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可能有助於改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行走能力

2020-11-07 以和為貴生生不息

赴美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根據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的說法,評估多發性硬化症(MS)患者行走能力和表現的顯著差異可能會損害治療和治療進展。這項研究發表在《國際醫學護理雜誌》上,研究了臨床行走能力和現實生活中的表現測量工具之間的差異。

對於許多健康狀況,如多發性硬化症,進行身體表現的臨床評估,以確定健康狀況,並評估幹預措施的有效性或準備情況。然而,一個人在診所接受測試和在自然環境中發揮作用的方式可能截然不同。

「我們的目標是為MS患者解決臨床測試和現實世界中的一個重要不一致,」康復科學博士候選人Kedar Mate解釋說,在Nancy Mayo教授的監督下,Nancy Mayo教授是詹姆士麥吉爾身體和職業健康學院的教授。


「生態效度是測試結果和真實世界表現之間的差異,很少被評估,因為很難獲得關於人的行為的準確信息,比如在日常環境中行走。」

能做對。「做」

研究人員對100多名與多發性硬化症生活在一起的男性和女性進行了6分鐘步行測試(6MWT),這是一項標準的臨床測試。通過分析這些結果,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在診所裡走得很好的人,在日常環境中走得並不好。

對於同樣的參與者,他們也連續7天佩戴加速計設備,除了那些嚴重殘疾的人,他們的能力和表現之間的差異更大。

在無限的時間跨度內只取樣幾秒或幾分鐘的臨床試驗可能會引入錯誤分類。一些功能低下的人在真實環境中有時會表現得更高,這表明他們有一定的身體儲備,這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健康指標。患有多發性硬化症的人『能做的』和『確實做了的』之間的區別可能受到情緒、動機、疲勞和環境的影響。」

南希·梅奧,麥吉爾大學詹姆斯·麥吉爾教授,身體和職業健康學院

數據顯示了另一種情況

典型的臨床試驗,包括6MWT,只考慮與能力有關的兩個相關指標:速度和在此期間所走的距離。其他現實世界中表現的指標,例如總活動時間、每天的步數、不同節奏波段的步數比例,以及在健康節奏波段中花費的時間,可能無法捕捉。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相當一部分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可能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行走。

「根據加拿大體育活動指南,建議步行10分鐘或更多對殘疾人的健康有好處——然而,我們非常驚訝地獲悉,患有MS的人很少一次步行甚至5分鐘,」Mate說。「我們不能用這個作為衡量標準,因為幾乎沒有參與者達到這個標準。」

因此,無論是作為研究還是個人追蹤日常活動的方法,活動監視器的使用都變得越來越重要。「來自這些監測儀的數據很少被用來發揮其潛力,但對於個人監測和制定健康目標非常有用,」他補充說。

這項研究的結果可以作為一個跳板,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在現實生活中改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行走能力的必要性,並且在治療試驗中也有幫助,這些試驗很大程度上依賴步行能力來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進展。

相關焦點

  • 幹細胞治療能夠緩解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痛苦!
    六個月後,這一比例上升至73%,患者的行走能力,肌肉力量,神經功能的認知功能以及手部靈活性得到顯著改善,功能性MRI還顯示患者運動功能的改善。 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沒有發生任何與治療相關的嚴重副作用。在為期1年的隨訪中,40%接受靜脈注射幹細胞的患者和60%中樞神經系統接受幹細胞治療的病例「凍結」了病情發展,而安慰劑組僅為10%。
  • 過敏藥物可改善多發性硬化症慢性損傷功能!
    過敏藥物可改善多發性硬化症慢性損傷功能!研究人員稱,前幾日在《柳葉刀》(Lancet)上發表的第二階段研究結果首次表明,一種藥物可以恢復人類患者的神經疾病所損傷的任何大腦功能。「據我們所知,對數百萬受這種慢性、衰弱性疾病影響的人來說,這是第一次,一種療法能夠逆轉由多發性硬化症所引起的缺陷,雖然不是治癒,但這是恢復大腦功能的第一步。」
  • 多發性硬化症:皮膚細胞可能有助於修復神經損傷
    近日,「細胞幹細胞」雜誌上報導,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人體自身的皮膚細胞如何用於修復該疾病引起的神經損傷,多發性硬化症的個性化治療可能更接近一步。
  • 中國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治療現狀:藥物少、負擔重
    羅氏Ocrevus(奧瑞珠單抗)是一款裡程碑式藥物,開啟了一個新的多發性硬化症治療新時代,依從性和患者臨床收益大幅增加。中國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治療卻是非常糟糕:一方面:DMT治療藥物可及性極差《多發性硬化患者生存報告(2018)》顯示,中國僅有兩款多發性硬化症藥物獲批上市,分別為幹擾素β-1a(商品名Rebif)以及2018年剛剛獲批上市的特立氟胺。
  • 南醫大新發現罕見病多發性硬化症的一個致病蛋白
    新華社南京12月29日電(記者陳席元)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罕見病,患者身體逐漸硬化,被稱為「木偶人」。記者29日從南京醫科大學了解到,該校科研人員新近發現一種與多發性硬化症相關的蛋白,有望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思路。
  • 多發性硬化症首個皮下注射靶向藥獲批!每月一針,不跑醫院...
    患者可能因病致殘,嚴重者會失去獨立行走能力,甚至危及生命。儘管已有幾種疾病修正療法(DMTs),但大多數患者疾病依然進展。而儘早進行高效的治療,可改善患者的長期預後。,Kesimpta)皮下注射劑,用於治療復發性多發性硬化症(RMS)成人患者,包括臨床孤立症候群、復發緩解型和活動性繼發進行性MS。
  • 羅氏多發性硬化症新藥Ocrevus方案升級,靜脈輸注時間...
    2020年04月21日訊 /生物谷BIOON/ ---羅氏(Roche)近日宣布,多發性硬化症藥物Ocrevus(ocrelizumab)的監管申請已分別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受理,此次申請是關於:Ocrevus的2小時輸液方案,每年2次給藥治療復髮型多發性硬化症(RMS)或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PPMS
  • 多發性硬化症新藥!諾華Kesimpta獲美國FDA批准:首個可在家每月一次...
    儘管有幾種疾病修正療法(DMT)可用於治療RMS,但大多數RMS患者仍會經歷疾病活動。有證據表明,早期開始高效治療可以改善RMS患者的長期預後。來自2項關鍵性III期ASCLEPIOS研究的數據顯示,與Aubagio相比,Kesimpta顯著降低了復發風險、顯著減少了確認的殘疾進展、Gd+T1腦損傷和新的/擴大的T2病變。
  • 美國FDA批准羅氏多發性硬化症藥物Ocrevus新方案:靜脈輸液...
    2020年12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 --羅氏(Roche)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Ocrevus(ocrelizumab)2小時輸液方案,這是一種新的、耗時更短的輸液方案,每年2次給藥,治療復髮型多發性硬化症(RMS)或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PPMS)患者。
  • |腸道|菌群|多囊卵巢症候群|多發性硬化症
    目前研究人員有望基於當前研究結果開發新型療法來改善對療法耐受的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大約有20%的高血壓患者對療法並無反應,甚至是對多種藥物都沒有反應。Immunity:腸道菌群竟會誘發機體衰老?而目前研究人員還不清楚PCOS患者發生排卵功能障礙和胰島素抵抗的機制,這嚴重限制了相關藥物和治療方法的發展。此前的研究發現代謝健康的改善與較高的微生物群基因含量和微生物多樣性增加有關。
  • 對機體腸道的連環出擊或會誘發多發性硬化症
    2020年11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微生物組在多發性硬化症發病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最近一篇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者Miyauchi等人表示,腸道微生物分子或能與增強Th17細胞的腸道微生物一起協同作用來惡化機體中樞神經系統自身免疫特性。
  • 新藥為多發性硬化症帶來希望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種新的免疫療法已證明對動物多發性硬化症有成功的治療效果,對人類來說可能是有希望的。費城託馬斯·傑斐遜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一種藥物,該藥物可防止免疫系統細胞攻擊髓鞘,髓鞘是圍繞神經細胞的保護層。使用MS,人體的免疫系統會攻擊髓鞘,從而攻擊中樞神經系統。
  • 多發性硬化症的腸道-中樞神經系統軸|腦科學頂刊導讀
    頂刊導讀目錄 1,神經發育障礙:從遺傳學到功能通路2,多發性硬化症的腸道-中樞神經系統軸3,儘管有複雜的視覺處理,但仍然缺乏意識:選擇性視物變形症病例中事件相關電位的證據對這些通路背後的機制有一個透徹的了解,將有助於確定治療方法的靶點。
  • 首個基因突變或可解釋多發性硬化症發病之謎
    ,如今來自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就報導了一種特殊的基因突變,其或許和多發性硬化症的發病存在直接關聯,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euron上。研究者Carles Vilarino-Guell說道,這項研究對於我們理解多發性硬化症的發病機制非常重要,目前我們並不清楚到底是哪種生物學過程導致多發性硬化症的發生,而基於本文研究,科學家們或許就有望開發出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新型療法。
  • 科學家揭示加速多發性硬化症疾病進程的關鍵分子機制
    多發性硬化症(MS,multiple sclerosis)患者一般逐漸會發展為加重的機體功能性障礙,近日,來自瑞典卡羅琳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解釋了小鼠多發性硬化症的進展過程以及如何逆轉疾病的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刊登在了國際雜誌Science Immunology上。
  • 前瞻性記憶是多發性硬化症日常生活活動的關鍵
    凱斯勒基金會(Kessler Foundation)的研究人員報告了一項多發性硬化症(MS)患者前瞻性記憶障礙研究的結果,該疾病可能導致日常生活活動出現困難。國際神經心理學學會雜誌於 2019年9月23日發表了文章《基於時間的前瞻性記憶與MS患者的功能表現有關》。
  • Acta Neuropathologica:新研究揭示多發性硬化的「細胞」威脅
    2019年10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多發性硬化發生的關鍵因素。這一發現為設計針對多發性硬化的治療方法提供了新的途徑。 在該研究中,科學家們猜測被稱為「少突膠質細胞祖細胞」的細胞有助於多發性硬化的發生與發展。
  • 把細胞外囊泡當抗原 或可治療多發性硬化症
    原標題:把細胞外囊泡當抗原 或可治療多發性硬化症主持人:本報記者 陸成寬多發性硬化症(MS)是一種以神經炎症和脫髓鞘為特徵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少突細胞來源的細胞外囊泡可作為抗原美國託馬斯傑斐遜大學的賈科莫·卡塞拉等研究人員發現,少突膠質細胞源性胞外囊泡(Ol-EVs)含有多種髓鞘相關抗原。為測試其潛在的治療效果,他們構建了多個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EAE)的齧齒動物模型,給予胞外囊泡後可恢復免疫耐受並降低疾病的病理症狀。研究提示,胞外囊泡可能是一種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有效方法。
  • :新方法或提高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效果
    2013年5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科學家採用多發性硬化症小鼠模型檢測了一種新藥,該藥物比現有FDA認證藥物治療效果更好。相關報導發表在近期EMBO Molecular Medicine雜誌上。
  • MSCs在多發性硬化症中的應用
    多發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種T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炎性中樞神經脫髓鞘疾病, 常累及脊髓至大腦白質作為全球最為常見的神經疾病之一, MS在很多國家都是年輕患者非創傷性神經性殘疾的首要病因。MS的臨床症狀包括感覺異常、四肢運動功能障礙、視覺損害、共濟失調和精神症狀;部分患者有眼球震顫,形式多變。1、遺傳因素:患者一級親屬的發病風險約為普通人群的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