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晚,《Cell》發表了一篇來自MIT頂級學者Rudolf Jaenisch實驗室題為「Editing DNA Methylation in the Mammalian Genome」的重磅文章。
眾所周知,近幾年來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廣泛使用使得很多以前很難完成的實驗想法得以輕鬆完成,充分顯示了CAS9的強大威力。也許基因組範圍的基因編輯大家很熟悉,但是近一年來有關表觀基因組的基因編輯方興未艾,目前世界上很多實驗室在開始在這個方向進行努力突破。
我們知道,DNA甲基化是
表觀遺傳學領域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但是如何在特定區域實現精準的DNA甲基化編輯,長期以來都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不過,今年5月3日(比韓主席的NBT晚了一天,^_^),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的胡榮貴研究員課題組在《Cell Discovery》(Cell Research姊妹刊,定位為PNAS,EMBO等水平)發表了一篇題為「A CRISPR-based
approach for targeted DNA demethylation」的研究成果,該項研究成果採用CRISPR-CAS9系統,通過向傳統sgRNAs中插入雙拷貝的噬菌體MS2 RNA元件,構建了修改的單導向RNAs(sgRNAs)(sgRNA2.0),從而有利於Tet1催化結構域(TET CD)與dCas9或MS2外殼蛋白融合,進而結合到特定基因位點行駛DNA去甲基化功能。
而就在8月29號,《Nature Biotechnology》在線發表了一篇來自日本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題為「Targeted DNA demethylation in vivo using dCas9–peptide repeat and scFv–TET1 catalytic domain fusions」。該研究成果和胡榮貴研究組的文章大同小異,思路上差不多,但是實驗結果要更完備清楚一些,而且實驗效率比較高,並且在多種細胞系和小鼠胎兒中實現了。這篇文章比《Cell Discovery》要早投稿兩個月。
比較有意思的是,今年6月份還有一篇發表在《Oncotarget》上題為「CRISPR-dCas9 mediated TET1 targeting for selective DNA demethylation at BRCA1 promoter」的文章利用上述相似的技術實現了BRCA1基因啟動子區域的DNA去甲基化。最近oncotarget雜誌名聲不好,特別是近段時間該雜誌發表了大量國內一些灌水文章,新的IF也下降了,搞得不少人認為一個新的Plos One出現了,不過這篇文章的水準肯定大大超過了雜誌的要求了,的確是一篇非灌水的同類優秀文章。
最後再說說剛剛發表的這篇《Cell》,這篇文章的投稿日期是3月3號,比上述的oncotarget投稿時間也就早了一個星期。不過,牛老闆就是牛啊,儘管前面有類似文章發表,該發Cell一點都不含糊。Cell終究是Cell啊,除了「做工精細」是自然,內容也是更加豐富了,除了特異位點DNA甲基化的去除還可以在特定位點實現DNA甲基化。最重要的是在小鼠中也能很好的實現。該篇文章還有一大亮點就是 提供了詳細的實驗步驟,Cell真貼心,O(∩_∩)O~。Rudolf Jaenisch實驗室的CAS9技術一向玩的很棒,Cell也是呼呼的出。他們實驗室下一步是不是還要實現特定位點組蛋白修飾?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會議推薦
2016(第三屆)下一代測序發展論壇
會議時間:2016.11.17-2016.11.18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6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