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衝
讀邵麗的小說總能感受到她豐沛的情感,在她小說的敘述中你能夠體味出複雜的「人味」,這種「人味」是一種特殊的氣味,它代表著微小的塵埃世界。
新著《黃河故事》(河南文藝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敘寫的是一個家族的秘史,而這個秘史在追溯父親死亡真相的過程中漸次清晰。這是一個關於逃離和回歸的故事,是一個殘忍和溫暖的故事,也是一個彌合傷疤和精神溯遊的故事。在這樣一個故事中,「我們家」不僅僅是「我們家人」,同時也是生活在黃河岸邊的「小人物」,每一個「小人物」都有著像黃河水一樣渾濁而奔騰的一生。作家通過敘述姚水芹、李軒、泥鰍(趙偉峰)、喬大橋等以及「我」的家族的「人物誌」,揭示生活表象下面的真相。他們就是我們身邊普普通通的人,就像黃河中的一滴滴水,每一滴水都是一張碎片,一張張碎片的拼湊便成了我們的「黃河」。他們倔強、努力、痛苦、悲傷、幸福,每一個人都有著獨特的經歷,而每一個人都不是非好即壞,而是痛苦中含著幸福,悲傷中含著憤怒,倔強中含著夢想。每一個人都有一口氣,一口氣後面是家族關係的盤根錯節,是生活中的密密麻麻。
邵麗以極具耐心的筆力勾勒出瑣屑的家長裡短,只有對生活具有深刻的洞察方能將妯娌之間那種微妙的關係拆解呈現,通過人物的不同視角還原生活的真相,還原父親死亡的真相。正如作家在代後記中所言:「其實當我們置身其中,能夠深深地感受到的是愛不起來、恨不徹底、痛不完全的無奈。」黃河自古不僅是一條災難之河,也是一條灌溉之河,它承受苦難,創造苦難,同時也克服苦難,這種複雜精神在每一個生活在黃河兩岸的人身上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小說中的每一個人,母親、父親、我、大姐、二姐、弟弟、妹妹等都有這樣的烙印,他們身上的複雜性、永恆性便是人性。
與此同時,小說通過「我」的創業歷程,兩位姐姐、一位妹妹的婚姻變動,泥鰍在大城市的打拼史,呈現出了一幅改革開放後橫跨幾十年的社會變遷畫卷。在這幅畫卷中,我們能夠看到,儘管短短的幾十年,社會變遷卻是巨大的,觀念的更新、物質的豐盈、生活的變化在作家筆下的細節中一一展開。我們置身巨大的漩渦,每天迎接的不僅僅是生活的挑戰,更是精神的挑戰,我們身處信息的迷宮,努力捕獲自身的位置。身份的焦慮使得我們不斷地尋找和回歸,循環往復,就像黃河水一樣奔騰不息。
《黃河故事》寫的不僅僅是黃河,是黃河岸邊的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我們從小說中能夠讀到熟悉的父親、母親,熟悉的兄弟姐妹,熟悉的痛苦和悲傷,熟悉的歡樂和眼淚。
2021年1月8日《河南日報》第11版
編輯:河南日報文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