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重大突破!激活癌基因可以使心臟再生!

2021-01-19 生物谷

2020年2月25日訊 /

生物谷

BIOON /——研究人員試圖關閉一種允許癌症擴散的基因,結果卻出人意料地出現了180度大轉彎。通過使小鼠心臟中該基因過度活躍和發揮功能,它們觸發了心臟細胞的再生。由於成年人的心臟一旦受損通常無法自我修復,因此利用這種基因的力量代表著首次治癒心臟病的重大進展。


領導這項研究的劍橋大學藥理學研究人員Catherine Wilson博士說:"這真的很令人興奮,因為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讓心臟細胞增殖。目前的心臟病治療方法都不能逆轉心臟組織的退化——它們只能延緩疾病的發展。現在,我們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在老鼠模型上做到這一點。"

圖片來源:Dr Cathy Wilso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細胞自我複製的細胞周期受到嚴格控制。當細胞開始不受控制地自我複製時,癌症就會發生,而Myc基因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眾所周知,Myc在絕大多數癌症中都過於活躍,因此針對這種基因的研究是癌症研究中最優先考慮的問題之一。最近的許多研究都集中在試圖控制Myc作為一種癌症治療手段。


當研究人員在小鼠模型中使Myc過度活躍時,他們看到了它對包括肝臟和肺在內的器官的癌變影響:大量的細胞在幾天內開始複製。但在心臟裡,什麼也沒有發生。


他們發現,心肌細胞中Myc驅動的活動嚴重依賴於細胞內另一種名為細胞周期蛋白T1的蛋白質的水平,這種蛋白質是由一種名為Ccnt1的基因製造的。當Ccnt1和Myc基因同時表達時,心臟進入再生狀態,其細胞開始複製。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Wilson說:"當這兩個基因同時在成年老鼠的心肌細胞中過度表達時,我們看到了大量的細胞複製,導致心肌細胞數量的大量增加。"


心力衰竭每年影響全球約2300萬人,目前尚無治癒方法。心臟病發作後,一個成年人的心臟會失去多達10億個心肌細胞。與身體的其他器官不同,成人的心臟不能自我再生,因此這些細胞永遠不會被取代。他們的損失降低了心臟的力量,並導致疤痕形成,心力衰竭,最終死亡。


利用一種被稱為ChiP的新一代測序技術,研究人員能夠觀察Myc在心臟細胞中的作用。Myc產生一種稱為轉錄因子的蛋白質,它與特定細胞中的DNA結合併激活基因表達。但是,儘管蛋白結合成功,心臟細胞並沒有開始自我複製,因為蛋白不能激活基因表達。因為心臟中缺乏另一種對基因表達至關重要的蛋白--細胞周期蛋白T1。在Myc過活躍的細胞中加入該蛋白會導致細胞開始增殖。

圖片來源:Dr Cathy Wilso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目前的治療方案都無法逆轉心臟組織的退化。心臟無法自我再生是一個重大的臨床需求,尚未得到滿足,我們發現,即使在心臟中打開了Myc,也沒有其他的工具可以讓它工作,這可能是心臟癌症如此罕見的原因之一。現在我們知道缺失了什麼,我們可以添加它,讓細胞複製。」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表明組織再生的能力和組織對Myc的響應能力密切相關,同時組織的Myc響應能力收到關鍵轉錄機制中關鍵成分的嚴格控制,Myc與這個組分一起驅動組織的生物學再生過程。此外,除了廣泛存在於各個組織的關鍵靶基因之外,還有大量的靶標具有組織特異性的表達水平。這項研究主要關注的是肝臟和心臟——兩個典型的Myc響應性的可再生器官和Myc不響應的不可再生器官。但是這項研究表明通過更深入的探索,將為再生醫學和腫瘤易感性帶來新的知識和見解。

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和心力衰竭發病率的增加,病人護理費用預計將大幅增加。研究人員希望將他們的發現發展成一種治療心臟病的基因療法。"我們希望使用短期的、可切換的技術來啟動心臟中的Myc和細胞周期蛋白T1。這樣我們就不會留下任何可能不經意間導致癌症形成的

遺傳

痕跡。"(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相關焦點

  • Cell:重大突破!首次鑑定出抑制RAS癌基因的小分子
    儘管分子腫瘤學家在理解這些突變和它們對細胞信號轉導的影響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但是在開發系統性地靶向這些RAS癌基因的藥物方面幾乎沒有取得任何進展。這種進展的缺乏導致這個領域的很多人將RAS視為一種「無藥可靶向(undruggable,也譯作無藥可治的,無藥可用的)」的癌基因。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鑑定出首個小分子能夠同時抑制RAS癌基因激活的不同信號通路。
  • Science子刊:外泌體治療可顯著改善心臟恢復
    Science子刊:外泌體治療可顯著改善心臟恢復 2020-10-03 1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2019年2月24日,Nature官網正式上線了一個新子刊:Nature Food。這是一本在線期刊,將於2020年1月正式啟動。
  • Nature子刊:非編碼RNA癌症藥物基因組圖譜新突破
    研究人員進一步實驗驗證了lncRNA EPIC1對BET 蛋白抑制劑在乳腺癌細胞中的耐藥調控,並通過轉錄組測序分析發現它對耐藥的調控與MYC通路的激活具有顯著相關性。BET抑制劑(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motif Inhibitors)是最近發現的一類非常熱門的抗癌小分子藥物。目前在多個癌症的臨床實驗中效果都不錯。
  • Nature子刊,今年首個IF就突破12分,明年或可衝18分
    來自WoS截圖今年是Nature Sustainability拿到的第1個IF,作為Nature子刊,首個IF就超12分,確實值得我們關注~期刊基本信息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natsustain/
  • 《細胞》子刊:癌基因RAS使癌細胞躲過T細胞的途徑得證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RAS基因激活突變是癌症形成早期的啟動因素(1)。今年9月份發表的一篇文章也證明,RAS基因變異是菸民發生肺癌的第一步(2)。就目前的研究來看,一旦RAS基因發生激活突變,它會激活下遊信號通路,促進細胞的生長、增殖,抑制細胞的衰老和死亡,導致細胞癌變;緊接著,它又下達命令,讓細胞分泌一些蛋白質,促進微血管的形成,為轉移做準備;等這些都做好了,它再次催促細胞釋放特殊的信號因子,誘騙一批巨噬細胞過來為自己服務,同時促進癌細胞轉移(3)。真是無惡不作,惡貫滿盈。
  • 如果人的器官可以再生,患哪些病的人就有福了?實現再生指日可待
    如果人體可以再生,這4種病就有救了 心臟疾病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分校的研究人員2019年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關於心臟再生的研究,在哺乳動物的試驗中,小鼠心臟受傷後,可以再生大量的心臟組織。
  • 9月29日世界心臟日 關注心臟健康!這些研究成果值得一讀!
    對驅動異常心臟生長的分子機制進行深入理解或許就有望逆轉這一局面,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ircula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天普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深入研究了心臟中一種名為FoxO1的關鍵分子調節子,研究者首次發現,FoxO1能吸附並且激活心臟細胞中一系列基因的表達,從而導致生長信號的廣泛增加,尤其是在心臟內部。
  • 不良飲食習慣會激活「原癌基因」
    因為不良飲食習慣會激活「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就是指存在於生物正常細胞基因組中的癌基因,在某些條件下它可能被異常激活,轉變為癌基因,誘導細胞發生癌變。 A一隻病雞引發關於癌症的研究 人們常說,唯有死亡是平等的。其實,癌症也是「平等」的。
  •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反應和壽命 2020-09-21 0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重大發現:癌基因竟不在染色體上?第一作者吳思涵親身解讀!
    △來源Nature官網截圖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763-5文章第一次正面解析了癌基因所在的ecDNA的結構和基本功能,這為後續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 專家點評Science|揭示高等哺乳動物再生能力丟失的機制
    低等脊椎生物如魚類、蠑螈等,具有極強的器官再生能力,他們可以再生受損的心臟、大腦、脊椎及肢體;相比之下,高等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卻在進化過程中丟失了這些讓人夢寐以求的再生能力。現代再生醫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幫助人們恢復因疾病、衰老或其它原因造成損傷器官的功能,然而迄今為止,我們仍然不清楚高等哺乳動物再生能力因何丟失。
  •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級別論文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網絡截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4日16時20分訊(記者 馮茴花)今(4)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重大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任宏教授和蔡偉光副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多位研究者共同完成的論文「Dilution effect of the building area on energy
  • Nature子刊:抗癌又抗衰,心臟病藥物大放異彩!
    衰老是一種細胞應激反應,可導致細胞的生長停滯老化、受損甚至轉變為癌細胞,癌基因誘導的衰老表現為腫瘤抑制,但也可以通過分泌衰老細胞中的促炎因子而加速腫瘤的形成。首先,細胞衰老對機體的作用並不全都是有害的,細胞衰老在抑制腫瘤形成、傷口癒合、胚胎發育、組織再生等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夠在衰老過程中促進胰腺β細胞分泌胰島素,因此必須注意選擇清除衰老細胞的時間、位置、方式。其次,儘管現在已經報導了很多靶向衰老細胞的小分子藥物,但這些化合物脫靶效應普遍存在。
  • 同濟高紹榮教授實驗室《Nature》發文揭示表觀遺傳學研究重大突破
    同濟高紹榮教授實驗室《Nature》發文揭示表觀遺傳學研究重大突破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16-09-14  瀏覽:
  • 《Nature》顛覆性發現:癌基因竟然不在染色體上
    一般來說,ecDNA的大小在50~1000bp之間,但是,癌細胞中的ecDNA,比普通的ecDNA更大,能達到1~3Mb,甚至可以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到,而且它們往往會攜帶一個到多個能幫助癌細胞脫穎而出的優勢基因。
  • Nature子刊:太陽能電池效率或大幅提升!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19-0297-7現代太陽能電池板採用工作原理基本一樣:一個光子產生一個激子,激子轉化為電流。(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公眾號)推薦閱讀:Nature子刊:高效率有機太陽能電池獲進展【免費下載】5款科研學術必備軟體在看嗎👇
  • 中國再生醫學重大突破:可注射材料治療心臟病臨床安全可行
    A圖為心臟透壁指數,從藍色到紅色梗死程度逐漸增加;B圖紅色為超過50%梗死的組織。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獲悉,該所戴建武再生醫學研究團隊與南京鼓樓醫院王東進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上第一個開展可注射支架(膠原生物)材料結合幹細胞移植治療缺血性心臟病的臨床研究獲重大突破,首次證明可注射材料聯合幹細胞用於心臟病治療的臨床安全性及可行性,並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 Nature子刊:HLH-11/TFAP4響應營養物質水平調控脂質代謝
    Nature子刊:HLH-11/TFAP4響應營養物質水平調控脂質代謝
  • Nature子刊:重編程巨噬細胞,或助力癌症早期篩查
    研究人員希望這項技術可以用於人類早期癌症診斷。將巨噬細胞變為「線人」具體來說,包括巨噬細胞在內的許多免疫細胞在準備執行免疫功能時,會在基因水平發生改變。當巨噬細胞與腫瘤環境接觸時,某些基因會啟動,幫助激活巨噬細胞的主要功能:吞噬功能失常或死亡的細胞。Gambhir正是利用了這一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