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罷《大轉型》不禁感嘆:西方文明的靈魂依然留在19世紀!

2020-12-06 北京日報客戶端

1961年,冷戰正酣,英法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獅子山、南非相繼獨立建國,美國與古巴斷交,甘迺迪政府發起入侵古巴的豬灣行動、正式派軍介入越南戰爭、推行與蘇聯爭霸太空的阿波羅計劃,民主德國修築了柏林圍牆。

在這一年的盛夏,卡爾·波蘭尼的《大轉型》對自由放任資本主義前因後果進行了鞭辟入裡的分析,深深折服了詹姆斯·斯科特,這個至今仍活躍在學術舞臺、時年二十五歲的小夥子,即將在當年秋季進入耶魯大學政治學系攻讀博士學位,開始探索時代困惑的答案:財富與權力如何相處,如何培育平等,以及政治信念如何形成、又與階級如何互動。

2019年冬,橫跨政治學、人類學和社會學,保持高度創造性筆耕不輟近六十年的斯科特,仍然把《大轉型》視為對自己影響最大、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大轉型:我們時代的政治與經濟起源》,卡爾·波蘭尼著,馮鋼、劉陽譯,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

促使波蘭尼在美國佛蒙特州本寧頓學院潛心兩年寫作此書的,是一個在匈牙利、奧地利、英國、美國、加拿大之間遊走的顛沛流離者所見證的時代大轉型:包括1815年-1914年西方世界「百年和平」的終結;

防止大國大戰的勢力均衡、組織世界經濟的金本位、造就空前物質繁榮的自律市場和自由主義國家所構成的19世紀西方文明的瓦解;

20世紀20年代對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執念;

30年代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崩潰;

以及試圖解決自由放任資本主義全面危機的德國法西斯主義、蘇聯社會主義和美國羅斯福新政自由主義的興起。

波蘭尼把那個時代政治與經濟、國際與國內大轉型的根源,歸結為自生自發自律自製的市場烏託邦信念。

這個「市場經濟、市場社會和市場自由主義的烏託邦」,最大的缺陷在於,將逐利作為人類的唯一動機,讓人類的目標從屬於市場的邏輯,但是,除非消滅社會中人和自然的實存,市場制度將無法與世長存,它會從肉體上摧毀人類,把生存環境變成一片荒野,讓工業生活和社會組織陷入混亂。

《大轉型》對人類處境尤其是亞洲、非洲、拉美新生國家命運發人深省的尋根問底,使之成為人類學、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經濟學和環境學的經典文獻。

第一卷開宗明義,將統治市場經濟的法則視為19世紀西方文明瓦解的關鍵。

第二卷探究市場經濟的興衰,第一篇、第二篇各八章,幾乎可以完美一一鎖合對勘,前者徑直將亞當·斯密《國富論》所建構的經濟自由主義連根拔起,後者冷峻地揭示了已被選擇性遺忘的市場社會的不斷擴張、市場生活方式的全球化和工業革命大轉型帶來的大災難,及其所激發的人、自然和生產組織共同投身其中的反向的社會自我保護運動。

第三卷呼應第一卷,概述了雙向運動所包含的三方關係:自由主義的市場、幹預主義的政府與自我保護的社會,以及與之相互增強的新舊階級之間的鬥爭,還有這些運動、關係和鬥爭所推動的西方文明大轉型,所構成的複雜社會,尤其是自由在複雜社會中的真諦。

正如託克維爾的《民主在美國》幾無一言提及法國,卻又無時無刻不在比較「作為舊大陸、舊制度的法國」與「作為新大陸、新制度的美國」。

波蘭尼的《大轉型》對哈耶克不著一墨,但字裡行間無不是對這個自由放任資本主義忠實信徒的辯難。

如今,當人們回望蘇東劇變以來的歷史,波蘭尼對時代精神的洞察仍會直擊心底,由主導世界秩序的美帝國、支配世界經濟的美元本位、宣稱終結歷史的自由民主制、自生自發自律自製的市場經濟所支撐的西方文明,其身體從20世紀來到21世紀,靈魂卻依然留在19世紀。

歷史是過去的政治,政治是當下的歷史。《大轉型》所記述的,既是人類的過去,也是人類的當下。當歷史走到當下,波蘭尼的醒世恆言,值得每個希望見證時代巨變的人們深思。

只有擺脫「市場經濟、市場社會和市場自由主義的烏託邦迷思」,讓經濟從屬於政治、文化和社會關係,讓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關係從屬於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持之以恆地縮減人與人之間的經濟社會不公正、不平等,人類社會才能建構更好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這個空乏身心、蕩滌靈魂的當下,波蘭尼的思想方式,值得每個希望解答時代困惑的人們遵循。只有將觀念史、政治史嵌入社會史、經濟史,方可探知時代巨變的根源、判斷時代前進的方向、把握社會變遷的速度,進而擔起為更多人、為所有人創造更多自由的責任,成為一個真正自主而自由的人。

波蘭尼的上下求索,值得每個希望抓住時代精神的人們銘記。只有立足於對人類境況的慎思明辨,重新理解死亡、自由與社會,才能邁出超越19世紀西方文明、探尋人類社會21世紀新文明的第一步。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閱讀連結

卡爾·波蘭尼(1886年—1964年),匈牙利哲學家,政治經濟學家。當法西斯主義興起時,他離開了出生的匈牙利,成為英國公民。著有《大轉型》《達荷美與奴隸貿易》《人的生計》《早期帝國的貿易與市場》(合著)等作品,是20世紀最重要的社會思想家、政治經濟學家、經濟人類學家和經濟史學家之一。

來源 北京日報|作者 歐樹軍

編輯:袁昕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海洋文明為何是工商文明?歐洲文明轉型真的只在近400年中嗎?
    不論是歐洲的地理大發現,新航路開闢還是克裡特島和希臘時期的文明城邦發展,都有其獨特的邏輯與大河文明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徵。在人類文明發展社會成立之初,東方的各國也就是四大文明古國,確實曾經走在歐洲的前面。甚至巴比倫文明和埃及文明某種程度上是歐洲最先學習的老師。之後的亞洲文明也大部分比歐洲更為先進,發展更為迅速,規模更為碩大。
  • 19世紀的世界文化
    自從16世紀起,異國經驗便是歐洲擴張的一項副產品,不過,啟蒙時代的哲學觀察家,往往將歐洲和歐洲殖民者以外的奇異國度視為歐洲文明的道德測量器。擁有高度文明的異國,可反映出西方制度的缺點——如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札》所言——而尚未受文明幹擾的異族,則往往被視為高尚的野蠻人,其自然而且令人欽慕的舉止正說明了文明社會的腐化。19世紀的新奇之處,是歐洲人越來越認為非歐洲人及其社會卑下、不可取、薄弱、落後,甚至幼稚。
  • 尼爾·弗格森:西方文明為何崛起?
    菲利普·費爾南德斯– 阿莫斯圖拉塞勒斯的疑問當肯尼斯•克拉克在他以「文明」命名的電視系列片中定義文明時,他向觀眾確實地表明了:他所說的文明指西方文明,其中又以從中世紀到19世紀的西歐藝術和建築為主。在他給英國廣播公司(BBC )拍攝的13部影片中,第一部以禮貌但又毫不含糊的姿態藐視拜佔庭帝國的拉文納、凱爾特人生活的赫布裡底群島、海盜挪威,甚至查理曼大帝出生的亞琛。以克拉克對文明這個詞的定義看,從羅馬帝國崩潰到12世紀文藝復興之間的黑暗時代,根本就不符合文明時代的標準。
  • 公茂虹:人類文明發展的大勢
    最早開始向現代轉型並實現復興的古老文明是古希臘、古羅馬,目前這一進程還在進行之中。美國是古希臘、古羅馬文明轉型和復興的現代產物。自14世紀以來,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復興先後經歷了文化復興、經濟復興和政治復興,一直是引領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中華民族的現代復興自19世紀中葉開始,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全面實現現代化的任務到21世紀末完成,現正在進行深刻的轉型和復興之中。
  • 這得從19世紀西方的捕鯨史說起
    在17世紀到20世紀之間,對鯨魚產品的追求使成千上萬的海員走向洶湧的大海,對鯨魚進行捕殺。然而,捕獲鯨魚不僅僅是為了獲取油脂。它們龐大的身體是18世紀和19世紀人類至關重要的寶藏,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鯨魚全身都是寶。當時西方國家的人們對鯨魚產品的需求,大部分是為了營造一種舒適、精緻和優雅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似乎與提供這些特權所需的可怕的航海場景格格不入。
  • 西方文明的崛起;宗教狂熱造就的戰爭最終敲響了至高神權的喪鐘
    此次,我們依舊把目光放到歐洲大陸,放到這片近代西方文明的起始地。本專欄的大部分篇幅會放到近代西方文明的演變上,因為當下人類文明的大部分框架是由西方文明織就起來的。西方世界的宗教狂熱可以說與近代西方文明的發展存續是相悖的,當然,宗教狂熱一直是人類文明進程的巨大挑戰之一,而當下阿拉伯世界確切的說是穆斯林世界之所以處於被動挨打的地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宗教勢力的根深蒂固。西方世界也曾如此,宗教狂熱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造就了一個被西方人稱為「黑暗時代」的中世紀。但宗教狂熱在西方產生的影響何止一個「黑暗的中世紀」。
  • 歐洲史:18世紀是英法爭霸,19世紀前三分之二是英國握有世界霸權
    在18世紀是英法爭霸,19世紀的前三分之二是英國握有世界霸權,此時,它已經打敗法國,而其他國家則還在沉睡。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經衰落了,都不再是英國的對手,並且,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在19世紀初開始鬧獨立,西班牙帝國也解體了。英國控制世界達大半個世紀,它通過強大的艦隊控制海洋,由此也控制了整個世界。
  • 荊楚傳統文化轉型的特徵
    一種是歐洲式的現代轉型,從中世紀母胎內自然孕育而成,可以稱之為「內發自生型」。另一種是其現代化過程在世界歷史已經走向整體化之際逐步實現的,也即在歐洲現代文明強有力的影響下發生的,現代化呈「外發次生型」。
  • 國際觀點雜談,之,猶太人如何影響西方的早期和中世紀文明的
    提到西方文明的發展史,有一個民族是學者們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那就是被歐洲人唾棄、欺辱、屠殺了兩千年的猶太人,無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階段,還是黑暗的中世紀,又或是近代或者現在,西方歐美各國都無法迴避猶太人對各國社會、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領域的影響。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照亮一切西方文化隱喻,也點燃整個現代文明
    全書精華導讀趙林教授的新書《古希臘文明的光芒》由中國工信出版集團和中國郵電出版社聯袂出品,分為上、下兩冊,共計68.6萬字,是一本關於古希臘文明的百科全書。因為這本書的內容實在太豐富,所以,今天我只能將我認為最精華的部分分享給你,如果你需要讀到更多,還是讀讀原書吧。首先,古希臘文明有著怎樣的發展歷程?
  • 19世紀風靡西方的顱相學,真的能神奇地判斷你的一生嗎?
    溫馨提示:視頻版連結如下:19世紀風靡西方的顱相學,能神奇判定我們的一生,科學,謊言?文字版和視頻版略有不同人的思維是從哪裡產生的,在古希臘,亞里斯多德認為是心臟。而柏拉圖覺得思維產生於大腦。在古代中國,《禮記》中記載「心不在焉, 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食而不知其味」。而李時珍提出「腦為元神之府」。
  • 19世紀以後,西方的理性主義就「病了」
    ,自詡為「霸主」的西方人甚至以為依靠科技就可以稱霸世界,其實他們沒有發現他們已經「病了」。這種精神鑄造了歐式幾何等一大批學術理論成果,奠定了西方理性主義的傳統。超越事實和自然,自由地思考,認識自己,這被古代希臘人視為最崇高的事業,最理想的精神世界。也正如西方先哲所言「愛智慧」。
  • 黑暗數個世紀的西方文明,為何能重新衝破黑暗?只因這五個因素
    日耳曼人在西羅馬帝國的領土上建立了大大小小几十個王國,西歐文明從古羅馬文明進入「黑暗」的中世紀。公元6世紀到11世紀的這五百年間,西歐人以一種愚笨、野蠻的形象出現在當時的阿拉伯人眼中:那些人身材高大,性格粗暴,舉止粗俗,智力低下,……生活在最北方的人們特別的愚笨、粗魯和野蠻。
  • 歐洲世俗語言18世紀定型,19世紀繁榮,其文化成熟只有三百年歷史
    歐洲世俗民族語言18世紀定型,19世紀繁榮,其文化成熟只有三百年歷史語言是人類集體創作的由外部世界抽象而成的概念和邏輯組成的人腦程序,它可以記錄或驅動著人類思維活動,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文明的載體。人類歷史及文化錯綜複雜,常常難以窺視其真諦與輪廓,而以文字發展線看人類歷史大勢,或許可以綱舉目張,一目了然。
  • 《埃及、希臘與羅馬》:地中海文明的誕生史,西方史學的工具書!
    我就是抱著這種學習的態度,來讀這本書。我記得中國有句古話叫「學史可以明事理」,我在讀中國各朝代歷史的時候,總是抱著一種學習的態度去讀,但是我這次發現,讀古羅馬古埃及的歷史,並不能用這種態度去讀,因為相對於中國的歷史而言,地中海地區的歷史對我來說,完全是陌生的,除開曾經義務教育中學過的一些就再也沒有接觸過,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古代地中海的歷史也忘得差不多了。
  • 這本書可以讓你了解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發展歷程,修正你的世界觀
    比如,對於具備初中以上水平、既想學英語又想學知識還想為考試做準備的朋友,如果沒時間了解太多書,只想讀一本書,有沒有解決方案呢?有沒有這樣一本書,能滿足這些需求呢?當然有,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這樣一本書,一本大部頭的書--《西方文明簡史》。
  • 電報在上海:19世紀的網際網路
    鴉片戰爭以後,西方的企業組織、交易方式、管理方式和先進技術在上海和其他中國的通商口岸出現,使中國經濟開始出現新的格局。本文想著重介紹的,是海底電纜的敷設和電報的運用,給中國通商口岸經濟和社會帶來的巨大衝擊。大家一般會比較關注近代西方國家的鴉片、大機器產品、輪船、鐵路、銀行等新的事物對中國的衝擊,而不大關注電報。
  • 世界通簡史:17世紀至19世紀,歐洲列強侵略的對象,非洲(三)
    百家原創作者:卡爾說歷史西方殖民政策的轉變與禁止奴隸貿易以英國工業革命為標誌,歐美各國的工業革命引起了資本主義社會政治、經濟形勢的巨大變化。在經濟上,工廠制大機器生產的確立和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相結合,使生產力以空前未有的速度突飛猛進,工業品和工業原料的供求大大地突破了本國市場的容量,因此尋求新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成為歐美經濟生活中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 長安佛教世紀論壇 8位世紀大師登壇讀"佛"
    ……在昨日舉行的「長安佛教世紀論壇」上,8位世紀大師在西安登壇讀「佛」,從不同角度暢論長安佛教,與來自全國各地的200餘專家學者一起分享佛學的智慧。許嘉璐玄奘身上有許多現代人要學的精神「玄奘雖已離開1400多年,但當代人仍然可以從他的一生中受到啟發和鞭策。」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昨日在論壇上做了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