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死亡,突然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坦蕩接受一切的發生

2020-11-25 騰訊網

文章內容來自量子催眠案例,經來訪者同意分享,文中觀點代表催眠師及個案本人,僅供讀者參考

接昨天的發布繼續探索:

第二個場景

在一個很高科技的太空艙,現代化的建築,有很多忙碌的工作人員。我是一個男子,名叫駱華,穿著白大褂,戴著眼鏡,是一個斯文人。駱華掌握著重要的技術,是做實驗的,要在外太空造一個建築。他在操作高端儀器,在討論項目實驗數據。年紀30出頭,是一個人類。

這個建築是在外太空的,像一艘太空飛船。他是一個小團隊的組長,負責把控項目的進度和方向。下班後,他會回到自己的宿舍房間。同事們都住在自己的宿舍房間裡。一個人時,他喜歡坐在椅子上看著窗外:深邃的宇宙,燦爛的星河,還有寂靜的黑夜。不工作時,他心裡是很空虛和孤單的。

他的書桌上有一張照片,是妻子和兒子在沙灘上的照片。他和妻兒感情很好。照片上兒子3-5歲左右的樣子。他會掛念妻兒,但是現在見不到他們了。他所在的實驗室離地球很遠很遠了,聯繫不上妻兒了,也聯繫不上地球上的人了。地球上發生了一些事情,所以他們要逃離,要去尋找解決方案,讓人類活下去。他們要找一個地方,在那裡建太空城。駱華心中一直有一種信念:雖然不知道明天會怎樣,不知道要飛往哪裡,但他必須要去飛。他就是在這種狀態和心境下生活的。

有一天,在飛船飛行的過程中,檢測到正對面有一顆隕石正飛速襲來,發現時已晚了,要相撞了。駱華站在窗戶前,看著對面要撞過來的火石。火光在宇宙無垠的黑夜裡把這艘船照亮得如同白晝,他看著這飛速而來的光亮,仿佛在眼睛裡看到了昔日地球的太陽。最後一刻他嘴角帶著淡淡的微笑,表現得很淡定,沒有對死亡的恐懼。

這一生學會了接受事實,即使困頓,即使迷惑,也要找到生活的意義。無論結局如何。

如果用人類的角度去看,結局最後他們墜毀了,看上去好像他們所作的努力和貢獻都是途勞無功的。但這不是事情的真相。真相是在駱華的生命裡,他生命的最後幾秒中,他是怎麼面對死亡的。當時他的內心非常坦蕩。他面對死亡來臨的那一刻,他一點都不害怕。

因為那時他已經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了。有的時候,患得患失,想結果啊,真的是想太多了。很多人在追尋生命意義的過程中不懂得這一點,所以他們需要經歷很多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去找到生命的意義。

黎穎怡

量子催眠一階段操作者

坐標:廣州

相關焦點

  • 35歲藝人高以翔不幸去世:面對死亡時,我們才明白生的意義
    可無論是明星、普通網友,還是身邊的人,我從來沒有想過,他們會離開得那麼突然。當我們談論有關死亡的公眾事件時,不止在感嘆生命無常,同時也是在無聲追問生命的意義。那個周六下午,我待在病房,看著她費力地調整姿勢,想找個舒服的方式,等下一次護士來注射嗎啡。她的視線經常處於某種迷茫中,好像隨時會睡著,又好像只是在靜靜沉思。我無法減輕她的痛苦,只能盡力維持正常的模樣,跟她瞎聊點什麼,假裝沒事。
  • 李誕說:生命最大的價值是活著——直面死亡,才能明白人生的意義
    在最近一期的《奇葩說》裡,李誕這樣詮釋生命的意義:生命最大的價值,是活著!對生命的理解,簡單樸素到,沒有一個多餘的字,更沒有那麼多的詩和遠方,卻直擊人心!直到一個突然的消息傳來,我們才明白,不是所有的人,說了「再見」之後,就一定還會再見的。同樣在27日,已經很久未曾出現在大眾面前的歌手張咪,在微博上發了一篇長文,她被確診為癌症晚期,並以這樣的方式,上了微博熱搜頭條。
  • 活得好好的,突然被殺,幸福終止!如何正確面對和看待死亡?
    面對「死」,恐慌,無助,害怕,懊悔,絕望等詞往往會浮現在腦海。面對「生」,希望,陽光,太陽,新生,向上等詞也會浮現在腦海。生意味著開始,死意味著結束。很多人都在思考和敘述著生的意義,卻很少有人談及如何看待與面對死亡的話題。最近看了一部名為《死役所》的日劇,讓我對死有了更深的思考。
  • 遺願清單,一部講述如何面對死亡的電影
    遺願清單遺願清單是2004年由華納兄弟公司出品的一部有關人生理念的電影,這部電影與其他電影不同,電影中的主角是兩位身患癌症的病人,其中一位黑人修理工錢伯斯先生家庭美滿,熱愛生活並知識淵博對於人生有自己的熱愛跟理解,但是年至晚年,錢伯斯先生由於癌症不得不離開工作與家庭搬入億萬富翁愛德華的醫療機構中接受實驗性治療來為自己的生命做最後一搏,無獨有偶,愛德華也在一次嘔吐之後在醫院檢查之後發現自己身患癌症的不幸消息與錢伯斯安排在同一個病房
  • 如何面對死亡的恐懼和悲傷,樹立正確的生死觀?
    然而當死亡來臨時,他們又不知所措,無法接受,懷著憎恨、恐懼和遺憾離開人世間。沒有好好道別,更沒有好好活著。因為不曾想過死亡,以及對死亡的誤解,他們反而更不懂得什麼是活著。不知死,焉知生?死亡教育,不僅可以讓逝者從容面對死亡,更能讓活著的人,尤其是輕生尋死的人,懂得生命的意義。
  • 如何面對親人的死亡?
    死亡,自古以來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而若是親人的意外死亡,更是雪上加霜,很多人一時無法從中走出來。面對至愛的親人,我們渴望和他永遠在一起,渴望與他同甘共苦。但是,如果這個人突然去世或即將離開,我們怎麼辦?要如何面對親人的死亡?
  • 閒談:人如何面對死亡?
    一場100分鐘的考試,一次100年的生命之旅。人終有一死,有人交了白卷,有人寫了寫,有人放棄考試,有人坦然面對。 死亡和永恆對立,沒有人能面對死亡。死亡的背後是永恆,永恆和人沒有關係。也許,人類會徵服宇宙,永恆的傳承。或許,人類和宇宙會永恆存在,只有人需要面對死亡。
  • 淺析人類對死亡的認知,明晰人類生命的意義
    事實上縱觀那些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宗教,就會發現它們甚至是歡迎死亡的。 譬如對於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來說,今生存在的意義僅僅是用來決定來世命運的工具。 由此可知在這些宗教認知中,死亡是一個完整世界中一個重要而積極的組成部分。
  • 生命意義的最終答案!
    這樣看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慶幸,因為我們可以活在今天並且能來討論這個問題,我們今天的生命是何等的寶貴,等會我們把生命中意義弄明白,就去好好享受生命吧!最初人類的發展圍繞的核心是什麼?就是為了保持生命延續生命,其他動物也是這樣,這是一切生物求生的本能。食物,交配,用火,捕獵,種植……。保持生命延續生命就是人類發展的動能。
  • 105歲老人的生命智慧:預知死亡,才能感悟活著的意義
    沒有必要逃避死亡的話題,但也不需要整天只盯著死亡這件事,需要做的就是抱著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當下的生活,不要讓時光白白荒廢,拼盡全力的活著就好。作為醫生,老人面對過太多的生離死別,他認為死亡並不代表生命的消逝,對於活著的人來說反而是鐫刻在回憶中的「新生」,雖然和以前存在的方式不同,但卻在心中活得更加清晰。
  • 一個人只有勇於面對生命,才有可能智慧面對死亡
    人生最大的恐懼對許多人來說,最令人恐懼的不是死亡,而是從未真正地活著。如果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才明白自己為什麼活著,將是人生最大的遺憾。在人們的印象中,也許死亡是人生最大的恐懼,實際上並非如此。對許多人來說,最令人恐懼的不是死亡,而是從未真正地活著。約翰。
  • 生命的意義存在死亡當中
    這是#叄拾而立#話題的第五篇原創文章 很多時候,我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生命的意義存在什麼之中呢?」 我最後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生命的意義是存在死亡當中的!
  • 如何修煉面對死亡的態度,形成恰當的生死觀
    墓志銘遊戲和模擬喪禮活動一樣,都是為了幫助大家直面死亡、思考生命的終極意義、最終能夠帶著清醒的自我覺察更好地活在當下。就像電影《阿甘正傳》裡、阿甘媽媽臨終前說的:「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們註定要做的事。」可是,過往的教育卻很少涉及這個人人都將面對的重大課題,於是,死亡便成了人的終極焦慮來源。一方面,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現實壓力和困擾背後,隱藏著的是死亡焦慮。
  • 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首先,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嚴格意義上來說要從生命的起源開始講起。特物兔兒知識有限,目光淺薄,只能粗略地描述下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房子是一個0,金錢是一個0,事業是一個0,而健康是那個1,沒有1,你的生命就一文不值了 」這個廣泛而雞湯的說法我想大家都聽過。身體的健康等同於生命的意義嗎?我並不這樣認為。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健康也好,不健康也罷,對生命意義的影響微乎其微。健康≠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不是淺顯的「健康」二字就能概括的。
  • 《別告訴她》:在死亡真相的背後,探討親情和生命的意義
    「我不想活了,活著還有什麼意義。」5、「接受」:「好吧!既然我已經沒法改變這件事了,我就好好準備後事吧!」正是我們預感到了一旦說出真相,不管是當事人本身還是她身邊親近的人都可能會遭到沉重打擊,所以我們選擇了閉口不談。
  • 漫威五大創世神明,一切生命的主宰死亡女神只能排第二
    而這一切都源於漫威五大創世神。,但她也是宇宙重要的創世神,管理一切空間,無論是多元宇宙還是各種緯度。無論是物質空間,還是靈魂領域,任何空間都能被無限操縱,沒有空間時間仍會存在,但是生命也就沒有能生存的地方,永恆也就沒有為之守護的一切,而無限也就失去了意義。無限為了永恆而存在,最明白永恆的想法,所以始終還永恆站在同一戰線。
  • 尊重死者,坦然面對死亡——《寵物墳場》
    然而看起來蠻結實的樹枝突然折斷,艾莉摔倒在地上嚎啕大哭,幸好並無大礙。一眼不見,只有三四歲的小兒子蓋吉溜達到了新家旁邊的公路上,不遠處一輛大卡車正呼嘯而來。路易斯已經來不及奔到蓋吉面前,眼看兒子即將命隕車輪,鄰居老大爺突然出手相救,挽救了一個可愛的小生命。
  • 看到親人去世,孩子總害怕爸爸媽媽也會一樣,如何教孩子面對死亡
    但孩子既然經歷了家裡老人去世,父母就不應該迴避,可以接著這個機會和孩子聊聊生命、聊聊生死。去年我的父親突然因病去世,我們全家都悲痛萬分,但我似乎沒看到我九歲的兒子特別傷心,當時心裡還想,我爸真是白疼這外孫了。但前一陣子和兒子在路上時,我們閒聊,開始聊的話題我忘了,只清晰的記得兒子當時反問我了一句:「我舅舅爺去世,你能接受嗎?反正我到現在都接受不了。」
  • 如何正確面對死亡和輪迴
    幾乎所有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都感到驚慌失措、恐懼不安,這都是不了解死亡而造成的誤會。若能對死亡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就可以消除恐懼,有備而戰。面對生死的重大課題,更不能差之毫厘。在沒有確鑿的理由可以否定,又有那麼多古今中外的事例可以證明靈魂與輪迴存在的情況下,恐怕還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更穩妥一點吧!另一個極端,認為死了以後一切都結束了,人出生的時候,沒有上一世,自己是和肉體一起誕生、一起毀滅的。肉體死亡的時候,生命也就結束了,不會再有痛苦或幸福的感受。所以會毫無忌憚地殺盜淫妄,無惡不作。
  • 學佛人,該如何正確面對死亡?
    人生向來生命無常,這一刻,生命是存在的,或許下一秒,生命就已經終結了!廟裡的老和尚也經常告誡說:「小和尚你們不要放逸,今天晚上脫了鞋,明天晚上還能不能穿在你腳上還是個問題。」人命就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命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