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創造了歷史,還是「原子」(「atom」)創造了歷史?
在人的學問中觀察「原子」,與在「原子」的世界觀中觀察人,對歷史的把握迥然有別!
人在共同的「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1]中把握歷史,「原子」的世界觀在「你有你的自由」、「我有我的意識」的視角中評判歷史!
「人是類存在物」[2],即人的自由是共同自由,人的意識是共同意識;人的學問,宣揚「此原子的自由」非「彼原子的自由」、「此原子的意識非彼原子的意識」的世界觀把握不了!
人的自由不是「原子的自由」,人的意識不是「原子的意識」。人是人,不是「原子」!
「原子的典型特性就在於它沒有任何特性」[3],「原子」沒有人的特性,當無人的自由或人的意識!
人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受「自己的自然必然性制約」[4],「原子」沒有改變自然的自由,何來創造歷史的意識?
「原子」的世界觀把人視為「原子」,與「此原子」性質不同、以「你是你、我是我」為「相互關係」的「彼原子」!
「此原子」、「彼原子」通而約之為「原子」,以至於「有此人不多、無彼人不少」,如此對人隨便施行加減法的「原子」哪是創造歷史,分明是要毀滅歷史!
人的歷史由人創造,在「原子」的世界觀中講歷史怎不會錯得離譜!
對著人大講特講「原子」的世界觀,斥責「此人」、吆喝「彼人」、想怎麼抹煞人就怎麼抹煞人,不對其進行改變的歷史不是人的歷史!
人不需要「原子」,「原子」的世界觀卻總想佔人的便宜!
「原子是沒有需要的,是自滿自足的;它身外的世界是絕對的空虛,也就是說,這種世界是沒有內容的,沒有意義的,空洞無物的」[5],相反,人是有需要的,是自給自足的,人的世界是充實的,有意義的!
「利己主義的個人在他那非感性的觀念和無生命的抽象中可以把自己誇耀為原子」[6],表面上可以與人老死不相往來,實際上不佔人的便宜就不知如何過活!
「把自己誇耀為原子」的「利己主義者」像「原子」,非「原子」,「他們只是在觀念中、在自己想像的天堂中才是原子,而實際上他們是和原子截然不同的存在物」[7]!
歷史本無「原子」,想像中的「原子」代表了「利己主義者」對歷史的無知!
「利己主義者」不僅與「原子」截然不同,與人亦截然不同!
「利己主義者」企圖與人建立「關係」,褫奪人的永恆權益,怎料人不需要這般「關係」,其唯有在人對「關係」的解構中與所謂的「原子」一道灰飛煙滅!
[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2頁。
[2]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2頁。
[3]馬克思、恩格斯:神聖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1頁。
[4]馬克思、恩格斯:神聖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1頁。
[5]馬克思、恩格斯:神聖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1頁。
[6]馬克思、恩格斯:神聖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1頁。
[7]馬克思、恩格斯:神聖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