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提升氣象監測預報和業務能力 推進研究型業務發展

2021-01-15 氣象小秘書

近日,從青島市氣象業務工作中獲悉,青島市氣象局進一步強化氣象監測預報和業務能力,全面推進研究型業務發展。

青島市氣象局進一步推動智能網格預報業務,開展基於智能網格的多要素數值模式檢驗,優化智能網格預報質量檢驗,完成逐日、逐三小時考核站點與網格預報檢驗工作;推進數值模式產品釋用和客觀預報方法研發,基於 EC 集合預報產品的降水最優集成預報技術方法進入試運行中。

在海洋服務保障方面,建立海洋網格預報業務流程和「海陸一張網」業務流程,發揮市級預報員在海陸網格協同業務中的作用;海霧模式預報技術研發成果顯著,可基於日間動態閾值方法以及夜間本地化海霧實時遙感監測,充分滿足海霧監測的需求,被山東省氣象臺引進業務應用。

青島市氣象局全面提升氣象觀測探測業務,先後組織完成高空氣象觀測探空儀換型和平行觀測,地面氣象自動化改革業務運行切換;組織完成了降水現象平行觀測以及天氣現象視頻智能觀測儀、多傳感器溫度雨量標準系統、凍土觀測儀和酸雨等自動化觀測設備建設並開展了試運行或投入業務運行;實現了綜合氣象觀測業務運行信息化平臺的本地化業務運行。

在氣象業務人才培養方面,青島市氣象局在山東省氣象行業綜合業務職業技能競賽中連續3年獲團體第一名,職工個人分別獲第一、第三和第七的好成績;在全國氣象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青島萊西局李鳳取得了個人全能第一名和綜合業務理論第一名的優異成績。信網記者 楊宇宣 通訊員 林澤磊

[來源:信網編輯:光影]

【來源:信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求新求變 推開科研業務「旋轉門」——上海市氣象局研究型業務發展...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朱曄今年,上海市氣象局作為研究型業務試點單位,圍繞區域高解析度數值模式、智能網格預報、科技轉化平臺等關鍵業務領域,通過「旋轉門」式的良性互動,探索出科技研發與業務融合的發展路徑。流程再造,預報業務與研發「合二為一」上海氣象部門大膽探索,積極拓展新的業務流程,將科研融入業務全鏈條,打通觀測到預報再到服務的全流程式研究型業務「任督二脈」。「2019年,上海中心氣象臺大力推進業務集約化整合和預報業務流程再造,打破了以往的常規崗位設置方式。」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將進一步拓展全球業務 提升全球監測預報服務...
    中國氣象報記者谷星月報導3月30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今年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將圍繞國家總體外交大局和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結合「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需求,著眼全球著力區域積極拓展全球業務,形成統籌協調、規範高效、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為「一帶一路
  • 福建:研究型業務發展迸發蓬勃生機-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在與林草部門深入溝通後,張深壽和同事邁入了福建天氣雷達應用新領域,研究成果惠及江西、廣東等地,其新一代天氣雷達網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防禦關鍵技術應用獲得2019年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偶然的靈光一閃,何以發展壯大至此?當然離不開部門支持、技術迭代,而最初決定性的一步,則是在需求引領下突破思想桎梏。
  • 研究型業務如何促成新業態?看福建氣象人的探索!
    2020年以來,全省推行研究型業務倒逼漳平氣象部門自我革新,實現了省市縣預報服務平臺、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系統等的本地化應用。精細到鄉鎮的服務產品一鍵生成,再加上地面觀測實現自動化,讓業務人員有更多精力投身自主科研。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將進一步拓展全球業務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將進一步拓展全球業務提升全球監測預報服務能力 強化國際影響與技術輻射3月30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今年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將圍繞國家總體外交大局和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結合「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需求,著眼全球著力區域積極拓展全球業務
  • 中國氣象局關於發展現代氣象業務的意見
    、資源氣象」發展理念,紮實推進業務技術體制改革,努力建設「四個一流」,實現氣象現代化而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氣候預測在汛期、月和年度氣候預測的基礎上,發展了三個月滾動的季氣候預測業務;專業氣象預報預測業務內涵不斷豐富,預報預測產品針對性和時效性不斷提高。農業氣象情報與預報業務穩步發展,主要糧食產量氣象預報準確率年均達95%以上。  三是綜合氣象觀測和技術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基本建成地基、天基和空基相結合的觀測系統。
  • 中國氣象局提升業務能力 服務大氣環境治理
    然而,自嘲與抱怨並無法減輕大氣汙染,只有踏實做好每一件事,我們距離「常態化」的藍天才會更近,為此,中國氣象局不斷提升業務能力,積極服務大氣環境治理。  「2015年,通過改進靜穩指數應用、研發光化學指數、改進客觀預報技術、促進多環境模式應用,環境氣象中心重點推進四項工作,即加強邊界層資源應用、強化霾中長期預報、改進空氣品質預報、推動環境氣象影響評估工作發展。」張恆德說。這些工作,有些是此前的薄弱環節,有些則是需要持續加強的核心業務。  強化氣象觀測資料應用能力,是提高預報能力的基礎。
  • 中國推進地震臺站改革 構建四級監測預報業務架構
    」四級監測預報業務架構,實現地震臺站業務全面轉型升級,有力支撐地震監測預報業務現代化建設。  近日印發的《中國地震局黨組關於推進地震臺站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上述目標,強調聚焦監測預報主責主業,深化地震臺站改革,為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根據四級監測預報業務架構,國家地震臺牽頭組織全國地震監測預報業務,承擔全國地震速報、預報、預警工作,產出和對外發布地震監測預報專業產品信息。建立完善全國地震臺站業務運行的技術規範與標準並組織實施。
  • 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家清:推進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省氣象部門將圍繞重大戰略實施和地方發展布局,在實現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上狠下功夫,在強化防災減災氣象服務保障上做實舉措,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上再出實招,為推動湖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持續發力。」
  • 《海洋氣象業務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發布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格苗報導 近日,中國氣象局發布《海洋氣象業務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以下簡稱《計劃》),計劃建成岸、海、空、天多平臺觀測資料有效融合、海洋氣象預報智能精準、海洋氣象服務智慧全面
  • 探討觀點:未來氣象預報發展之路
    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的目標要求,「十三五」時期,現代氣象預報業務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堅持需求牽引,強化創新驅動,以無縫隙、精準化、智慧型為發展方向,加快完善無縫隙集約化業務體系,深入發展客觀化精準化技術體系,全力打造智能化眾創型業務發展平臺,著力培育創新型專家型人才體系,努力健全標準化規範化管理體系,統籌協調,全面推進氣象預報業務現代化。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拓展業務強化影響與技術輻射-中國氣象局政府...
    中國氣象報記者谷星月報導 3月30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今年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將圍繞國家總體外交大局和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結合「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需求,著眼全球著力區域積極拓展全球業務,形成統籌協調
  • 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環境氣象業務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業務管理能力與環境氣象的快速發展不相適應。環境氣象業務發展整體設計和分步實施計劃不完整、不明確,國家、省、市各層級業務職能分工不清晰,環境氣象業務未全面納入常態化業務考核管理;環境氣象業務各環節業務流程、產品統一規範和標準都亟待完善;環境氣象業務專職人員設置不夠,崗位培訓機制缺乏。
  • 青島開展氣象觀測站網優化評估與規劃研究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宇昕 青島報導近日,青島市氣象部門加強開展氣象觀測站網優化評估與規劃研究,以進一步提升全市氣象監測精密水平。據悉,該項工作計劃於2022年完成,內容主要包括評估優化氣象觀測站網、跟蹤調研氣象探測新設備新技術應用、構建市級主導、區(市)一體的裝備保障業務。
  • 大氣能見度客觀預報模型投入省業務應用
    原標題:大氣能見度客觀預報模型投入省業務應用   為服務保障「藍天保衛戰」,貫徹落實研究型業務發展,推進人工智慧技術在氣象業務中的應用,近日,由東營市氣象局研發的基於循環神經網絡算法的大氣能見度客觀預報模型通過驗收正式在山東省氣象局業務運行
  • 「十三五」氣象預報實現預期目標
    五年來,在國家、省、市、縣四級氣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氣象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與「十二五」期間相比,常規要素短期預報準確率平均提升2.28%,氣溫和降水月預測評分提高2分,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
  • 氣象服務覆蓋南海邁向全球 海南省局創新手段機制發展海洋氣象業務
    海南省氣象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依託科學技術,著力完善針對南海的廣播、電視、網站、北鬥衛星導航船載終端等氣象服務手段,擴大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容,創新合作機制,氣象服務惠及南海海域航線和周邊國家,為「一帶一路」建設和各領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 氣象的服務提升有助於農業行業發展
    一是加強氣象觀測體系建設,著力提升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近年來,唐山市各級政府加大對氣象工作的支持力度,在全市投資建成200個自動雨量觀測站及一個由5套大氣電場儀、閃電定位儀組成的雷電探測網絡,併購置了3部氣象應急指揮車。
  • 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全國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管理水平和服務效益,推進人工影響天氣科學、協調、安全發展,中國氣象局組織制訂了《全國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發展指導意見》。為進一步提高人工影響天氣的作業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務效益,全面推進人工影響天氣科學、協調、安全發展,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3號)文件要求,全面貫徹第三次全國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會議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2〕44號)文件精神,認真落實中國氣象局關於全面深化氣象改革和推進氣象現代化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
  • 德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的通知
    山洪地質災害防禦、糧食生產安全、新型農業發展、城鎮化建設、地震災區生態恢復等氣象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氣象業務能力明顯提高;氣象災害監測能力明顯提高;預報預測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明顯增強,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準確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氣象災害預測評估能力持續提升;氣象災害防禦機制更加完善,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明顯減少;建成符合我市實際的現代公共氣象服務系統,基本實現城鄉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