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對人類基因進行編輯的正確方法是什麼?以下這5條必讀!

2021-01-11 生物谷

2019年8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自從科學家們首次利用CRISPR技術對基因進行精準編輯以來,他們一直在努力在研究何時以及如何在倫理上做到這一點,那麼使用CRISPR對人類機體基因進行編輯到底合理嗎?如果對人類生殖細胞進行編輯會將編輯後的遺傳信息傳遞給子代嗎?

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

8月13日,人類生殖系基因組編輯臨床應用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Clinical Use of Human Germline Genome Editing)召開會議,討論了編輯人類胚胎的指導方針,目標就是提供一個全球研究人員可以參考的框架,以確保他們的工作符合科學共識。早在2017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委員會就已經提出了相關的建議,他們呼籲科學家們應該謹慎行事,但卻又模稜兩可,以至於中國科學家賀建奎表示,他們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所產生的一對雙胞胎女孩去年年底已經出生,而且一直在進行追蹤研究。

以下有五條事項能夠幫助探討如何基於人類道德開發並監管一項存在潛在風險的新技術。

1、自願暫停

目前並沒有人會否認CRISPR的潛力,其有望幫助臨床醫生未來治癒遺傳性疾病,無論是對於患病的成年人還是尚未出生的胎兒都是如此;但顯然科學家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去完成。2015年,一組科學家們就呼籲自願凍結關於種系編輯(改變精子、卵子或胚胎)的研究,直至人類道德問題被解決。

化學生物學家Jeff Bessen表示,這種方法在科學界是有先例的,在科學界許多人認為,在不阻礙研究進展的情況下,放慢節奏、正確地強調安全和倫理是非常有意義的。

2、在繼續前行前的嚴格障礙

美國國家科學院2017年的一項報告旨在為科學界提供關於這一問題的明確指導;研究者Rosa Castro解釋道,該報告為修飾體細胞開了綠燈,為修飾生殖細胞開了黃燈,所產生的變化或許會遺傳給吼道,該報告的目的是確保進行生殖細胞的編輯將僅用於預防嚴重的疾病,而且必須是在沒有合理替代方案的情況下在強有力的監督下開展。

圖片來源:sagaciousnewsnetwork.com

3、科學地前行

由研究人員此前宣布,他們成功利用CRISPR技術修飾了人類胚胎,儘管經過編輯的胚胎並未植入到女性體內,也並未出生,但生物倫理學家Jessica Berg教授表示,在研究人員邁出允許轉基因胚胎發育並出生的關鍵一步之前,解決基因編輯的倫理問題至關重要。

那麼在胚胎中能夠編輯的項目類型是否有限制呢?如果是這樣的話,應該需要什麼?這些問題還涉及到誰要設定限制以及應該如何控制基因編輯技術的使用。當然了,我們可能還會關心誰來控制使用這項技術的後續研究,是否應該需要州或聯邦政府進行監管?此外,還有一些關於成本和使用權的重要問題需要考慮。

4、基因編輯嬰兒的出生

2018年,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他們已經完成了對胚胎生殖細胞的編輯,後來這些胚胎被植入到母體內,最終一對基因編輯雙胞胎女嬰出生了,當時全世界都表示非常震驚,研究人員宣稱這對女嬰免受HIV的感染。在很多研究人員看來,這一進展違反了2017年制定的人類基因編輯指南的規定,生物醫學倫理學家G. Owen Schaefer提出了反對的主要理由,因為這種操作風險很大,可能會對編輯對象的健康造成不可預估的有害影響,甚至會超越基因編輯所帶來的好處。

CRISPR嬰兒或許是令人不安的生殖模式的一部分,有些「流氓」科學家會違背國際準則,從事一些在倫理和科學上都可疑的生殖領域的研究。

5、規章制度不能保證研究人員工作的道德性

無論8月13日召開的會議結果如何,在遵守規則和做正確的事情之間可能會存在區別,公眾不應錯誤地將道德監督等同於道德可接受性,從定義上來講,遵循這些規則的研究並不一定是好的;指導方針和期望都能夠幫助定義科學界可以接受的內容,但遵守常規的監督並不能保證一個項目是有道德的,這或許是一個更加複雜的問題。(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1】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Clinical Use of Human Germline Genome Editing

【2】What's the right way for scientists to edit human genes? 5 essential reads

by Maggie Villiger, The Conversation

相關焦點

  • 瑞典科學家編輯人類胚胎基因引發爭議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瑞典科學家宣布對人類健康胚胎的遺傳基因進行了編輯修改,目前胚胎依舊發育良好。研究人員對什麼實現了精確編輯?為何這項研究會富有爭議?以下是關於相關研究的五個關鍵問題:一、這並不是科學家首次嘗試編輯人類胚胎基因2015年,中國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試圖改變人類胚胎中的基因,特別是改變涉及供血障礙β地中海貧血症的相關基因。一年之後,中國另一支研究小組也嘗試編輯人類胚胎以抵禦愛滋病毒對人體的感染。
  •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不能「為所欲為」
    人民網北京2月15日電 (趙永新 趙竹青)2月15日零點(華盛頓時間2017年2月14日11時),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就人類基因編輯的科學技術、倫理與監管,向全世界發布其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人類基因編輯這一技術利器不能「為所欲為」,必須「按規矩行事」,嚴格遵守相關原則和標準。
  • 7國科學家呼籲:暫停所有人類生殖細胞系基因編輯臨床應用
    這應該被理解為,生殖系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還不應該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開展。然而,文章提到,隨後的一系列事件表明,這一聲明是不夠的。首先,生物物理學家賀建奎通過編輯胚胎,至少創造了兩名嬰兒。第二,明顯事先知道這項工作的科學家沒有採取足夠的措施來阻止它。第三,人們對人類基因增強的提議越來越感興趣。
  • ...開發出能同時對多個基因組位點進行編輯的超強基因編輯工具...
    2020年4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多倫多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技術能同時對基因組中多個位點進行編輯,從而就有望幫助研究不同DNA的組合與人類健康和疾病的關聯。
  • 斬獲諾獎的基因編輯技術,在未來或將改造人類,進行星際移民
    ,是因為許多科學家認為基因編輯技術將成人類戰勝頑疾的「終極武器」。科學家還認為基因編輯技術未來將在人類星際移民中發揮重要作用,俄羅斯科學院太空研究所核物理行星學處中子和γ光譜學實驗室主任馬克西姆•利特瓦克指出,在未來星際移民中,不是人類把其他星球地球化,而是讓我們自身去適應外星的條件。人類必須在演化變異後才能適應其他星球的生存條件。而這就要靠基因編輯技術。
  • 62位科學家致信,支持全球暫停人類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
    賀建奎在第26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大會上展示了他如何利用CRISPR-Cas9對人類胚胎的CCR5基因進行改變,並表示希望藉此使兩名女嬰能夠對HIV免疫。根據賀建奎的報告,除了已經出生的兩名女嬰外,還有一名經過編輯的嬰兒未出生。科學家們認為,這些位點的變化是可遺傳的,他們譴責賀建奎在沒有明確醫療需求、無任何監管批准的情況下進行秘密試驗。
  • 中國首次完成基因編輯幹細胞,媒體:基因編輯正確的打開方式
    2天內,他遭到了全球超過400名科學家的公開譴責,被停止一切教學和科研活動,並最終被南方科技大學解除勞動合同。史丹福大學也開除了多名與賀建奎有積極互動的研究人員。同樣是基因編輯,同樣用於治療愛滋病,在治療原理上完全一致,他們卻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待遇。因為,鄧宏魁等科學家的研究,才是基因編輯正確的打開方式。針對基因編輯,最大的問題還是倫理的問題。
  • 美國首例接受CRISPR治療的患者正在進行基因編輯試驗
    以下是CRISPR研究未來一年的亮點,以及對該技術常見問題的回答。CRISPR到底是什麼?CRISPR是一種新型的基因工程,它賦予科學家們比以往更容易編輯DNA的能力。研究人員認為CRISPR可以徹底改變他們預防和治療許多疾病的方式。例如,CRISPR可以使科學家修復基因缺陷,或使用轉基因人類細胞作為治療手段。
  • 美科學家在人體內進行了基因編輯實驗
    美國科學家首次在人體內通過剪切 DNA 鏈修改基因編碼,成功的話將推動患者疾病的治療。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現有的醫療水平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不過,仍有一些疑難雜症困擾著我們,尤其是遺傳性疾病。為了攻克這些「老大難」的問題,科學家們已在尋求一種新的醫療手段——基因編輯,修改人體的基因編碼。
  • 科學家宣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中國誕生 專家:給人類帶來風險
    即便這是真的,也未必是福音 深圳一科學家宣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中國誕生;專家:違背倫理,給人類帶來風險 如果基因被編輯的孩子真的出生,世界會怎樣? 11月26日,一對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消息,引發輿論軒然大波,科學家們、科研院校紛紛發表觀點,均持質疑和反對態度。國家衛健委回應,要求廣東衛健委認真調查核實。 基因編輯技術的安全性是否有保證?即使100%安全,那麼是否有悖倫理道德?會不會對人類基因帶來潛在危險?
  • 科學家第一次成功修復了人類基因中的致病突變,這意味著什麼?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周三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科學家們第一次成功編輯了人類胚胎基因,修復了一種常見的、能導致嚴重疾病的變異,製造了健康的胚胎。這項研究標誌著一個重要的裡程碑,儘管臨床試驗為時尚早,但這意味著基因編輯技術有一天可能保護嬰兒們免於多種遺傳疾病的威脅。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或將用於對人類胚胎進行編輯
    如今研究人員已經在早期胚胎中鑑別出多成千上萬個活性基因,為了探究這些基因的作用,以及哪些基因可以作為發育的主要調節子,研究者採用了多種方法,包括在小鼠機體中滅火胚胎基因,但僅僅來自中國廣州的研究人員發表了文章來闡述其在人類胚胎中利用CRISPR技術。
  • 跳躍:「跳躍基因」如何改變基因編輯
    央法傳媒網,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一種類似剪刀的工具來完成複雜的基因編輯任務,但是一種新發現的使用「跳躍基因」的技術可以提供一種無縫的、更安全的替代方法。基因編輯是改變DNA的一部分的過程,DNA是控制有機體如何發育和行為的代碼。它可以糾正或刪除代碼的部分,或插入部分,原因包括預防疾病。
  • 從基因編輯看人類基因技術的專利適格性問題
    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去年轟動全球的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雖然該事件的討論熱潮已經過去,但基因編輯技術在智慧財產權領域的討論卻並未結束。基因技術之所以能在智慧財產權領域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為它涉及到專利法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根本原則。近年來,生物科技產業蓬勃發展,而專利制度作為促進科技發展和保護髮明人創新成果的重要制度,究竟是否能適用於基因技術的研發成果?筆者想就這一問題進行理論分析和探討。
  • 基因編輯概念股有哪些?基因編輯概念股一覽
    基因編輯概念股有哪些?基因編輯概念股一覽  近期,一場由全球主要基因編輯工作者發起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在華盛頓舉行,探討了與基因編輯技術有關的各項熱門議題。峰會聲明並未嚴厲禁止對於早期人類胚胎或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行為,研究人員仍可進行基礎的研究。這意味著目前的重點仍將是基因編輯技術本身發展和潛在應用。  基因編輯 為重症患者打開希望之門  12月初,由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中國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學會共同舉辦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上透露,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有望治療B型血友病。
  • 上帝創造的人類基因已被擅自編輯!
    renmin網2018年11月26日報導: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突然公布研究成果:一對基因編輯雙胞胎在中國健康誕生。修改過的基因,使他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了。  發明者,或者稱創造者,是.....科技大學一名副教授。據說科學實驗完成在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但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相關負責人否認參與。
  • 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詳情曝光 基因編輯嬰兒是什麼?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如果這一消息屬實,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兩位基因編輯技術開拓者針對「基因編輯嬰兒」 發聲
    Doudna)在加州伯克利大學網站上發表聲明稱,目前基因編輯不應該應用於人類生殖細胞,這是在全球科學界達成共識的,負責此例基因編輯嬰兒的科學家必須對其行為作出解釋。她還補充道,這則新聞不會影響臨床試驗應用基因編輯技術去治療成人和兒童的一些疾病。關於基因編輯,需要繼續進行公開、透明的探討,就像此次在香港舉行的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就是一個討論的機會。
  • 美國首次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或能消除家族遺傳病
    美國在2017年初對基因編輯技術謹慎放開後,國內科學家就開始在該領域內邁出大步伐。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的科學家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團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了美國首例轉基因人類胚胎實驗。由於牽扯道德倫理問題,人類胚胎研究屢屢處於爭議之中。
  • 基因編輯嬰兒「死灰復燃」?科學家開始編輯人類卵子中致聾基因
    據 Nature 報導,今年早些時候宣稱準備用 CRISPR 技術創造能夠抵抗 HIV 病毒的基因編輯嬰兒的俄羅斯生物學家丹尼斯·雷布裡科夫(Denis Rebrikov),目前已開始對捐獻卵子進行基因編輯,但他的目的已經改變——不再改變 CCR5 基因,而是希望對與耳聾有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