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生存率不足30%,這個病比癌症還兇猛!

2020-11-30 騰訊網

來自ILD家族的兩大殺手,悄無聲息。

間質性肺病(ILD)是指許多急、慢性肺間實質病變導致肺泡壁、肺泡腔不同程度的炎性和纖維素性滲出,進而發展為瀰漫性肺間質纖維化的一組疾病。其病理改變可嚴重影響肺泡上皮細胞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及氣體交換,病程終末期出現呼吸衰竭。

由於自然病程差異大、對治療的反應差異較大、預後差異較大等諸多因素,ILD分類依然面臨著困境,對臨床決策的制定和科研工作都造成了很大困擾。

12月8日,第二屆間質性肺疾病(ILD)創新引領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工程學部院士、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工程學部副主任鍾南山院士做了「ILD新紀元」演講,詳細地介紹了ILD的分類以及最讓臨床醫生感到棘手診斷標準問題。

1

ILD的成長史和龐大家族譜

ILD病因複雜,不僅可引起肺泡壁結構的破壞,而且可導致細小氣道管壁和管腔的病理改變,累及肺泡管、呼吸性細支氣管和終末細支氣管等。

我們先來看看ILD的成長史:

1935年,Hamman首次描述「瀰漫性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

1969年,Liebow等對特發性間質性肺炎(IIP)按病理進行分類:UIP、DIP、BIP、LIP及GIP;

1985年,間質性肺病(ILD)被證實定義;

1993年,HRCT以及VATS肺活檢開始用於ILD/IPF的診斷;

1998年,Kalzenstein等按病理把IPF重新分為:UIP、DIP、AIP和NISP;

2000年,ATS/ERS首次發布IPF診治國際共識;

2002年,ATS/ERS將瀰漫性實質性肺疾病(DPLD)等同於ILD,同時更新IIPPs分類;

2011年,ATS/ERS/JRS/ALAT的IPF診治指南明確了IPF的診斷流程;

2018年,ATS/ERS/JRS/ALAT的IPF診斷指南更新了IPF診斷流程及方法。

ILD的病因學分類雖然尚未完全確立,但這並不妨礙其龐大的家族譜產生。自從1935年Hamman首次描述瀰漫性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以來,目前已發現有200種以上與瀰漫性間質性肺病相關的病因。

圖:ILDs的家族譜

總體而言,ILD可分為:特發性間質性肺炎(IIPs)、自身免疫性(ILDs)、過敏性肺炎(HP)、結節病以及其他ILDs。

而在所有家族成員中:

頭號危險分子是隸屬於IIPs的特發性肺纖維化(IPF),5年生存率低於30%,被稱為「不是癌症的癌症」;

二號危險人物與IPF一字之差,是進行性肺纖維化(PF)。

兩者都會造成患者肺功能持續不可逆的下降,研究顯示急性加重發生後中位生存期僅有3~4個月。

2

難畫肖像的頭號危險分子IPF

在呼吸科,IPF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起病隱匿且病因不明,吸菸、環境暴露、胃食管反流、遺傳因素等都被認為是患上IPF的危險因素,絕大多數患者早期症狀不明顯,疾病以隱匿性、進行性的呼吸困難為突出症狀,伴有乾咳、杵狀指、皮膚發青等症狀。

有些患者感覺到上樓梯越來越困難,會誤以為是年紀大了,運動後缺氧,而實際上可能是患上了IPF。由於公眾對IPF認知度不高,這進一步加重了診斷治療難度,IPF這種肺疾病5年生存率不足30%,甚至比乳腺癌、結腸癌等大多數癌症的生存率都低。

為此,如何給IPF畫一個精準的通緝肖像確診病情是一個關鍵問題。

鍾南山院士指出,儘管2018年ATS/ERS/JRS/ALAT的IPF診斷指南強調了IPF影像學和組織學上的尋常型間質性肺炎(UIP)特徵,但實際上UIP本身並無特異性,許多ILD都有UIP表現,包括各種CLD-ILD、纖維性或者慢性過敏性肺炎、職業相關的ILD(例如石棉肺)、結節病、藥物引起的ILD等,且UIP可以和肺氣腫以及其他IIPs共存。

目前臨床上還缺乏具體方法以區分UIP是特發性的IPF,還是其他類型的ILD表現。2018年,IPF指南強調IPF的診斷需要排除已知原因和其他引起UIP改變的臨床情形,但未提出如何排除這些情形的正確方法,也沒有生物學或者分子標記物用以區別。

3

風溼免疫科驚現IPF作案現場

鍾南山院士舉了一個61歲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例子。其首診時發現在左肺葉處存在病灶,出現蜂窩煤症狀,且病變分布不均一,肺活檢表現為UIP。

圖:患者活檢

該病例表現出UIP特點:

病變輕重不一:灶呈斑片狀分布,病變重部分表現為肺間質纖維化、蜂窩肺的改變;

分布不一致:輕的部分有肺泡結構,輕度間質纖維化

新老病變交替:新生纖維母細胞灶——由增生活躍的肌纖維母細胞和纖維母細胞構成,基質呈黏液樣;老病灶——膠原纖維沉積的瘢痕灶。

但又有不同於UIP的特點:

新生纖維母細胞灶少;

間質顯著淋巴細胞浸潤,淋巴濾泡形成;

胸膜增厚、纖維化。

臨床團隊採取了針對ILD常用的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手段卻沒有效果,反而用治療IPF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吡非尼酮有了效果。可見,IPF不是呼吸科專屬,風溼科也會呈現IPF。

也正因此,美國專家Ganesh Raghu近日在《柳葉刀呼吸醫學》發布了一篇評述文章,建議將目前IPF更新為多種病因所致的不可逆肺纖維化。

3

二號危險人物PF:多科室作案

PF-ILD是一類涵蓋一系列不同疾病診斷而臨床表型相同的間質病,包括過敏性肺炎、結節病、自身免疫性間質性肺疾病等疾病,可導致肺功能不可逆轉的減退,並與高死亡率相關。據悉,平均有18%-32%的ILD患者會發展為進行性肺纖維化表型PF-ILD。

圖:橙色代表可能發展為PF-ILD類型的疾病

PF-ILD的症狀可在多種非呼吸科見到,比如:

RA-ILD進展期患者中,纖維化程度最重;

在慢性結節病患者中也有10%-30%存在不可逆性肺纖維化高風險;

在進展期慢性過敏性肺炎(cHP)的肺纖維化特點也與UIP相似。

圖:研究表明cHP患者存活率降低與肺纖維化密切相關

事實上,PF-ILD患者的病程及預後與IPF患者相似,都會出現:異質性和不可預測性,與高死亡率相關,以肺功能下降及呼吸道症狀惡化為特徵。

IPF患者的肺功能(FVC)呈現持續下降趨勢,且下降幅度遠超過非IPF人群。

鍾南山院士指出:「IPF是一種無法完全治癒的疾病,它會造成患者肺功能持續不可逆的下降,而且速度很快。儘管目前還沒有早診的特異性指標,但開胸肺活檢、冷凍肺活檢是早期診斷UIP或PF-ILD的較佳手段。」

據《醫學界》了解,目前鍾南山院士的團隊正在大力開展支氣管冷凍活檢技術,並從IPF、PF患者反推確診症狀特點。如果攻克這一難題,那麼中國有望在該領域取得全球領先的地位。我們也期待研究團隊早日有所發現,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

本文首發:醫學界呼吸頻道

本文作者:喵喵

責任編輯:陳小敏

版權申明

本文轉載 歡迎轉發朋友圈

- End -

喜歡,就給我一個「好看」

點擊播放 GIF 0.1M

相關焦點

  • 低劑量卡培他濱維持治療早期三陰性乳腺癌可提高5年無病生存率
    ,隨訪的最後日期是2020年4月30日。主要終點為5年無病生存期,即從隨機分組到以下事件首次發生的時間:局部復發、遠處轉移、對側乳腺癌或任何原因死亡。次要終點包括遠距離無病生存、總生存時間、局部無復發生存時間和不良事件。研究人員將這些患者按1:1隨機分配為卡培他濱維持組以及觀察組。卡培他濱維持組需口服卡培他濱650 mg/m2,每日2次,連續1年,研究人員每月會對卡培他濱的劑量和不良事件進行評估。
  • 5年生存率不足5%致命腦瘤,迎來免疫治療曙光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最常見的一種腦瘤,也是當之無愧的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平均生存期僅1年,五年生存率不足5%。對於這種腫瘤,目前沒有任何治癒方法,治療很困難,主要是因為以下五個原因。
  • 日本公布癌症3年和5年生存率(附:日本十大權威醫院推薦)
    News近日,日本公布癌症3年生存率總體為71.3%,5年生存率總體生存率為65.8%,我國為40.5%。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利用從日本全國治療癌症醫院的統計信息,將2011年確診的癌症患者3年生存率(2011年3年生存率統計),以及2008年和2009年確診的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2008和2009年5年生存率統計)整理成報告,並在網站上公開。一般來說,5年生存率被視為癌症的治癒指標。
  • 用好「心藥」,癌症治癒率提高50%(患者篇) |治癒率|生存率|安慰劑|...
    據北京腫瘤醫院統計:凡能正確認識癌症、善於調整心態的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達到75%;反之,沒有做到這一點的患者,5年生存率僅有25%。這個數據再次表明:50%的癌症患者,沒能活過5年,是死於自己的心態,即「心病」。三、探究「心病」根源,了解「心病」特徵1.
  • 腫瘤醫生常說的「5年生存率」,到底是啥意思?看完恍然大悟
    確實,很多癌症患上後,都會被判「死刑」,但並不是「立即執行」,而是「緩期執行」。在醫學上,得癌後能生存多久,有一個專業的名詞——5年生存率。 由於知識的匱乏,很多人認為得癌就是「判死刑」,認為即使治療也是白花錢。實際上,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確實,很多癌症患上後,都會被判「死刑」,但並不是「立即執行」,而是「緩期執行」。
  • 癌症的五年生存率是怎麼回事?堅持做好這5件事,讓癌症患者延長壽命
    很多人在了解癌症的時候都聽說過一個詞,叫做五年生存率。對此不了解的人會以為五年生存率指的是人只能生活五年的機率,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五年生存率指的是癌症患者經過治療以後,生存時間在五年以上的比例。想要提高五年生存率,可以從以下這幾點入手。
  • 中國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升至40.5%!但比患病更難以承受的是……
    6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舉行新聞發布會,中科院院士、國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在會上表示:隨著我國醫療質量和診療能力的提升,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指惡性腫瘤經過綜合治療後,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比例)已從10年前的30.9%提升到40.5%。
  • 「5年生存率」是什麼意思?查出4種癌症,或不用太害怕,你很幸運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他們最關心的就是治療效果,醫生在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判斷的時候會提及一個術語「5年生存率」,很多患者不是很明白其中的含義,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什麼是5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是什麼意思?
  • 癌症常說的DFS/OS/PFS/MST/五年生存率 都是什麼意思?
    癌症是一種可怕的慢性病,患者和患者家屬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病魔做鬥爭。平時在學習這些癌症相關的知識的時候,總會碰到一些不懂的專有名詞,如DFS/OS/PFS/MST/五年生存率,這裡麥語君對這些常用的詞做了一個小小的歸納,方便大家學習。
  • 健康|2030年目標: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於46.6%!創新療法或將改善腫瘤...
    惡性腫瘤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二大殺手,目前我國惡性腫瘤的5年相對生存率約為40.5% ,與10年前相比,我國惡性腫瘤生存率提高約10% ,但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對中國患者危害特別大的腫瘤領域,如卵巢癌、腦膠質瘤等腫瘤類型上,由於長期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患者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巨大。
  • 基因編輯放大招:改變基因序列,提高兩大難治性癌症生存率
    為了驗證該技術在治療癌症上的可行性,研究人員選擇了非常具有侵入性的膠質母細胞瘤和婦科中致命性高的轉移性卵巢癌,這兩種難治性高、生存率低的癌症來開展小鼠研究與實驗。     結果發現:患有膠質母細胞瘤的小鼠,原本預計壽命僅為15個月,5年生存率僅為3%
  • 基因編輯放大招:改變基因序列,提高兩大難治性癌症生存率
    結果發現:患有膠質母細胞瘤的小鼠,原本預計壽命僅為15個月,5年生存率僅為3%,而在規範使用該技術進行單次治療後,可有效延長平均一倍的壽命,將其總生存率提高了約30%。而卵巢癌方面,同樣也有喜人的消息,卵巢癌晚期只有不到30%的生存率,在使用該技術規範治療後,將患病小鼠的生存率提高為80%。
  • 免疫 | 5年0復發,這個腫瘤疫苗厲害了
    研究結果表明:       在5年的隨訪後,46例接受GP2+GM-CSF治療的HER2+患者的5年DFS發生率為100%,無一復發,而接受GM-CSF治療的50例安慰劑患者的5年DFS(無病生存期)發生率為89.4%(95%CI:76.2,95.5%)(p=0.0338)。
  • 晚期癌症患者4年總生存率達44%!上市CAR-T療法長期隨訪數據...
    作為最新的第四代癌症治療技術,免疫治療從一開始誕生就被寄予了厚望,也被認為是目前最有希望完全攻克癌症的治療手段之一。  之前我們也報導了免疫治療中PD-1抑制劑的肺癌患者長期數據,這個數據也是震驚到了世人:在標準劑量下,患者的生存期較常規的治療方式竟然可以升高到420%!  而就在今年12月5日的ASH年會上,我們迎來了CAR-T細胞療法的長期治療數據!
  • 癌症不傳染但可能會遺傳 「三早」提高患癌生存率
    專家介紹,癌症的發生是在外部環境、生活習慣、飲食和運動等多種外在因素共同作用下,細胞基因發生變化而產生的結果。「癌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慢性病。」王東林說,從正常細胞發展到癌細胞通常需要十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複雜漸進的過程。
  • 癌症生存率97%,質子重離子這個「神仙療法」究竟是什麼?
    質子重離子治療是目前國際公認最有效最尖端的放療技術,因為能夠準確殺死腫瘤細胞,對於正常組織的副作用小,治療過程無痛苦,被譽為「癌症剋星」。 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質子重離子中心醫院曾公布了35位患者5年隨訪統計情況。
  • 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十年上升近十個百分點中國腫瘤診療水平突飛...
    很難看出,他曾是一名癌症患者。2015年,家住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郭廣義被查出患有直腸癌,接受了近兩年時間的治療。   2017年,處於康復期的郭廣義在呼和浩特市大召廣場散步,看到廣場上有一群老年人參與輪滑項目,便下定決心練習輪滑。3年來,郭廣義幾乎每天都要練習輪滑,他還加入了舞扇子、舞龍等高難度動作。
  • 用好「心藥」,癌症治癒率提高50%(患者篇)
    據北京腫瘤醫院統計:凡能正確認識癌症、善於調整心態的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達到75%;反之,沒有做到這一點的患者,5年生存率僅有25%。這個數據再次表明:50%的癌症患者,沒能活過5年,是死於自己的心態,即「心病」。三、探究「心病」根源,了解「心病」特徵1.
  • 癌症成為慢性病曙光初現
    癌症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質量不斷在提高,對於癌症,我們也有必要更新一下認識:雖然目前距離徹底攻克癌症還有距離,但好消息是,新曙光已在不斷閃現。  每年的4月15日至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在此,我們特別挑選一些典型癌種,介紹治癌的最新進展。
  • 【Cancer Letters】國家癌症中心:我國最新癌症現狀統計,總體患癌率為5.5%
    結果顯示,我國5年內診斷為癌症且仍存活的病例數約為749萬(其中男性患者368萬人,女性患者381萬人),總體5年癌症患病率為556/10萬。與發病率相比,5年患病率更能從整體上反映疾病負擔。2011年,我國5年內患癌且存活人數及患癌率詳見下表。這749萬癌症患者都分別罹患什麼癌症?主要分布在哪個年齡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