加尖銳,說不出來的,便是時代了。國師在採訪中曾說過,並不想去拍那個時代,只是想拍人的情感。也許這種無意識的才是最真實的。故事說完,再來說演員。
  • 談談張藝謀電影新作《一秒鐘》裡的刪補
    電影原版是為了體現個人在時代下與電影相關的故事,或許是因為不夠正能量,而被刪掉了一些內容(連《一秒鐘》的紀錄片也只能在字裡行間才能找到),比如很關鍵的揭示張九聲之「瘋狂」的真相:女兒為了「消除父親的影響」積極幹活時意外死去,而她卻出現在電影中的宣傳紀錄片裡。
  • 《一秒鐘》:小事件折射出大時代,張藝謀認真起來實力依舊不凡
    在二人的關照下,劉閨女得到了膠片燈罩,可逃犯卻最終還是沒有守住自己女兒的一秒鐘膠片。或許這樣的結局不太美好,但影片想展現出來的本就是一種殘缺之美,更何況故事背後還有一位父親對女兒最深沉的愛。這種情感宣洩可能是張藝謀拍這部電影的導火索, 但絕不是他的初衷,事實上,拋開最樸素的親情,影片更多是對那個年代諸多現象的反諷和批判。二分廠群眾為能夠在看電影時佔到一個好位置,想方設法巴結範師傅。而當範師傅兒子不慎將膠片弄壞後,所有群眾都在範師傅的鼓動下,一致同意讓其他人背黑鍋。
  • 一秒鐘,張藝謀寫給膠片時代的一封情書
    大約兩三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聽說了這部由張藝謀指導的,名為《一秒鐘》的電影,當時詞條還沒有完善,電影信息也是少之又少。直到上周五電影上映,仍覺昨日曆歷在目。與觀眾等待的時間、項目籌備和製作的時間以及電影正片的時間相比,一秒鐘太短,仿佛滄海一粟,但也正是這短短的一秒,或許對某些或是某個個體就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對比《長城》和《影》,《一秒鐘》是慢節奏、文藝、平靜的,沒有什麼商業化元素,沒有戰爭背景,沒有人物群像,可以說是值得一個人靜靜品味的一部作品。
  • ​電影《一秒鐘》主題曲歌詞是什麼 《一秒鐘》完整版歌詞內容
    電影《一秒鐘》發布了同名主題曲mv,目前網上還未找到相關音源,該主題曲由劉浩存演唱,對於這部電影網友有很大的期待,那麼,電影《一秒鐘》主題曲歌詞是什麼?下面小編就帶來《一秒鐘》完整版歌詞內容。
  • 屬於張藝謀的那「一秒鐘」過去了嗎?
    也有人認為,《一秒鐘》情節單薄,節奏緩慢,所述故事離現代人生活太過遙遠。究竟該如何評價《一秒鐘》?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張藝謀如今真的過時了嗎?答案並沒有那麼簡單。 【A】《一秒鐘》你看懂了嗎?
  • 評張藝謀《一秒鐘》:過去還沒過去,未來已經發生
    全程沒有一句對白,講述了幾十年前中國司空見慣的一場露天電影放映。如果你看過《看電影》,再看《一秒鐘》就會發現,其實《一秒鐘》是短片的加長/更新視角版,兩者甚至連字幕上的演職人員構成也基本一致:鄒靜之、張藝謀、趙小丁、陶經。不同的是,《看電影》講了一個小愛戀萌芽,更像是給《天堂電影院》致敬,而《一秒鐘》冷靜克制又不失去溫度,是屬於張藝謀獨特的旁觀者視角。
  • 一秒鐘光能走三十萬千米,《一秒鐘》帶你去看五十年前
    那個年代,一場電影同時也是照進人枯竭內心的一束光。在《一秒鐘》短短的一百分鐘裡,在這場波折的放映中,人們希望在電影中看到的人,希望在電影中找到的情感,還有電影給人帶來的物質、榮耀和滿足,終於都一一有了交代。
  • 豆瓣8.1,上映首日奪票房冠軍,張藝謀電影《一秒鐘》口碑出爐
    被網友稱為「國師」的張藝謀,2018年獻出水墨巨作,電影《影》,才獲得豆瓣7.2分的評分。2017年導演作品《跨界冰雪王》,評分6.5分。但非常令我意外的的是,張藝謀今日上映的《一秒鐘》,竟然輕鬆打敗了口碑力作《瘋狂原始人》的續集,上映當天就獲得了一千多萬的票房,這還是在周五工作日。此外評分也不低,《一秒鐘》上映當天評分就出爐了:豆瓣8.1分。
  • 電影《一秒鐘》口碑爆棚,張藝謀真的動情了……
    你去細數他的作品,你就會發現,這傢伙到底在搞什麼?沒有人能猜到。沒有人能猜到,張藝謀的下一部電影想搞什麼。而這次他合作「殿堂級瘸腿表演藝術家、影帝」,張譯,帶來了這部新電影《一秒鐘》,這部電影中,張藝謀也是動情的。當然,《一秒鐘》裡,張譯沒有瘸腿,但還是被揍了一頓。
  • 《美人計》:用國家招牌為人性陰暗填充理由才是電影令人震撼之處
    美國特工自然要了解納粹餘黨究竟搞什麼陰謀,於是,派遣了一個女子打入這個納粹遺缽的小團隊裡,打探他們的陰謀真相。而被選中的女子,就是影片裡由英格麗·褒曼主演的女主角。她的父親是一個納粹的情報人員,而母親是美國人,她自幼生活在美國,在她的心目中,自認為美國才是她的真正國家,對父親為納粹德國從事情報工作,一直持反對態度。
  • 好聲音冠軍單依純獻唱《一秒鐘》推廣曲,致敬電影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睿由張藝謀執導並參與編劇,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電影《一秒鐘》將於11月27日正式上映,近日,《一秒鐘》片方發布了電影推廣曲《給電影人的情書》MV,歌曲由2020中國好聲音年度總冠軍單依純傾情獻唱,致敬每一位初心不改的電影人
  • 人物解讀|INFJ艾米莉·狄金森:隱匿的愛
    在感情受挫後,狄金森開始閉門不出,也屢屢拒絕多次到來的愛慕者。當堅持不懈的愛慕者最終被狄金森刻薄的言語傷透了心而準備放棄時,狄金森那句「有些傷口是不會有血的,但卻會很疼」許是在小心地透露著她冷漠背後的事實真相吧。我想,這正是INFJ的狄金森克制強烈情感的原因,試圖迴避這一打擊,在看不見的傷口中獨自隱忍著劇痛。也因無人可訴,只得將這份隱匿的愛傾瀉於詩歌當中。
  • 《一秒鐘》三天報收超6000萬
    導演張藝謀帶著自己的新作《一秒鐘》,回歸了電影大銀幕。截至11月29日15時55分,據貓眼專業版顯示,進入到上映第三天的《一秒鐘》,累計總票房剛剛邁過6000萬元的門檻,這不僅與同日上映的另一部電影《瘋狂原始人2》總票房已超億元相比,略遜一籌,也與影片上映前的眾望有所差距。儘管票房不盡如人意,但《一秒鐘》的口碑卻成為張藝謀近五年導演電影中最高的一部。
  • 從電影《一秒鐘》想到上世紀80年代初農村的露天電影
    如今,坐在電影院裡看這部叫做《一秒鐘》的電影。故事所講述的有關看電影的故事一下子就讓人想起那個看露天電影的年代。雖然電影中的看電影還不是露天電影。正如電影裡所表現的,那時候看個電影真不容易,一個月能放上一回就算多了,趕上放電影的時候,整個村子(那時候叫公社,下面是大隊)的大部分人都集中到了大隊辦公房前的場院上,那種熱鬧是平時看不到的。那時候農村的文娛活動非常少,資訊方面,家家戶戶也就主要靠收音機。村子裡有什麼事,村長在廣播喇叭裡面通知。
  • 《一秒鐘》首日票房破1000萬:從心理學三個角度看懂影片
    這部影片是致敬膠片時代,及老一代電影工作者,滿滿回憶殺,將觀眾拉回到七十年代中期。張九聲(張譯飾)從農場逃跑,只為看女兒在電影放映前新聞播報中的一秒鐘,為一個鏡頭,歷盡艱辛。未完成事件張導直言不諱:「《一秒鐘》是我心心念念的故事,那是我青春的記憶,是一個心願,趁著自己還能在沙漠上摸爬滾打,抓緊把這個電影拍出來。」對膠片時代的感懷,是老一代電影工作者的集體回憶。
  • 情感諮詢師告訴你:女人不主動,男人不愛
    女人主動展示自己,與對方建立情感連結,那麼男人就會不自覺地陷入這種自戀之中。即便他一開始並不喜歡這個女人,也會不知不覺的給這個女人很多的注意力,這就是一種情感投資。如果這個主動的女人善於推拉,很快男人就會淪陷。
  • 極具諷刺意味的《一秒鐘》電影,不止是一封情書,你看懂了嗎?
    張藝謀導演新電影《一秒鐘》剛上映,褒貶不一,今天我們不談「新晉謀女郎劉浩存」、不談「張譯為電影瘋狂瘦身」這些花邊新聞,既然導演說了是對電影的告白,那我們就聊聊《一秒鐘》電影最深層次的內容。每個人物都在隨波逐流,要不是生活中突發意外,沒有人願意像張九聲一樣拖著瘦弱的身體,啃著爛了的青菜,冒著被渴死的危險衝破桎梏。然而一旦踏上那條看不到希望的現實之路,心裡的希望就成了唯一的支柱,張九生是女兒,劉閨女是弟弟,範電影(範偉 飾)是電影。
  • 從人物隱喻、衝突構建、情感升華、導演意圖,透析《美麗心靈》
    《美麗心靈》是一部人物傳記類電影,於2001年底上映,並一舉斬獲第7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導演朗·霍華德採用藝術化的手法再現了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同時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約翰·納什的傳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