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教授│從國內外指南更新看IDH1檢測和ivosidenib在AML治療中的...

2020-12-02 醫脈通

本期重點內容


➤NCCN AML診療指南推薦AML診斷時常規檢測IDH1基因突變

➤Ivosidenib已獲NCCN AML診療指南推薦用於攜帶IDH1基因突變的R/R AML成年患者和年齡≥60歲、不適合強烈誘導化療的新診斷AML成年患者

➤2020年CSCO惡性血液病診療指南推薦AML診斷時常規檢測IDH1基因突變,且對於攜帶IDH1突變的R/R AML患者,無論復發時間和年齡,均推薦使用ivosidenib(II級推薦)


專家寄語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是一組在細胞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方面具有高度異質性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既往聯合化療和造血幹細胞移植是AML治療的主要手段,但這些治療手段已難以滿足臨床治療需求。近年來,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及二代測序等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基於不同機制的AML新藥在臨床試驗中取得了較好的研究結果,尤其是一些靶向治療的研究成果徹底改變了AML患者單純依靠傳統化療提高生存率的局面,如FMS樣酪氨酸激酶-3(FLT3)和異檸檬酸脫氫酶1和2 (IDH1和IDH2)抑制劑。目前,ivosidenib作為首個精準靶向異檸檬酸脫氫酶-1(IDH1)突變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劑在國外已被廣泛應用於IDH1突變AML患者的一線和二線治療。本文結合國內外指南更新就ivosidenib在AML診療中的應用進展做一簡要概述。



NCCN指南確立IDH1基因突變檢測在AML診療中的作用


異檸檬酸脫氫酶-1(IDH1)是將異檸檬酸氧化脫羧轉變為α-酮戊二酸(α-KG)的關鍵酶,在AML中的突變率為6%~9%,但在正常核型AML(NK-AML)中的突變率高達8~16%[1]。突變的IDH1被賦予了新的催化活性,可將α-KG還原成2-羥戊二酸(2-HG)。2-HG可以競爭性抑制α-KG依賴的雙加氧酶活性,導致表觀遺傳學的改變並使造血細胞分化受阻[2](圖1[3])。


圖1 IDH1突變與腫瘤發生的相關過程

 

多項臨床研究表明,IDH1突變與低危或中危NK-AML患者預後不良相關[1]。在<60歲的低危AML亞組患者中(NPM1+,FLT3-ITD-),IDH1突變患者與野生型患者相比,顯著降低5年無病生存期(DFS,42% vs. 59%,P=0.046),同時中位總生存期(OS)也有下降的趨勢(50% vs.63%)[4]。中危AML患者中(NPM1-, FLT3-ITD-),IDH1突變也會降低無事件生存期(EFS)和OS[5]因此,最新的NCCN AML診療指南(2020 V3版)推薦AML患者常規檢測IDH1突變[6](圖2),且該推薦建議從2018年V1版起一直沿用至今。


圖2 NCCN AML診療指南(2020 V3版)推薦AML患者常規檢測IDH1突變

 

2020 CSCO指南強化IDH1突變檢測在AML診療中的地位

 

近幾年,隨著循證醫學證據的不斷增加,我國對AML診療指南也進行了更新。2017年發布的成人AML(非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中國診療指南,對於AML的分子學檢測就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其中次級檢測中就加入了對於AML的預後判斷具有一定指導意義的IDH1等基因檢測[7]今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首次頒布了CSCO惡性血液病診療指南,在注重科學性和可及性的同時也吸收了精準醫學的新進展。最新指南建議新診斷AML(ND AML)患者需常規檢測IDH1基因突變,其中年齡<60歲的ND AML為II級推薦,年齡>60歲的ND AML為I級推薦。此外,新指南也建議對復發難治性AML(R/R AML)患者完善分子表達譜的檢測(包括FLT3、IDH1/2突變),以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臨床試驗[8]


Ivosidenib開啟IDH1突變AML患者精準治療新時代


Ivosidenib是首個精準靶向異檸檬酸脫氫酶-1(IDH1)突變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劑。臨床前研究顯示,ivosidenib可以降低IDH1突變腫瘤細胞內2-HG水平並誘導腫瘤細胞分化[2],從而起到抗腫瘤作用。

 

Ivosidenib 的有效性在一項多中心、單組、開放標籤的I期臨床試驗(AG120-C-001)中得到證實[2]。該研究納入了179例IDH1突變的復發/難治性(R/R)AML患者,以每日500mg ivosidenib的起始劑量口服給藥。在主要的療效評估人群(125例)中,ivosidenib單藥治療的CR+CRh率為30.4%,CR率為21.6%,總緩解率為41.6%,CR+CRh的中位持續時間為8.2個月。在基線時依賴紅細胞和/或血小板輸注的84名患者中,29名(35%)在基線後56天可不依賴輸血。且≥3級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常見的≥3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為QT間期延長、IDH分化症候群、貧血等。

                                                                                                             

該研究成果於2018年6月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同時基於此項突破性的臨床試驗結果,2018年7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ivosidenib治療攜帶IDH1突變的R/R AML成人患者。至此, ivosidenib成為全球第一個獲批的IDH1抑制劑。基於此項研究結果,最新NCCN AML診療指南推薦ivosidenib治療IDH1突變R/R AML患者(圖3)[6],且從2018年V2版[9]起至今 ivosidenib都是IDH1突變R/R AML患者唯一推薦的治療方案


圖3 NCCN AML診療指南(2020 V3版)推薦ivosidenib用於AML二線治療

 

Ivosidenib從二線到一線席捲AML治療各個領域


AG120-C-001臨床研究同時也關注了ivosidenib在ND AML患者中的療效及安全性。該研究結果最早公布於2018年ASH期間,並於2020年2月正式發表於《Blood》雜誌[10]。34例攜帶IDH1突變的ND AML患者(中位年齡為76歲)參與了這項研究, 所有患者每天接受500mg的劑量。結果顯示,ivosidenib單藥治療IDH1突變ND AML患者的CR/CRh率也高達42.4%,CR率為30.3%,中位OS達12.6個月 [10]。基於此項臨床研究結果,2019年5月, FDA也擴大了ivosidenib的適應症,批准用於攜帶 IDH1 突變的年齡 ≥ 75歲或因合併症無法使用強烈誘導化療的新診斷成人AML患者。NCCN AML診療指南依據該研究進展也進行了更新,對於年齡≥60歲、無法使用強烈誘導化療的IDH1突變的ND AML患者推薦ivosidenib治療[6](圖4),且自2018年V2版起[9],歷年更新的NCCN AML診療指南中均強調了ivosidenib在ND AML治療中的地位。自此,ivosidenib使 IDH1突變AML患者全面進入了精準治療的新時代。


圖4 NCCN AML診療指南(2020 V3版)推薦ivosidenib用於無法使用強烈誘導化療的ND AML (>60歲)患者的治療

    

Ivosidenib為AML診療精準導航  獲CSCO指南最新推薦


近年來,多種新型、有前景的AML療法在國外獲批,僅2017年至2019年間,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就批准了包括ivosidenib在內的8種治療AML的新藥,極大的拓寬了國外AML患者的治療選擇。而我國2017版成人AML中國診療指南制定時,這些新藥尚未獲批,因此今年首次發布的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惡性血液病診療指南,對很多國內尚未上市的新藥也做了特別說明,其中不乏亮點,如在R/R AML的治療策略中指出,對於攜帶IDH1突變的R/R AML患者,無論復發時間和年齡,均推薦使用ivosidenib(II級推薦)。且對於年齡<60歲和年齡>60歲的ND AML患者,特別說明中均提及了IDH1抑制劑ivosidenib[8]

 

小結

 

綜上,IDH1抑制劑ivosidenib不僅對IDH1突變的R/R AML具有良好的療效,而且在不適合強烈誘導化療方案的IDH1突變的ND AML患者中同樣取得了療效的改善。NCCN AML診療指南也基於ivosidenib的研究進展進行了不斷的更新,我們也從別國的指南中取長補短,發布了符合我國國情的AML診療指南,對我們更及時、更規範的診治AML患者提供幫助。據悉基石藥業2018年已和Agios達成獨家合作,獲得ivosidenib 在大中華區的臨床開發與商業化與授權許可協議,正在全力推進ivosidenib 在我國的臨床研發。相信隨著AML診治方法的不斷改進,ivosidenib等新藥的應用,未來我國AML治療將取得更好的療效和更低的毒副作用。

 

參考文獻:

1.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Acute Myeloid Leukemia(2018.V1).

2. Dinardo CD, Stein EM,et 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8;378(25):2386-2398.

3. Roboz RJ, Dinardo CD,et al.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2018;Abstract 561.

4. Marcucci G, Maharry K, et al. J Clin Oncol 2010;28:2348-2355.

5. Abbas S, Lugthart S,et al. Blood 2010;116:2122-2126.

6.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Acute Myeloid Leukemia(2020.V3).

7.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中國診療指南(2017年版).

8.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惡性血液病診療指南2020.

9.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Acute Myeloid Leukemia(2018.V2).

10. Roboz GJ, Dinardo CD, et al. Blood,2020, 135(7): 463-471.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王建祥教授:縱觀AML治療從傳統化療到個體化靶向治療的變遷
    這些突變改變了IDH二聚體的功能,導致2-羥基戊二酸(2-HG)濃度增加,而2-HG可競爭性抑制a-KG依賴性酶的活性,影響表觀遺傳和造血分化。 目前已開發出口服的小分子IDH1抑制劑(如ivosidenib)和IDH2抑制劑(如enasidenib),在相關的突變患者中已經顯示出一定的療效。
  • Eunice S Wang教授:AML領域治療新進展
    :在過去的兩年中,在美國我們已經採用了許多不同的療法和藥物,這些藥物被批准用於治療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另外,我們有兩種IDH1和IDH2的小分子抑制劑【3】ivosidenib靶向伴有這些突變的患者可以從針對靶向藥物中獲益。最後,分子突變標記的使用可以告訴我們有關不使用哪種療法的信息。例如,普遍認為TP53突變的檢測是不良的預後徵兆,並表明該患者可能對強化7 + 3方案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基於維奈克特的組合治療均不能有很好的緩解率。伴有這些突變的患者會讓臨床醫生尋求新的替代療法,包括p53突變抑制劑APR-246或預先在阿扎胞苷中加入magrolimab的特異性免疫治療劑等。
  • 成人瀰漫性膠質瘤的臨床診療指南
    原創 姬康祁、邱天明 神外資訊北京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外科研究所江濤教授等為配合WHO第四版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標準的修訂和結合瀰漫性膠質瘤治療的最新進展,對中國膠質瘤合作組織聯合指導委員會、中國神經腫瘤學會和中國腦癌協會的膠質瘤臨床實踐指南進行更新。
  • 馬軍教授深度剖析分型背後的臨床價值!|ASH...
    我國目前的白血病分類仍採用2018年和2020年的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以及英美血液學指南作為分型標準,通過臨床特徵、分子生物學及遺傳學的異常對患者進行危險分層。」馬軍教授補充道。  近年來,白血病分型發展迅猛,逐漸成為了血液病的熱點研究方向。
  • ASCO NSCLC治療指南更新,EGFR/ALK/ROS1全陰後添新路徑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對2015年發布的Ⅳ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指南進行了更新。IV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一線治療方案推薦IV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二線治療方案推薦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更新的IV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治療指南,將免疫治療寫進一線治療之中,同時,本次更新的指南中,無論是一線治療還是二線治療,均是基於嚴謹的分子病理診斷結果,對於免疫治療方案的應用前提均是基於 EGFR/ALK/
  • 胰膽管腫瘤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進展
    在ASCO20虛擬教育項目中,教育課程「超越化療治療胰膽管腫瘤:靶向和免疫治療策略」,聚焦這些探索的新途徑,以及如何根據患者疾病的分子特徵量身定製可以改善預後的治療策略。 BTCs的靶向治療 Rachna T.
  • 蘭州理工大學馬軍教授榮獲《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年度突出...
    每日甘肅網訊  11月10日下午,《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兩刊理事會在中國科學院召開。《中國科學》系列期刊主編和編輯部主任等參加會議。會議由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主持。  會議對《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做出突出貢獻的作者、編委和編輯等作出表彰。朱日祥院士、江松院士、馬軍教授等10名研究人員被評為2016年度突出貢獻的優秀作者。
  • 肺癌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王潔教授vs菠蘿直播實錄
    菠蘿說大咖直播系列第二期,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潔教授,為大家詳細解答「肺癌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的關鍵問題。特別感謝參與文字整理的兩位志願者Teresa和Suya;完整視頻可在人民好醫生App上搜索回看。免責聲明:本文基於疾病教育目的,不能代替醫院就診。意見僅供大家參考,具體治療方式請諮詢自己的主治醫生。
  • 【紅柳人物】馬軍:高水平學術論文的修煉之路
    儘管發表了這麼多SCI論文,馬軍教授也不是為了學校的科研獎勵。「發表論文更重要的是為了擴大學校影響。」馬軍說,雖然在校內看,物理系的成果相對較多,但放眼全國還是與優秀高校有較大距離。目前高校排名的重要參考之一就是發表SCI論文的數量以及被引用次數。他認為,「論文是很重要的學術指標,是科研成果的集中體現,是指導實踐的重要基礎,更能為學校影響力的提升做出貢獻。
  • 黃曉軍教授談微小殘留病變在AML中的臨床應用前景
    該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將微小殘留病變作為重要參考指標納入治療決策,並宣稱急性髓系白血病移植後的完全緩解評估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為更好地解讀該文章,《中國醫學論壇報》刊登了研究摘要及同期述評,並邀請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的黃曉軍教授對該項研究的結論及對我國人群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和點評。
  • 顏紅兵教授:2017新版ESC急性心梗指南和DAPT指南變化前瞻
    即將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2017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年會將發表4個指南,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和《雙聯抗血小板治療重點更新指南》可能出現哪些變化?第四,在急性心肌梗死是否需要和何時使用血栓抽吸導管、合併多支病變的處理時機、重症患者使用血流動力學支持裝置的價值與時機、採用經橈動脈途徑實施介入治療和心肌梗死後心臟康復等方面,都獲得了新的臨床證據。這些變化為更新上一版指南提供了堅實的循證學證據。急性心肌梗死目前存在兩大核心問題。
  • 盤點| AML研究進展:5種小分子抑制劑的臨床數據
    在2017年8月到2018年11月間, FDA先後審批通過了5種小分子抑制劑用於治療新診斷的AML和復發/難治性(R/R)AML。這類藥物的臨床療效一般,但隨著國家級臨床指南(如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推薦將其應用於超獲批範圍的適應症治療中,該藥的使用率持續攀升。
  • 2019CSCO乳腺癌指南更新要點,來自大咖的解讀
    另外,新版指南作出的更改是基於國際原則、患者需求和專家意見進行的,此次更新中納入了國產新藥吡咯替尼用於HER2陽性乳腺癌的治療推薦,新上市的CDK4/6抑制劑的等級也相應得到了提高。同時,新版指南緊跟研究進展,增加了循環腫瘤標記物、人工智慧等章節,涵蓋了液態活檢、二代測序、智能影像、智能病理和智能決策等領域。
  • 譽衡磷酸肌酸獲《2018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推薦
    中訪網訊 《2018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日前正式發布,《指南》在慢性HFrEF藥物治療中指出:「心肌細胞能量代謝障礙在心衰的發生和發展中發揮一定作用,有研究顯示使用改善心肌能量代謝的藥物,如磷酸肌酸等可以改善患者症狀和心臟功能,改善生活質量。」
  • 解析2014年ADA糖尿病指南中值得關注的更新點
    今年的ADA新指南中有哪些更新點值得我們關注呢?新指南在妊娠糖尿病(GDM)篩查方面發生了政策性轉變,建議採用一步法或兩步法進行GDM篩查。這項最新推薦。此前,ADA一直支持並推薦由國際糖尿病與妊娠研究組(IADPSG)2010年所修訂的GDM一步篩查法。
  • 馬軍教授獲英國皇家化學會「可持續發展水獎」
    哈工大報訊(肖克/文)日前,英國皇家化學會經過全球範圍的提名遴選,公布了2016年「可持續發展水獎」(Sustainable Water Prize)的獲獎人,我校市政學院馬軍教授榜上有名,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學者。    馬軍教授致力於發展經濟低耗的高級水處理技術,以高效地獲取安全飲用水。
  • [第四屆天津血液腫瘤高峰論壇]張翼鷟教授專訪│多發性骨髓瘤的...
    [第四屆天津血液腫瘤高峰論壇]張翼鷟教授專訪│多發性骨髓瘤的危險分層及個性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