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在27日稱,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準備在本周的30日從佛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其官方稱這次主要將負責搜尋火星遠古生命的跡象,研究隕坑地質結構,採集並保存幾十個火星樣本。
首先聲明下,我發文不是針對美國的這次火星計劃進行批評,它的探測器又沒花我錢,我沒理由更沒好心去糾正它們,而是想提醒我們中國人一些事實:
1. 美國也就那樣的水平,真沒必要崇洋媚外,我們要恢復幾百年前的自信。可能有些人不同意我說的這點,後面主要說這個。
2. 我們的科技水平確實比美國要差些,不要因為上一個事實而飄得膨脹了。這裡想說的是我們的距離近了沒那麼大了,再忍一忍努努力就可能趕上了,甚至是超過它。
所以,究竟是什麼讓我敢說上面兩個事實。此文大部分參數都是我認真考察之後寫的,如果你有疑問請先具體了解下,再歡迎糾正我,具體還是看下面3點:
一、這次「毅力號」能幹什麼以前所不能的,也就是創新點。
這裡先反駁下被某些人很吹的三點:
1. 採集火星樣本。很遺憾這次採集不能返回地球,假如天問一號成功登陸隨便挖點土我也可稱之為採集火星樣本,而且下次返回器到火星了不一樣可以採集嗎,故這就是一個噱頭,一點創新都沒有,還把美國人整的熱血沸騰。可笑的是官方說最早要2031年才能拿回來,那請問這次採集起來保存10年是為了防止過期了嗎?而且我們也規劃2030左右實現火星採樣返回。
2. 攜帶無人機。這個更是一個大噱頭,大疆的無人機賣多少年多少架了,除非它這個無人機是噴氣式的。誠然,這裡的無人機要進行火星適應性的設計和加強,但沒有創新點。這次的無人機最多能帶你俯瞰下登陸點風景,別指望它當搬運工。
3. 相機和麥克風。這個更扯了,沒幾個國家發出去的探測器不帶相機,可能沒帶麥克風,但這算什麼創新點呢,現在誰的手機沒這兩樣東西。
這次「毅力號」的火星車重1043kg,我們的天問一號火星車重240kg.美國的確實重不少,這得益於它的早年火星探測,它這次不需要特別設計的環繞器了,都提前選好具體登陸地址了,我們第一次來,還得要找好登陸點才好下去,所以這次我們的火星車載荷要輕不少。但我們的環繞器可不輕的。
只要它敢停止進步幾年,我們就能跟上,這個沒有必要羨慕它們。
上次「好奇號」的火星車重899kg,和這次差不了多少,應該是在載荷設計上有些優化增重了些,還是沒有創新點。
重量的優勢帶來了多種儀器,先看看我們的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環繞器帶了中解析度相機、高解析度相機、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火星磁強計、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共7種儀器。
火星車
天問一號火星車帶了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多光譜相機、地形相機、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表面磁場探測儀、火星氣象測量儀共6種儀器。
毅力號
美國的火星車帶了桅杆相機、火星環境動力分析儀、火星氧元素原位資源利用實驗儀、X射線巖石化學行星載荷、火星次表層雷達成像實驗儀、宜居環境有機物和化學物質拉曼與冷發光掃描探測儀、超級相機7種主要儀器。無人機上面其實沒什麼主要儀器。
這些科學儀器具體幹啥的,本文就不細說了,有時間的可以自己去了解下,我以後有機會再詳細來個比較。
總的來說,首先因為載荷限制,又是第一次探測火星,帶的儀器肯定是基礎探索性的,先摸清火星脾氣火表環境之類的,而且我猜為了保守起見先不上好的設備,後面成熟了再上也行的。下次我們帶儀器就會好很多,但創新性不敢保證是否等同於此次美國「毅力號」,要到時具體看,沒創新的話確實是有些浪費錢。
二、「毅力號」到達火星的方式和時間。
這次美國使用的火箭是宇宙神五號541型重型運載火箭,運載能力同等於胖五,宇宙神系列運載火箭來源很早,由1950年代的飛彈技術演變而來。美國的大型火箭是有的,我們由於不是冷戰主要國家沒有進行過那時的軍備競賽,所以火箭技術是一步步發展的,再加上胖五有點小挫折耽誤了一點時間。但再過大幾年,長徵九號應該會如期而來的,只要我們不停努力。同樣的,這個火箭服役都快20年了,美國的火箭技術還是在吃老本,至少我們最近幾年有個胖五。
今年本來有四個探測器要到火星,歐洲的因為技術和別的問題放棄了,美國推遲了到30日才擇機發射,阿聯準時搭乘日本火箭啟程到火星,我國的天問緊隨其後成功發射,而且由於窗口期原因這三個都準備明年2月可抵達火星,明年2月12日春節,到時全國增加新節目,實時觀看探測器,想想就很激動。可是,這個7個月的路程很是讓人煎熬,特別是美國這麼多次的火星探測還是選擇這種漫長的方式,還是沒有創新點。
但是,可能有人說馬斯克的獵鷹重型火箭很牛逼,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GTO)為26.7 噸,比胖五多一倍,到目前為止共發射兩次,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火箭使用了27個梅林1D發動機,這個設計是很粗暴和大膽的,實用安全性有待驗證。真正有用的可能是可回收思想,這技術其實對科學家不難的,就是商人的實用成本思想挺好的。
由於我們不參與冷戰,所以少了土星5號那種現在美國都不敢造更不敢用的恐怖級升天工具和相應的基礎技術儲備,我們遵循一步一個腳印,按部就班發展,每步走好就可以了。
三、美國探測器的核電池。
包括上次的「好奇號」也是佩帶核電池,儀器的運行時間大大提高,也不需要太陽能電池板了,但這對於美國都是老技術了。而且美國上個世紀因為這個造成好幾次核事故,影響極其惡劣,但由於其流氓實力和本性,別人對它沒辦法,別的不管我們決不能容忍它阻止我們發展進步。其實我國對核電池也是有研究的,介於美國的核洩漏事故,對其應用還是很保守的,不會草率使用的,但不久我們應該可看到帶有核電池的探測器發射。最近合肥核所集體跳槽一事確實體現了中科院某些管理和運行問題,畢竟不是中科院的也不是專業人士,就不多說這個了,就是希望他們能真正解決好。從我周圍在科研院所的同學朋友來看,他們確實都很有家國情懷,工作認真心態很好,不像我這樣見錢眼開的俗人。但科技發展絕不會停下來的,畢竟都到這個時候了,由於慣性也停不下來的,做好自己就行。
說了這麼多,其實可以看到我們真的很快就會趕上美國了,難怪美國最近很著急我們的科技發展,禁止這抵制那的。還是那句話,美國技術很強,我們也不弱,好好努力應該能快趕上了,但能否超過這個不好說,就目前來看應該是現階段的人類天花板。這裡還是勸下有些人才別想著打不過就加入,等你為別人流血流汗打我們時別人不領情,到時也別想著回來,能噴斯你,更沒有你的位置。
總之,我的主要意思是:不是說美國技術差,我承認美國技術還不錯還挺花裡胡哨的,但沒那麼好都是少部分人捧出來的,我們技術差它不多,給點時間超過它一點問題沒有,要有自信,更要好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