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合作《Nature》一種自插層新方法可以生長新型二維材料

2020-05-15 材料material


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Stephen J. Pennycook教授和KianPing Loh教授與中山大學羅鑫教授(共同通訊作者)最新研究表明,在生長過程中,天然原子自插層到雙層過渡金屬滷化物中,產生了一類超薄的共價鍵合材料,稱之為ic-2D。其化學計量是通過範德華間隙的八面體空位位點的周期性佔用模式定義的,並且它們的性質可通過改變覆蓋和填充位點的空間排布被調整。同時通過在高金屬化學勢進行生長,得到了一系列鉭插層TaS(Se)y,其中包括25%Ta插層的Ta9S16,33.3%Ta插層的Ta7S12,50%Ta插層Ta10S16,66.7%Ta插層的Ta8Se12(形成Kagome晶格)和100%Ta插層的Ta9Se12。此外還證明了,自嵌入的V11S16,In11Se16和FexTey可以在富金屬條件下生長。本文的工作建立了一種自插層的新方法,可以生長具有化學計量或成分相關特性的新型2D材料。相關論文以題為「Engineering covalently bonded 2D layered materials byself-intercalation」於2020年5月13日發表在Nature上。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41-9

中山大學合作《Nature》一種自插層新方法可以生長新型二維材料


對二維(2D)材料的研究持續增加使得一種新的凝聚態物理學分支產生,其主要涉及原子薄結構中電子的描述。迄今為止,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2D單分子層及其異質堆積結構上,其中新的性質可以通過產生不同摩爾紋波長的超晶格來實現。然而,這些異質堆積結構目前是由自下而上的方法產生的,這些方法往往是低產量的,並且表現出較差的重現性。另一種成分調諧方法是將外來原子插入到由硫族原子夾在的範德華(vdW)間隙中。具體來講,過渡金屬滷化物(TMDs)含有八面體和四面體的空位或者三角稜柱體的空位,從而為各種插層物提供了對接點。在此基礎上,成功的插層物包括鹼金屬,如Li、Na和K;過渡金屬,如Cu、Co、Ni、Fe和Nb;貴金屬,如Ag、Au和Pt;以及Sn和各種有機分子。來自插層物的電荷轉移或由於重原子的存在而增加的自旋軌道耦合可以增強超導電性、熱電性或自旋極化。無論是在電化學的還是固態中,插層通常是通過後生長、擴散受限的過程實現的。


但這種方法很難得到具有長期結晶有序的準確插層相,同時插層原子的密度和空間分布與插層化合物的介觀性質有關的插層相圖目前還缺乏。與外來原子插層到TMD相比,在TMD中存在的原生原子的插層很少受到關注。這種自插層TMD化合物可能作為局部能量最小值存在於插層相圖的區域,其中富金屬化學計量學是由高化學勢金屬原子參與的生長條件促進的。然而,迄今為止,利用高金屬化學勢的TMDs的生長窗口仍未被探索。


在這項工作中,作者研究了在高金屬化學勢下使用分子束外延(MBE)和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的二維TMDs生長。研究表明,與所使用的生長方法無關,富含金屬的化學勢會促進金屬(M)自插層MX,MX2或M2X3層狀2D化合物(M=金屬,X=硫族元素),生成共價鍵合的MxXy化合物,稱此類材料為ic-2D。以TaS2為例,插層Ta原子佔據vdW間隙中的八面體空位,形成不同的形貌圖案,並通過原子解析度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環形暗場(STEM–ADF)成像得到驗證。通過改變vdW間隙中插層原子與八面體空位的比率,得到TaxSy或TaxSey膜,並使用σ(插層原子佔據的初始總空位的百分比)量化了Ta嵌入的程度。研究結果揭示了自插層是一類廣泛的vdW晶體的常見現象,它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將層狀2D材料轉化為具有鐵磁特性的超薄、共價鍵合的ic-2D晶體。


中山大學合作《Nature》一種自插層新方法可以生長新型二維材料

圖1.TaS2晶體中的自嵌入


中山大學合作《Nature》一種自插層新方法可以生長新型二維材料

圖2.不同濃度Ta插層 的TaxSy和TaxSey


中山大學合作《Nature》一種自插層新方法可以生長新型二維材料

圖3.插層Ta的Ta7S12 ic-2D晶體中的鐵磁性


中山大學合作《Nature》一種自插層新方法可以生長新型二維材料

圖4.ic-2D晶體庫


總而言之,本文開發了一種強有力的方法,通過在生長過程中與天然金屬原子的自插層來設計一種廣泛的TMDs的組成。同時由於該技術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金屬原子的高化學勢過程中的插層提供驅動力,因此這種技術應該與大多數生長方法兼容。這項工作的意義在於,可以將雙層(或更厚的)TMD轉變為超薄的,共價鍵合的3D材料,其化學計量可以通過改變嵌入劑的濃度在較大範圍內進行調整。(文:Caspar)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學合作《Nature》一種自插層新方法可以生長新型二維材料!
    眾所周知,二維(2D)材料為探索拓撲結構和多體現象的物理過程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平臺,其中嵌入材料填充到2D材料的範德華間隙可以產生新的性質,但往往插層材料僅限於鹼金屬。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Stephen J.
  • 化學氣相沉積法生長二維材料:可控制備、高質量材料及生長機理
    二維材料具有高遷移率、帶隙可調、大比表面積和原子級厚度等優點,在電子、光電子、傳感器、柔性器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材料的可控制備是二維材料應用的前提,化學氣相沉積(CVD)是製備二維材料的重要方法。
  • 單元素二維材料論文合集 | Nature Research
    二維材料因其奇特的性質和在電子、傳感、能量存儲和採集等方面的潛在應用而被研究者們所廣泛研究。顧名思義,「單元素二維材料」是由單一化學元素組成的二位層狀材料自石墨烯最早被發現並廣泛研究以來,「單元素二維材料」家族的成員不斷發展壯大,包括了一些新奇的材料,如矽(Si)、鍺(Ge)、錫(Sn)、磷(P)、碲(Se)、鉍(Bi)和硼(B)等元素的二維材料形態,也就是所謂的矽烯、鍺烯、錫烯、磷烯、碲烯、鉍烯和硼烯。這些材料大多具有半導體帶隙和高遷移率,使它們在電子學和光電子學中的應用非常有趣。
  • 南大團隊成功製備單胞層二維材料 成果登上《Nature》期刊
    被採訪者供圖 攝   中新網南京6月6日電(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齊琦)6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成功製備出基於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的新型單胞層二維材料,該成果以《單層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晶體膜的實現》為題發表在了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
  • 南大團隊成功製備單胞層二維材料:成果登上《Nature》期刊
    被採訪者供圖 攝中新網南京6月6日電(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齊琦)6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成功製備出基於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的新型單胞層二維材料,該成果以《單層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晶體膜的實現》為題發表在了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
  • 中國團隊今日《Nature》連發3篇,二維材料研究誰與爭鋒
    自石墨烯以來,二維材料逐漸在科研圈佔據主要地位。各種二維材料相繼被開發出來,為我們帶來了和體相材料截然不同的新性能。 2020年9月22日,Nature Nanotechnology和Nature Materials連續發表3篇二維材料有關研究成果。
  • 中國團隊今日《Nature》連發3篇,二維材料研究誰與爭鋒
    自石墨烯以來,二維材料逐漸在科研圈佔據主要地位。各種二維材料相繼被開發出來,為我們帶來了和體相材料截然不同的新性能。2020年9月22日,Nature Nanotechnology和Nature Materials連續發表3篇二維材料有關研究成果。
  • Nature子刊:實現釐米級疊層二維材料製備及轉角精確控制
    二維材料的維度與界面調控是推動其持續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由於二維材料層間弱的範德華力相互作用,可以按需將任意的二維材料堆疊在一起,組合成範德華雙層及多層人工材料,從而實現對其物理性能的調製。利用轉角自由度調控,會在人工疊層材料中引發多種有趣的物理行為,例如非常規超導電性、摩爾激子、隧穿電導、非線性光學以及結構超潤滑等。由此,也開啟了轉角電子學的時代。
  • 二維材料產業化,路還有多遠?
    人們希望利用這一新型的二維結構,開發出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同時給行將終結的「摩爾定律」注入新的希望。15年來,二維材料的研究獲得了蓬勃發展,學術界和工業界一直在尋求商業應用的方法。前不久,Nature Materials 雜誌連用7篇文章,一同討論二維材料通往產業化之路。
  • 二維材料,今年第一篇Nature
    發展了一種計算控制二元蛋白質二維材料組裝的新方法。2. 實現了在無序基底上構建有序二維陣列。二維材料,大有可為。連生物學家,都開始對二維材料產生了興趣。有序二維蛋白材料由柔性連結形成單個晶格,這些連結往往只由一種蛋白質成分構成。很自然地,科學家覺得由兩個蛋白質成分組成的材料更具優勢。
  • 二維材料外延生長的原子尺度機理:特性與共性
    類似地,vdW相互作用對二維層狀材料(例如石墨烯和h-BN)的外延生長也至關重要。vdW外延生長的一個顯著優點是,弱的層間相互作用(沒有特定的化學鍵形成)避免了常規外延生長中常遇到的晶格失配問題。此外,這種弱vdW層間耦合還可以將不同的二維材料簡單地堆疊形成vdW異質結,開啟了新型功能材料設計的一個重要方向。
  • 科學網—我國新型二維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本報北京8月24日訊(記者丁佳)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先進炭材料研究部任文才研究組在大尺寸高質量二維過渡族金屬碳化物晶體的製備與物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 喬世璋教授課題組Chem:熔鹽竟然可以作為合成二維材料的催化劑?
    全文速覽本文針對二維層狀過渡金屬氮化物的合成難點,設計了一種熔鹽催化法,在常壓條件下成功合成出一族新型二維層狀過渡金屬氮化物,發現並解釋了一種新的材料生長機理,為高能二維材料的常壓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設計了一種熔鹽催化法,成功合成出一族新型二維層狀材料,二維層狀氮化物(2D layered TMNs);(2). 發現熔融狀態下的鹼金屬酸鹽(如Na2MoO4,Na2WO4,K2MoO4)可以作為催化劑,降低2D layered TMNs(MoN1.2,WN1.5和Mo0.7W0.3N1.2)的形成能,從而實現高能二維材料的常壓合成;(3).
  • 中科院物理所等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
    發展液固相變成像技術,在原子尺度上對液固相變自下而上的成核結晶熱力學/動力學行為進行實時觀測表徵,揭示相變微觀物理圖像,對生長機理研究和新材料合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副研究員王立芬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研究團隊利用石墨烯模板法即石墨烯包裹化學反應溶液隔絕於透射電鏡中超高真空的方法,通過原位顯微成像和顯微譜學研究,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了在受限液體環境中具有新型二維結構的BeO結晶生長機制。
  • 進展 | 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發展液固相變成像技術,在原子尺度上對液固相變自下而上的成核結晶熱力學/動力學行為進行實時觀測表徵,揭示相變微觀物理圖像,對生長機理研究和新材料合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王立芬副研究員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利用石墨烯模板法即石墨烯包裹化學反應溶液隔絕於透射電鏡中超高真空的方法,通過原位顯微成像和顯微譜學研究,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了在受限液體環境中具有新型二維結構的BeO結晶生長機制。
  • 科學家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發展液固相變成像技術,在原子尺度上對液固相變自下而上的成核結晶熱力學/動力學行為進行實時觀測表徵,揭示相變微觀物理圖像,對生長機理研究和新材料合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副研究員王立芬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研究團隊利用石墨烯模板法即石墨烯包裹化學反應溶液隔絕於透射電鏡中超高真空的方法,通過原位顯微成像和顯微譜學研究,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了在受限液體環境中具有新型二維結構的BeO結晶生長機制。
  • 物理所等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發展液固相變成像技術,在原子尺度上對液固相變自下而上的成核結晶熱力學/動力學行為進行實時觀測表徵,揭示相變微觀物理圖像,對生長機理研究和新材料合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副研究員王立芬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研究團隊利用石墨烯模板法即石墨烯包裹化學反應溶液隔絕於透射電鏡中超高真空的方法,通過原位顯微成像和顯微譜學研究,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了在受限液體環境中具有新型二維結構的BeO結晶生長機制。
  • 進展|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發展液固相變成像技術,在原子尺度上對液固相變自下而上的成核結晶熱力學/動力學行為進行實時觀測表徵,揭示相變微觀物理圖像,對生長機理研究和新材料合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王立芬副研究員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利用石墨烯模板法即石墨烯包裹化學反應溶液隔絕於透射電鏡中超高真空的方法,通過原位顯微成像和顯微譜學研究,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了在受限液體環境中具有新型二維結構的BeO結晶生長機制。
  • 段曦東:二維材料淘金者
    基於此,段曦東在合成新型二維材料異質結、多異質結、超晶格方面開展了較為系統深入的研究,在國際上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的突破。以往,製備二維異質結的方法基本局限於機械轉移方法,製備出來的是垂直異質結。由於受到製備技術的限制,有關二維橫向異質結的研究進展緩慢。
  • Nature Comm.: 普適性機械解理技術引領二維材料研究新熱潮
    化學氣相沉積法可以製備大面積的二維材料,但對於不同材料製備工藝差異很大,在單晶性、缺陷、層數等方面難以控制,為深入研究二維材料的性質帶來了挑戰;分子束外延法可以獲得單晶質量很高的樣品,但對於真空度、元素的物理性質以及基底的選擇都有極高的要求,很多二維材料難以通過MBE方法製備,並且在某些材料體系中(如單層FeSe),分子束外延法生長的二維材料與基底存在顯著的相互作用,影響到對於材料本徵物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