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隔夜飯是節約還是冒險?冰箱不是保險箱,少點少做不浪費

2020-11-22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央廣網北京8月25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也是近期很多餐飲商家和消費者響應的流行風尚。在商家紛紛推出「小份菜」等商品時,消費者也比以往更加注重打包。

&nbsp&nbsp&nbsp&nbsp這時候,冰箱作為保存飯菜的重要設備,利用率更高了。只不過,雖然冰箱能一定程度保險,但卻不能被視為「食物保險箱」。專家表示,吃不了的食物不能往冰箱一放了之。

&nbsp&nbsp&nbsp&nbsp隔夜菜存在著什麼樣的健康風險?冰箱裡會滋生哪些細菌?什麼食物不能放進冰箱?

&nbsp&nbsp&nbsp&nbsp先密封再放冰箱

&nbsp&nbsp&nbsp&nbsp把剩飯剩菜放進冰箱分幾步?

&nbsp&nbsp&nbsp&nbsp分三步嗎?打開冰箱門、把飯菜放進去、把冰箱門帶上,這三步?

&nbsp&nbsp&nbsp&nbsp這就太簡單粗糙了。

&nbsp&nbsp&nbsp&nbsp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專家委員會成員阮光鋒指出,不少人覺得食物放進冰箱,溫度降下來就好了,不太注意密封保存。這是大家最容易碰到的一個誤區。實際上食物不密封保存是非常容易腐敗變質的。一方面,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不光我們人類喜歡,外界的像細菌、蟲子也是覬覦已久,如果不密封保存就很容易滋生細菌,甚至生蟲子。另一方面,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其實也很脆弱,如果不密封保存,就很容易發生一些不良的生化反應,影響食物的口感,比如不注意密封保存食用油就很容易發生脂肪的氧化產生哈喇味,堅果果乾就很容易吸收環境的水分受潮,黴菌還會找上門來。

&nbsp&nbsp&nbsp&nbsp所以,暫時吃不了的食物最好能用保鮮膜、保鮮盒密封住,再放入冰箱。

&nbsp&nbsp&nbsp&nbsp小心李斯特菌

&nbsp&nbsp&nbsp&nbsp食物就算被放進冰箱也要小心細菌。冰箱的低溫並不能消滅細菌,特別是李斯特菌。

&nbsp&nbsp&nbsp&nbsp阮光鋒介紹說,冰箱只是因為溫度低,能夠延緩細菌的生長速度,但是有一些細菌是不怕冷的,叫做耐冷細菌,在冰箱冷藏室裡面也是能夠生長繁殖的,最常見的就是李斯特菌。它在0攝氏度左右的冷藏溫度下依然是可以緩慢生長的,即使放到冰箱冷凍室裡面,一般的冷凍也不足以將李斯特菌殺死。有調查數據顯示,2/3的普通家庭用冰箱裡面有李斯特菌潛伏。這種細菌是一種致命菌,它可以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從而造成孕婦流產、敗血病、初生嬰兒腦膜炎等等嚴重的後果。

&nbsp&nbsp&nbsp&nbsp同樣地,因為冰箱並不能讓細菌徹底消失,從冰箱裡取出剩飯剩菜再次食用時,一定要進行徹底加熱。河南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中心主治醫師王雯表示,要整體加熱到100攝氏度並保持沸騰狀態3分鐘以上。

&nbsp&nbsp&nbsp&nbsp當然,最好就是在點餐和做飯時就控制一下量,儘量不要出現剩飯剩菜。要不又要打包,又要密封放冰箱,還得注意加熱的方法,中間有哪個環節做不好,隔夜的剩飯剩菜可能就會出現健康危害。

&nbsp&nbsp&nbsp&nbsp王雯建議:「最好還是能把當頓的食物吃完。這當中主要的問題是細菌和亞硝酸鹽超標。蔬菜在剛烹飪好後,細菌含量還比較低的時候放進冰箱,而不是筷子來回翻騰攪拌了一兩個小時再放進去。筷子的翻動會促進細菌的大量繁殖。而且,室溫下存放越久細菌繁殖也越多,亞硝酸鹽含量越高。冷藏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4小時,要避免重複加熱。像饅頭、花卷、大餅這些主食,建議把它們放在冷凍層,零下15攝氏度左右可保存一周左右。而米飯和粥由於水分比較大,最好是密閉保存,放入冷藏,在24小時以內食用。」

&nbsp&nbsp&nbsp&nbsp冰箱保鮮≠食物保險箱

&nbsp&nbsp&nbsp&nbsp剩飯剩菜難道不是涼了之後再放進冰箱嗎?而且也有人說,熱的食物放冰箱,冰箱也容易壞掉。

&nbsp&nbsp&nbsp&nbsp其實,不是這樣。

&nbsp&nbsp&nbsp&nbsp飯菜做好後,溫度開始下降,當食物溫度降到60攝氏度,就有細菌開始生長;再降到40~30攝氏度,細菌就會旺盛繁殖。如果不及時密封冷藏保存,很容易腐敗變質。

&nbsp&nbsp&nbsp&nbsp阮光鋒表示,在食品安全領域裡,我們將4-60攝氏度之間稱為細菌生長繁殖的危險區。而且實際上熱的食物放進冰箱給冰箱造成的負擔是很小的,相比可能的細菌汙染的風險,這點負擔不值得擔心。

&nbsp&nbsp&nbsp&nbsp說冰箱不是保險箱還有一點就是,並不是什麼食物都適合被放進冰箱保存。比如一些熱帶生長的水果,溫度太低可能把它們凍傷,變褐、出麻點。

&nbsp&nbsp&nbsp&nbsp王雯介紹說:「不適合放冰箱的比如一些熱帶水果,像香蕉、芒果這些。還有打開口的咖啡、奶粉、茶葉,因為被開口後,冰箱裡潮,有可能會讓其受潮。不如放在室外密封陰涼處儲存。」

&nbsp&nbsp&nbsp&nbsp最後再次強調,剩菜剩飯、隔夜菜是不得已的選擇,不論是外出用餐,還是自己做飯,最好精準適量。

相關焦點

  • 全球熄燈一小時已經被證明不可取,節約糧食還靠少點菜?
    這是個體的影響,如果換成很多人或者全體都這麼做的話,這不是什麼節約電力的事了,而是對整個電力系統進行洗牌了,他們都要重新考慮發電量的多少。假如這部分未消耗的電能,沒有其他途徑用掉,不用幾年時間,工業化水平要倒退幾十年。在供應平衡的情況下,節約不一定是美德,反而對經濟的繁榮產生影響。在沒有有效的二次分配情況下,浪費也並非十惡不赦。說白了,社會經濟的繁榮靠消費,而不是靠節約。
  • 冰箱不是「保險箱」,這些食物喜常溫、怕冰箱,放進去,有害無益
    冰箱不是「保險箱」,這些食物喜常溫、怕冰箱,放進去,有害無益小編家裡的冰箱和好多家庭的類似,三開門的,上面冷藏,中間零度保鮮,下面冷凍,但是婆婆總嫌家裡的冰箱小,後來又買了一個冷櫃,也裝的滿滿的,對於婆婆,我看再有一個冰箱也不夠,她把冰箱當成了
  • 冰箱用不對 食物會浪費
    原標題:冰箱用不對 食物會浪費   冰箱為食品保鮮提供了方便,但它不等於保險箱
  • 養生文章影響不小,這些飲食誤區要了解
    每天做飯其實是一件考驗技術的事情,做多了怕剩下,做少了又怕不夠,很是糾結。剩下了就更糾結了,鋪天蓋地隔夜飯不能吃的文章視頻,讓我們很是恐慌,到底剩飯能不能吃?我們來討論一下。當今全民都在倡導避免浪費,吃多少做多少,但難免會出現剩得多的情況,按照隔夜飯不能吃的理論,所有剩飯都要倒掉嗎?當然是不可取的,把所有剩飯放到冰箱冷藏也不行,怎麼才能保證飲食安全的前提下,又不造成浪費呢?其實剩飯剩菜要不要扔,能不能吃,主要還是要看剩的是什麼,剩了多久,剩了之後是怎麼存儲的,在吃的時候是怎麼加熱的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 冰箱中3種食物,能少吃儘量少吃,每個傷肝都不淺,別不以為然
    在冰箱中,我們可以存放很多的食物,可以將食物放在冰箱中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壞,但是冰箱中的食物如果存放的時間過久的話,也會滋生出很多的細菌、黴變等,不小心吃了就會導致自己的健康受到影響,嚴重的會導致肝病、癌症甚至死亡。冰箱中的3種食物儘量少碰,能少吃就少吃,每個傷肝都不淺,別大意。
  • 這些食物過了保質期也能吃,合理節約糧食,拒絕浪費!
    看完這篇文章,希望大家多食物保質期這件事可以有新的認識,合理節約糧食,拒絕浪費。關於食物保質期,常見的四個誤區1、過了保質期的食物一定不能吃?錯誤!現在冰箱很方便,很多家庭認為家裡有了冰箱,就可以肆無忌憚的買很多東西,在冰箱內儲存。其實,這種觀念也是不正確的。冰箱裡長期存放食物,而又不定期清理,是滋生細菌最多的地方。而且各種各樣的食物,如果不能密封包裝,生的熟的一起放,也很容易竄味,更能夠引起腐爛變質。
  •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如何培養節約習慣?四川省衛健委提出4點建議
    本報記者 石小宏  ●一次烹飪的食物不宜太多,應根據就餐成員的數量和食量合理安排  ●學會使用各種各樣的食物以及可食用部分,減少產生食物「垃圾」  ●剩餘飯菜一定要注意在安全衛生的前提下食用  ●在外就餐時應提倡分餐、簡餐、份飯,倡導節約、衛生、合理的飲食「新食尚」  如何培養節約習慣,做到既不浪費糧食又能保證健康
  • 懶人宵夜,冬天怕凍不想出門,學會做它,美味又管飽,不怕餓肚子
    冬天是大家最喜歡吃宵夜的季節,胖嫂子昨天想著最近幾天吃了很多上火的火鍋和燒烤,晚上就煮了一點清淡的粥來解解膩,也害怕吃多了辛辣刺激的食物對胃不好,可是冬天真的是不抗餓,喝了兩碗粥,到了九點鐘就餓了,又心痒痒想去吃宵夜,可是冬天的夜晚真的很冷,胖嫂子這老寒腿根本就不抗凍。
  • 「少點餐打包走」漸成新風尚
    反食品浪費立法,將為節約糧食提供法治保障。1月7日至10日,記者走訪城區部分餐飲店發現,餐桌浪費現象雖時有發生,但較以前有大幅下降的趨勢,節儉就餐漸成風氣。大部分市民都能「按需點菜,打包帶走」在走訪中記者注意到,多家餐廳在進門顯眼處以及餐桌上都張貼或擺放有「厲行節約 杜絕浪費」「不剩飯不剩菜」「倡導節約,愛惜糧食,文明用餐,從我做起」等提示語。
  • 張平:為什麼國家突然強調要打擊糧食浪費?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張平 我們國家突然提到要節約糧食,打擊浪費糧食行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第一,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今年國際糧食將減產20%以上,國際上正面臨糧食危機。就連以出口糧食為主的國家,如越南,澳大利亞等,都限制了糧食出口,甚至宣布不出口。
  • 老田長期口臭,少吃3種食物,常喝1種水,防止幽門螺旋桿菌肆虐
    老田有一個獨生的兒子,是他的妻子留給他最後的牽掛了,他的兒子在外地工作,買了房子付了首付,就想要把他帶去一起住,好方便照顧,但是老田拒接了,說是不想給兒子添加壓力,知道兒子不容易,原本節約的他就更加節省了。在年輕的時候因為自己的飲食不規律,經常是一天吃一次飯,常年的胃病更是家常便飯。前段時間,兒子和交往已久的女友終於結婚了,老田也前去參加了婚禮,喝了兒媳的長輩茶。
  • 勸大家儘量少吃,為了身體健康
    隔夜菜對於很多人來說非常常見,由於晚上做的飯比較多,總是或多或少地剩下一點,對於隔夜菜很多人有著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隔夜菜可以吃,但是有的人卻認為不要菜對身體傷害非常大,隔夜菜放了一晚上,會產生非常多的亞硝鹽酸,這種物質容易喚醒身體的癌細胞。
  • 少吃多動還是瘦不下來?可能是少了太陽光刺激
    一般人認為減肥就是少吃多動、限制熱量的攝取,其實這樣的觀念並不是完全的正確。肥胖其實是由於身體荷爾蒙失調,導致生理時鐘失序以及身體代謝率下降,因此肥胖應該被視為一種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疾病。
  • 【浪費可恥 節約光榮】巧用食材「邊角料」 源頭控制零浪費
    【浪費可恥 節約光榮】巧用食材「邊角料」 源頭控制零浪費 2020-12-02 19: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漁民吃八爪魚,是這麼吃的,網友親自體驗:差點吐出隔夜飯
    八爪魚墨汁內臟能不能吃,直播視頻讓人有食慾,網紅直播吃墨汁,關了鏡頭後再吐海邊的漁民認為八爪魚的墨還對身體具有一定的好處,所以他們一般吃八爪魚都不去墨,他們甚至在做海鮮的時候,將八爪魚的墨汁當作調料使用,我們普通的人,其實很難想像,八爪魚的墨汁到底是什麼味道。
  • 消費不浪費 餐桌刮新風
    「很多餐廳推出了小份菜,吃的花樣多了,還不浪費」「量力」點餐從細節上引導消費者「服務員,幫我拿個打包盒。 」2020年12月29日中午,在合肥市經開區一家餐館裡,市民劉旭和友人兩人小聚,點了三餐一湯。他說:「其他都吃完了,但這牛肉鍋裡剩不少牛肉和白菜。打包帶回去,晚飯還能添一道菜。」
  • 隔夜水能喝,隔夜飯卻不能吃,這是為何?健康的飲食觀念了解下!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這樣的經歷:大家都知道,晚上睡前水杯裡裝滿水,第二天早晨一早喝,這點毋庸置疑;而如果我們做好了飯或湯,準備第二天一早起來吃,就會有人跳出來阻止我們:隔夜的飯不能吃。那麼到底多久算是隔夜呢?
  • 山東非遺美食傳承人:世代鍋邊轉,餐飲講節約
    這樣做的目的是提醒消費者,如果一頓吃不了不要急著扔,濟南酥鍋可以放好幾天。   當下,我們身邊確實存在一些餐飲浪費的問題。建議有條件的在網上學一學濟南酥鍋的做法。打包回去的剩菜如果不願吃,可嘗試做成濟南酥鍋,不僅節約了食材,還會收穫不一樣的美味。
  • 為節約糧食杜絕浪費,江蘇高速服務區這樣做
    也是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重要陣地。國慶中秋小長假即將到來,預計江蘇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日均接待人數超過百萬人次,為了更好地踐行「文明就餐」理念,近期,江蘇多家高速公路服務區開展創新活動,向司乘人員倡導以光碟為榮浪費可恥的精神。
  • 中國夢系列之儉養德,用最小的資源做最好的事而不是為節約而節約
    可是筆者想說,勤儉節約和扣是兩碼事,勤儉節約是指用正好的資源做自己想做的事,達到自己想到達到的目的。而摳則明明自己需要花費一定的資源去達到自己的目標,但是卻不願意付出這些無法節約的資源。勤儉節約和摳最本質的區別在於,勤儉節約是好事,能夠將資源最大化地利用。而摳表面上看是省下了資源,但是同樣也做不成想要做的事情,甚至可能因為摳,從而偷工減料,引發災難。