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nagashi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可以引起一種嚴重的、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愛滋病(AIDS)。由於HIV可以攻擊人體免疫系統,愛滋病患者往往會因免疫系統崩潰而感染上各種疾病或罹患腫瘤,因此,愛滋病患者的死亡率極高。
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有效延長了HIV感染者(PWH)的生存期,並將其發病範圍從愛滋病轉移到與年齡相關的非傳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代謝性疾病以及肝臟和腎臟相關疾病等。
研究發現,引起這些非傳染性疾病的一個關鍵因素是HIV感染相關的炎症和免疫激活,它持續存在於慢性抗病毒治療的HIV感染中,但其病因仍未完全確定。
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的研究人員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題為:HIV-associated gut dysbiosis is independent of sexual practice and correlates with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的研究論文。
此項研究報告了愛滋病感染者中顯著的腸道微生物群差異,但此差異與性行為無關。研究人員還發現了HIV相關的微生物群落特徵與炎症標誌物相關,包括suPAR、最低點CD4計數和相關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患病率。
腸道黏膜完整性的喪失和腸道微生物群的異常被認為是導致慢性炎症和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期間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最近,性行為被發現是微生物群變異的一個主要來源,這可能會干擾先前對HIV感染者腸道微生物群變化的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早期研究主要招募了HIV感染者(PWH)隊列中的MSM(男男性行為),並沒有積極匹配病例和性行為的對照,導致HIV感染者(PWH)中的MSM(男男性行為)較未感染對照者豐富。由於這些研究存在大量的混雜變量和巨大的異質性,極大地阻礙了人類認知腸道微生物菌群失調對愛滋病的影響。
在此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腸道菌群的差異影響,主要有兩個來源的微生物群異質性:MSM(男男性行為)隊列和HIV感染隊列。研究人員在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HIV感染組與未感染HIV的對照組發現腸道微生物群的變化與HIV感染有關,這些對照組在年齡、性別、性行為、出生國家和BMI方面都有嚴格的匹配。
研究者們發現,Alpha多樣性的變化以及幾個細菌分類分支的相對豐度的差異與三個隊列具有一致性:女性、MSM(男男性行為)和MSW(男女性行為)。HIV相關的腸道菌群特徵與HIV疾病進展的臨床和炎症標誌物以及年齡相關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相關。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描述了一個與MSM(男男性行為)強烈相關的微生物群落特徵——Prevotella的富集和Alpha多樣性增加。更重要的是,他們還發現MSM(男男性行為)相關的微生物群落特徵是獨立於HIV感染之外的,即兩者無明顯相關性。
最後,研究人員提供的證據表明,MSM(男男性行為)相關的微生物群落特徵可能是由接受性肛交(RAI)驅動的,這一假設在對女性RAI的調查研究中得到證實。
總而言之,此項研究推翻了近期的某些混亂的研究偽結果,並表明HIV相關的腸道菌群的失調與性行為無關,但與非傳染性疾病有關。此外,研究人員還證實性肛交(RAI)可以改變人體的腸道菌群特徵。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6222-8
來源:bio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