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海口10月25日消息(南海網記者汪洪)10月25日下午,海南省在海口召開全省海洋工作會議。海南省委副書記、省長蔣定之總結部署全省海洋工作。
海洋經濟快速發展有力帶動了沿海市縣的經濟增長
蔣定之說,海南省是全國管轄海域面積最為廣闊的省份,歷屆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海洋工作。2005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海洋經濟的決定》,明確了「十一五」期間海南省海洋工作發展的重點和方向,海南海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2011年,海南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612億元,比2005年增加334億元,增長120%;海洋生產總值佔全省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從2005年的16%提高到2011年的24.3%。同時,海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11年,海南全省海洋三次產業比值調整為23.5:20.8:55.7。
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海洋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海南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酒店業的快速發展,刺激了消費需求,有力地拉動了沿海市縣的經濟增長。2011年,海南沿海市縣生產總值已佔到全省生產總值的85%。
海洋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形成「四方五港」格局
海南海洋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先後推進了洋浦港,海口港等港口擴建工程,全省形成了北有海口港、南有三亞港、西有洋浦港和八所港,東有清瀾港的「四方五港」格局。
海南同時加大漁港建設力度,初步形成了以中心漁港為核心,一級漁港為骨幹,二三級漁港和避風錨地為補充的漁港體系。洋浦疏港公路、白馬井跨海大橋等一盤大批海洋基礎設施項目先後建成。
海洋經濟四大支柱產業崛起增加產值達396億元
隨著海洋支柱產業逐步形成,海南產業綜合競爭力也日益增強。經過「十一五」期間的快速發展,海南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海洋漁業、海洋旅遊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油氣業等海洋經濟四大支柱產業。2011年,四大支柱產業增加值達396億元,佔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的64.7%。
此外,海南建成亞洲最大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基地,水產品出口取得「三個第一」:即2008年以來水產品出口值連續五年居省地產品出口第一;2011年、2012年上半年,輸入歐洲水產品居全國第一;羅非魚及其製品出口量居全國第一。
與此同時,海洋交通運輸業實現多項歷史性突破,海南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是建省時的13倍,貨櫃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海口美蘭、三亞鳳凰兩大機場客運量雙雙突破1000萬人次。100萬噸級乙烯及煉油等海洋油氣化工重大項目陸續在洋浦、東方等西部沿海重點開發區落地或投產,洋浦向國家級石油化工新型產業示範基地邁出堅實步伐。
(汪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