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科普蝙蝠與冠狀病毒

2021-01-15 騰訊網

說起蝙蝠,大家一定不會陌生,這個神秘的哺乳動物在我們的課本中經常出現。尤其記憶深刻的,它曾經是英語課本的主角,這個朝秦暮楚的傢伙反覆在考慮自己加入獸類陣營還是飛禽陣營。

雖然蝙蝠的樣子並不討人喜歡,但其實在我國古代的寓意卻很美好。因為名字的諧音,蝙蝠意為「遍福」,有吉祥的含義。在瓷器、木雕與裝飾品裡,經常能找到它的身影,會被叫做「洪福齊天」。

但是,這個傢伙現在是本次新型肺炎和上次SARS病毒傳播的「重要嫌疑人」

因為蝙蝠還有一個重要身份-「病毒之王」。

科學研究它攜帶有超過170多種病毒,其中很多屬於可以傳染給人類的致命病毒,如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SARS病毒等。

蝙蝠是有什麼特殊之處能對人類形成如此大的威脅呢?

除了我們了解的蝙蝠是一種能飛的哺乳動物外,它還有很多我們所不知道的利於病毒寄生與傳播的神秘屬性。

1. 蝙蝠自身超強的免疫能力簡直是「逆天的存在」;

作為唯一可以飛行的哺乳動物,飛行耗費的能量要遠高於其它行動,對蝙蝠的身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就是新陳代謝非常快。這種新陳代謝率讓蝙蝠成了一個逆天的存在。

說它逆天是因為我們很多常規的生物學知識在它身上無法解釋了。

一般來說,體型越大的生物,心跳越慢,體型越小的動物心跳越快,因為它們需要較高的新陳代謝速度來維持體溫。

而往往動物的心跳的速度和壽命成反比,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心跳8億次,為動物的生命極限。「此條人類例外」

燕子心跳約1200次/分鐘,壽命為1年;

老鼠心跳約900次/分鐘,壽命為2年;

貓心跳約240次/分鐘,壽命為5-6年;

大象的心跳約30-40次/分鐘,壽命為60年;

海龜心跳約20-30次/分鐘,壽命超過100年

這是我們普遍認知的常識,但是……但是……..

蝙蝠在飛行時,心跳可高達800-1000次,它的平均壽命是30年!

因為這種逆天的特性,蝙蝠的細胞分裂的速度遠超一般動物的極限,它們進化出了強大的基因修復功能,並有著抑制入侵者的特殊細胞,使自身的免疫功能強大到驚人。

科學家曾實驗用一些病毒去攻擊蝙蝠,結果人家根本沒反應啊,它就是「百毒不侵」的小強。

2. 蝙蝠自身就是一個強大的病毒庫

病毒雖然可怕,但是對生存的環境比較挑剔。

很多普通的病毒在40℃的溫度下無法生存超過24小時。當人體收到病毒的侵襲,我們的免疫系統就開始啟動,記憶細胞與病毒的戰爭中,我們開始「發燒」,體溫上升到40℃左右,而普通的病毒,在40℃的溫度下很難生存超過24小時。

-可參考上文undefined

可以理解為,在病毒入侵後,人體進入「戰鬥模式」,即「發燒」提升體溫。

但是……

人家蝙蝠飛行時就保持著40℃的體溫!

常規病毒根本無法在蝙蝠體內生存,結果在蝙蝠體內生存的都是已經能適應這樣溫度的「高危而堅強的病毒」

當這些危險的病毒感染到人體上,我們的戰鬥模式完全失效了,因為這些病毒早適應了40℃的體溫,而發燒只是損害了我們自己的身體;

3. 蝙蝠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

蝙蝠的歷史比人類古老得多,幾乎可追溯到5000萬年前,與它同時代的動物絕多數都被自然淘汰,我們只能在化石中見到它們的存在。

而蝙蝠經歷各種災難之後頑強地活了下來, 它的進化到今天為止對科學家都是一個謎。

它們的食物種類多樣,昆蟲、花粉、血液、魚類……來者不拒,均是美食,它的生存能力,在地球上的動物中出類拔萃,攜帶的病毒代代相傳,自己卻幾乎從不發病。

4. 回聲定位-蝙蝠的超級大殺器;

大家都知道,蝙蝠有一項「特異功能」,就是通過發出超聲波來判定信息與識別障礙,一些科學家推測,蝙蝠間病毒的傳播有可能在聲波發出來的時候就噴出來了,大幅度的提升了病毒傳播的效率。

當然,目前蝙蝠的這個技能尚屬於科學家的推測,但是如果推測屬實的話,那簡直是它的超級大殺器,同作為感染源,別的野生生物最多是長矛兵或者弓兵,要通過身體接觸或分泌物等進行病毒傳播,蝙蝠簡直就是一個生化轟炸機啊~

5. 最喜歡扎堆的群居動物

蝙蝠是群居動物,群居的密度到了讓人恐怖的地步,如墨西哥無尾蝠每平米個體數量達到 3000 只,一個洞穴總數甚至達到了數百萬隻。

這種驚人密度,使得病毒在蝙蝠的個體和群體之間廣泛的傳播。

6、最廣泛的分布,增加了感染的機率

經過千萬年的發展,蝙蝠家族成為僅次於嚙齒類動物的第二大哺乳動物,佔地球上哺乳動物的20%左右。

蝙蝠是除了人類外,分布最廣的哺乳動物,除南極和北極外,廣泛聚居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這也增加了感染的機率。

根據病毒引發疾病的歷史,與人類在未來的發展來看,城市人口越來越稠密,不斷侵佔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在2050年之前,可能有多次傳染病疫情暴發。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估計,60%的人類致病性病原體來自動物。

而蝙蝠,就是最危險的病毒攜帶者

人類過深的侵入了動物的棲息地或因口舌之欲冒犯大自然,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如在馬拉西亞,養豬場進入了蝙蝠棲息的森林,導致尼帕病毒通過豬在人類身上爆發;

在澳大利亞,人類破壞森林,導致果蝠飛入人類生活的郊區花園,使得亨德拉病毒浮出水面;

2003年的SARS病毒大概率也推測是蝙蝠將病毒傳播到果子狸身上,而人又將果子狸作為食物導致爆發。

蝙蝠的很多特性值得人類去研究,如他們幾乎不會癌變,如它們強大的免疫能力。

但也許,我們最好不要打擾蝙蝠。

相關焦點

  • 科普: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科普: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記者彭茜)從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再到如今的新冠病毒,蝙蝠被認為可能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為何蝙蝠長期攜帶冠狀病毒而不生病呢?近日,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其中「奧秘」。
  • 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2020-05-08 08:56:53 來源: ■一旦暴露於病毒之下,蝙蝠的「超級」免疫系統就會維持自然的抗病毒反應■與此同時,MERS冠狀病毒本身也迅速進行特定基因突變,從而適應蝙蝠細胞
  • 石正麗團隊兩年前已發現蝙蝠冠狀病毒感染人現象
    2017年11月底到2018年2月,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連續發表3篇論文,表示已發現SARS相關冠狀病毒在蝙蝠體內重組的證據,以及人類感染蝙蝠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現象。石正麗團隊通過對雲南218位村民的血清測試,提示SARS類冠狀病毒有很高的潛力直接感染人,而無需中間宿主。
  • 獨特的冠狀病毒毒株隨不同種類蝙蝠一起進化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海英)一國際研究團隊23日在《科學報告》線上版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對西印度洋地區36種蝙蝠所攜帶的冠狀病毒進行分析後發現,不同種類蝙蝠都有自己獨特的冠狀病毒株,這表明蝙蝠和冠狀病毒共同進化了數百萬年。
  • 石正麗團隊2年前已發現蝙蝠冠狀病毒感染人現象
    記者盤點近年研究成果發現,蝙蝠SARSr-CoV或其他潛在病毒感染人類的首份血清學證據,兩年前已得出。2017年11月底到2018年2月,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連續發表3篇論文,表示已發現SARS相關冠狀病毒在蝙蝠體內重組的證據,以及人類感染蝙蝠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的現象。
  • 蝙蝠:冠狀病毒最致命的傳染源
    SARS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但人類的冠狀病毒通常只會引發一些小病。所以,這種冠狀病毒最早不是人傳播的。那它是從哪兒來的呢?最初,人們懷疑病毒是從廣東市場上賣的果子狸跳到人身上的。的確,2004年科學家在3種蝙蝠上,發現了一些類似SARS病毒的冠狀病毒的抗體。在實驗室,蝙蝠被感染SARS病毒之後,也沒顯示一點病症。這說明蝙蝠才是SARS病毒的宿主。2005年,科學家替我們還原了2002年SARS爆發的可能原因:一些野生果子狸被蝙蝠感染了冠狀病毒,這些果子狸被人捕獲後,拿到市場上去賣,於是病毒就跳到了人上。起先,它們是不能在人際傳播的。
  • 蝙蝠之「禍」,你真的了解蝙蝠嗎?
    在城市中生活的蝙蝠們,常見的種類包括東亞伏翼蝠、中華山蝠、大棕蝠等,它們和菊頭蝠在分類學上差異巨大。這些蝙蝠通常生活在建築物的孔洞和縫隙中,晝伏夜出,有冬眠習性,一般不會和人接觸,也不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
  • 蝙蝠會傳染新型冠狀病毒?請不要冤枉蝙蝠!
    2020年,本來生活於暗黑潮溼的蝙蝠們被推到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很多不明緣由的網友對它們大肆抨擊,甚至呼籲政府將之完全消滅。網友們為何如此憎恨蝙蝠?這其中會不會有所誤會?    2019年,湖北省武漢市發現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會出現嚴重的肺炎症狀。由於防控不及時和遇上春運,人口大遷徙,因而該病毒擴散非常之快。
  • 蝙蝠?水貂?新型冠狀病毒來自哪種動物?
    與感染其他脊椎動物的冠狀病毒相比,蝙蝠冠狀病毒具有與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即2019-nCoV相似的感染模式。此外,通過比較所有宿主在脊椎動物上的病毒傳染模式,發現水貂病毒的傳染性模式與2019-nCoV更為接近。
  • 科普:新型冠狀病毒源於自然 而非實驗室—新聞—科學網
    在此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的緊要關頭,新型冠狀病毒系「實驗室人造病毒」的言論充斥著網絡,混餚視聽,讓人莫衷一是。然而,目前的研究發現,導致這一疫情的原因很可能是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悄悄地從蝙蝠經過中間宿主穿山甲傳播給人,進而引發了這場災難。
  • 攜帶新型冠狀病毒的蝙蝠為什麼能夠活下來的猜想
    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後,病毒學專家對病毒進行了溯源,有證據表面蝙蝠是這種病毒的宿主,或者說是中間宿主。 那麼,為什麼病毒能在蝙蝠體內寄生而不會對蝙蝠這種哺乳動物進行攻擊呢?有專家說是蝙蝠的體溫在40攝氏度左右,這個溫度能壓住病毒的發作。
  • 一項國際研究稱:獨特的冠狀病毒毒株隨不同種類蝙蝠一起進化
    一國際研究團隊23日在《科學報告》線上版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對西印度洋地區36種蝙蝠所攜帶的冠狀病毒進行分析後發現,不同種類蝙蝠都有自己獨特的冠狀病毒株,這表明蝙蝠和冠狀病毒共同進化了數百萬年。所有動物體內都生活著病毒,蝙蝠則被認為是冠狀病毒的天然宿主。這些病毒對蝙蝠無害,但如果在不同物種之間傳播,就有可能對其它動物構成危險。研究不同類型冠狀病毒與其宿主之間的遺傳關係,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了解病毒是如何從動物向人類轉移的,進而制訂更科學合理的公共衛生計劃。
  • 帶你深入了解蝙蝠,看「蝙蝠俠」科普神秘的蝙蝠
    蝙蝠在這個春節竟然意外走紅,原因是它攜帶了與疫情相關的新冠狀病毒,病毒學專家認為新冠狀病毒很可能來源於蝙蝠,理由是病毒基因測序相似度相差無幾,到底當前的新冠狀肺炎病毒是不是跟蝙蝠有直接關係還有待科學家地細緻研究,蝙蝠是不是躺著中槍我們暫且先不管,小編這期為大家採用另類風格的寫法來科普一下蝙蝠,特意請來了蝙蝠中的代言人-----"蝙蝠俠"來科普蝙蝠自己的故事。
  •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源到底是啥?北大教授揭示:或來自蝙蝠和水貂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源到底是什麼?一直懸而未決。1月24日,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朱懷球團隊在bioRxiv預印版平臺發表《深度學習算法預測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和感染性》,文章指出,蝙蝠和水貂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兩個潛在宿主,其中水貂可能為中間宿主。該研究使用的是基於深度學習算法開發的VHP(病毒宿主預測)方法,用以預測新型冠狀病毒潛在宿主。
  • Nature解讀:為什麼說新型冠狀病毒最可能宿主是蝙蝠?
    Nature解讀:為什麼說新型冠狀病毒最可能宿主是蝙蝠?相關背景自18年前的SARS爆發以來,在其天然宿主蝙蝠中發現了許多嚴重的急性呼吸綜合症相關冠狀病毒(SARSr-CoV)。先前的研究表明,其中一些蝙蝠樣冠狀病毒具有感染人類的潛力。
  • ...重磅論文:新冠病毒或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產生
    蝙蝠?穿山甲?從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到如今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逾 383 萬,這個問題仍然沒有確切的答案。近日,我國研究人員給出了最新的答案:新冠病毒可能是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產生!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可能是蝙蝠疫情期間,我們最不該覺得陌生的一串英文無疑是新冠病毒的國際通用名稱 SARS-CoV-2。
  • 科學家解析新型冠狀病毒:傳染力強!宿主可能是蝙蝠
    研究推測,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有可能是——蝙蝠,研究成果預測了武漢冠狀病毒有很強的對人感染能力,為科學防控,制定防控策略和開發檢測/幹預技術手段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自然宿主或是蝙蝠說起2002年的「非典」,很多人至今心有餘悸,那場疫情的罪魁禍首正是一種名為SARS的冠狀病毒。2020年1月10日,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第一個基因組序列數據被公布,後來陸續有多個從患者身上分離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發布。
  •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宿主是蝙蝠?千萬不要吃野味
    哪些野生動物會攜帶冠狀病毒?很多野生動物都可能攜帶病原體,成為某些傳染病的傳播媒介,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是冠狀病毒的常見宿主。武漢地區的病毒性肺炎疫情爆發,與2002年廣東爆發的「非典」疫情有很多相似之處,都發生在冬季,初始發生都起源於人與動物市場交易的鮮活動物接觸,而且都是由未知的冠狀病毒導致。由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鄰居和外類群都在各類蝙蝠中有發現,推測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
  • 《自然》:新冠病毒或是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
    雲南大學張志剛團隊在馬來穿山甲體內發現與新冠病毒相近的冠狀病毒,蝙蝠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相似性分別為91.02%和90.55%,仍未達到上述條件,無法證明穿山甲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可能是自然宿主。除了穿山甲,還有其他假設,4月,大連理工楊永亮團隊提出,樹鼩和雪貂可能是新冠病毒傳播的兩種中間宿主。
  • 新冠病毒由多種冠狀病毒自然結合形成,感染性千倍於蝙蝠原生病毒
    據最新一期《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刊發的論文,英國倫敦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院的科學家採用低溫電子顯微鏡技術,獲得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迄今最高清圖像,從而揭示新冠病毒由多種冠狀病毒自然結合而成,其感染性比蝙蝠原生冠狀病毒強1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