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香料來說,一直是東方引以為傲的調味劑,回顧歷史長河,西方對東方香料的渴望一度達到了痴狂的狀態,從而推動了海上新航路的開闢,更是造就了財富聚散和帝國興衰。
從古至今,香料看似沒有主食那麼重要,但是每一餐都離不開它,它賦予食物新的活力與想像力,在保持自己獨特風味的同時,讓人們不舍晝夜的追尋。對於大部分香料來說,它們或許不是主角,但是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風味,上周末開播的《風味人間》之「香料歧路」就讓各種香料做了一次主角,而這裡面最吸引我目光的是現在已經不常食用的紅刺楤葉。它還有另外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食茱萸,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調味料。
辣椒傳入中國的歷史不過400年,在這之前的漫長歲月裡,中國人通過什麼,來獲取辛辣的味道呢?在臺灣中央山脈的密林中,有一種渾身長滿尖刺的喬木,這種樹木叫紅刺楤,專業人士稱它為椿葉花椒。紅刺楤葉片中的生物鹼,是麻味和辣味的來源,它的味道和葉片上的細刺一樣,能給口腔帶來微微的刺痛感。
臺灣的高山族布農部落,至今保留著傳統的打獵生活習慣,隔一段時間他們就會外出打獵,最好的獵物要與大家一起分享,刺楤葉是不可或缺的配料,山豬肉用刺楤葉反覆揉搓,芳香精油滲入肉質纖維,再抹上鹽巴,經過鐵板炭烤,切成小塊,用新鮮的刺楤葉包裹,一口塞入嘴裡,肉香混著植物的麻辣瞬間瀰漫唇齒之間。
刺楤葉剁碎,芳香辛辣,混入攪好的蛋液中,熱鍋熱油下鍋煎熟,烹調極簡,卻有濃厚的山野醇香。
炸刺楤葉,洗乾淨的新鮮刺楤葉,裹上調好的蛋液麵糊,下熱油鍋油炸,這是高山族的日常小吃,高溫下,葉片中的芳香分子充分釋放,口感酥脆,辛辣中帶有特殊的果香。
刺楤也能參與更複雜的烹飪,高山紅樹豆與山雞同煮,加生薑和紅刺楤去腥提鮮,這兩種香料的搭配,在東方由來已久,一鍋刺楤樹豆雞湯就做好了。
紅刺楤葉、花椒和生薑,曾並稱為「三香」,是中國漫長的香料探索之路上,獲取辛辣味道的重要來源,隨著辣椒的傳入,紅刺楤漸漸遠離了多數中國人的視線。但在大山裡,古老的飲食習俗和其他傳統一樣,還在靜默的延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