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錢乃榮:有鄉音的傳承,才能安放鄉愁

2020-12-04 東方網

  「記得住鄉愁」是一種難以形容的情感,而「鄉音」無疑是情感的具體表徵之一。新型城鎮化既要融入現代元素,又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歷史文脈。這一點反映到語言上,就是既要有鄉音的保留,同時又能容納語言的多元性。對此,記者與著名語言學專家、吳語研究專家、上海大學教授錢乃榮有一場對話:

  

  記:「鄉音」對城鎮化究竟意味著什麼?  

  錢:各地風俗文化與各地「鄉音」有密切關係。江南人發音很嗲,生活追求雅致樂惠,與江南山清水秀有關。山區人講話高聲豪放,「秦腔」就與這種風格吻合。京劇裡的「二黃」原本來自徽調,所以二黃的唱腔,與吳語相近,比較平和抒情。當年袁雪芬改革越劇,為什麼要改呢?一個原因是表現抗戰題材時,越劇裡的杭州話太軟,想產生錚錚鐵骨的感覺,便把上海話聲調拉進了越劇裡,由此產生新調,擴展了越劇的題材範圍。白毛女的唱腔來自河北方言《小白菜》、劉三姐的韻味出自壯族……這是中華文化的多元。  

  而城市恰恰是語言多元的地方,讓這些習俗彼此交匯、競爭,就會創新和再升級。比如上海有滬劇、黃梅戲、淮劇、評彈。淮劇雖然是蘇北人創造,但卻是在上海發祥成熟起來,再帶回蘇北去。上海的滑稽戲,有時說山東話、有時說寧波話,在上海的各地移民都來觀看。當各地的移民,都能在上海看到家鄉的戲曲、聽到家鄉的鄉音,他們在上海便會感到安心、感到親切。各地鄉音在城市裡聚焦,還會產生戲劇效果。比如一臺上海話的話劇裡,突然插入寧波方言,觀眾會不自覺地笑起來,這表明,語言的碰撞,能起化學反應。  

  記:就個體而言,學到、聽到各種不同的「鄉音」,對人的思維會造成影響嗎?  

  錢:國際上的研究表明,一個人會的語種越多,他的思維能力越強。比如,一個人的腦子裡,西班牙語有多大一塊、英語有多大一塊,大小邊緣不一樣,會自動更換。越是交叉語種多,這個人的思維能力就越強大。  

  因為在世界萬物中,語言與人類的思維聯繫最為密切。國外研究成果證明,一種語言,會構成一個地域人的思維獨特性,甚至設計製造出來的產品,也因語言的不同而有差異,更何況在習俗上的差異了。當一個人學會多種語言,就自然學會了以不同的思維角度來思考,他的思維能力當然比單一語言的人好。對孩子來說,幾種語言同時學同時講,並無困難,學得越早,孩子越聰明。  

  英國原來方言很多,倫敦英語大量吸收保留方言和外來語,如蘇格蘭也有它的文學,澳大利亞、加拿大現在也可看做倫敦英語的方言。當各地都在用英語造詞,英語的詞彙越來越多,其可用詞彙近代就達到40萬時,法語和德語可用詞彙才20萬。這就意味著,一種語言越是開放,越是有生命力。而新詞大多是年輕人、少數人創造出來再傳開來的。不斷有新詞冒出來,是一件好事。  

  記:那麼,一座城市能聽到各種各樣的「鄉音」,也就意味著思維、文化的交流,更容易碰撞出火花,誕生更新、更有生命力的東西?  

  錢:是的。歸根結底,語言從來不是紙面上的死物,依賴的是大多數人的約定俗成。大多數人在用,它就是活的。大多數人不用,怎麼教、怎麼學,它也活不過來。比如40年代老上海話中的「尖團音」,到我們這代70多歲的人已經不說,就活不過來了。從語言學來看,尖團音就不能作為新上海話的標準。語言就像生物體,不能起死回生。  

  許多人喜歡跑到香格裡拉、麗江,就是為了體驗當地特有的民俗民風。21世紀,個性化的習俗、文化,是地方文明的標誌之一。那麼鄉音同樣也在其中。  

  即使是城鎮,而非特大城市,它的發展也意味著有各地移民,意味著多元化,而非單一。城、鎮是語言的集散地。當一個地方,能夠同時活躍著方言、普通話、英語等,那麼我相信它的活力已經在迸發中,它的發展騰飛已經邁出了一大步。

相關焦點

  • 曲藝人陳曉嵐:鄉音最美系鄉愁_文教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記者 邱陵  今年6月,文化和旅遊部公布《曲藝傳承發展計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專項保護曲藝的國家級綱領性文件。時隔3個月,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在北京召開一場有關曲藝傳承保護的研討會,作為福建曲藝界(非遺項目保護單位負責人)帶頭人,陳曉嵐應邀參會並發言。
  • 鄉愁「愁」什麼
    文/李而亮   鄉愁,在當今中國是個很「文藝」的詞語。它的紅後來源於臺灣詩人余光中、文化學者席慕容的同名詩作《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哪頭;長到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哪頭……   詩作中對故鄉充滿的思念、哀怨、惆悵,不知打動了多少少小離家、有鄉難回的遊子之心。
  • 新城與老街為鄰 水土 融進高新產業 也能安放鄉愁
    在兩江新區,有這樣一條老街,毗鄰生機勃勃的水土高新城,安靜、淡然,與繁華為鄰,為這個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地,留住過往痕跡,安放內心鄉愁。城市在生長,歷史在延續,這新與舊、快與慢,豐富著兩江的人文向度,也沉澱著兩江對歷史傳統的鮮明態度。
  • 【最美家力量】梅應愷家庭:建記憶館,凝結鄉愁傳承家風
    >江蘇Women+江蘇女性的暖心家園關注本期最美家力量為大家講述江蘇省五好家庭——揚州市梅應愷家庭傳承勤儉奉獻家風,創建鄉愁記憶館的故事。她還主動關心街坊鄰居孩子的成長,特別是有困難的留守兒童。有一戶鄰居,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只有奶奶照顧兩個孩子,王成霞知情後主動幫忙照顧,在她的關心下,兩個孩子進步很大。
  • 鄉音無弦萬古琴(世說心語)
    其二,我的同事很遷就,他們當面都竭力假裝聽得懂,不斷點頭回應,而後,據說有人悄悄地找能聽懂的去「翻譯」……不是替自己的「普通話」辯解,而是濃濃鄉音裡,確實有割不斷的鄉情和鄉愁。官位再高,成就再大的人,回到家鄉,很快都會切換成方言,和鄰居、親友交流。離得越久,走得越遠的人,每聞鄉音倍思鄉,也許周邊滿耳是洋腔洋調,而惟有方言俚語令他加快心跳。
  • 鄉愁是一種獨特的審美體驗
    原標題:鄉愁是一種獨特的審美體驗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發出了「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熱切呼喚,使「記得住鄉愁」擁有豐富的內涵和雋永的韻味,營造出帶有淡淡甜蜜、微微苦澀、脈脈思念的審美體驗。   鄉愁是一種從容期待的慢慢品味。莊稼的種管收儲講時節。
  • 綦江冬韻漸濃,你眼中的鄉愁是什麼?
    {"title":"綦江冬韻漸濃,你眼中的鄉愁是什麼?"攝冬韻漸濃時,最是鄉愁起在外漂泊,年味將至回家的心是否也越發越迫切?每一個離家的人都會有鄉愁它可能是一碗熱騰騰的麵條是一桌可口的家鄉飯菜是童年記憶中的一草一木......
  • 廣袤的鄉愁
    或許也是為了修復那些在歲月中遺失的光陰,如,莫名的叛逆和逝去的青春,散文中的這種尋根也或許是為了拯救太久的麻木與盲從而順著故鄉的足跡為疲乏、漂泊的心靈重拾安放之地。這不禁令人想起,在因科技迅捷發展的今天,地域空間感不再如從前那般穩固,人與人之間空間距離感漸漸消失,在投入世界懷抱的同時「快」打破了人類內心的安寧與平靜,人被急速捲入「快」的旋渦,難以自持,取而代之的是人的漂泊和孤獨。
  • 記得住鄉愁在靈魂深處走動的聲音
    貨郎很早就懂做小買賣的生意經那時沒有「供給側」的詞語卻十分了解莊戶人家的需求貨走俏,擔子越走越輕‖ 看猴戲,從不欠著猴子的情一通鑼響,邀來全村老老少少猴子精靈,蹦跳兩圈就曉得託著盤子討錢猴眼眨巴著,裝窮,討巧像似懂非懂地演繹人生當年,老百姓並不富裕三個雞蛋才能換來一角紙幣
  • 【今日廣東•鄉音】廣州鷓鴣山行記
    【今日廣東•鄉音】廣州鷓鴣山行記 2020-07-14 2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貴州省安順市深挖鄉愁文化 聚力打造文旅融合新業態
    、聚人心、謀發展,進一步堅定全市各族群眾鄉土文化自信,把鄉愁文化貫穿於鄉村振興的各領域、全過程,留住人們的「鄉愁」和美好記憶。作為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區的安順市,各個傳統村落之間的文化風俗和生活習俗因地理環境限制,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傳承,具有各自鮮明的地域文化特點,比如當地苗族群眾喜歡依山而住,布依族群眾喜愛傍水而居等,形成了安順鄉愁文化豐富多元、體系自律、界限明晰的重要特徵,截止2020年,安順市共有67個村寨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 體驗扎染樂趣 傳承非遺文化
    體驗扎染樂趣,開發勞動創意課程,既傳承非遺文化,又讓學生從中感悟勞動之美。昨日,記者從莆田市仙遊縣書峰學校了解到,該校的特色勞動教育項目豐富多彩,獲得省級榮譽稱號的肯定。據悉,近年來,書峰學校抓住契機,秉承「因地制宜、宜農則農」的原則,精心謀劃勞動特色教育新思路,科學定位發展特色,確立了以「傳承青黛扎染技藝」為目標的學校勞動特色創建項目,並以此為切入點進行系列勞動教育;同時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貫通融合,為奠定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下基礎。書峰鄉是全省聞名的「青黛之鄉」,青黛種植歷史悠久。
  • 有一種鄉愁叫嫋嫋炊煙
    有一種鄉愁叫嫋嫋炊煙文/李玉娜鄉愁是每一個遊子心中揮之不去的內心情結,離開故鄉四十多年後,我內心的鄉愁化作故鄉夕陽西下,牛羊歸圈時,站在故鄉的山坡,看家家戶戶草屋瓦頂那炊煙。秋收過後,大雁南飛,轉眼到了冬季這個時節,秸稈也收割回家,田野的蒿子、野草都被割回家,每個農家院子外有個草垛,那草垛便是農家燒飯取暖的依靠。四十多年後今天我看到秸稈在田裡沒人要,我心裡覺得好可惜,怎麼也想不到今天秸稈沒人要。
  • 莫言公開評價余光中,並模仿《鄉愁》寫打油詩,句句詼諧卻有哲理
    一個偉大的文人,一定會有某種情愫一直牽引著他前行。魯迅筆下的《社戲》、《故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鬱達夫筆下的《懷鄉病者》;沈從文筆下的《邊城》……透過這些名家的文字,我們可以窺見「魯鎮」、「紹興」、「富春江」、「湘西」,虛虛實實,都是文人們靈魂的家。
  • 張海龍看鄉愁: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
    如果也要用兩個意象來讓它更生動,那就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望山,是高山仰止,是知道我們應該敬畏什麼遵從什麼;見水,是江流千古,是懂得我們應該傳承什麼守護什麼。如此一來,我們才能理解《記住鄉愁》的價值究竟何在。 大家可能會問,記住鄉愁到底跟「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有什麼關係?
  • 閩東之光:古厝修繕,喚醒記憶留住鄉愁
    這座位於文峰村六家弄中心位置的古厝與平常老宅有許多不同之處,整座有35個廂房。門口有炮樓,炮樓上有三個瞭望孔及朝向各不相同的銃槍射擊孔。根據有關資料記載,該古厝屬清朝寧德縣石堂巡檢司舊址,距今已有近三百年歷史。明清巡檢司作為地方上的州縣屬衙,與現今基層警政單位類似,即派出所。
  •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字怎麼念?是「shuai」還是「cui」?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字怎麼念?是「shuai」還是「cui」?賀知章有一首詩特別有意思,歷來教材也是為之大動幹戈,這邊是小學課本中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一首詩有趣點就是在於「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字怎麼念?
  • 《今日廣東·鄉音》——捉沙芒
    《今日廣東·鄉音》——捉沙芒金羊網  作者:潘偉斌  2020-02-25 兒子喜歡養金魚。印象中劇作家沙葉新曾說:唯女人與金魚難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