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脊髓炎患者面臨生存困境:失業率高 幾乎無藥可用

2020-12-06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5月25日訊(記者 朱國旺)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是一種罕見病,目前這一患者群體正面臨著生存困境。5月25日是「NMOSD患者關愛日」,由中國罕見病聯盟發起,北京協和醫院、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執行的《2019中國NMOSD患者綜合社會調查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24日在京正式發布。《白皮書》顯示,視神經脊髓炎患者中,60%接受過高等教育,卻有超過1/3處於長期失業,還有超過2/3的患者生活無法自理;同時,目前這些患者面臨無藥可用的局面,所用藥物幾乎都為超適應症用藥,亟待創新藥物的出現來拯救生命。

NMOSD是一種罕見的、終生的、致衰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視神經和脊髓的炎性病變為特徵,全球患病率為1~5/10萬人/年。

《白皮書》顯示,疾病是導致所有患者失業/失學的主要原因,90%的失業情況和100%的失學情況都是由疾病導致。此外,近60%的成人受訪者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在這群患者中有3成處於失業狀態,本該成為家庭經濟支柱的他們卻無法為家庭和社會做出更多貢獻。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崔麗英教授表示:「NMOSD多發生在三四十歲青壯年這一黃金年齡,患者常會經歷復發性疾病過程,而每一次復發都可能導致神經損傷和殘疾逐步累積,從而造成失明和癱瘓等嚴重殘障後果,更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

目前我國尚無批准針對NMOSD治療的預防復發藥物,患者仍面臨著缺藥、少藥的局面。由於用藥幾乎都不在適應症範圍,因此患者雖然享有基本醫保,但可報銷比例低,總體醫療費用中80.7%均需患者自費。同時,長時間的病痛與價值感的缺失,導致患者心理問題突出。在生活質量評估中,受訪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總評分遠遠低於普通人群。

來自北京的NMOSD患者趙鑫,疾病歷程已有10年多了,起初症狀為突然嘔吐,後來發展到左眼失明。每一次復發都需要用大劑量激素來抑制疾病,而長期的激素治療也讓趙鑫的外貌體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很長時間,我都沒有辦法真正接納自己外貌體型的變化。」趙鑫說,「我更擔心的是,激素治療在控制病情的同時也會對身體其他器官造成的傷害」。她表示十分期待創新藥物能夠早日上市,讓更多像她一樣的患者有一天可以跟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

「發病少、難診治、沒有藥」是罕見病的共同特點。近年來,罕見病從無人知曉到逐漸進入大眾視野,日益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隨著一系列罕見病相關國家政策的出臺,以及精準醫療和個體化治療的發展,整個社會對罕見病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三級職員馬愛寧主任表示:「在罕見病防治領域,需要政府、社會、個人等各方共同參與。未來,我特別希望能與各方攜手,加大罕見病防治工作力度,特別是加強罕見病健康教育和宣傳,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並關心罕見病,為罕見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不讓每一個人在健康的道路上掉隊!」

北京病痛挑戰基金會秘書長王奕鷗也表示,十分期待更多罕見病特效藥能夠儘快獲批上市,讓包括NMOSD患者在內的廣大罕見病患者,早日改變無適應內用藥的困境。讓罕見病病友在解決疾病困擾後,能真正有尊嚴、有能力實現自我,享受人生。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Neurology:臨床試驗表明造血幹細胞移植可逆轉視神經脊髓炎
    2019年10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臨床研究中,來自美國西北大學費恩柏格醫學院和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報導造血幹細胞移植可逆轉一種使人衰弱的神經系統疾病,這種稱為視神經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的疾病導致一半的患者在確診後5年內失明和失去行走的能力。
  • 科學家揭示小膠質細胞在視神經脊髓炎中的作用
    責編 | 兮視神經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種嚴重的神經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侵襲視神經和脊髓,導致視力喪失和肢體癱瘓。NMO在高加索人種中較為少見,但在東亞、中亞以及西部非洲較為常見。青少年及更年期的女性為該病的易患人群,發病後患者逐漸喪失視力,失去勞動能力,嚴重影響患者家庭的生活【1】。關於NMO的相關報導最早可追溯至1894 年,Eugene Devic 博士稱這種同時影響視神經和脊髓的疾病為「視神經脊髓炎」。
  • 影像挑戰:哪個才是真正的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病?
    解析:脊髓 MRI 可見 C3~C6 長節段髓內高信號病灶,增強後部分強化)病例四為 NMOSD 合併乾燥症候群女性患者的脊髓 MRI病例五為脊髓淋巴瘤。解析:A:T2WI 可見長節段病變;B:T1 增強可見病灶部分強化;C:PET 提示病灶高代謝病例六為神經白塞病。
  • 重見光明的視神經萎縮患者
    ,致使視神經全部變細的一種形成學改變。一旦視神經萎縮,要使之痊癒幾乎不可能,但是其殘餘的神經纖維恢復或維持其功能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患者應充滿信心及堅持治療。不管是哪種原因引起的視神經萎縮,其根本都在於脾腎陽虛,精微不化,肝腎兩虧及精血虛少。所以,對於視神經萎縮的治療,最好的辦法就是重新讓患者氣血充盛,潤養神經,使死亡之神經纖維得以再生,瀕臨死亡之神經節細胞得以甦醒。
  • 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6大核心症狀及治療
    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免疫介導的以視神經和脊髓受累為主的中樞神經系統炎性脫髓鞘疾病。臨床上多以嚴重的視神經炎和縱向延伸的長節段橫貫性脊髓炎為特徵表現。常於青壯年起病,女性居多,復發率及致殘率高。
  • 「無藥可用」時,如何化被動為主動?
    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標準的強化化療方案或相同的化療方案加6劑量利妥昔單抗。  01存活率從85%升到95%  研究人員原本計劃招募約600名患者參與這項研究。然而,在只登記了328名2-17歲的患兒後,由於患者數據中期分析已顯示利妥昔單抗獲益顯著,所以這項研究提前終止了。這意味著,試驗無需再進行隨機對照了,所有未接受利妥昔單抗治療的兒童均被允許接受治療。
  • 幹細胞有望實現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治療的突破
    近期,國家發布了「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2020年度擬立項項目公示,共15個項目獲得資助,其中《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的臨床研究》入圍,幹細胞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引起領域醫學者的關注。
  • 《2019淋巴瘤患者生存狀況白皮書》:5年生存率僅為38.3%
    白皮書發起方之一、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馬滔女士介紹了本次調研的初衷:「在我國,淋巴瘤尤其是罕見淋巴瘤亞型的患者正面臨巨大挑戰,而幫助他們走出困境還需仰賴多方力量。我們希望通過白皮書的發布,各方關注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現實,為切實解決患者需求提供可借鑑的經驗。」
  • 出國看病:免疫療法加靶向藥改善了膽道癌患者的生存
    更重要的是,盛諾一家與這家醫院合作多年,建立了正式籤約合作關係,為國內患者開通了出國看病綠色轉診通道,為患者和家屬提供出國看病一站式服務。  Yarchoan博士說,膽道癌是一種典型的免疫抵抗性高的癌症。一些膽道癌患者可能攜帶了某些特定突變,從而會獲益於靶向這些突變的精準藥物治療。
  • 10個感冒7個要輸液 醫生:太依賴輸液將無藥可用
    市急救中心急診內科黃醫生介紹,對待一些輕微的感冒病人,醫生一般不會主動開消炎藥,但一些患者市民很不理解。一些稍微嚴重點的感冒,病人都主動要求輸液,增加藥量。  據市急救中心調查的數據顯示,存在這樣想法的患者市民,佔七成以上———輸液不僅好得快,身體負擔也小。真是這樣?
  • 視神經及視路病的診療規範
    4.螢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呈現視盤毛細血管擴張,但無螢光素滲漏。五、治療無特效治療,可採用綜合性治療,如皮質激素全身應用、維生素B族、血管擴張藥與能量合劑、補鋅等。有人主張對重症者,可考慮開顱手術。3.皮質激素、血管擴張藥及能量合劑聯合應用,促進視功能恢復。七、預後中毒性視神經病變預後不一,有的經治療視力可恢復。但有些病人經過各種治療,視力仍無進步,以致失明。
  • 視神經萎縮
    因為視神經內的毛細血管的閉塞以及神經膠質的增生,致使視盤蒼白。由於神經髓鞘的喪失而使神經纖維的體積縮小,視盤表現輕度凹陷。利用無赤光進行眼底照相或雷射眼底掃描,還可以查出視網膜神經纖維呈條狀、楔狀或普遍的神經纖維束缺損。
  • 白皮書數據顯示43%患者曾有過淋巴瘤誤診經歷
    》發布  43%患者曾有過誤診經歷  本報訊 時逢第16個「世界淋巴瘤日」之際,由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淋巴瘤之家」 患友組織發起的《2019年淋巴瘤患者生存狀況白皮書》發布。  「淋巴瘤之家」創始人顧洪飛介紹:「我們時常遇到患者全家奔走多個醫院、省市就醫的例子,他們在體力、財力與心理上面臨巨大壓力。幫助公眾全面了解淋巴瘤,給予患者更多理解與關注。」  事實上,「淋巴瘤家族」中多個亞型的發病率極低,在國際上均屬於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罕見病」範疇。
  • 中國多中心研究證實靶向IL-6R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的有效性
    該試驗在國際上首次報導IL-6R阻斷劑託珠單抗較傳統的免疫抑制劑硫唑嘌呤,在降低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患者的復發率和致殘率上具有明顯優勢,為該疾病的治療提供了高級循證醫學證據。作者介紹 施福東 博士、教授、主任醫師 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北京天壇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和京津神經免疫中心教授、主任醫師,擅長神經免疫和炎性疾病,包括多發性硬化、視神經脊髓炎
  • 2020年創新藥獲批最大贏家:諾華(NVS.US)
    比較受關注的兩款藥物則分別是治療1型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的口服SMN2基因剪接調節劑risdiplam,以及治療視神經脊髓炎的IL-6R單抗satralizumab。Satralizumab是FDA批准的第一個用於治療視神經脊髓炎的IL-6R抑制劑,採用了先進的再循環抗體技術,具有較長的半衰期也是第一個可以皮下注射的視神經脊髓炎藥物,適合anti-aquaporin-4抗體陽性的患者,可以由患者自己或看護人完成注射,每四周一次。
  • 法國經濟面臨困境 謹防企業破產和裁員潮
    來源:海外網法國經濟部長布魯諾·勒梅爾(法新社)海外網1月8日電當地時間7日,法國經濟部長布魯諾·勒梅爾警告稱,2021年初法國經濟仍將面臨困境,今年破產企業或將超過2020年。據法國BFM電視臺報導,布魯諾·勒梅爾7日與智庫蒙田研究所舉行視頻會議時表示,2021年初法國經濟仍將面臨困難,最難的階段就在面前,「我們要經歷異常艱難的幾周乃至幾個月。」他警告稱,未來幾個月的經濟前景黯淡,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2021年破產企業數量可能超過2020年,但政府將繼續全面支持陷入困境的行業,努力擴大對企業的援助,提高對貧困家庭的支助。
  • 扒一扒2015年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診斷標準的精彩之處
    曾經認為NMO腦不應該有病灶,現在不但有,還可以很大。而且NMO系列還可以伴其他的自身免疫疾病如乾燥症候群。甚至只有一次視神經炎或脊髓炎也有可能被划進來,一時間,大家覺得好亂啊,有些摸不著頭腦。AQP4-IgG陽性(強烈推薦基於AQP4轉染細胞的檢測方法)  3.
  • 肺癌基因檢測查出罕見基因突變,就無藥可救了?還可用這個療法治
    但是想要進行靶向治療,就一定要先做基因檢測,因為靶向藥物治療有效的前提,是肺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存在著基因突變的作用靶點。但是有不少患者在做完基因檢測後卻感覺墜入了絕望的深淵:被告知存在的基因突變是「罕見突變」,目前還無有效的靶向藥可用,這些人又被稱之為「罕見的肺癌患者」!什麼是罕見的「肺癌患者」?
  • 結核性脊髓炎需要及時診斷,診斷它的方式有許多,常見的有這幾種
    導語:結核性脊髓炎是由於身體的其他部位中含有的結核桿菌經過血液循環,或者是脊柱中的結核直接浸潤而形成的脊髓損害,大多數情況下都會累及脊膜,所以被稱為結核性脊膜脊髓炎,而且近年來我國的結核病疫情出現蔓延的趨勢,因此結核性脊膜脊髓炎患者也隨之增多,而且大多都見於青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