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原子」

2020-10-26 為人為學


是人創造了歷史,還是「原子」(「atom」)創造了歷史?


在人的學問中觀察「原子」,與在「原子」的世界觀中觀察人,對歷史的把握迥然有別!


人在共同的「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1]中把握歷史,「原子」的世界觀在「你有你的自由」、「我有我的意識」的視角中評判歷史!


「人是類存在物」[2],即人的自由是共同自由,人的意識是共同意識;人的學問,宣揚「此原子的自由」非「彼原子的自由」、「此原子的意識非彼原子的意識」的世界觀把握不了!


人的自由不是「原子的自由」,人的意識不是「原子的意識」。人是人,不是「原子」!


「原子的典型特性就在於它沒有任何特性」[3],「原子」沒有人的特性,當無人的自由或人的意識!


人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受「自己的自然必然性制約」[4],「原子」沒有改變自然的自由,何來創造歷史的意識?


「原子」的世界觀把人視為「原子」,與「此原子」性質不同、以「你是你、我是我」為「相互關係」的「彼原子」!


「此原子」、「彼原子」通而約之為「原子」,以至於「有此人不多、無彼人不少」,如此對人隨便施行加減法的「原子」是創造歷史,分明是要毀滅歷史!


人的歷史由人創造,在「原子」的世界觀中講歷史怎不會錯得離譜!


對著人大講特講「原子」的世界觀,斥責「此人」、吆喝「彼人」、想怎麼抹煞人就怎麼抹煞人,不對其進行改變的歷史不是人的歷史!


人不需要「原子」,「原子」的世界觀卻總想佔人的便宜!


「原子是沒有需要的,是自滿自足的;它身外的世界是絕對的空虛,也就是說,這種世界是沒有內容的,沒有意義的,空洞無物的」[5],相反,人是有需要的,是自給自足的,人的世界是充實的,有意義的!


「利己主義的個人在他那非感性的觀念和無生命的抽象中可以把自己誇耀為原子」[6],表面上可以與人老死不相往來,實際上不佔人的便宜就不知如何過活!


「把自己誇耀為原子」的「利己主義者」像「原子」,非「原子」,「他們只是在觀念中、在自己想像的天堂中才是原子,而實際上他們是和原子截然不同的存在物」[7]!


歷史本無「原子」,想像中的「原子」代表了「利己主義者」對歷史的無知!


「利己主義者」不僅與「原子」截然不同,與人亦截然不同!


「利己主義者」企圖與人建立「關係」,褫奪人的永恆權益,怎料人不需要這般「關係」,其唯有在人對「關係」的解構中與所謂的「原子」一道灰飛煙滅!



[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2頁。

[2]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2頁。

[3]馬克思、恩格斯:神聖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1頁。

[4]馬克思、恩格斯:神聖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1頁。

[5]馬克思、恩格斯:神聖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1頁。

[6]馬克思、恩格斯:神聖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1頁。

[7]馬克思、恩格斯:神聖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2頁。

相關焦點

  • 自由電子雷射拍攝物質狀態改變時內部原子運動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期望能夠觀察到物質狀態改變時的內部原子運動,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使用0.1萬億分之一秒(0.000 000 000 000 1秒,即100飛秒)的慢成像技術來拍攝這樣的超快速運動,這種技術還必須能夠捕捉比原子間距更小的細部(相當於一根頭髮厚度的百萬分之一)。
  • 高一原子結構原子說
    ;道爾頓:近代原子論(1)化學元素均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構成,這種微粒稱為原子;(2)原子在一切化學變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3)同種元素的原子質量和性質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質量和性質都不相同;(4)不同元素化合時,這些元素的原子按簡單整數比結合成化合物。
  • 一個原子的改變如何影響金納米糰簇的電催化性能?
    基於真實結構的DFT計算表明鈀原子的加入可以提升團簇表面配體的穩定性,從而抑制析氫反應活性位點的生成。這種原子尺度的精確調控與DFT計算的結合為深入理解催化劑的結構與性能關係提供了範例,對於未來高性能催化劑的設計也提供了思路及啟發。
  • 世間萬物由原子組成,那原子又是由什麼組成的?
    我們都知道,科學家們把組成物體的最小單位稱為原子,那麼原子是由什麼組成的呢?還是說,原子就是原子,不能再被分割?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答,因為科技的進步我們可以直觀的發現原子大多都是由質子、中子、電子組成,當然也有可能沒有中子,例如氫原子。
  • 原子和原子雜化之後的軌道
    表面上看著是個太陽系的結構(實際上就是),其實我們把他當成原子結構模型來記住原子是很方便的,以前有人提出過這個理論,咱們並不是第一個用。我一直以為,最好的記憶方法就是在原有記憶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原子 = 太陽系太陽 = 原子核(放熱可視為「+」電 )請再自行找一下原子核的結構行星 = 電子 (吸熱可視為 「-」電 )以上是我們在初中學的原子的結構,很簡單也很簡陋,能強調的地方實在太少。這時候你會覺得原子核比較複雜,但是如果你學習學到物質的結構(《選修3》),你就會發現真正複雜的是外圍,因為它大啊!
  • 分子和原子的概述
    在整個過程中,分子的種類一定發生了改變,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都沒有發生改變,分子的數目可能發生改變。原子的特性:原子的質量和體積也很小;原子也在不斷運動,其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原子之間也有間隔,原子間的間隔也與溫度和壓強有關,其變化規律與分子的變化規律一致。
  • 原子結構發展史
    1913年初,玻爾任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教授時,在朋友的建議下,開始研究原子結構,通過對光譜學資料的考察,寫出了《論原子構造和分子構造》的長篇論著,提出了量子不連續性,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和類氫原子的結構和性質。提出了原子結構的玻爾模型。
  • 中考複習:分子--原子--離子測試題
    中考複習:分子--原子--離子測試題   1、水結成冰,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A、由水的分子變成冰分子的;B、分子間的距離發生了變化;   C、水分子的大小發生了變化;D、水分子的化學性質發生了變化。
  • 質子不衰,原子不滅,為何由原子組成的生命不能永生?
    既然組成宇宙萬物的最基本單位——原子不滅,那為什麼也是由原子組成的人類血肉之軀就不能永生?宇宙的基本定律——能量守恆定律二十世紀以來,隨著顯微鏡等科學儀器的發明,物理學理論認為在微觀世界中,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而原子又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在物理變化中原子、分子本身的結構都不改變,但在化學變化中,原子會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但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都不改變。
  • 《軟體論》第五篇:生物的原子核軟反應假說
    第二個辦法是軟體改變法,即改變它的軟體,命令它按軟體去重新排列組合。原子核內的質子和中子是按照它的軟體程序去組合運行的,是有規有據的,按程序嚴密地去結合和運行的,因此改變它的軟體程序就可以改變它的原子結構。
  • 我要重新闡述原子結構
    我認為原子是由中子和圍繞著中子高速運轉的電子和質子組成的,電子和質子總是成雙成對的,每一個電子和質子對都是一個小的能量體,也就是過去人們所理解的電磁場。質子和電子對是中子的另一種存在形式,也就是說,質子和電子是由中子產生的,不同元素的性質是由組成這些元素的質子和電子對及中子的數量所決定的。通過對原子結構的重新定義,我們眼前的一切物質現象都變得清晰明朗。
  • 原子結構模型:科學家的探索之旅
    1808年他發表了《道爾頓原子學》,從而被譽為原子理論的創建人。他認為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第一個原子結構模型—實心球模型的提出者。由此可見原子是不可再分的說法已存在問題。道爾頓的原子結構模型被徹底否定了。
  • 既然我們都由原子構成,那原子究竟是什麼呢?答案你不會想到
    我們就要仔細研究原子。在宇宙中,幾乎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構造的,無論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都與原子息息相關,其中當然也包括我和你。每個原子內含一個質子和中子構成的中央核心。質子攜帶一個正電荷,中子沒有電荷,因此原子核整體呈現正電荷。原子核外充斥著大量電子,電子攜帶負電荷,並圍繞原子核旋轉運動,形成了一層「圓殼」。
  • 新初三化學丨分子和原子!
    1、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1)同種原子構成單質分子:1個氧分子由2個氧原子構成。1個氫分子由2個氫原子構成。(2)不同種原子構成化合物分子:1個二氧化碳分子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1個氨分子由1個氮原子和3個氫原子構成。
  • 原子結構模型理論
    「原子」概念(源於希臘文,其意為「不可分割的」 )提出已2000多年。1mol原子物質含有的原子數是NA。原子半徑是0.1 nm。原子內部結構是怎樣?     物質世界的最小單位是原子,原子是微小的實心球體,原子是單一的,獨立的,不可被分割的,在化學變化中保持著穩定的狀態,同類原子的屬性也是一致的。
  • 最新中考化學複習知識點-原子的結構
    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帶正電荷)以及中子(不帶電)構成,但並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這三種粒子構成的。3.原子內部結構揭秘—散射實驗(如下圖所示):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運動的α粒子(α粒子是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氦原子)轟擊金箔時,發現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路徑,甚至有極少數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堅硬不可穿透的質點而被彈了回來。
  • 新技術實現『原子手』 可移動分子內單個原子
    (ShutterStock)新研究在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基礎上,向探針施加超快雷射脈衝,實現了在萬億分之一秒內這樣短的瞬間,以可控的力度推動了分子內的單個原子。原子和分子構成了物質世界中幾乎任何物質。它們之間遵循量子學規律產生互動後,組成有著無盡的功能的各種複雜系統。
  • 如何稱出一個原子的重量?
    原子構成了地球上的一切物質,而原子本身又由更小的亞原子粒子組成——質子、中子和電子(除了不包含中子的氕原子之外),不同的原子包含了不同數量的亞原子粒子。那麼,原子究竟有多小呢?人類又是如何「稱出」一個原子的重量呢?原子有多大?
  • 2019中考化學重點:分子和原子
    1.答案:原子氧原子氫原子氫原子氧原子 2.答案:原子原子新的分子分子原子原子 四、用分子的知識解釋 1.混合物與純淨物(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構成的物質。
  • 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原子的等量關係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原子的等量關係,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原子內部結構揭秘—散射實驗(如下圖所示):   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運動的α粒子(α粒子是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氦原子)轟擊金箔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