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是一種半翅目昆蟲,我國就有一百二十種。一到夏天來臨,它就會站在樹上''知了-知了-知了''地叫個沒完,而且各地也有不同的俗稱,比如知了猴、知了龜、節老龜、爬叉等。那為什麼知了的若蟲——知了龜卻是從地裡爬出來的呢?
蟬是一種昆蟲,又稱「知了」。其種類較多,雄蟬的腹部有一個發聲器,能連續不斷地發出響亮的聲音;雌蟬雖然在腹部也有發聲器,但不能發出聲音。知了是在夏季的七月中旬開始交配,之後雌成蟲就開始在樹上產卵,主要是在5mm左右的枝梢上產卵。
每個卵窩產卵6-8粒,1根產卵枝條平均產90粒卵。雌蟲以產卵器將已產卵的樹枝表皮切開,使產卵樹枝枯死,以便樹枝落地後埋於土中,蟬的幼蟲也就掉落到了地面上。之後,幼蟲就會在土裡繼續爬,打洞。期間他們會用自己的口器從樹根上吸取樹的營養繼續發育,然後鑽入到地裡面去。一般都會在地裡幾十釐米的地方生存,有些還會深入到土壤裡面數米深。在地底下,知了猴主要是依靠吸食樹根的汁液為食。幼蟬長期在地下生活,有著冬暖夏涼的條件,也很少有天敵來威脅,倒也算自在。它們經過4~5次蛻皮後,就要鑽出地面,爬上樹枝進行最後依次蛻皮(叫金蟬脫殼),成為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