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自從科學家們首次利用CRISPR技術對基因進行精準編輯以來,他們一直在努力在研究何時以及如何在倫理上做到這一點,那麼使用CRISPR對人類機體基因進行編輯到底合理嗎?如果對人類生殖細胞進行編輯會將編輯後的遺傳信息傳遞給子代嗎?
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
8月13日,人類生殖系基因組編輯臨床應用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Clinical Use of Human Germline Genome Editing)召開會議,討論了編輯人類胚胎的指導方針,目標就是提供一個全球研究人員可以參考的框架,以確保他們的工作符合科學共識。早在2017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委員會就已經提出了相關的建議,他們呼籲科學家們應該謹慎行事,但卻又模稜兩可,以至於中國科學家賀建奎表示,他們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所產生的一對雙胞胎女孩去年年底已經出生,而且一直在進行追蹤研究。
以下有五條事項能夠幫助探討如何基於人類道德開發並監管一項存在潛在風險的新技術。
1、自願暫停
目前並沒有人會否認CRISPR的潛力,其有望幫助臨床醫生未來治癒遺傳性疾病,無論是對於患病的成年人還是尚未出生的胎兒都是如此;但顯然科學家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去完成。2015年,一組科學家們就呼籲自願凍結關於種系編輯(改變精子、卵子或胚胎)的研究,直至人類道德問題被解決。
化學生物學家Jeff Bessen表示,這種方法在科學界是有先例的,在科學界許多人認為,在不阻礙研究進展的情況下,放慢節奏、正確地強調安全和倫理是非常有意義的。
2、在繼續前行前的嚴格障礙
美國國家科學院2017年的一項報告旨在為科學界提供關於這一問題的明確指導;研究者Rosa Castro解釋道,該報告為修飾體細胞開了綠燈,為修飾生殖細胞開了黃燈,所產生的變化或許會遺傳給吼道,該報告的目的是確保進行生殖細胞的編輯將僅用於預防嚴重的疾病,而且必須是在沒有合理替代方案的情況下在強有力的監督下開展。
圖片來源:sagaciousnewsnetwork.com
3、科學地前行
由研究人員此前宣布,他們成功利用CRISPR技術修飾了人類胚胎,儘管經過編輯的胚胎並未植入到女性體內,也並未出生,但生物倫理學家Jessica Berg教授表示,在研究人員邁出允許轉基因胚胎發育並出生的關鍵一步之前,解決基因編輯的倫理問題至關重要。
那麼在胚胎中能夠編輯的項目類型是否有限制呢?如果是這樣的話,應該需要什麼?這些問題還涉及到誰要設定限制以及應該如何控制基因編輯技術的使用。當然了,我們可能還會關心誰來控制使用這項技術的後續研究,是否應該需要州或聯邦政府進行監管?此外,還有一些關於成本和使用權的重要問題需要考慮。
4、基因編輯嬰兒的出生
2018年,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他們已經完成了對胚胎生殖細胞的編輯,後來這些胚胎被植入到母體內,最終一對基因編輯雙胞胎女嬰出生了,當時全世界都表示非常震驚,研究人員宣稱這對女嬰免受HIV的感染。在很多研究人員看來,這一進展違反了2017年制定的人類基因編輯指南的規定,生物醫學倫理學家G. Owen Schaefer提出了反對的主要理由,因為這種操作風險很大,可能會對編輯對象的健康造成不可預估的有害影響,甚至會超越基因編輯所帶來的好處。
CRISPR嬰兒或許是令人不安的生殖模式的一部分,有些「流氓」科學家會違背國際準則,從事一些在倫理和科學上都可疑的生殖領域的研究。
5、規章制度不能保證研究人員工作的道德性
無論8月13日召開的會議結果如何,在遵守規則和做正確的事情之間可能會存在區別,公眾不應錯誤地將道德監督等同於道德可接受性,從定義上來講,遵循這些規則的研究並不一定是好的;指導方針和期望都能夠幫助定義科學界可以接受的內容,但遵守常規的監督並不能保證一個項目是有道德的,這或許是一個更加複雜的問題。(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1】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Clinical Use of Human Germline Genome Editing
【2】What's the right way for scientists to edit human genes? 5 essential reads
by Maggie Villiger, The Conver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