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忠回應石首事件等:負面新聞不怕媒體報導

2020-11-22 手機鳳凰網

事情不怕報導、不怕公開,只要報導得客觀公正就好

本報訊 昨天,湖北省省長李鴻忠表示,對於該省去年發生的鄧玉嬌案、石首事件等負面事件,不怕媒體報導,只要報導客觀、公正就好。他還表示,湖北省歡迎媒體監督。

昨天上午10時許,在湖北團審議選舉法修正案草案前,李鴻忠接受了媒體簡短的採訪。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監督政府,同時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對此,李鴻忠認為,黨和國家一直是這樣做的。

李鴻忠說:「我們平時講人大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以及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政府要接受這些監督。我理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權力運作,行政運作整個過程要透明,讓人民群眾看得見。」

去年,湖北先後發生了石首事件、鄧玉嬌案、武大腐敗案等負面事件,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關注;今年年初,湖北湧現出「信義兄弟」接力送薪的感人事跡。對於媒體的「宣傳」和「批評」功能,李鴻忠認為,「(負面)事情不怕報導、不怕公開,只要報導得客觀公正就好。公正、如實,這是最高標準。」

最後,李鴻忠說,湖北歡迎法律、民主等監督形式,同時也包括媒體監督。

正面:信義兄弟

2010年年初,在北京當包工頭的哥哥孫水林,為趕在年前把工錢發到農民工手上,返鄉途中遭遇車禍,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願,來不及處理哥哥的後事,便趕在臘月二十九返鄉,將33.6萬元工錢送到60餘位農民工的手中。

《人民日報》評論認為,「信義兄弟」的故事不僅體現了做人的良知,更反映了我們當前最需要的東西:社會信義。

霍吉和

相關焦點

  • 淺談對新聞負面報導的正面思考
    摘 要:在這個新舊媒體相互融合的「全媒體時代」,負面新聞是個避不開的話題,激烈的市場競爭讓許多媒體把對負面新聞的報導當作剎手鐧,為博高收視率而一味追求轟動效應,結果難免流於低俗。事實上,只要遵守基本原則,注意方式方法,負面報導也能有正面的積極效應。本文將就負面報導的積極意義及把握尺度進行探討。
  • 比較的新聞:正面報導和負面報導
    據統計,在1995年到1998年近四年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名牌節目《新聞縱橫》中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為正面報導,國內的其他主要傳媒也大體是這個比例。在西方,負面報導一如既往地在《雪梨晨鋒報》以及其他報紙上佔壓倒地位。當然,這種壓倒並不一定表現在數量上,它表現出一種佔統領地位的報導方法,一種傾向或基調。一項調查表明,美國的日報最吸引讀者的主題是事故,兇殺,自然奇觀,政壇風雲,稅收事務和犯罪。
  • 評論:媒體報導負面新聞就是不負責任嗎?
    近來,惹人眼球的一些所謂新聞中,不少是負面報導,食品安全、醫患矛盾、建築質量、官員貪腐等熱點層出不窮。在一些媒體的炒作下,似乎中國所有的食品都是有「毒」的,所有的工程項目都是「豆腐渣」,所有的公職人員都有問題,似乎社會矛盾異常尖銳,發展前景迷茫黯淡。事實上,這只是個別媒體所營造出的一種錯覺。
  • 央視該如何報導自己的負面新聞
    但是,最先出來報導此事的倒是網絡媒體。作為具有強大的現場直播能力和資源的央視痛失報導先機,確實非常令人費解。關於火災原因,有不少媒體報導的是,由於業主單位的人不聽民警勸阻執意燃放A類煙花所致。"業主單位"究竟是什麼單位?當然也就是中央電視臺了。不直接說中央電視臺的人是肇事者,卻偏偏拐彎抹角,不直接明言,看來不少媒體還是給央視留了一點面子。
  • 石首市委書記處置「6-17」事件不力被免職
    [提要] 25日上午,在石首「6-17」事件中負有領導責任的中共石首市委書記鐘鳴、市委政法委書記唐敦武被免職。而前一天的報導稱石首群體事件中死者塗遠高5名家屬曾被當地警方刑拘,罪名均為「涉嫌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罪」。目前僅有2人被放回 ,3人仍被收押。
  • 注意和防止災難性新聞報導中的負面影響
    但是在新聞實踐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因為觀念、立場、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一些媒體對於災難性新聞事件的報導,產生了比較嚴重的負面影響。    一、從非人性、獵奇角度出發,只關注災難本身,片面追求感官效果。與災難事件伴隨的往往是人身的傷害,如:洪水中漂浮的屍體,大火中燒的面部,車禍中殘缺的肢體,被犯罪分子燒傷、砍傷的面孔、軀體,等等。
  • 盧永春:新媒體時代下如何處置負面新聞
    在網際網路媒介空前繁榮、媒體高度商業化的今天,社會「公器」的影響力越來越強大,信息藉助新媒體平臺,傳播即刻遍及全國,輿論「殺傷力」越來越兇猛。這一時代背景下,一旦發生不良事件,極易吸引大批媒體的「捕捉」 報導以及招來網民的聚焦。特別是負面新聞如果沒有積極有效的應對,很有可能引發影響深遠的輿情危機,不利於事件的良性解決,同時傷及公信。
  • 湖北石首事件被免官員問責不滿一年復出(圖)
    反思「石首事件」處置10日於北京舉行的犯罪學高層論壇上,湖北荊州市荊州區法院院長廖滿堂分析探討了去年發生在湖北的「石首事件」。廖滿堂認為,一個很簡單的自殺案最後導致不得不動用成千上萬的武警到現場處置,其根本原因是長期以來積澱的社會深層次矛盾的總暴露。
  • 負面報導傳播效果研究及負面效果應對策略
    為了吸引更多的受眾、提高媒體本身的市場佔有率,各類媒體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這種情況下,負面報導逐漸成為許多媒體爭奪時常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學術界掀起了一股「負面報導」的研究熱潮。但是國內的學術界尚未出現一種對於「負面報導」的定義,能夠獲得絕大多數新聞研究者的認同,負面報導是否完全等同於輿論監督、負面影響,一直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問題。
  • 傅莉娟:新聞媒體裡對婦女形象負面報導廣泛存在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將於7日14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吳洪芹、魏旋君等5位全國人大代表就「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促進婦女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但是在有些方面,包括很多記者提到的婦女就業方面還是有歧視,在新聞媒體裡對婦女形象的負面報導也確實很廣泛地存在。    事實上,無論是在影視還是在宣傳片裡面,對婦女形象的負面報導還是有的。我想,這可能是出於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很多時候女性的形象都是哭哭啼啼的,很不堅強。
  • 為何某些媒體總是大肆渲染負面報導國足,而正面報導卻閉口不談,令...
    國內某些媒體往往對國足的負面報導感興趣,正面的報導卻很少知名足球界媒體人潘偉力表示:國足每年贏得球,做的公益都沒人關注,有些自媒體只抓著那些失誤和負面瞬間無限放大,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
  • 案件新聞中的負面信息與正面引導
    然而,案件新聞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在案件題材選擇、報導手段使用、報導導向體現上把握不好、進退失據,暴力、欺詐、厚黑、媚俗等負面信息滿天飛,就會出現負面效應,成為「毀三觀」、汙染社會風氣的信息源之一。如何讓案件新聞報導發揮正面引導作用,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 網絡負面熱點事件對大學生社會心態的影響
    關鍵詞:網絡負面熱點事件;大學生;社會心態;媒介素養 中圖法分類號 G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10-0034-02 一、網絡負面熱點事件的生成機制 網際網路傳輸信息的無限性使得任何內容都可能成為網絡議題,一些被主流媒體過濾的事情在網絡上卻能引起軒然大波。
  • 湖北石首6-17群體事件逮捕14人 含死者親屬2人
    [提要] 昨日,湖北石首市政府新聞發言人介紹,截至昨日,警方刑拘石首6-17群體事件參與者31人,檢方以涉嫌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批捕14人(「6.17」事件死者親屬2人)。此外,警方對投案自首、情節輕微涉案人員治安處罰51人,教育釋放23人。
  • 負面新聞利好公司?
    負面新聞利好公司?  一般來說,媒體發揮公司治理作用的途徑有兩個:一是媒體報導導致法律懲罰,二是媒體報導影響經理人聲譽。  在我國,有專家研究發現,媒體報導往往會導致行政部門介入,迫使企業改正。對於我國的上市公司,除了媒體報導引起外部監管部門的介入外,理論上還存在媒體的負面報導通過引起民眾的關注而形成對注重聲譽的經理人的外部約束。
  • 中紀委機關報談山東媒體負面報導:正確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中紀委機關報談山東媒體負面報導:正確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六水 黃帥/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8-07-30 13:24
  • 全國網媒荊州行 見證石首綠色發展創建巨變
    湖北是千湖之省,而石首是湖北的百湖之縣。8月12日,全國40餘家網絡媒體記者、大V、當紅主播們來到素有「湘鄂門戶」、「鄂南明珠」之稱的荊州石首,體驗綠色長江之美,以網絡媒體的獨特視角向全世界推介石首全域生態旅遊,展示中國麋鹿之鄉、中國江豚之鄉的獨特魅力。
  • 時政| 李鴻忠廖國勳對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出新要求!
    時政 | 李鴻忠廖國勳對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出新要求! 2021-01-07 06: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聞報導須注意導向和社會影響
    ( 騰訊網)這篇報導,看似是描述了一件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小事,但究其根本,這則新聞除了「有趣」以外並無任何的意義,甚至傳播了一些不正確的觀念,對社會並沒有一個正面的影響。這類只適合在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雖然能夠給報社或者網站帶來一定的流量和收益,但是所帶來的社會效益是微乎其微,甚至是負面的,絕對不能成為新聞報導的方向,在進行新聞報導時一定要注意報導出來後所產生的社會影響。
  • 餓了麼、百事遭遇公關危機:疫情期間企業該如何處理負面新聞?
    其次才是事件的管理,事情已經發生了無法扭轉。所以我們管理的不是事件的本身。把整個危機公關的項目給拆解開來,哪些是核心。哪些要應對,哪些不要應對。 第二,我們要深度了解媒體,媒體做這些相應的報導的驅動力是在哪裡? 3、危機公關的黃金回應事件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