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某些媒體總是大肆渲染負面報導國足,而正面報導卻閉口不談,令...

2020-11-23 騰訊網

一說起國足,很多人都紛紛搖頭,表示它不行,甚至還可以經常在網上看到有一些嘲諷國足的視頻和言論。

而國足的表現也確實比較令人感到失望,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國人對其滿懷希望也一次又一次的破滅,到了最後,大家都麻木了。

最近王興的那句「專業球員跑不過清華普通男生」的言論引起了廣泛討論。很多網友都在網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當然,小編看了一下這些看法,基本上大多都是對於國足的嘲諷。

為什麼對國足很失望?

中國足球的問題困擾了中國球迷數十年,這些年中國足球一直止步不前。然而身邊的日韓等亞洲一些球隊卻一直在進步,在世界盃的賽場上都能踢出漂亮的比賽,而中國足球卻一次又一次的讓人失望。

我們的國足也不是沒有進行改革,但似乎總是在調整和改變,卻總是沒有變化,問題的根源究竟是什麼呢?

國內某些媒體往往對國足的負面報導感興趣,正面的報導卻很少

知名足球界媒體人潘偉力表示:國足每年贏得球,做的公益都沒人關注,有些自媒體只抓著那些失誤和負面瞬間無限放大,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

「中國足球從七年前的6-15之後,其實成績真不算特別差。世預賽進了12強,亞洲杯兩次八強,比十年前好多了。但為什麼中國球員的名聲還越來越差,直至徹底崩壞?」

「我做過幾年平臺運營,對接幾百個體育自媒體。每天他們發的稿就扔統一的對接群裡,他們的收益完全和稿件流量掛鈎。什麼標題最吸引點擊,能有最大流量,換取最多收益,他們清清楚楚。」他在微博中寫道。

「所以我看到了什麼現狀?每當國足比賽,這些人裡的很大一部分,就跟狗仔一樣,一邊盯著轉播畫面,一邊準備好動圖編輯器,他們不希望國足贏球,不希望國足進球,他們緊盯著國足的每一次失誤,每一個負面瞬間,他們拼命截圖,拼命製作,拼命放大每一個負面的微小細節,然後配上一個聳人聽聞的標題,傳遍大街小巷。那些不看球的人,根本沒看比賽,只看到了這幾秒鐘的動圖,病毒式傳播,對中國球員的印象周而復始的惡化。」

「於是,一名球員的偶爾停球失誤,被放大成了「所有中國國腳都不會停球」;一名球員的烏龍,變成了「中國球員只會進自家大門」!」

「再舉個例子。從2016年底開始,馮瀟霆每年都做足球公益賽,捐錢捐物資捐球場,幾年來自媒體的報導屁都沒一個。但馮瀟霆在球場上失誤一次,成千上萬的自媒體像蝗蟲一樣爬上來吃人血饅頭,恨不得連批幾個月,引發全民高潮。好事無人問,壞事傳千裡。這就是人性。」

如果叫你去踢國足,你會踢成怎樣?

每當我們看球賽時,看到國足表現出不足的時候,或者覺得他們沒有用盡全力時,總是會嘲諷著說,就是沒有踢過球的人,也比他們踢的好,可現實是這樣嗎?如果叫你去踢國足,你會踢成怎麼樣呢?

其實國足球員何曾不想踢一場漂漂亮亮的球,來一雪這麼多年的前恥。

但讓小編實在想不通的事,國足擁有這麼好的條件,為何在面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次又一次的遭受到謾罵和嘲諷都還是沒能夠激發起他們的鬥志嘛。又或者說,蝨子多了不怕癢,失敗多了,也就接受了失敗了嗎?

國足未來如何

在此,小編想說國足的未來任重而道遠,也衷心的希望我們的國足能夠不再讓我們中國球迷失望,逐漸的變得強大起來。

圖源網,侵必刪

文中引用的話,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淺談對新聞負面報導的正面思考
    摘 要:在這個新舊媒體相互融合的「全媒體時代」,負面新聞是個避不開的話題,激烈的市場競爭讓許多媒體把對負面新聞的報導當作剎手鐧,為博高收視率而一味追求轟動效應,結果難免流於低俗。事實上,只要遵守基本原則,注意方式方法,負面報導也能有正面的積極效應。本文將就負面報導的積極意義及把握尺度進行探討。
  • 比較的新聞:正面報導和負面報導
    據統計,在1995年到1998年近四年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名牌節目《新聞縱橫》中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為正面報導,國內的其他主要傳媒也大體是這個比例。在西方,負面報導一如既往地在《雪梨晨鋒報》以及其他報紙上佔壓倒地位。當然,這種壓倒並不一定表現在數量上,它表現出一種佔統領地位的報導方法,一種傾向或基調。一項調查表明,美國的日報最吸引讀者的主題是事故,兇殺,自然奇觀,政壇風雲,稅收事務和犯罪。
  • 案件新聞中的負面信息與正面引導
    然而,案件新聞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在案件題材選擇、報導手段使用、報導導向體現上把握不好、進退失據,暴力、欺詐、厚黑、媚俗等負面信息滿天飛,就會出現負面效應,成為「毀三觀」、汙染社會風氣的信息源之一。如何讓案件新聞報導發揮正面引導作用,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 李鴻忠回應石首事件等:負面新聞不怕媒體報導
    事情不怕報導、不怕公開,只要報導得客觀公正就好本報訊 昨天,湖北省省長李鴻忠表示,對於該省去年發生的鄧玉嬌案、石首事件等負面事件,不怕媒體報導,只要報導客觀、公正就好。他還表示,湖北省歡迎媒體監督。昨天上午10時許,在湖北團審議選舉法修正案草案前,李鴻忠接受了媒體簡短的採訪。
  • 評論:媒體報導負面新聞就是不負責任嗎?
    近來,惹人眼球的一些所謂新聞中,不少是負面報導,食品安全、醫患矛盾、建築質量、官員貪腐等熱點層出不窮。在一些媒體的炒作下,似乎中國所有的食品都是有「毒」的,所有的工程項目都是「豆腐渣」,所有的公職人員都有問題,似乎社會矛盾異常尖銳,發展前景迷茫黯淡。事實上,這只是個別媒體所營造出的一種錯覺。
  • 負面報導傳播效果研究及負面效果應對策略
    什麼是「負面報導」,如何把握負面報導的「度」,減少它的負面效果,這是當下關於負面報導行為所需要迫切研究討論的問題。論文從「負面報導」這一概念的定義入手,結合負面報導在中國的發展歷史,通過分析比較具體的新聞案例來總結歸納負面報導的兩種傳播效果——正面效果和負面效果。同時,就負面報導所出現的負面效果,應該怎樣從不同的主體出發控制或者避免負面效果的擴大化,也是本論文所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
  • 21世紀網用負面報導要挾上市公司 獲數億好處費
    案情  收「保護費」不發負面報導  據犯罪嫌疑人、《21世紀經濟報導》副主編、21世紀網總裁劉冬介紹,21世紀網本是《21世紀經濟報導》的網絡電子版,2010年,網站開始獨立運營、獨立核算,其擔任負責人。  當時國內企業大量上市,這為財經媒體提供了巨大的牟利空間。
  • 21世紀網靠負面報導要挾數億元 兩公關公司當掮客
    案情  收「保護費」 不發負面報導  據犯罪嫌疑人、《21世紀經濟報導》副主編、21世紀網總裁劉冬介紹,21世紀網本是《21世紀經濟報導》的網絡電子版,2010年,網站開始獨立運營、獨立核算,其擔任負責人。  當時國內企業大量上市,這為財經媒體提供了巨大的牟利空間。
  • 央視該如何報導自己的負面新聞
    但是,最先出來報導此事的倒是網絡媒體。作為具有強大的現場直播能力和資源的央視痛失報導先機,確實非常令人費解。關於火災原因,有不少媒體報導的是,由於業主單位的人不聽民警勸阻執意燃放A類煙花所致。"業主單位"究竟是什麼單位?當然也就是中央電視臺了。不直接說中央電視臺的人是肇事者,卻偏偏拐彎抹角,不直接明言,看來不少媒體還是給央視留了一點面子。
  • 注意和防止災難性新聞報導中的負面影響
    毫無疑問,由於災難性新聞事件的反常性、震撼性等原因,災難性新聞事件是各種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但是在新聞實踐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因為觀念、立場、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一些媒體對於災難性新聞事件的報導,產生了比較嚴重的負面影響。    一、從非人性、獵奇角度出發,只關注災難本身,片面追求感官效果。
  • 新聞報導須注意導向和社會影響
    ( 騰訊網)這篇報導,看似是描述了一件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小事,但究其根本,這則新聞除了「有趣」以外並無任何的意義,甚至傳播了一些不正確的觀念,對社會並沒有一個正面的影響。這類只適合在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雖然能夠給報社或者網站帶來一定的流量和收益,但是所帶來的社會效益是微乎其微,甚至是負面的,絕對不能成為新聞報導的方向,在進行新聞報導時一定要注意報導出來後所產生的社會影響。
  • 媒體介入科學的邊界問題——淺議中國媒體科學報導的困境與突破
    「兩種文化」命題常常被用於分析媒體的科學報導。特別是近些年來,某些媒體人在涉足科學報導以後,往往在科學界乃至整個社會引發輿論熱議。2014年,著名的前央視名嘴崔永元推出了他在赴美調研幾個月以後拍攝的轉基因食品紀錄片。紀錄片通過實地調查、人物訪談等形式對轉基因食品支持者提出激烈的反擊,認為食用轉基因食品可能導致人類不孕不育、對環境造成不確定性的破壞等。
  • 博主揭批外媒話術引網友共鳴:沒見過媒體正面報導中國
    自疫情暴發以來,西方媒體歪曲事實的報導層出不窮。在廣西南寧隔離第十一天的柯克·阿佩蘭決定在自己的視頻節目Gweilo 60上揭批外媒。視頻中柯克·阿佩蘭用最直觀的方法,對比了「事實上的中國」與「西方媒體嘴裡的中國」,對抹黑中國的外媒話術進行了一一拆分:不難看出,區區改幾個詞,外媒就能完成了一篇「黑中國」的報導。
  • 傅莉娟:新聞媒體裡對婦女形象負面報導廣泛存在
    但是在有些方面,包括很多記者提到的婦女就業方面還是有歧視,在新聞媒體裡對婦女形象的負面報導也確實很廣泛地存在。    事實上,無論是在影視還是在宣傳片裡面,對婦女形象的負面報導還是有的。我想,這可能是出於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很多時候女性的形象都是哭哭啼啼的,很不堅強。
  • 中紀委機關報談山東媒體負面報導:正確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中紀委機關報談山東媒體負面報導:正確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六水 黃帥/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8-07-30 13:24
  • 網絡刪帖公司利益鏈曝光:刪負面報導收費1萬
    但記者近期追蹤發現,各種有償「刪帖公關」沉渣泛起,在網上公開叫賣替人刪除負面信息服務,甚至連新聞監督報導也「包刪」。  職業「刪手」怎樣替人消災?誰是利益鏈條上的「漁利者」?公眾合法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如何保障?「新華視點」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 「一帶一路」阿拉伯國家主流媒體涉華疫情報導分析與啟示
    【1】此次分析的媒體包括:埃及《金字塔報》、黎巴嫩《白天報》、沙特《中東報》、約旦《憲章報》、敘利亞《革命報》和卡達半島網,共採集涉華疫情報導660篇;時間範圍自2020年1月起至6月30日止,分兩個階段進行:1月至3月中旬為第一階段;3月下旬至6月底為第二階段。【2】整體而言,此6家媒體的相關報導以發布客觀數據或援引事件事實為主,評論性內容以正面傾向居多,總體態度向好。
  • 公司鎖住討薪農民工 要求媒體撤下負面報導[圖]
    11月5日對這一欠薪事件作了報導。該公司副總經理錢峰說:「不把網上《羊城晚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等媒體刊登的報導全部撤下來,我們董事會決定不給工程款。」討薪代表被鎖公司昨日上午10時30分,記者接到報料趕到海珠區工業大道中295號榮信大廈三樓,看到涉事公司兩扇大門被一把防盜鎖鎖住。湖南籍的農民工代表張家樂含淚喊著:「開門,我要出去!我要向媒體反映情況。」
  • 廣汽推石墨烯電池抵禦特斯拉引發媒體報導未必是「好事」
    收錄於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的這篇名為《媒體聚焦對創新的影響》的論文運用有關公司新聞報導的全面數據(2000年至2012年),發現媒體報導和公司創新存在負相關性,並進一步證實了媒體報導對企業創新的負面影響背後存在兩個經濟機制——其一是給經理人施加過度壓力,其二是將公司信息洩漏給競爭對手。這一研究發現為媒體報導對公司長期發展的影響提供了新的見解。
  • 新型主流媒體中的少數民族形象報導框架
    選擇人民網主要出於如下考慮: 一是基於網絡媒體的特點。首先,從提供研究素材的角度看,網絡媒體較之於傳統媒體更容易搜集材料。由於網絡媒體不受出版時間因而可以提供更多更全的可供研究的報導素材。[6]其次,從報導特點看,網絡媒體不受版面限制且報導體裁多元,各類新聞都可以通過網絡媒體的已匯總報導,因而更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